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

2015-04-26 12:40杨忠
精准医学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脑梗死病人康复

杨忠

(深圳市龙华新区人民医院综合内科,广东 深圳 518109)

目前,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发病年龄越来越低,严重危害人们身心健康[1]。糖尿病是引发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发病机制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2]。糖尿病的并发症较多,而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病情更复杂,临床护理难度较大。本研究旨在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临床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1月—2013年12月,连续收集入住我院神经内科的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52例,男27例,女25例,年龄48~78岁,平均(67.3±3.6)岁。脑梗死诊断符合WHO诊断标准,并经颅脑MRI或CT证实;糖尿病诊断符合2007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排除肝肾功能不全、急慢性感染、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及结缔组织疾病等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6例,两组间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1.2 护理方法

所有病人均给予积极的对症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常规护理措施: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得到病人及家属的信任,为积极开展护理工作打好基础;病房定时紫外线消毒、定时通风,保持病人体表、被褥、衣裤干净整洁;陪护家属应注意更换干净衣、裤、鞋,并戴口罩。综合康复护理措施:除常规护理外还包括以下几点。①给予音乐及心理治疗,以改善病人心理状况,消除身心症状,增强自信心,提高心理应对能力,音乐的选择以轻柔为主。②在与病人的日常交流过程中要主动关心其病情,同时给予积极的帮助,鼓励家属经常探望病人。③日常护理中要注意病人饮食,饮食以清淡、少食油腻、少食多餐为原则,严格控制病人血糖,避免高糖血症及低糖血症的发生。④采取积极的护理方式,根据病人定向能力、记忆力、表达能力、注意力、视空间能力的测评结果,有计划地给予针对性的功能康复训练。⑤增加病人及家属对糖尿病及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并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观察指标

病人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4d进行NIHSS评分,以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分值越高病人病情越重。疗效评价[3]: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为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90%为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甚至恶化为无效。治愈率+进步率=总有效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d,清晨采集病人空腹肘正中静脉血2mL,检测空腹血糖(FBG),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超敏 C-反应蛋白(hs-CRP)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水平(试剂盒均购自武汉科拉尔科技有限公司),所有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于治疗前、治疗后14d,采用中文版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病人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所得分值越高,生活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处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结果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等级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病人总有效率分别为92.3%和69.2%,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1,P<0.05)。见表1。

2.2 两组病人NI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病人NI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t=4.897~5.331,P<0.05);观察组 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01、5.001,P<0.05)。两组 NIHSS评分和SF-36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35、7.026,P<0.05)。见表2。

2.3 两组病人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两组 FBG、IL-6、hs-CRP、NSE 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病人FBG、IL-6、hs-CRP、NSE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3~5.002,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t=2.675~4.018,P<0.05)。见表3。

表1 两组病人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NI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n=26,)

表2 两组NIHSS评分及SF-36评分比较(n=26,)

组别 时间 NIHSS评分 SF-36评分对照组 治疗前 11.35±4.53 39.72± 5.43治疗后14d 8.96±3.53 65.23± 4.94治疗前后差值 3.16±0.96 27.85±12.75观察组 治疗前 12.32±4.44 40.13± 5.13治疗后14d 5.24±4.32 87.94± 4.54治疗前后差值 6.23±1.07 42.86±17.27

表3 两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n=26)

表3 两组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差值比较(n=26)

组别 FBG(c/mmol·L-1)IL-6(ρ/ng·L-1)hs-CRP(c/mmol·L-1)NSE(ρ/μg·L-1)对 照 组 4.26±0.916.86± 1.216.28±2.194.27±1.27观 察 组 7.13±1.219.85±12.2410.27±2.187.27±0.92

3 讨 论

研究结果证实,脑梗死可以严重损伤脑细胞,如果合并糖尿病则可以进一步加重对脑细胞的直接损伤作用[4]。既往研究结果显示,康复期脑梗死病人积极行康复锻炼治疗,可以明显改善预后,增强其日常生活能力,降低致残率,提高病人梗死后的生活质量[5]。虽然多数康复期病人病情已稳定,但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不仅不利于脑梗死的康复,甚至可加重病人的病情[6]。

