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物的濒危与语言空心化

2015-05-05 00:17石林吴文君龙宇晓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5年1期

石林 吴文君 龙宇晓

摘要:侗语名物是侗族在认识世界中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的积淀,也是侗族独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体现,是侗族语言生存和传统知识传承的基石。农村人口的城镇“农民工”化、民族村寨的空巢化、环境的恶化、物种的退化和绝灭,导致了侗语名物系统的日渐濒危和侗语的空心化。因此,对侗语名物系统开展抢救性调查记录和研究,已是今天侗族语言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民族名物学;侗语名物系统;语言空心化

中图分类号:H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15)01-0099-06

一、名物濒危与语言空心化:语言濒危机制研究的新视角

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历史的积淀和传统经验的武库,语言也是民族的认同符号、身份证明、感情纽带,语言还是一个民族对人类社会和客观世界的认知体系。一种语言的消失就是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和所代表的文化的消失,也意味着人类失去一种文化,失去一份极其珍贵的历史传统。保护和抢救记录一种语言就意味着保存一种文化,使该民族的感情纽带不至断裂,让其认知体系得以发扬光大并丰富人类的认知系统。因此,国外学界提出了“遗产语言”的说法(heritage languages),也就是将语言当作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来认识并加以保护与传承。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网络的全球化,人流物流的快速滚动,英语已然成为国际的通用语。在国内,汉语是我们国家的官方语和通用语,改革开放后,城镇化的加速,打工潮的涌现,媒体电视的宣传,在全国城乡处处都能听到汉语普通话的声音,特别是学校和政府机关都要用汉语普通话交流和教学。在此时代大背景下,我国民族语的生存空间逐渐萎缩,民族语说者的人口在不断减少,许多民族语言已陷入严重濒危。侗语虽属于还有活力的语言,尚未陷入明显的濒危,但也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对侗族年轻一代的影响特别大,以至于在很多侗寨,侗语实际上已经成为区域性的濒危语言。

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构成。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有意义的声音,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由词、词素和熟语构成,语法是语言组词成句的规则。在构成语言的三要素中,语言的建筑材料至为关键,没有词汇,语音就是没意义的自然声音,语法就不成其语法,语言就空心化了。在词汇系统中,词是基础,也是最为丰富的,词素仅是词的构成材料,熟语在词汇中只占极少的部分。在词中名词又是最多的,在名词中名物词又是最丰富的。在唯物主义者看来,大千世界都是由万物构成的,没有万物就没有世界。名物就是广袤世界的万物之名,名词是构成语言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没有词汇语言就不成其语言;名词也大都是由名物词构成的,没有名物也就没有语言。一种语言的名物系统濒危了,该语言也就空心化了,一种语言的名物消亡也就意味着该语言将走上消亡之路。

空心化(hollowization)的概念,是美国学者B·布鲁斯通和B·哈里逊在20世纪80年代初针对美国产业外移所出现的空心化现象而提出来的。我国农村的空心化问题引起了国内学界的高度关注,在21世纪初,学者们针对此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农村空心化表现在4个方面:一是人口、人才空心化;二是土地空心化;三是农村产业空心化;四是农村基础设施空心化。这个概念初看起来似乎与语言学关系不大,其实在语言学研究中具有很强的应用空问。首先,农村的空心化本身会导致语言的空心化;其次是语言也有空心化的现象,语言空心化与农村空心化在过程形态上很可能存在共同性。由于农村的空心化,人口不断涌入都市里去讨生活,不仅使原有的民族语言失去了语用环境,而且很多传统的生物资源和人造器物都逐渐淡出,导致了农村名物的严重濒危,名物的濒危则导致语言的空心化。在民族地区,这样的名物濒危和语言空心化趋向来势非常迅猛,但是关于语言的空心化问题,并未引起我国语言学界的关注,也未见学者对其进行研究。

