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感蕴含在浓郁的语文味中

2015-05-05 02:09叶玉梅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5年4期
关键词:文化底蕴美感创新

叶玉梅

摘 要:美是客现存在的,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大自然等给人们带来无穷无尽的美的享受。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美到处都有,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纵观中学语文教学,蕴含着浓郁的人文之美,充满激情的老师应该永远怀有一颗童心。

关键词:文化底蕴;美感;创新

一、美感蕴含于丰厚的文化底蕴中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的美、语言的表现力及其异常丰富的情感色彩——所有这一切都是其他东西无法取代的有力手段。我们借助它触动着儿童心灵最隐蔽的角落。”教师课堂用语是否具有美感,对于授课质量无疑有重要的影响。教师要有丰厚文化底蕴,要有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愫,要有传承中华文化的责任,这样,语文的美感就会应运而生。

中学语文所选课文无一不具美的特性。美丽的自然风光足以让我们悠然神往,人物崇高的品质让我们见贤思齐,深湛的哲理睿思启发我们探幽烛微……美文需要激情诠释,需要有诗一样的语言烘托。如果教学中处处追求精准,就会像庖丁解牛一样把文本血淋淋地分割开来,让人读来毫无美感可言。古文的春秋笔法,古诗的含蓄精练,都需要学习者通过联想想象、涵泳品味,否则怎能觉出它的妙处?譬如我在“国培班”教授李白《行路难》(其一)时,在品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时,“停”“投”“拔”“顾”能否换成“放”“停”“抽”“视”,为什么?这样的问题设置,让学生动手动脑来品析感悟,“停”是长期停止,指酒杯放置时间长,然而换成“放”字则不能表达李白内心的苦闷,“投”字是扔、掷、抛之意,若换“停”,则心中的郁闷、愤懑之情不能抒发,特别是“拔”字,使我联想到南宋词人辛弃疾《水龙吟·登健康赏心亭》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杜甫《后出塞》“少年别有赠,含笑吴钩”,解释:吴钩,吴地所造的钩形刀,它应该是叱咤沙场,报效国家,抒发了作者一种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若换成“抽”字,“细如抽丝”“温柔”点,“抽”字表现出“抽到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的忧愁,而“拔”字更能抒发作者的悲愁,“顾”是回头看,如“顾野有麦场”,“视”是看的意思,不能表达诗人的抑郁,悲苦之情,所以不能换,用美的诗句去品析诗句,让学生徜徉在诗歌的海洋中,美感语文味会更加浓郁了。

二、美感在于观念形式的不断创新

新即美。新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听者的学习激情。为什么同一教学案不同的教师授课会有不同的教学效果?除了教师的声调高低缓急及肢体语言的使用之外,还在于有的教师在二次备课时创新了适合自己的课堂结构。课堂教学结构要体现现代教学理念,所以教师要在教学形式的创新上多下功夫。

希尔伯曼的《积极学习:101种有效教学策略》中所讲策略其实大都是一些教学形式的创新。事实上,我们在教学中统一编写的一体化教学案,往往迷失了教师自身丰富复杂的个性特点,制约了他们教育思维的创新,影响了他们的专业成长。

如我在教授综合实践课《感受自然》一课做导入时,就让同学们回忆一下刚学不久的几篇课文,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中的美句,让同学们和老师都陶醉在朱自清为我们描绘的诗情画意的春景中,领略老舍为我们描画的温暖如春的济南冬天,向往何其芳笔下浪漫多情的秋天;还和何衡一起结交了不少自然界的朋友。不管是生活在喧闹的都市,还是在宁静的乡村,每个人对大自然都有一份浓浓的向往、依恋之情,每个人都有一幅属于自己的自然图景。画面上也许有万顷碧波,也许有林间小路,也许有皓月当空,正是这种回归情结,让学生陶醉其中。

三、美感来源于教师独特风格的展示

风格即个性,风格即自我。风格有自己的核心思想、核心理念,有其理论的支撑和可操作的体系。教学风格是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体现了一位教师教学情况的整体风貌和鲜明的独特性。教学思想、教学主张是一位教师教学的精神追求,是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的动力;教学技巧则显示了教师达到的教学艺术水准,是教学风格产生理想效应的技术性保障。

“春夏秋冬,走过四季都是诗;天地之间,人生百味皆成文。”文学是人类灵魂面对自然、面对家园、面对人生的真情流露,美是凝练、含蓄的表现。语文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去感受文学的美。文学的美在于语言带给人的畅快淋漓,而这种感觉只有在了解作者、写作的背景下,才会有真切的感受。因此我们不能为教而教,即孤立地教一篇文学作品,而应该将与之有观点作品进行比较,从中发现美,感受美。

另外,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在图片中看到李清照的肖像和李清照诗词的写意画,真切地感受到李清照早期作品中表现的生活美,体会词人内外和谐统一的美好形象。通过网络收集李清照在不同时期对同一事物的不同描写,感受李清照把个人感情融于与国家兴亡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完美人格的形成轨迹,网络教学的丰富性使完美的人格更显其魅力。利用网络,让学生身临其境,再通过教师用美的语言去解读,独特风格感染学生,会让学生近距离了解李清照词的厚重感,而且会慢慢喜欢这位女词人。

语文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是特定教师的教学激情、教学语言、教学构思的创新、教学内容的选择等多方面特点的综合呈现。所有教师都应该大胆追求自己的风格,促进专业发展。我们每个有理想的语文教师,都要为自己教学风格的形成做出规划,并为之努力,让人听见你独特的“合唱中的独唱者旋律”。

语文教师,本应在追求美的道路上前行。美蕴含在浓郁的语文味中,充满“美感”的教学,应该是充满活力的教学、精彩纷呈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的情感才能得到充分的熏染,智慧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在开放的课堂上,学生才真正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的主人,他们充分绽放着只属于自己的美丽的智慧之花。

猜你喜欢
文化底蕴美感创新
“一壶春秋”壶的创意设计和文化底蕴
植文化底蕴 办特色学校
雒三桂:文化底蕴下的优雅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通过诗歌阅读提升初中生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