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市明:第一次被职业选手击中

2015-04-30 23:36高海博
瞭望东方周刊 2015年16期
关键词:邹市明金腰带刘刚

高海博

邹市明脱掉外套,衬里上面缝着妻子专为这次比赛求来的护身符。在经历10年首次败绩后,他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我信命,但不认命”。

2015年3月7日,澳门,新一轮“金沙激战”在威尼斯人金光综艺馆举行。压轴的IBF蝇量级世界拳王争霸战中,邹市明与卫冕者、来自泰国的阿泰.伦龙缠斗12回合,最终三裁判打出的比分都是116比111。中国冠军点数告负,首次挑战金腰带失败。

当晚,输掉比赛的邹市明似乎与往常无异,“照常参加了赞助商的酒会”。他后来觉得自己太“没心没肺”了,之后几天里,他经常会恍惚发愣,一个人默默坐着。

他问自己:为什么会输?

其实无论他的教练还是内行,都对这场失败有着共识:邹市明需要更像职业拳手那样,更多、更主动地出拳。

邹市明的职业生涯大约已经走过了三分之一。在刘翔、姚明、李娜等活跃于2008年北京奥运前后的体育巨星几乎全部退役后,他仍在为荣誉而战。

摘下头套

邹市明还记得第一次在职业比赛时被对手击中的感觉,“轰的一下”——那是拳头击打骨头的声音,“整个人都懵了。”

在此前他参加的奥运会比赛中,拳手都有头套保护。

虽然邹市明是两届奥运会冠军,但在职业拳击领域从来没有“冠军”之称,只有系着金腰带的拳王。

职业拳击与业余拳击是截然不同的两个领域。著名体育专栏作家张佳玮曾经把邹市明的跨越比作是乔丹去打棒球。用邹市明自己的话说,更像是潘晓婷去打斯诺克。

无论业余拳击还是职业拳击,如果没有击倒对手都要靠点数分胜负,但二者计分方式不同。

业余比赛以击中数取胜,在这样的规则下,邹市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海盗打法”,依靠步伐,击中之后立即躲开,寻找一个下次机会。《纽约客》记者欧逸文看过2007年芝加哥世锦赛邹市明的比赛后写道,“整三个回合,罗马尼亚拳手在和空气激战”。

但职业拳击是商业比赛,需要讨好观众。而且它评判的标准不只是击中数,而更看重出拳的主动性,看击中拳是否准确、完美而具有冲击力。这意味着邹市明需要主动出拳,杀伤对手。

脱掉上衣,摘下头套,拳击手套重量由14盎司变成8盎司,这一切都意味着出拳力度更重,受到的打击也更重。

邹市明的第三场比赛对手胡安.托斯卡诺曾对着一圈中国记者这样评价邹市明:“他相当业余。”

20年的业余拳击训练形成的“肌肉记忆”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变。著名拳击推广人、同样由业余拳击转向职业拳击的刘刚告诉本刊记者,“转变非常非常难。”刘刚曾代表中国参加了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他用于训练转型的时间是一年半,而邹市明还不足3个月。

这样的转变像一场煎熬,他的第一场比赛赢得并不漂亮,四回合比赛仅以点数取胜。这是不得不接受的现实,也是不得不作出的改变。

在邹市明原有的计划里,赢得北京奥运会金牌后就转向职业拳击。但是在以金牌战略为主的体制下,他又打了4年。

按照邹市明的推广人阿鲁姆的说法,这位奥运冠军的职业生涯只有20场左右,岁月不等人,他知道现在是“打一场少一场”。

拳击手与党代表

真正的蜕变来自于第三场,邹市明转向职业拳击之后的第十个月。他的教练罗奇跟媒体谈到,这是邹市明第一次以职业拳击的方式取得胜利。

罗奇共计培养出了34名金腰带选手,“亚洲拳王”帕奎奥就是他的弟子。年轻时他是一名拳击手,职业战绩40胜13负,而现在他是一名手指微微颤抖的老教练。

微微颤抖,在拳击的世界里意味着帕金森症。

邹市明不觉得拳击与帕金森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他告诉本刊记者,在拳台上,罗奇就像又活过来了,“他是为拳击而生的人。”

邹市明本人并不愿意为拳击手赋予太多含义,“失败与受伤是职业体育的一部分”,他轻描淡写。

他的左眼曾在第六场比赛中被对手打破,缝了3针,是“被揍得最狠的一次”。而在这之前的比赛里,他刚把对手打开花。

现实生活中的邹市明说话轻声细语,加上瘦小的身材,很难让人与印象中高大凶悍的“拳击手”产生联系。

邹市明的经纪公司合力万盛CEO李胜认为,邹市明骨子里是个“谦虚的年轻人,不会装成坏小子”。

“从小就是乖孩子”的邹市明需要有些“坏劲”,教练罗琦曾经在比赛中告诉他“要狠点”,“对手伸手把你的钱拿走你还不干他?”