侗族语言名物数量可以用成千上万来形容,他们既有自然名物又有人造名物。侗族人将这些难以穷尽的名物进行了恰当的命名和分类。这些世代口耳相传的侗语名物是侗族认知大千世界的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反映了侗族的思维模式和独特文化。侗语的名物一旦消亡,侗语就陷八空心化,侗语一旦空心化就必然会走向消亡。由于侗族地区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年轻一代外出打工或读书,认知名物的机会减少,语言环境受到压缩。他们在外面已基本不讲侗语,寒暑假或过年回家的时间较短,有的完全不说母语,更有甚者以“不会说侗语”以显其洋气有文化,对侗语渐渐生疏。由于工作与生活环境的改变,许多侗族年轻人已基本不做农活或不愿做农活,加之环境的污染,人为的滥砍乱伐,乱猎滥捞,很多动植物品种因之不断减少甚至灭绝。所以,年轻人对侗语中原有的动植物的认识及知识已经知之甚少。我们曾调查过部分侗族大学生,认不认识“小米”(粟),他们说知道,我们说是吃的“小米”不是手机“小米”,他们说那不知道。常见的小米都不认识,其他少见的动植物就更不认识。照此下去,要不了很长时间,一旦老年人故去,侗语的动植物名物行将不复存在。因此,对侗语名物系统开展抢救性调查记录和研究,已是今天侗族语言学和人类学研究的当务之急。

本文以黎平县双江镇四寨村为例,通过对侗语的动植物名物濒危的情况进行调研,籍以分析侗语名物的濒危情形及其对侗语空心化的影响,从而为民族语言濒危机制研究和保护策略的探索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二、四寨:侗语名物系统濒危状况的个案调查

(一)四寨概况

四寨位于贵州省黎平县双江镇,距县城有63公里。四寨村现有大寨、平城、摆架3个自然寨,共管辖7个村民小组,共365户,1670人。全村都是侗族,所使用的语言为侗语,其侗语属侗语南部方言第二土语。四寨处于亚热带温湿气候区,海拔只有240米,年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气温17-18.8℃,无霜期达290天,光热量充足,雨量充沛,1月的平均气温为5.4-6.1℃。处于低海拔、无霜期长的亚热带温湿气候区中的四寨,非常适合于动植物生长和人类的居住繁衍。因之,四寨的植被保存完好,植物品种丰富繁多,森林覆盖率达60%。自然资源是人类的物质财富和生产生活资源,是社会生产力不可或缺的要素,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四寨在文化方面也很有特色,是有名的侗族摔跤之乡和侗族大歌之乡。

(二)四寨名物系统的濒危状况

名物一词最早见于《周礼》:“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唐代贾公彦注:“此禽兽类等,皆有命号物色,故云辨其名物。”语言学和人类学把人类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物种的命名叫名物,其名物学就是研究人类对物种的分类与命名,并研究人类对名物的保护、利用以及名物的历史文化背景。汉语训诂学的名物指的是古代文献中的事物名,其名物学指的仅是对历史文献中的名物进行解释。四寨的四周山峦环抱,山上植被茂密,双江河穿寨而过流向都柳江。过去四寨的木船可驶入都柳江,现在有高速路通过,可以说交通十分便利,人流物流量与周围的村寨相比较大。四寨原是南侗语言的腹地,妇女、老人和儿童基本上不会说汉语,虽以侗族为主,也有少部分苗族、瑶族和汉族杂居,各民族语言文化的互相影响是不可避免的,特别是汉语对侗语的影响是长期的强大的,改革开放后汉语的影响就更为强大和全面。现在的四寨,侗族人基本上能听懂汉语,年轻人外出打工上学,主观上对侗语采取排斥态度,不但会说汉语,汉语的词汇量恐怕已超过了侗语的词汇量。对于四寨的动植物名物中青年一代大都不知所云了,形势令人堪忧。侗族语言文化保留得较好的四寨尚如此,其他侗族地区就可想而知了。据我们调查,以下这些侗语名物现已为四寨的大部分人所不知,特别是年轻人。

1.一部分老汉语借词被弃用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各民族的接触交往不断,各民族语言互为影响,语言借代现象实属正常。汉族语言文化对侗族语言文化的影响在历史上是绵延不断的,四寨侗语在词汇方面也吸收了汉语的很多古老词汇,以弥补侗语词汇的不足。而现在很多老汉语借词已被新汉语借词所取代,存在弃用问题。例如:

