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诉求:学校管理的起点

2015-04-29 12:40张道明
江西教育A 2015年3期
关键词:管理者师生制度

张道明

不少的学校管理者心中的“管理”,就是制定一大堆条条框框约束、管制教师和学生,企望他们服服帖帖地按照学校的要求和想法工作学习,这是学校管理定位出现了偏差。殊不知,这种“单相思”式的管理,无形中把教师和学生推向了对立面,使得师生对学校制度或措施产生本能的抗拒心理和抵触情绪,执行起来效果自然大打折扣。在倡导“以人为本”的今天,学校管理者需要重新思考管理的意义和价值,认真审视师生诉求,制定出有效的管理措施。

一、改变角色,重新定位管理的价值取向

学校管理者应该认识到管理不是管制,而是服务。一直以来,学校管理受传统思想影响,管理者以“统治者”自居,无论是制定制度或实施方案,目的无非是想管住教师,给教职员工套上缰绳,使其规规矩矩做事,服服帖帖听话,即便学校的规章制度不合情理,甚至违背国家法律法规和教育教学规律,背离了教育本质,教师丝毫不能说“不”,更不能唱反调,否则就是犯上,就是不服从安排。久而久之,学校管理的“权威化”和“神圣化”愈演愈烈,在制定制度和施行管理方式时,往往只是从管理者的角度去思考怎样便于管理,如何让教师更听话,导致教师思想中的服从和奴化意识日益严重。

众所周知,学生求知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辛勤培养,学校的管理就是想方设法提升广大教职员工教书育人能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其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促进学生成人成才。教育是一门事业,教师服务于学生,管理服务于教师,学校服务于老百姓和社会。学校管理应指向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工作态度,以学生健康快乐成长为出发点。从这个角度而言,学校管理是为教师和学生服务的,无论是办学思想还是管理,都应该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去考量、思忖。这无疑需要学校管理者转变思想,从高高在上的“统治者”变成真心诚意的服务者,在制定任何一个制度或一项措施时,都要基于师生的角度,多想一想假如自己是一个教师或学生能接受这样的制度吗?它是束缚教师手脚,还是激发工作热情?学校的每一项考核细则或设置的每一套方案,我们是不是该去问一问教师的意见,去听一听学生的想法。学校规章制度的建立只有有了教师和学生的参与,才有群众基础,师生对制度才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心里才会接纳学校的管理,才可能更好地执行。这样的管理,就不会让师生感觉在执行别人的思想,而是在完成自己的想法,实现心中的蓝图。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身份从被管理转变为管理的主人,获得的是一种价值认同和人格尊严。

遗憾的是,目前还有很多管理者没有真正意识到自己在管理中的错位,无视师生们的存在,使管理成为其一厢情愿的“独角戏”,导致教师越来越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自由的精神,禁锢了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意识。这种抛开教师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师生置于对立面的管理,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这值得学校的管理者深思。高效的管理需要管理者转变自身角色,懂得管理的真谛,从“掌柜的”变成“服务员”,“俯下身子”,“跑跑腿”,服务于教师和学生。

二、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为师生铺设表达诉求的途径

学校管理者要目中有“人”,真正关注教师和学生,了解他们的想法,才能让管理回归真谛,富有实效。这就需要管理者放下架子,营造平等和谐的氛围,广开言路,深入到校园生活的每个角落,走近师生,想他们之所想,急他们之所急,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成全师生,发展学校。

学校的各项制度在实施之前,要广泛征求教职员工和学生的意见,听听他们的意愿,问问他们的想法,看看教师和学生最需要什么,有什么好建议。大到学校的校训,小到学校的每一个设备设施的安放,都可以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做,实际上是把学校的每项制度内化为师生自己的意愿,自觉自愿地用制度引领自己的言行举止。

学校的每一项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管理难免会出现遗漏和疏忽,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管理者走出办公室,经常到校园里的各个角落转一转,在楼层或走廊过道看一看,到教室里走一走,不仅能及时发现问题,而且能主动顺应师生的诉求。比如,某校长了解到一位教师在办公室里丢失了重要物品,于是,为每间办公室添置了一个储物柜,让教师都有一个独立安全的储物空间,便于存放挎包或重要物品,颇受赞美。再如,某领导下午巡视发现,夏天阳光直射着靠窗的学生,学生无法静心上课,学校立即为每间教室安上了窗帘,遮住了日照的强光,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这种管理就是以师生为出发点,为师生排忧解难,切实为师生服务好。这样的管理无疑具有很高的实效性,值得每一位管理者学习借鉴。

倘若学校领导都能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如何办学,如何进行管理,如何制定规章制度,如何谋划校园活动,更多地考虑到师生诉求,更贴近教师和学生的心,就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学校管理实现服务功能。

猜你喜欢
管理者师生制度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刘明怀: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麻辣师生
管理者当有所作为
给中青年管理者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