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德斌教授经验方白虎止衄汤治疗鼻衄82例临床观察

2015-05-06 01:24徐金柱范德斌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白虎病证鼻腔

徐金柱,付 良,指 导:范德斌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范德斌教授经验方白虎止衄汤治疗鼻衄82例临床观察

徐金柱,付 良,指 导:范德斌

(云南省玉溪市中医医院,云南 玉溪 653100)

目的 观察范德斌教授自拟白虎止衄汤治疗肺经热盛型鼻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1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82例,给予白虎止衄汤治疗,每日1剂,连服7 d;对照组给予安络血片5mg、维生素C片0.2 g口服,每日3次,共7 d。观察患者症状、体征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的治愈率和好转率均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白虎止衄汤治疗肺经热盛型鼻衄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范德斌;白虎止衄汤;肺经热盛型鼻衄;临床观察

范德斌教授系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医主任医师。从事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37年,尤擅长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精勤不倦,学验俱丰。崇尚经典,熔伤寒、温病于一炉,勇于创新。对白虎汤的运用指针,不拘于“四症悉俱”(大热、大渴、大汗出、脉洪大有力或滑数)之说,而是根据白虎汤的功用,结合辨证论治的思想,掌握肺胃实热这个关键,将白虎汤加味广泛用于外感,内伤诸多疾病,均取得较好疗效,而未出现不良反应。笔者有幸师从学习,受益颇丰。

鼻衄是由热邪上蒸,逼血逆行,或燥气外袭所致,以鼻腔出血为主要症状的病证,是耳鼻喉科和内科呼吸系统常见急症,重者可危及生命。笔者自2012年6月—2015年3月,运用导师自拟白虎止衄汤观察治疗肺经热盛型鼻衄82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全部资料均来自于本院为肺病科2012年6月~2015年3月的门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18~60岁,平均(30.05±0.4)岁;鼻出血病史2 d~1 a占60%,1 a以上占40%;一侧出血65例占79.27%,双侧出血17例占20.73%。对照组82例,男45例,女37例;年龄18~60岁,平均(29.06±0.5)岁;鼻出血病史1 d~1 a占61%,1 a以上占39%;一侧出血66例占80.49,双侧出血16例占19.51。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病例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诊断依据:①以鼻腔出血为主要症状。一般发病较急,出血严重者可致休克。②气候干燥,恼怒,饮酒,鼻部外伤等所致或诱发。③鼻腔检查有出血病灶。④尽可能作引起鼻衄疾病的有关实验室检查。⑤应与出血性疾病,肿瘤引起鼻衄相鉴别。

主证:鼻衄点滴渗出,血色鲜红,伴鼻塞、咳嗽,或有发热。舌质红,脉数。

1.3 排除病例标准 ①年龄在18岁以下、60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过敏体质及对本药过敏者。②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肿瘤病、精神病患者。③不符合纳入病例标准,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④血常规和出凝血功能异常者。

1.4 观察指标 ①一般体检项目。②鼻出血病程、发生次数、出血量(包括一次量及一日量),出血范围(单侧或双侧)。③鼻腔局部检查情况。④血常规分析(计数+分类)和出凝血功能。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导师自拟白虎止衄汤。方药组成:生石膏100 g(先煎20 min),粳米30 g(先煎),知母15 g,炒黄芩15 g,炒栀子10 g,桑白皮15 g,地骨皮30 g,丹皮15 g,生地20 g,白芨30 g,藕节30 g,侧柏叶20 g,炒荆芥10 g,枳实20 g,甘草10 g。每日1剂,头煎用冷水浸泡30 min后煎,3煎共取汁约450 mL,混合后分3次于饭后1 h温服,连服7 d为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安络血片5 mg口服,每日3次;维生素C片0.2 g口服,每日3次,连服7 d为1个疗程。

2组疗程均为1周,观察治疗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并做好不良反应或未预料到的毒副反应的记录和追踪观察。治疗观察期间,停用治疗本病的其它类似药物。在治疗期间,若出现病情危重,应立即采取有效措施,同时终止观察。

3 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评定。治愈:鼻衄停止,鼻腔内出血点或溃疡、糜烂愈合;好转:鼻衄量及发作次数减少;无效:鼻衄症状无改善。

3.2 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1

3.3 安全性检查 治疗后2组心电图,肝肾功能,血,尿,粪常规检查均未发现新的异常。

4 讨论

白虎汤的适应证,《伤寒论》经旨未有“四症悉俱”之训,临床上“四大”症同时存在者亦不多见,如执此以为定律,势必导致运用白虎汤的局限性。导师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综前贤经验,对白虎汤的使用,进行了较入的临床研究和探讨,将白虎汤加味广泛用于鼻衄、感冒发热、牙痛、咳嗽、血证、喉痹、乳蛾、唇风、口疮、痄腮、粉刺、药疹、风疹、湿温发热、消渴、头痛、鼻渊、热痹等众多疾病,均获较好疗效,而未出现不良反应。其白虎汤加味的使用,正是在肺胃实热基本病机的指导下进一步拓展使用范围。

鼻衄的发病原因,无论实火与虚火皆为热伤阳络所致。正如《灵枢·百病始生篇》所言:“阳络伤则血外溢,血外溢则衄血。”而实火鼻衄中,属肺经热盛者,临床极为常见,导师自拟白虎止衄汤治疗,疗效满意。方中白虎汤为清肺实火之圣

方;炒黄芩、桑白皮、地骨皮清泻肺热;炒栀子清三焦之火;生地、白芨、丹皮、藕节、侧柏叶凉血止血;炒荆芥散血中之伏火;枳实降气调中;甘草清热泻火,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热泻火,凉血止血之功,药证相符,故疗效彰显。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西医治疗本病多从局部着手,单纯止血,这实际上是止血的一种主要治标方式,容易复发。而中医治疗此病,通过全身调理,加以止血,起到标本兼治的作用,从根本上消除致病因素,故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2],缩短鼻出血周期,降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表明:导师自拟白虎止衄汤治疗肺经热盛鼻衄疗效显著,药源充足易得,药价较低,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1]ZY/T001.1~001.9-94,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

[2]严石林.中医症状的辨证意义及辨识方法[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13,34(4):1-3.

R765.23

A

1007-2349(2015)07-0028-02

2015-05-26)

猜你喜欢
白虎病证鼻腔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鼻腔需要冲洗吗?
基于太阳阳明经病证探讨颈椎病的防治规律
子宫内膜异位症病证结合大鼠模型研究进展
从病证结合角度探析亚急性甲状腺炎的治疗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白虎
王付教授白虎汤札记
唐白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