老汉语借词 新汉语借词

dangc yot学校 xot xiaop学校

xeenp senp先生 laox sih老师

xiangv将领 jiangh junh将军

yangp laox乡老 xaih laox寨老

baee宝贝 baox beil宝贝

在侗语的固有词汇中,也有一部分词汇被汉语借词所替代。例如:

wagx xangh众乡亲 laox beee xinp老百姓。群众

taok袜子 WaX袜子

mungx官吏 doue laox官员

sagc小偷 xiaex teuh小偷

eit长工 eangc gongh长工

yongx兵 bienh兵

2.一些爱情用语已退出历史舞台

这些词汇是过去侗族青年男女在行歌坐夜(谈情说爱)时所使用的语言。现在年轻人都外出读书或打工了,没有时问在一起nyaoh nyaemv(坐夜),也不会唱侗歌,所以这些爱情场合用语已逐渐从四寨侗语中淡出:

liuuc muih姑娘 liuuc jeml男孩

singe nyih情人 juh xangp情人

juh singe情侣 gaos kap首饰

langc郎 langc jeml情郎

muih妹妹 magl定情物

3.一些古老地名已被遗忘

有些古老的地名在侗族古歌中常常出现,但一般老百姓已不知道其在何处,现在四寨侗语中已找不到踪影:

ngox kuaik黎平 xaih guns双江

guicjuh贵州 ul xul古州(榕江)

xaih wange锦屏 senh xuh靖州

senp jangl剑河 guis nyie三江

bags loe八洛 bags liangc良口

binge gangl平江 nyegv富禄

bigt皮林 saov肇兴

4.一些生产生活名物已被弃用

四寨侗族一些常用的器具名物,由于生活环境的改变或新用物的涌八而被弃用:

bange大木桶 habl盒子

luds梭子 daemv捉鼠器

jiuc捕鱼器 kogs捉泥鳅器

webe鱼簖 diul捕鸟器

sail捕鱼具 sov鱼叉

sons竹编渔具 songt米桶

jabe捞鱼具 jeeuv网状捕鱼具

xaeml拦鱼器 yinh竹制捕鸟具

habl盒子 ah枷

yeus竹饭盒 bagl刀鞘

dibs摘禾刀 xing升(量具)

5.一些鸟、兽、鱼名物已消亡

四寨气候温暖潮湿,森林密布,溪河交织,鸟类、兽类、鱼类品种繁多,但近些年来由于环境污染恶化,加上被渔猎者过度捕捞猎杀,很多动物已减少甚至灭绝,致使这类动物名物已逐渐为年轻一代所不知而被淘汰:

guaoc茅鸡 gueex鹘鸼

gueev鹁鸪 saenl秧鸡

xeis一种鸟名 mienx鸟名

xagh喜鹊 xiuv八哥

yiuh鹞子 nyeengh蝉的一种

nyap啄木鸟 jus铜雀

tup白鹭鸶 denl翠鸟

jeml jil金鸡 xanl一种虫

xeeuv+面眉 guafs雁的一种

kuagp白脸鸡 mians水獭

jiugl一种山羊 lair野猪

biungl狼 meel熊

aengl猩猩 nens松鼠

nyaenp野猫 eenvlinc鱼名

gadx江鳅 singp青鱼

geemh一种水虫 heel鱼名

piungt河鲤 liimc鲢鱼

jimx河虫 mux河里的草鱼

deiv娃娃鱼 ligx一种鱼名

joc花腰鱼 gens一种鱼名

giv一种鱼名 guingx一种鱼名

guibs一种鱼名 jimx一种河鱼名

6.一些野生植物名物被弃用

随着务农人员的减少,生活条件的改变,一些野生的食用野莱、香料较少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对野生的侗语植物名物由陌生到弃用:

angl kek百合 nyangh洋荷

xongk酸苔 xul liuuc杜鹃花

doh magx花生 naos薄荷

yaemt蒿菜 ams荤菜

ngaih艾草 noul一种野香料

saop芭芒草 ngaemc suih野菊花

ngov ngeds天牛 mal demh semt酸果莱

mal biuds粘人草 mal gail lanc芥蓝莱

mal yabc腌莱 mal kap max马耳莱

real ngeme苋菜 mal denl野芹菜

mal mac liongc龙舌莱

7.品种繁多的侗语糯稻名物也被遗弃

侗族是一个稻作民族,祖祖辈辈以糯食为生,在侗族地区糯米也是传统的礼品,有“无糯不成礼”之说。侗族把糯稻叫“oux gaeml”(侗稻)或“oux lail”(好稻)、“oux jos”(粘稻)、“oux saos”(蒸稻),把籼稻叫“oux gax”(汉稻)或"oux ngup”(猪稻,在过去糯稻是人吃的,而籼稻是从汉族地区引进的和用来喂猪的)、“oux xinl”(籼稻)。过去送礼只送糯米,现在既送钱又送糯米(饭)。“Ouxjos piagk dae miae nyov bal”(糯饭捏团,手扯鱼)这曾是侗族所追求的最朴素最理想的生活境界。

