宁夏地区中医药文化认知与构建和谐民族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2015-04-26 06:50王莹莹于津民王良滨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回民意愿中医药

王莹莹,于津民,王良滨

(1.北京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3.北京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100029)



宁夏地区中医药文化认知与构建和谐民族文化的调查与研究

王莹莹1,于津民2,王良滨3*

(1.北京中医药大学 管理学院,北京 100029;2.北京大学 教育学院,北京 100871;3.北京中医药大学 人文学院,北京100029)

调研宁夏回族地区中医药文化认知及民族文化认知情况,研究中药文化传播对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宁夏回族自治区进行中医药文化认知情况及民族文化认知情况进行调研,认为中医药文化传播对民族文化交流具有促进作用。但由于中药文化在当地传播各方面的限制,这种促进作用尚有局限性,与当地回汉文化处于同化阶段的情况相一致。

中医药文化;民族文化;文化认同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工业化浪潮已经扩展到全国,少数民族地区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发展也带来了新情况与新问题。世界范围内,在全球化、工业化的浪潮中,不同民族文化之间在冲突与融合中构建新的关系,在此过程中既有战争的频繁爆发,又有和谐共生的局面。这样的民族问题在我国也同样存在。那么,宁夏地区作为我国回族聚居地区,回族和汉族的民族文化认同现状如何?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1],在不同民族文化交流中起到的作用怎样?本研究通过调研与访谈,进一步探索以中医药文化为载体,构建和谐民族文化关系的方式和途径[2]。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4年7月19日—2014年7月25日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庞庄村、固原市泾源县、中宁县舟塔乡进行调研。调研期间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问卷182份,问卷回收率为91.0%。

人口数据基本情况为:所有调查对象中男性占48.0%,女性占52.0%;汉族67.6%,回族31.9%,其他民族1人,占0.5%;政治面貌:中共党员16.0%,共青团员6.0%,群众78.0%。

在调查对象人群年龄分布方面,笔者将其分为4组:<18岁组,18~29岁组,30~59岁组,≥60岁组,分别占总人数的5.5%、14.8%、58.8%、20.9%(图1)。

图1 调研对象年龄情况

调查人群的文化程度分别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占26.4%,小学占24.7%,初中占20.9%,高中、中专、职高或同等学历占15.9%,大专占6.6%,大学本科占4.4%,硕士及以上学历占1.1%(图2)。

图2 调研对象文化程度

职业构成分别为在校学生占7.7%,农民占66.5%,国家干部占4.4%,商人(个体户)占11.5%,知识分子占2.7%,退休人员占1.1%,待业或无工作占2.7%,其他占3.4%(图3)。

图3 调研对象职业构成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针对中医药认知与民族文化认知及民族融合这一主题查阅中国知网、学校图书馆等相关文献资料,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和相关基础知识,从理论角度对本研究的可行性进行讨论和分析,并确定研究的基本方向。

1.2.2 问卷调查法 根据研究实际需要自行设计《宁夏地区民族文化与中医药文化认同调研问卷》,分别对中医药认同情况、民族认同情况等方面的信息进行收集,充分把握宁夏地区的中医药认知和民族认知情况,为研究中医药文化在当地民族文化交流中发挥的作用提供支撑。

1.2.3 数理统计法 采用Access和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在宁夏地区中医药文化及民族文化认知现状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研究进行相关分析。

1.2.4 个案访谈 通过个案访谈,对宁夏地区中医药文化认知情况和民族文化交流情况进行针对性考察,以期获得当地中医药文化认知与民族文化认同的第一手资料,并以此作为现状分析的重要资料来源。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回汉文化融合状况

根据John W. Berry[3]所提出的跨文化适应模型,判断回汉文化融合状况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论证,即回汉民族成员对各自民族身份的保留和两民族成员间建立良好关系的意愿。见表1。

表1 文化适应的类型

资料来源:Berry(1990, p.245)。

2.1.1 文化身份的保留 对回汉两族调研对象进行民族身份选择分析。回汉两族调查对象中有176人对该题进行了回答。回汉两民族希望子女选择本民族的比例分别占该族答题总数的92.98%和95.80%。进一步检验,回汉两族成员对于子女选择汉族身份的比例不一致(Pearson 卡方=137.49,P=0.00<0.05),即两民族成员都希望保留自己的本民族身份,选择其他民族的意愿不高。见表2。

