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的新变化

2015-04-29 00:44李天逸
电脑迷 2015年3期
关键词:行骗戏码犯罪分子

李天逸

关于3·15的新闻报道往往是这样的:在偏僻肮脏的小作坊中,犯罪分子正在进行着偷梁换柱、以次充好的勾当,这时候执法人员突然到来,犯罪分子惊慌失措,百般抵赖,最后不得不老实交代……然而这种戏码显然已经过时了,在准备今年3·15报道的时候,我发现编辑们的选题方向发生了变化——其实在我们身边,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正在发生,只是我们视而不见而已。

有一种状态叫“灯下黑”——最显眼的地方往往容易被忽略。比如本期为大家带来的苹果专卖店问题,它们就开在城市的中心地段,装修豪华,逼格十足,谁质疑过它们的合法性和服务质量?还有那些知名游戏主播,他们粉丝无数,本应该备受关注,但他们的淘宝店中的产品是否禁得起推敲呢?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在本期中寻找答案。如果说本期杂志315报道的特别之处,我认为是文章聚焦了那些看来稀松平常的事物,告诉大家,其实它们正在损害着消费者的利益。

在移动互联飞速发展的今天,我本以为行骗和侵权会越来越难。之前我们查个资料,搜个品牌还得找台电脑,现在拿出手机两分钟就能搞定,网络和搜索会让大多数行骗的招数无处遁形。而现实却是,如今移动互联反而成了蒙蔽大众的帮凶,就拿社交网络来说吧,广告和各种不实信息已经几乎毁了微博,现在又要占领微信了。今年朋友圈就让我上了几次当,虽然没什么损失,但通过我的分享和转发,不少朋友还被我拉下了水……被信任的人给忽悠了的滋味,真是各种酸爽啊!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别有用心的人显然比大众更了解和精通移动互联时代的信息传播模式,在他们精心布置的“局”里,大多数人找不着北。如果说以前消费者的困惑在于信息不对称,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大家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过量信息的验证。

3·15的话题总是沉重的,但坑蒙拐骗并不是全部。我也看到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艰险的环境中成长起来,他们越来越精明,越来越理智。同样,我也看到许多诚信的商家在这个市场上生存下来,他们累积的信用无疑是他们最大的财富。有人开玩笑说,中国最大的信用体系就是淘宝评价,我希望真正的全面信用体系能够尽快构架完成,因为只有那样,人们才不会肆无忌惮的践踏信用来牟利,只有那样,3·15才能真正被人们淡忘。

猜你喜欢
行骗戏码犯罪分子
谨防借“新冠疫苗”行骗
拜访朋友
与谁接头?
替身儿子善意“行骗”
警惕借“一带一路”建设项目行骗的不法行为
Dramatic
戏精大闹开学季
关于流窜犯罪案件的分析及侦查措施的运用
论DNA技术在森林刑事案件中的应用
挖空心思收取论文版面费,搜索引擎放松监管推波助澜:假网站冒充期刊行骗,该严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