guee mec oux iel iel oux los,

没有饭吃吃糯饭,

Guec mec jedl dos dos jedl sos。

没有柴烧烧干柴。

Guee mee maix ael ael maixjax,

没有妻娶娶汉妻,

Guec mee real jel jel nanx dec。

没有莱吃吃牛肉。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人口增多和各级政府的强力推行,绝大数侗族地区以改种籼稻为主,吃粮也基本上是以籼米为主了,糯稻的种植面积逐渐萎缩。过去侗族地区种的糯稻品种多迭二三十种之多,适合于不同的地势高低、采光阴阳、水温冷暖、成熟早晚的稻田的各种糯稻品种都有。这些丰富的糯稻品种是侗族人民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培育筛选出的糯稻精品,也是侗族糯稻文化的积淀。对这些众多的糯稻名物进行命名与分类,既体现了侗族的睿智,也是侗族认知世界思维模式的体现。不幸的是,这些糯稻名物已渐渐淡出四寨侗族人的生活。下面这些糯稻名物绝大多数年轻人不仅不会说,更没有见过,这些糯稻名物渐将从四寨的侗语中消亡:

oux Yongcjene荣岑糯 oux yongc meec荣没糯

oux Yongc kgeenv荣花糯 oux yongc bagx荣白糯

oux Yonge muic荣梅糯 oux yonge lengl荣冲糯

oux Seep kgal色嘎糯 oux bagx weenh白生糯

oux kgenx粳糯 oux dongh siip东西糯

oux gaos nyal江头糯 oux beih背糯

oux naemx liagp冷水糯 oux paip kgoh派角糯

oux bienl kguic牛毛糯 oux dial naeml黑芒糯

oux dial yak红芒糯 oux yeex legx野栗糯

oux yeex laox野老糯 oux beens saemp早边糯

oux beens weep迟边糯 oux dial jongv弯芒糯

oux lis jus得伴糯

三、侗语名物濒危的原因:四寨个案调查的分析

(一)进城打工上学是侗语名物濒危的外因

侗语为四寨通用语言,大部分老年人和学前儿童基本上不说汉语,他们母语的使用和熟练程度是最高的,而年轻人母语的使用和熟练程度就较低了,往往说话中还夹杂着一些汉语借词。四寨名物的濒危究其原因,与四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急速变化相关。20世纪80年代后,侗族地区的中青年都涌向沿海一带去打工,适龄青少年也都进入学校读书,留在农村的只有老年人和学前儿童。2012年底双江镇通了高速,镇内的大部分村寨也通了油路。交通的便利,使人流物流更加方便快捷,再加上经济的发展,电视、电话、电脑的普及,侗族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受此影响侗语也发生了剧烈变化。流向都市打工上学的四寨农村青年的语言交流基本以汉语为主,对于侗语的日常用语他们仍能掌握,但对植物、动物、农业工具、生活用具、地名等等的侗语名物的掌握就不多了,他们所说的侗语也变味了,所保留的侗语词汇极有限,并加入了大量的汉语借词,导致侗语空心化。

(二)中青年功利性语言态度是侗语名物濒危的内因

随着外出打工、学习机会的增多,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意识到,生计和学业的成功与汉语掌握的好坏有直接关系,而侗语与此并无关连。所以他们把很多时间和精力都用在汉语的学习和运用上,侗语的使用机会因而很少,侗语能力必然退步。语言的功利主义在世界各地的现代社会中盛行不悖,因为大家要融入时代潮流,都追求时尚的现代生活。侗族中青年的语言功利性也没有错,他们要生计要上学读书,若一辈子窝在农村,守着那几蚯已板结贫瘠的祖田有前途吗?四寨侗语的衰退现象在年轻人中表现最为强烈,语音、语法、词汇等方面都有体现,词汇的衰退最为明显。在语音方面,四寨特有的辅音、元音已向汉语靠拢,如:hm>m>h、kg、gk>g、k,ae>a等等。语法方面,汉语语序和侗语语序混用,例如:“Yaoc xieenh bailloh”(我先走咯)和“Yaoc bail uny loh”(我走先咯),在年轻人中自由使用。词汇的变化应该是最大的,现代科技、网络流行语等等都已进八到侗语词汇中,如“feih jih”(飞机)、“dianl siil”(电视)、“dianlnaox”(电脑)等等。总之,由于年轻一代长期生活在都市,渐渐远离农村,对于侗族的动植物、生活生产名物已经陌生甚至忘却,他们的侗语词汇不断减少,他们的侗语语音、语法已向汉语靠拢,这一代年轻人侗语名物的空心化将是不可逆转的。