表2 回汉两族成员民族身份选择的比较 (n)

2.1.2 建立良好关系的意愿 涉及两民族建立良好关系意愿的题目有两道。第一,您是否愿意与其他民族做同事、做邻居和交朋友;第二,您在交友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对方是其他民族成员而有所顾虑?对这两道题目分别进行分析。

(1)交友意愿。将题目中非常愿意、愿意、无所谓划分为有交友意愿组,将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两项作为无交往意愿组。从描述统计中可以看到回汉两族成员对其他民族有交友意愿的均比较高(见表3)。进一步检验和回汉两族成员交友意愿的比例(Pearson 卡方=1.50,P=0.31>0.05),该比例没有显著差异性,可见回汉两族成员与其他民族交往的意愿没有差别。

表3 回汉民族成员与其他民族交友意愿的比较 (n)

(2)交友顾虑。题目中,回汉两族成员认为没有因为对方是其他民族成员而有交友顾忌的比例为65.4%,远远高于选择“有”或者“无所谓”的比例。表明回汉两族成员在与其他民族成员交往过程中没有民族之间的顾虑(见表4、图4)。

表4 回汉两族与其他民族交往顾虑统计 (%)

图4 回汉两族成员与其他民族交往顾虑比例

可见,回汉两族均有与其他民族建立良好关系的意愿,在宁夏这样的多民族地区,民族间交往意愿强烈才能促进民族间的真正融合。

综合两部分的分析,在宁夏地区,作为两个主要民族,回汉两族均愿意在保留本民族身份的前提下与其他民族进行交往,宁夏地区民族融合仍处于同化阶段[4]。

2.2 中医药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致性

根据民族文化认同的心理层级结构,民族文化认同心理至少可区分为本民族文化认同和主体或主流民族文化认同两个基本模块[5]。本研究所指的民族文化认同为回族等少数民族对主流文化即以汉文化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对于第二个假设“中药文化认同程度与民族文化认同程度成正相关”,笔者从两个角度进行验证:第一,回民与汉民对中药文化认同具有一致性。这个角度主要分析两民族成员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学习意愿、使用情况及中医药文化在两族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地位[6];第二,持积极的中药文化态度的回民更愿意接受汉族和中华民族。民族文化认同可以从文化符号认同、文化身份认同及价值文化认同三个方面进行测评,回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可以从语言、通婚意愿和民族身份三个角度进行分析[7]。

2.2.1 回民与汉民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具有一致性

(1)回汉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进行回汉两族对中药文化了解程度的比较,检验结果为:Fisher精确检验=0.042,P=0.037<0.05。认为回汉两族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不一致,从选项比例来看汉民对中医药文化了解程度比较高。见表5。

表5 回汉两族对中医药文化了解程度比较 (n)

(2)回汉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意愿。将不清楚是否了解中医药文化、不了解中医药文化以及非常不了解中药文化的回汉调研对象划分为不了解组。进一步对不了解中医药文化组的对象进行学习意愿的分析。检验结果为:P=0.40>0.05。回汉两族对中药文化学习态度一致,且从表6中可以看到两族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意愿均较高。

表6 回汉民族对中医药文化学习态度比较 (n)

(3)回汉对中医药的使用情况。比较回汉两族中药的使用频率可见:Pearson卡方=3.155,P=0.102>0.05。回汉两族中药使用频率一致,即两族对中药的使用情况是一致的。见表7。

表7 回汉中药使用频率比较 (n)

比较回汉两族对中医疗法的利用情况,分析可见:Pearson 卡方=0.496,P=0.593>0.05。回汉两族对中医疗法的使用情况相同,在本民族中使用的比例均高于未使用比例。见表8。

表8 回汉两族使用中医疗法治病情况比较 (n)

回汉两族对中医中药在日常保健和医疗上的应用具有一致性,即回汉对中医药的使用没有差异,中医药在回汉两族中得到广泛应用。

(4)中医药在回汉两族成员中的地位。针对回汉两族对中医药认同值进行统计分析,F=3.205,P=0.075>0.05,中医药在回汉民族人群中地位具有一致性,均较高。中医药的地位认同与民族成分相关程度较弱。见表9。

