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2015-04-26 10:36谈敏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15年18期
关键词:养心汤稳定型益气

谈敏华

(上海浦东新区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00)



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研究

谈敏华

(上海浦东新区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海 200000)

目的:观察常规西药联合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汤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型胸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5例,西药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中药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汤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后心绞痛症状、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中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胸闷、胸痛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心绞痛;益气活血养心汤;气阴两虚兼血瘀

冠心病心绞痛是心脑血管系统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和暂时性缺血缺氧导致的以阵发性前胸压榨感或疼痛为特点的临床症候群,稳定型心绞痛是最常见的类型。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冠心病心绞痛的发病率大幅度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目前临床治疗心绞痛以西药为主,虽可暂时缓解临床症状,但停药后易复发。笔者利用中医药之优势,以预防为主,缓解症状为目的,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汤治疗35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4年10月—2015年 5 月期间我中心门诊及住院部收治的70例冠心病心绞痛(气阴两虚兼血瘀型胸痹)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35例,其中治疗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50~88岁,平均年龄(67.11±10.89)岁;病程1~5年,平均(1.49±0.89)年。对照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43~84岁,平均年龄(67.89±10.24)岁;病程1~5年,平均(1.49±0.87)年。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国际心脏病学会和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具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体征、心电图表现。符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气阴两虚或夹血瘀型胸痹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胸闷隐痛,时作时止,或胸部刺痛、绞痛,伴心悸气短、倦怠懒言、头晕、失眠多梦、舌红少苔或唇舌紫暗,脉细或结代或弱而涩[1]。入选患者均需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症候群、甲亢、颈椎病、胆心病、胃及食管反流等所致胸痛者;合并高血压、心肺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检查和询问结果不符合纳入标准、不能自主服药、不能判断疗效或病历资料缺乏者。

1.3 治疗方法

西药组患者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20mg,口服,1日2次;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公司生产)100mg,口服,1日1次,晚餐后服用;酒石酸美托洛尔25~50mg,1日2次,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日1次,临睡前服用。

中药组患者在西药组的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汤治疗,方药组成为生黄芪20g、党参20g、麦冬15g、葛根15g、丹参30g、五味子10g、地龙15g、桃仁15g、红花10g、川芎15g、红景天15g、毛冬青30g、甘草6g。以上方药凉水浸泡后煎煮2次,取汁400mL,每日2剂,分早晚温服,每次200mL。两组患者均以3个月为 1 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肾功能、肝功能以及血、尿、粪常规,心电图。采用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评价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5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冠心病心绞痛的疗效判定标准[1]。

(1)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消失,心电图恢复至正常;②有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减轻,心电图有所改善;③无效:心绞痛等主要症状无改善,心电图基本与治疗前相同;④加重:心绞痛等主要症状与心电图均较治疗前恶化。在判断综合疗效时,若心绞痛等主要症状疗效与心电图疗效不一致时,应以疗效低的结果为综合疗效。总有效=显效+有效。

(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①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②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所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③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④加重: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加重,证候积分增加。总有效=显效+有效。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过治疗,中药组35例患者显效11例,有效2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 91.4%;西药组中显效2例,有效28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中药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s)

3 讨论

冠心病的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发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出现心绞痛症状[2]。稳定型心绞痛是由暂时性心肌缺血引发的以胸痛为主要特点的综合征,属于祖国医学中“胸痹”“心痛”范畴。该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为主,可兼阴虚、阳虚,标实责之为气滞、血瘀、痰浊、寒凝,其中心脉痹阻是重要病机。其病位在心,涉及肝、脾等器官,阴虚燥热,不断耗气伤阴,心体失用,心脉瘀阻,逐渐形成胸痹。

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发作期和缓解期,在发作期采用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等舌下含化治疗,可迅速产生一氧化氮,松弛、扩张冠状动脉;在缓解期主要采用他汀类药物调节血脂和抗血小板凝聚,以控制冠脉粥样硬化和防止心血管急性事件。活血化瘀类中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具有巨大的优势和潜力,具有扩血管、抗凝、改善血流变指标、降低心肌耗氧量等多重功效[3]。本研究使用的益气活血养心汤中党参、黄芪、麦冬、五味子可益气养阴、行气活血;桃仁、红花、丹参、地龙可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红景天、葛根、毛冬青可活血化瘀、养心安神。诸药配伍,可发挥益气扶正、化瘀通络的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党参具有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心输出量、抗休克的作用;黄芪具有扩张外周血管、增加冠脉血流量、保护缺血缺氧心肌的作用;麦冬具有抗心肌缺血的作用;五味子具有钙拮抗活性,对缺氧、缺血心肌损伤有较强的保护作用;桃仁、红花、丹参、葛根可明显扩张冠状血管,改善缺血心肌代谢,降低血液再灌流时心肌的氧消耗量;川芎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心肌血氧供应;红景天具有抗应激性和保护心脏的作用,可促进血管新生;毛冬青具有正性肌力作用,可显著增加冠脉流量,降低冠脉阻力,改善心肌血氧平衡;地龙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微循环。全方具有抗血栓、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可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微循环障碍,对缺血性心肌损伤具有一定的逆转和保护作用。

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1.4%,西药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7%,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自拟益气活血养心汤联合常规西药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缓解胸闷、胸痛症状,且其毒副作用较少,适合长期应用,价格实惠,可使社区居民体验中医药“简、便、廉、验”的特色与优势,适宜在社区推广应用。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66.

[2] 徐中菊,陈晓玫.胸痹心痛中医证型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研究[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2,46(3):13-15.

[3] 杨光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胸痹心痛与硝酸甘油等效性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3(5):852-861.

(责任编辑:尹晨茹)

2015-05-14

上海浦东新区卫计委课题(PW2013C-14)

R285.6;R541.4

A

1673-2197(2015)18-0104-02

10.11954/ytctyy.201518057

谈敏华(1982-),女,上海浦东新区万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医药治疗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心血管疾病。

猜你喜欢
养心汤稳定型益气
养心汤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心气虚型)临床观察
养心汤治疗心血管神经症42例临床观察
益气温阳通便方治疗老年性便秘31例
益气化瘀解毒汤治疗冠心病PCI术后再狭窄30例
参附芪养心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养心汤改善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35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