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的中国人怎么炒股

2015-04-29 17:26徐萧
文史博览·文史 2015年3期
关键词:招商局信托公司橡皮

徐萧

百年前的中国股市可以说是惨绝人寰般的疯狂,各种有钱、任性、爷开心的畸形股票交易市场,导致了早期中国证券市场的四次大崩盘。

不问公司业绩

早在1860年代,洋行股票就开始在上海问世。之后,在洋务运动的驱动下,第一只华商股票——轮船招商局于1872年年底开始交易。接下来,江南制造局、开平煤矿等现代工业企业、矿业企业相继发行股票。1881年,外国商人创办了上海自来水公司,其股票供不应求。同年,原本乏人问津的轮船招商局股票价格也开始上涨,100万两的额定资本全部招足,而原本100两一股的价格在1882年时达到了260两的高位。

正如当时《申报》评论:“今华人之购股票者,则不问该公司之美恶,及可以获利与否,但有一公司新创、纠集股份,则无论如何,竞往附股。”就是说根本不管你公司是干什么的,是蒸蒸日上还是面临倒闭,总之你敢发我就敢买。

于是大起大落的刺激来了。1883年10月,对矿业股票的过分投机导致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现代意义上的金融危机。当时,矿业股票暴跌,形同废纸,其他原本信誉良好的招商局、开平矿务局股票也是一落千丈。于是股市崩盘,股民血本无归。介入股票投机和承做股票抵押的钱庄也纷纷倒闭,一度空前繁荣的股票市场变成了夜晚的菜市场——热闹过后一片狼藉。

不知所买为何物

十几年后,人们逐渐淡忘了那次惨痛的金融课,股票交易市场在国外资本的注入和中国民族资本的发展下,再次繁盛起来。然而,1910年爆发的橡皮股票风潮,让早期的中国股民再次体验到股票不可爱的一面。

所谓橡皮,是当时上海人对橡胶的称呼。1903年,英国人麦边在上海组织了一家蓝格志(橡胶产地名)拓殖公司,吹嘘其经营范围包括开辟橡胶园、挖石油、采伐木材等,然后开始招股,但虚假宣传了五六年却没什么业务。到1909年,因为世界性的橡胶涨价,外国开发成功的橡胶园企业主和投资人大获其利,于是购买橡皮股票的中国人逐渐增加。麦边和其他橡胶公司就利用这一时机疯狂抬价,将原本约60两的股面值抬升到1450余两。然后一众冒险家佯言回国,一去不回,股票价值遂一落千丈,后面的情节和第一次一样。

值得一提的是,当时媒体批评“可异者市中尚有不知橡皮为何物者”,就是说很多炒股的人根本连橡胶是什么都不知道,照样炒,而且是“投出多年的积蓄尚且不以为足,进而变卖家人的衣装、首饰等物,竞相购买橡胶股票”。

交易所遍地开花

第三次是在1921年,当时在北平和上海都成立了股票交易所。尤其是1920年7月的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成立仅半年间,就盈利20万元,从事证券买卖的股东、掮客、经纪人也都获利甚丰,这让人们以为开交易所是赚钱捷径,于是,交易所、信托公司遍地开花。到1921年9月,上海有交易所70家,到11月份又新增38家。当时有人描述说,“报纸广告栏中,几日间有一交易所出现,十日间必有一信托公司发生”。其他国内各大商埠,如北平、天津、汉口,也纷纷步上海之后尘。

当时在交易所,布、麻、煤油、火柴、木材、麻袋、烟、酒、沙土、水泥,什么都可以交易,但是,一来做物品买卖中介佣金利润不高,二来可流通的物品和有价证券相对有限,所以,有的交易所开始将本所的股票作为交易筹码进行买卖。交易所、信托公司相互利用,哄抬股价。加上一战结束,外资再次涌入,和国内游资一道,不问缘由,盲目跟风,一起进入股票交易市场,没人去做实业。由于市面资金短缺,1921年9月,银钱业从资金安全考虑,开始紧缩银根,收回贷款,投机者措手不及,破产者十之八九。然后,连锁反应开始,和前两次一样。

最后的疯狂和崩溃

1945年,因为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被查封停业,证券交易转入黑市,国民政府看难以取缔,于是转而对证券市场加以控制和利用。1946年9月16日,南京政府指定杜月笙牵头筹建的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开业,11月以后,日成交量达到80000多万股。到1947年,上市股票增加到32只,总市值达70783亿元。然而,因为国民党统治下恶性通货膨胀,导致经济全面崩溃,股票市场也全面暴跌。1949年5月上海解放,上海证券交易所停业。

猜你喜欢
招商局信托公司橡皮
信托公司在破产重整实务中的机会
我喜爱的橡皮
橡皮收了
橡皮山
鳄鱼小顽皮爱洗澡之收集橡皮鸭
规范信托营销上海银监局重提信托代销面签
招商局辉煌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