表9 回汉两族对中医药的认同值统计描述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回汉两族除了在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程度上有一定差异外,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意愿、中医药的使用情况及中医药地位认知都具有一致性。而这种了解程度上的差异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文化、民族历史影响。因此,可以认为回民与汉民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具有一致性。

2.2.2 持积极的中医药态度的回民更愿意接受其他汉族或中华民族 首先对回汉两族看待中医药态度进行分析,对中医药的态度可以划分为积极和不积极两组,检验结果为:Pearson卡方=0.34,P=0.633>0.05,回汉两族对中医药的态度没有差异性,从频率来看,持积极态度的人数较多,即回汉两族均对中医药持积极态度。见表10。

表10 回汉两族对中医药态度的比较 (n)

本研究意在了解回民对中医药的认知问题,因此针对回民从其语言认同、通婚意愿和民族身份认同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问卷中,设计这部分的问项以量表形式进行,统计分析以比较两组均值为主。

(1)语言认同。分析对中医药持不同态度的回民利用汉语的差异性,检验结果:F=0.028,P=0.868>0.05,认为无论回民对中医药态度如何,都不影响其对汉语言的利用。但从表11看,回民对汉语言的利用均值在3.5左右,与最高得分5相比,利用程度不高。说明中医药文化不影响回民对汉语的利用,可能原因是宁夏当地回民对汉语言的利用程度本身就不高。

(2)通婚意愿。分析对中医药持不同态度的回民对民族间通婚意愿的差异性,结果显示:F=0.618,P=0.435>0.05,认为无论回民对中医药态度如何,都不影响回民的通婚意愿,且从表12可以看到,回民与其他民族通婚意愿平均较低,只稍高于不同意通婚意愿的人数。说明中医药文化对回民通婚意愿不产生影响,可能原因在于回民自身很少与外族通婚,这与其民族信仰和民族历史相关。

表11 对中医药持不同态度的回民对汉语的利用情况比较

表12 对中医药持不同态度的回民对民族间通婚意愿的比较

(3)民族身份。分析对中医药持不同态度的回民在民族交流问题上的差异性,检验结果:F=3.159,P=0.081>0.05,认为无论回民对中医药态度如何,都认为各民族应相互学习与帮助,从表13中可以看到,回民认为各民族应互相学习的值很高,几乎接近最高值。说明中医药文化对民族交流产生较大影响,可能是由于宁夏地区长期民族杂居的历史使当地回民对各民族有了比较理性的认识,愿意以开放的态度接受各族优秀文化,宁夏地区回民对民族交流的积极态度对于促进当地民族融合有重要意义。

表13 持不同中医药态度的回民在民族交流问题方面的比较

通过持不同中医药态度的回民对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比较,可以看到:F=3.159,P=0.081>0.05,即无论回民对中医药持何种态度都会认同其是中华民族的一员。 数据显示,回民对中华民族身份认同值很高,且与上题中对民族交流的认同值一致(见表14)。进一步说明,宁夏地区回民愿意以中华民族这个更高的民族概念接受其他民族,与其相互学习、互相帮助。这对当地民族融合的最终实现具有重大意义不言而喻。

表14 持不同中医药态度的回民对中华民族身份认同的比较

综合分析回民在语言认同、通婚意愿、民族身份认同三个角度得出的结论,虽然暂不能验证“持积极的中医药态度的回民更愿意接受汉族或中华民族”这一假设,但是回民对于民族间交流、融合的积极态度给予我们最终实现中华民族大融合的信心。回族有其特定的民族文化与历史,其民族文化特性决定了在民族融合过程中的重重困难,无论如何,回族是愿意与其他民族共同进步的,回族是中华民族一员的信念已在每一位回民心中扎根。

综合以上对两个分假设的分析,中医药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的一致性尚不能得到充分验证。但是可以分析得到,回民与汉民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具有一致性,回民与汉民对于中医药的态度都是积极的,回民愿意学习中医药知识、利用中医药解决实际问题。回民认同自己的中华民族身份,在民族文化认同上也是积极的。