本研究观察了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实施综合康复护理的效果,结果表明,综合康复护理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护理。进一步分析综合康复护理对病人NIHSS评分及SF-36评分的影响,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NIHSS评分明显降低,SF-36评分明显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且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可明显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并有效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质量。本文结果与廉善子[7]的研究结果一致。分析原因可能为:综合康复护理针对不同病人的情况给予相应的康复治疗,不断产生的刺激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促使病人神经末梢的新突触形成,促进病人大脑功能的重建,加速恢复其神经支配作用[8];与此同时康复训练还可提高病人的心脏功能,通过加快血流速度增加脑血流量[9];对病人肢体等的反复、特定的功能康复锻炼,可以使病人大脑受损区域的功能由其他脑部区域来代偿补充,即可以通过一系列的增生机制等来实现病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重组[10]。

研究显示,在缺血损伤的神经元释放的细胞因子激发下,缺血区吞噬细胞明显增加,吞噬细胞既能释放细胞因子刺激修复过程,又可释放神经毒素杀伤存活神经元[11]。IL-6是一种多肽物质,可以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在炎症反应中起核心调节作用。由于脑梗死的刺激,血清IL-6水平可以明显上升。hs-CRP是典型的炎性因子,虽然特异性比较差,但有较好的敏感性[12]。NSE为一种二聚体酶,脑梗死的发生可以破坏正常脑细胞的细胞膜完整性,进而使不与肌动蛋白结合的NSE从细胞内释放,并进入细胞间隙,通过血-脑脊液屏障进入外周血,因此在外周血中可以检测到NSE浓度的升高[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病人FBG、IL-6、hs-CRP、NSE水平均明显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可见综合康复护理可以有效降低病人应激性血糖及相关炎性因子水平。本文结果与方敏等[11]的研究相一致。原因可能为综合康复护理提高了病人及家属对脑梗死与糖尿病的认识,可以更好配合严格控制病人血糖,避免高糖血症及低糖血症的发生,进而避免了引起病情加重的风险;综合康复护理在积极改善病人神经功能缺损的情况下,及时补充病人需要的营养物质,提高了机体的抵抗力,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的发生、发展。

综上所述,综合康复护理通过针对病人的具体病情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及营养治疗,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病人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更好地促进了病人的康复。

[1]INAGAKI K,NAGAO M,OIKAWA S.Internal medicine and neurological diseases:progres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Topics:Ⅱ neurological diseases related to diabetes mellitus;2.Cerebral infarction,coma,hypoglycemia[J].Nihon Naika Gakkai Zasshi.The Journal of the Japanese Society of Internal Medicine,2012,101(8):2180-2187.

[2]袁海成,王岭,陈晶,等.急性脑梗死病人血白细胞计数及血清IL-6的变化[J].齐鲁医学杂志,2006,21(3):219-220,222.

[3]饶富兰,张建新,章开容,等.护士主导的强化健康指导对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52(8):64-66,95.

[4]SHIMIZU TAKASHI,TAKAHASHI A,ICHIHARA K,et al.Anastomotic stricture following radical retropubic prostatectomy:insights into incidence,management and factors predisposing for occurrence[J].Nihon Hinyokika Gakkai Zasshi.The Japanese Journal of Urology,2012,103(4):604-609.

[5]董珊.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42例临床分析[J].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2):38-39.

[6]KATAKAMI N,TAKAHARA M,KANETO H,et al.Accumulation of gene polymorphisms related to plaque disruption and thrombosis is associated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in subjects with type 2diabetes[J].Diabetes Care,2010,33(2):390-395.

[7]廉善子.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7(17):748-749.

[8]姚碧琦.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2,33(15):2136-2138.

[9]肖丹,洪亚军.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脑干梗死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2,10(9):1139-1140.

[10]徐兰芳.早期康复护理在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中应用的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650-651.

[11]方敏,刘忠梅,陈庆.综合康复护理对脑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J].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2014,23(4):469-471.

[12]徐枫兰.早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性脑梗死病人预后的影响[J].全科护理,2012,10(28):2621-2622.

[13]宫恒恒,滕继军,张文卿,等.瘦素基因启动子区G-2548A多态性与脑梗死和腹型肥胖关系[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14,50(6):496-499.

[14]RADHIKA P,ANNAPURNA A,RAO S N.Immunostimulant,cerebroprotective &nootropic activities of Andrographis paniculata leaves extract in normal &type 2diabetic rats[J].The Indian Journal of Medical Research,2012,135(5):636-641.

猜你喜欢
脑梗死病人康复
谁是病人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