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改革初探

2015-05-06 05:48廉莹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4期
关键词:护理学内科考核

廉莹

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改革初探

廉莹

目的 对内科护理学的技能考核新方法进行探讨, 促使学生临床能力得到提高。方法 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中, 随机选取128例参与考核的学生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4例, 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展开考核, 观察组则以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展开考核, 对两组考核情况及学生对考核方法的认知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总认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内科护理学的技能考核中以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展开考核, 可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 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不断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十分有利,值得推广。

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模拟情境小组

随着医疗卫生产业的不断发展及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护理工作面临着重大挑战, 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具备独立判断、决策及执行的能力[1], 因此内科护理学教学,护士的求疑、严谨、实证与理性思维已逐渐得到了普遍重视[2]。考核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传统闭卷考核方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护理知识能力考核需求, 因此对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方法进行改革十分必要。本校在为护理专业学生展开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时, 采用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时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4月~2014年4月的护理专业学生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中, 随机选取128例参与考核的学生并随机对照组与观察组, 各64例, 对照组中男8例, 女56例,年龄15~19岁, 平均年龄(18.1±1.3)岁;观察组中男9例,女55例, 年龄15~18岁, 平均年龄(17.9±1.6)岁;两组学生年龄、性别组成及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在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中, 对照组学生以常规方法展开考核, 观察组学生以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展开考核:由4~5例学生自由组合成一个小组, 各小组派出1位代表抽取病例签;小组内展开10 min集体讨论, 组员经协商划分各自的考核任务, 包括问诊、临床护理体验、护理中问题分析、健康教育和出院指导等, 按照问题顺序逐一考核。在考核过程中, 由三年级护生扮演患者角色, 考核老师以旁观者身份对考核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如有必要可根据情境进展提问。完成考核后学生展开自评与互评, 三年级护生以患者角度给出相应意见和建议, 最后由考核教师进行点评并加以总结。

1.3 观察指标 在评价学生考核成绩时, 观察组根据任务完成质量、回答问题等情况根据统一的评分标准进行评价,对照组仍以试卷答题情况进行评分, 两组总得分均为30分,优:得分为27分及以上;良:得分为24~26分;可:得分为21~23分;差:得分为18~20分;不及格:得分为18分以下。优良率=(优+良)/总例数×100%。在完成考核后向两组学生发放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 调查学生对考核是否有利于护理评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提高的认可情况, 评价结果分为高度认可、认可、不认可3个等级,总认可率=(高度认可+认可)/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相关数据展开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核成绩对比 两组考核成绩为:对照组优12例, 良17例, 可24例, 差6例, 不及格5例, 优良率为45.3%;观察组优17例, 良25例, 可16例, 差4例, 不及格2例, 优良率为65.6%;观察组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分析 观察组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学生对考核方式的认可度对比[n(%)]

3 讨论

内科护理学是有关于疾病认知、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促进与增进患者健康的学科, 和临床中各科的护理学具有密切关联[1]。内科护理学是临床中护理学的基础, 同时也是学生接触最早的专业课, 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的掌握直接影响着日后临床工作的正常开展[2]。

护理专业学生对于内科护理学中护理技能的掌握对其临床实践能力有直接影响, 而护理技能的考核是验证学生临床综合能力培养效果的重要内容[3]。在现代护理理念从“以疾病为中心”向“以患者健康为中心”背景下, 传统闭卷考核方法已无法真正检验学生的护理技能, 因此改革内科护理学技能考核方法十分重要[4]。本校在这一工作中, 对照组学生仍以常规闭卷考试方式展开考核, 而观察组尝试以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展开考核。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是将临床考试方式与合作学习模式予以有机结合, 通过对临床情境进行模拟,抽取出考核要点, 而受试者以小组为单位, 在规定时间内,各成员逐一完成考核要点, 而小组共同完成整个考核内容,同时获取测试成绩的方法。这一考核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引导学生重视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 督促组内成员共同学习, 追求自身与小组的考核成绩尽可能提高。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考核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学生对考核方式的总认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 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的实施可进一步增强学生彼此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 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 促使学生主动将所学理论知识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同时体现出考核对于教学工作的导向作用。

综上所述, 在内科护理学的技能考核中以模拟情境小组考核法展开考核, 可促进学生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的结合,进一步密切师生关系, 对于学生不断提高临床综合能力十分有利, 值得推广。

[1] 嵇艳, 林征, 孙国珍, 等.学生自主实践活动对内科护理学教学的作用.中华护理杂志, 2011, 46(10):988-990.

[2] 汪芝碧, 黄雪玲, 郭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重庆医学, 2010, 39(19):2684-2685.

[3] 陶巍巍, 谭莲华.探究式学习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4):13-15.

[4] 冯俊志, 徐雪华, 韩桂香.职教学院《中医内科护理学》教学方法研究.时珍国医国药, 2013, 24(12):2948-294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4.200

2014-12-30]

453000 河南省新乡卫生学校内科教研组

猜你喜欢
护理学内科考核
内转科型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护理学杂志》稿约
呼吸内科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治疗体会
内部考核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