2.3 中医药文化传播对民族文化交流的作用

问卷设有一道开放题目:“您认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在民族文化交流中产生了哪些影响”,共有18人对此题目进行作答,10名回民,8名汉族人。回答中医药文化传播对民族文化交流无明显影响、无影响或不清楚的有5人,其他则表示医药不分种族,各民族可以相互交流与学习,或者直接表达中医药文化传播在民族文化交流中产生了积极作用。表明中医药文化传播不仅使中医药自身得到更多人的支持,也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民族文化交流。见表15。

表15 中医药文化传播在民族文化交流中的作用态度一览

民族文化交流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无法通过简单的几个题目进行测评,但是从前面两个假设的分析中可以看到,中医药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是民族间相互学习与交流的重要内容,在以相互学习中医药文化为载体的民族交流中,民族文化已经在民族间传输。回汉对中医药文化学习态度无差异,均愿意学习;回民对民族间相互学习的行为具有很高的认同感。因此,在回民内传播中医药文化就是进行民族间的相互学习及文化交流。

3 结论

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众多,但以回汉两族为主。目前,当地回汉两族成员在保留各自民族文化身份的前提下,愿意与其他民族建立良好的关系,回汉文化处于同化阶段,尚未达到真正融合。

回汉两族对中医药文化的学习意愿、中医药的利用情况以及对中医药的价值认知方面具有一致性。由于回汉民族文化的差异,汉族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情况优于回族,但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可以在后期学习中获得。回民对中医药学习的意愿很高,如果加大中医药文化在当地回民中的传播,回汉之间对中医药文化了解程度的差别能够很快缩小,甚至实现回汉民族间无差异。因此认为,回汉两民族对中医药文化认同具有一致性,均表现为积极态度。同时,回民已经接受中华民族的民族身份,并对民族间相互学习、帮助表示赞同,回汉民族对于民族文化认同具有一致性,表现为积极态度。从这个层面上看,回汉民族对中医药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认同具有一致性,均表现为积极态度。

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竹节参主要成分为皂苷类,且含少量挥发油、多糖和氨基酸等,具有镇静、镇痛、抗溃疡、抗炎、保护缺血心肌等多种生物活性[3-4]。Triton WR-1339是一种表面活性剂,操作简便、药效评价快速,广泛用于调脂药物的筛选[5]。本实验旨在研究竹节参总皂苷对Triton WR-1339诱发的高脂血症小鼠模型血脂的影响,现具体报道如下。

中医药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物质载体,在宁夏地区的回汉交流中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中医药文化在当地传播各方面的限制,这种促进作用尚有局限性,与当地回汉文化处于同化阶段的情况相一致。

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民族文化交流相互促进,中医药文化在当地继续传播,有利于回汉两民族间加深交流。随着民族间交流的加深,民族文化差异引起的对中医药文化了解的差异能够进一步得到消除。因此,推动中医药文化传播事业对于构建民族和谐具有战略性意义。

[1] 滕星,张俊豪.试论民族学校的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4):105-109.

[2] MERCER K.Welcome to the jangle:identity and diversity in post-modern politics:Rutherford J(ed.) Identity:Community, culture and difference[C].London: Lawrence and Wishart,1990.

[3] BERRY J W.A psychology of immigration [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1(57):615-631.

[4] 闰顺利,敦鹏.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哲学反思[J].阴山学刊,2009,22(1):87-90.

[5] 王沛,胡发稳.民族文化认同:内涵与结构[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1(1): 101-107.

[6] 郑雪,王磊.中国留学生的文化认同、社会取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21(1):48-54.

[7] 丁宏.从东干人反观回族的文化认同[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2(4):47-52.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2-26

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年暑期社会实践项目(“岐黄丝绸路,忆挽回医情”宁夏实践团)

王莹莹(1991-),女,北京中医药大学管理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医院管理;于津民(1988-),男,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与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王良滨(1976-),男,北京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马克思主义哲学。

R2-03

A

1673-2197(2015)12-0005-04

10.11954/ytctyy.201512003

猜你喜欢
回民意愿中医药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学科教学中高效课堂的构建与实施探索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BOTTOMS UP
乐游西安回民街,一街吃遍丝绸路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话说回民的老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