四、结语:名物的传承是保护语言的基础

名物是广袤世界的万物之名,名物研究源远流长。名词是构成语言最基本最关键的要素,没有词汇语言就不成其语言;名词也大都是由名物词构成的,没有名物也就没有语言。一种语言的名物系统濒危了其语言也就空心化了,一种语言名物的消亡也就是该语言的消亡。侗语名物成千上万,侗族将这些难以穷尽的名物进行了恰当的命名和分类,既有自然名物又有人造名物,是侗族认识世界所获取的知识和经验的积淀,也是侗族独特文化和思维模式的体现。侗语的名物一旦消亡,侗语就陷入空心化,侗语一旦空心化侗语肯定就要走向濒危和消亡。

语言濒危问题已引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各国语言学者的极度担心与高度重视,这同样引起我国学界的高度重视。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记录保护濒临语言,已成为我国语言学者的共识,濒危语言语音语料数据库建设应成为我国语言学界的当务之急。据2007年调查统计,在贵州的173.44万侗族中,懂侗语的有91.61万人,占52.82%,半懂侗语的有15.42万人,占8.90%。虽然尚有50%以上的侗族还掌握侗语,侗语在短期内看来没有消亡的危险,但侗语的名物系统,特别是侗语的动植物名物,中青年因生活环境的变化而大都已经不认识了,四寨动植物名物系统陷八严重濒危的个案具有典型代表意义。一种语言如果只有中年以上的人才会说,这种语言就是严重濒危的语言。四寨是侗族的中心区,侗族的语言文化相对保留得较好,但也已现濒危之势,四寨侗语名物系统的濒危问题可以说在侗族地区很具代表性。对四寨等侗族地区的名物濒危问题我们不能采取漠然旁观的态度,我们要面对现实,想方设法去解决,为时并未为晚。我们认为应从以下这几方面去加以应对。

1.提高侗族同胞对侗语、侗语名物与侗族关系重要意义的认识。侗语名物的消亡,侗语就陷八空心化,侗语也就濒临消亡。侗语一旦消亡,侗族的历史文化也将随之逐渐消失,侗族的认同符号也就消失。我们要摒弃侗语无用的谎言,一个人掌握多种语言并不会影响他对别种语言的学习,相反掌握多种语言使人变得更聪明,视野更开阔,就业升学的机会也更多。

2.对自然和语言生态环境的保护,就是对侗语和侗语名物的保护。四寨曾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物种繁多、丰衣足食、宜于人居的地方,四寨也曾是侗族语言文化保护得很好的地方。但多年来由于人为的破坏,农村的城镇化,使四寨的生态环境受到很大破坏,中青年流入城市,四寨侗语名物日渐濒危,侗语有陷入空心化趋势。近年来由于各级政府的重视,群众环保意识的增强,四寨的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和恢复,而侗族语言文化的生态环境仍有日趋严重的危险。2012年3月,我们去四寨调研,发现有的家庭虽然小孩不会也不愿意讲汉语,但家人硬是强迫其说汉语。这是一种轻视母语、对母语的未来失去信心的语言态度,具有普遍性,这也是侗语日渐式微的内因。建立一个好的语言环境极为重要,提倡在家庭,在公共场所说侗语。在小学要推行汉侗双语教学和用侗文,侗族文化要进校园,让侗族年轻一代从小就热爱侗语和侗族文化。

3.对侗寨濒危的名物系统进行抢救性地调查记录,建立侗寨濒危名物系统语料的音像数据库,存档永久保存。这是对侗族悠久语言文化的保存,也是对侗族认知大千世界的知识和经验的结晶的保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