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访松滋市教育体育局局长苏振德

2015-05-05 01:53曾宪波徐世兵
湖北教育 2015年31期
关键词:松滋市治教师德

● 本刊记者 曾宪波 徐世兵

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
——访松滋市教育体育局局长苏振德

● 本刊记者 曾宪波 徐世兵

2013年,松滋市被省政府授予首批“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县市”;2014年,松滋市被授予“湖北省学前教育示范县市区”;今年3月,松滋市成为首批“国家特殊教育改革实验区”。

面向未来,松滋市教育体育局局长苏振德说,松滋立足实际,坚持“以正治教,以文化人”的教育理念,按照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将昂首迈入“生本育人、内涵发展、城乡一体、质量创特”新的发展阶段,继续保持在全省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打造松滋教育的特色。

以正治教,让教师过上有尊严有追求的教育生活

2013年4月,并无太多“教育背景”的苏振德,由松滋市审计局局长调任市教体局局长。上任后,他马不停蹄地深入教育“第一现场”,与校长、教师座谈,了解情况,转换角色,谋划发展。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教师的地位决定着教育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松滋市保障教育投入,对教育、教师高看一眼,厚爱一分,千方百计地让全市教师享有职业荣光。”苏振德说,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松滋市委、市政府历届领导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全市上下形成了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

近年来,松滋市投入250万元,建设市实验初中城北校区;筹资82万元用于八宝小学中洲校区标准化建设。街河市小学茶市校区组建3年来,争取市、镇、村三级投入近200万元,成为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农村“样板校”……

除了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师工作环境外,松滋市还不断完善教师工资增长长效机制,对新进教师的住房公积金和医保实行政府全额预算,加大农村教师周转房建设力度,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安居乐业。

苏振德说,办学条件的提档升级,不仅是当前教育教学工作发展的需要,还可以提高教师职业生活和专业发展的舒适度、愉悦感。置身于不断优化和专业化的工作学习环境中,教师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油然而生,自然会生发出一种积极向上、追求卓越的动力。

与此同时,松滋市设置师德红线,成立了“中小学教师师德违规治理工作小组”,宣传师德师风先进典型,传播教育的正能量。通过深入开展“爱岗敬业、惜岗乐业、奉献在岗位”的主题教育和组织师德标兵巡回报告活动,引导教师学习身边的榜样。通过每三年一次的“金松教育奖”,隆重表彰全市教书育人先进典范。

“教学高质量,办学高水平,这些都依赖于师德建设所产生的巨大推力。”苏振德说,松滋市不断丰富师德内涵,突出师德激励,严格师德考核,形成以德育师、立德树人的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促使教师树立“师德自查、专业自省和行为自觉”的价值观。

尊重教师、依靠教师、发展教师,只有“将心比心”,才能抓住教师的心。在苏振德看来,依法治教、以正治教才是师德师风建设的科学保障,通过制度创新,保障教师过有尊严有追求的教育生活。

以文化人,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各类教育和谐发展

近年来,松滋市不断创新经费保障机制、行政管理机制、教学管理机制和绩效考核机制,促进各类教育统筹协调发展。

建立经费保障机制。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到位,做到“四有”,即预算有科目、投入有增长、生均公用经费有标准、资助有制度。近三年,全市实施校安工程项目51个,累计投入达6217万元。实施农村初中改造工程项目20个,投资2135万元。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项目65个,市政府投入资金1828万元。

行政管理机制改革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内容。苏振德说,松滋市坚持以正治教,一方面要求管理干部“耐得住寂寞、经得住诱惑、管得住小节、守得住清贫、受得住委屈”,另一方面推行“管理重心下移,工作阵地前置”,要求干部目光盯在一线,督查到位;脚步走向一线,落实到位;精力投放在一线,执行到位;信息把握在一线,诊断到位;问题解决在一线,整改到位。

近年来,松滋市确立了“均衡教育,办好每一所学校;优质发展,成就每一名学生”的发展愿景,树立“分数很重要,分数之外的东西更重要,好的成绩从外围开始突破;让分数在书声、笑声、歌声和呐喊声中和谐生长;超越考试,才能赢得考试”的教育发展观和教育质量观。

“岗位在学校,生命在课堂。”苏振德说,学校办得好不好,教育质量是最重要的衡量标准。松滋市教育体育局以课堂教学问题为导向,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三课”(授课、评课、说课)大赛和“我的教育故事”“我的精彩课堂”“我的才艺展示”活动,向课堂要效率,向课堂要质量。

目前,松滋市形成了“行政主管、教研主导、学校主抓、区域协作”的质量管理网络,局职能科室、乡镇中心学校和各中小学校长“三点一线”,部门联动,上下一体,各司其职。市教育体育局分管领导挂帅,基教科、督导室主管办学规范与常规管理,教科中心主导课堂教学、复习备考与质量检测,乡镇中心学校重点履行常规监管职能。

“要培养活生生的人,不要冷冰冰的分。”苏振德说,评价一所学校不能仅凭一次考试成绩,而是要关注教育教学过程,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再只看升学率,而是更看重全体学生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的提高。目前,具有松滋特色的义务教育质量评价“7431”模式(即“七大指标并举、四个结合并重、三个公开并行、一个结果并用”)已然成型。

苏振德说,目前松滋市教育改革与发展“棋局”越走越活,全市教育工作已经步入了“学前教育蓬勃发展、义务教育均衡优质、特殊教育不断提升、资源整合有序推进”的新常态。

精细管理,推动区域教育从均衡走向优质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因此,在实现教育初步均衡之后,教育发展必然开始从“量”的追求向“质”的追求转变。追求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方面的高位均衡,优质发展将成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下一阶段的工作重心。

“在积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找准发展点,办出特色,以特色促进和带动学校全面发展,从而提升全市教育质量。”苏振德说,“精细化、微创新、高品质”是当前松滋教育的发展主题,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精致管理,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松滋市通过深入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一师一风格”主题教研,调动所有学校的办学积极性,鼓励每一所学校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的教育品牌。激发活力,激励每一所学校自主发展、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实现一校一品,让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特色。

在推进过程中,坚持“行政推动、课题带动、网络联动”的工作方略,加强教科、教学和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度融合,实行教学科研联合视导制、科研课题开题结题会审制、大型教科研活动全员参与制,目前已经完成了8个乡镇12所学校的教师教育科研培训工作。

同时,积极实施“微变革、微创新”行动,关注课堂教学与教育管理的细节,激发干部教师优化管理、深化课改的动力和智慧,让每位干部教师都成为教育创新的驱动者,让每一所学校都办出自己的特色。例如陈店镇陈店小学的“留守儿童心理特征探索与疏导”项目、纸厂河镇纸厂河中学的“家长督学助教”项目和危水镇大岩咀中学的“初中语文走班教学研究”项目等。

在苏振德看来,推进教育教学“微变革、微创新”,不仅是推进学校精致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新动力与新途径,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苏振德说,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要求学校转向内涵式发展,走特色办学的道路,实现异质性、多元化的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但特色办学需要一个过程,需要学校从特色探寻到特色培育,再通过特色提升,最终实现特色发展。

(见习编辑 徐世兵)

猜你喜欢
松滋市治教师德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The teacher who makes me shine
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师德的实践思考
How to Arouse Students’Interests in English Learning
她的温情,让我难以忘怀
新时代高职院校依法治教模式研究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嘉庆皇帝治教策略研究
临高县举办依法治教专题培训
松滋市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调查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