对于这种路子,邹市明还不太适应,他的国家队教练过去告诉他的大多是“勇者从容,智者淡定”之类的话。

这既是比赛的不同,又是文化的不同,像泰森、霍利菲尔德很少会从容淡定,在他们身上展现的往往是叛逆与嘲讽。

邹市明也在慢慢适应这样的文化。他告诉本刊记者,赛前称体重的时候,双方手臂是顶在一块儿的,“这样的较量是想给媒体一些噱头,也能激怒对方。”

在商业气息浓厚的拳台上,邹市明依然愿意展示国旗,“代表中国”,当初选择推迟职业化,也是想尽一个“党代表的职责”——他是中共十七大、十八大代表。

出拳还要更多

作为前泰国国家队选手,伦龙与邹市明曾在业余比赛里相遇三次。后者以2:1的战绩略占上风,其中一次取胜是在广州亚运会决赛上。

这位泰国拳手在2012年转入职业拳坛,比邹市明早一年。与邹市明比赛前,伦龙不仅拿到了IBF蝇量级世界拳王金腰带并两次成功卫冕,而且在此前14场比赛中获得全胜。

邹市明在与伦龙对阵前只打了6场职业比赛。当他还在努力适应职业拳击的气氛和节奏时,伦龙已通过第四场拳王之战。

在这场“职业第七战”开始前,邹市明说,“打到金腰带级别,胜负谁都有可能。”

直到比赛结果宣布前,邹市明与教练团队都觉得这场比赛应该是拿下了。可是,认为“掌握着比赛节奏”的邹市明,在披上国旗后却没能像往常一样高举双手。他输了。

罗奇赛后接受采访时表示:“邹市明确实应当出拳更多,对手跑得比较多,比较远,所以邹市明对他的拳很多都打不到,这一点我们赛前没有想到。”

他说:“邹市明和对手的水平非常接近,我觉得他不该输掉比赛。但伦龙的打法出乎我的意料。”

刘刚看了邹市明的比赛,他分析,失利原因除了“有些紧张”之外,还有“教练的临场指挥”。他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教练在每局结束之后需要告诉拳手局势,落后了就应该多出拳。

对于胜负本身,李胜早已释怀,“冲顶的过程,没有一次就成功的。”他发现,在报道邹市明比赛的页面下有上万条评论,这种局面“前所未有”。

在李胜看来,这次失利对于邹市明的个人价值并不会产生多少影响。邹市明进入职业拳坛时曾告诉李胜他的诉求:一是为了不后悔,第二希望增强自身影响力。李胜认为,这场比赛,这两个目的都达到了。

“在某种程度上,这场比赛是成功的。”邹市明更愿意积极地看待这场比赛,他希望可以引起大众对于拳击运动的关注。

“关注”是显而易见的。根据合力万盛的初步统计,在央视与网络端有1650万人次收看了这场比赛,“在央视的收视率相当于NBA全明星赛的收视率。”李胜说。比赛后的第二天,邹市明的耳机赞助商在纽约时代广场打出“拳程不息”的大幅中文海报,随之而来的是上百家媒体的访问。

而在比赛地点澳门金光综艺馆,邹市明前后7场的比赛门票全部售罄,而这也成为金光综艺馆的“保留节目”。

李胜告诉本刊记者,拥有金光综艺馆的威尼斯人集团试图打造高水平拳击赛事,推广公司看中中国广阔的拳击市场,经纪公司有奥运冠军邹市明,三方合力让金光综艺馆成为“风暴”中心。

在这里,邹市明开始自己的“练级打怪”之旅,从四回合、六回合、八回合、十回合,一直打到争夺金腰带级别的12回合,争议也一直伴随着他。

在邹市明的第一场比赛之后,美国著名拳击专栏记者莫钱特毫不客气地向他提问:“你认为自己打的是职业拳击风格吗?”

建立拳击体系的带动者

毫无疑问,邹市明的下一场比赛依然是金腰带争夺。“已经打到这个地步了,就不必再浪费时间了。”他迫不及待地想成为罗奇手下的第35名拳王。

他最渴望的对手还是伦龙,“很想再打一次。”当然可能性很小。

拳台是一个名利场,圈子的中心是那些明星拳手。据刘刚介绍,2015年5月将在拉斯维加斯举行的帕奎奥与梅威瑟的“世纪对决”,双方仅出场费就超过2.5亿美元。

电视转播费、比赛门票、博彩、赞助,构成了一场拳击商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包括推广人和拳手等相关利益方的分成,完全由市场决定。

然而拳击在中国还尚待普及。刘刚说,随着取消体育赛事审批等利好政策出台,拳击运动的比赛与直播也会越来越多。

就像姚明之于篮球,丁俊晖之于斯诺克,一项运动的推广需要一个超级明星去带动。“邹市明就是这样的人选。”李胜说。

除了正常的训练比赛,邹市明会更多地接触商业推广与拳击经纪。他客串演出了《变形金刚4》,并且很羡慕美国拍出的关于拳击的励志电影,认为是“很好的宣传”。

他试图做一个拳击体系建立的“带动者”,“把看到的学到的带回来”。事实上,直到进入职业圈,他才知道拳击手缠手带也是有讲究的,而在国内都是“随便缠一下”。

这种滞后,还包括拳击体系。

邹市明很清楚,冠军只有一个,而且往往只有冠军会被记得、被尊敬。他希望拳击运动的普及可以让更多拳手退役之后有饭吃,有尊严,“不至于变成打手看场子。”

曾经,邹市明在选择走职业道路时,害怕失去之前的荣誉。他问妻子:“如果有一天一无所有了,去过乡间生活,你后不后悔?”

而现在,他已经记不清上一次拿出奥运金牌来看看是什么时候,记不清伦敦奥运会拿金牌的日期,唯一与奥运有关的,似乎只有尾号是2008的手机号码。

金腰带并非邹市明的终极目标。在他的微博封面上写着:我要的不止是一条金腰带,我要的是这个时代。

(本刊实习生张璐对此文亦有贡献)

猜你喜欢
邹市明金腰带刘刚
全球高通胀和货币政策转向
长江经济带,“金腰带”还要成为“绿腰带”
邹市明痛失“金腰带”
邹市明:我从未有一天离开过拳击
邹市明完胜泰国坤比七 荣膺WBO112磅世界金腰带
鼓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