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龙血竭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

2015-05-06 01:24余晓玲袁小淋张荣平李月亭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巴布血竭膏体

余晓玲,袁小淋,李 雷△,张荣平,李月亭

(1.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650011;2.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3.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复方龙血竭巴布剂制备工艺研究*

余晓玲1,袁小淋1,李 雷1△,张荣平2,李月亭3

(1.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650011;2.昆明医科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3.云南中医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目的 研究复方龙血竭巴布剂的制备工艺。方法 以巴布剂初粘力、持粘力及综合感官评分作为质量测定指标,通过L9(34)正交试验优选巴布剂的成型工艺,并在正交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对制备工艺进一步优化。结果 最终确定制剂的最佳组方配比为:NP-700∶PVP-K90∶甘油∶水=5∶5∶30∶30。结论 所优化的巴布剂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复方龙血竭巴布剂;制备工艺;正交试验

复方龙血竭巴布剂是根据我院临床验方所研制的具有云南民族医药特色的中药复方制剂,由龙血竭等天然药物组成。龙血竭为龙血树属剑叶龙血树(Dracaenacochinchinensis(Lour)S.C.Chen)的树脂,主要成分为龙血素A、龙血素B等黄酮类化合物,主产于云南孟连、沧源、勐腊等地,具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的功效,为中医常用的活血散瘀和止血药。巴布剂具有载药量大、生物利用度高、敷贴舒服、剥离方便、自然透气、保湿性好、对皮肤无过敏、无刺激、不污染衣物等优点。本试验采用NP-700、PVP-K90、甘油、水为制备巴布剂的主要基质原料,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以初粘力、持粘力、外观等作为评分为指标,进行综合评分,对复方龙血竭巴布剂进行了研究探讨。

1 仪器与药品

1.1 仪器 电热恒温水浴锅(XM70-4000,北京市永光明医疗仪器厂),TA2003电子天平(上海舜宇恒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持黏力测定仪,初粘力测定仪,电子剥离机(格瑞特测试),真空干燥箱(DZF-6051型,上海精宏实验设备有限公司),低温光照仪(药物制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双星分散搅拌机(XXD系列无锡科越化工机械厂),涂布实验机组(TSSJZ-A型)。

1.2 药品 复方龙血竭(西双版纳雨林药业有限公司);卡波姆940(廊坊聚通化工有限公司,批号110536);聚维酮(PVP K-90上海昌为医药辅料技术有限公司);甘油(湖南尔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聚丙烯酸纳(NP-700);丙二醇;酒石酸;氢氧化铝;纯化水。

2 实验方法和结果

2.1 基本制备工艺 经预实验得出复方龙血竭巴布剂的基本制备工艺为:称取适量药物加入溶剂中充分溶解,将溶解后药物加入溶胀的卡波姆中,搅拌均匀,为A相;将PVP K-90、水、酒石酸充分溶解,为B相;取NP-700、甘油、氢氧化铝置搅拌锅中搅拌均匀,为C相。将B相与A相混合后加入到C相中,搅拌均匀至无颗粒感,涂布,即得。

2.2 单因素考察

2.2.1 评价指标 A外观(共10分)[2]:取成型巴布剂,揭开保护膜,观察基质是否均匀、表面光泽度与保护膜压痕俱佳得6-10 分,表面出现气泡或一项不佳得1-5 分,两项以上不佳得0分。

B皮肤追随性(共10分)[2]:该项指标借鉴日本评价巴布剂的方法,将成型巴布剂贴于手腕背部,用力甩10下不脱落,满分为10分,脱落之前已甩的次数为得分。

C反复揭贴性(共10分)与基质残留实验(共10分)[3]:将成型巴布剂反复揭开、粘贴于手腕背部,重复3次,揭开或粘贴的间隔时间为5 min,最后1次揭帖完根据基质残留的多少打分,少量基质残留得6-10分,大量基质残留得0-5分,待第2次粘贴于手腕背部后,用力甩10下,根据巴布剂的粘贴情况打分,少量脱落的6-10分,脱落较多得0-5分。

D透布程度(共10分)肉眼观察巴布剂涂布一定时间后,无透布者为满分10分。

2.2.2 甘油用量考察 基质的黏着性和药物的释放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巴布剂的高含水量,加入适量的保湿剂可防止基质中水分的挥发。保湿剂常用范围为1% ~ 70%,最好为10% ~ 60%[4],而在此试验中甘油主要作为保湿剂。预试验结果显示,当保湿剂的用量超过50 g(38%)时,基质较稀,涂展性差;用量小于20 g(15%)时膏体较稀,不易涂布,保湿效果差。所以在此项考察中取20 g~50 g四个水平作考察,测定结果如表1。

表1 甘油用量考察

由以上结果可知,其它配比不变情况下,甘油用量为30~40 g作为基质所得巴布剂综合评价较好。

2.2.3 聚丙烯酸钠用量考察 通过交联组分即高价金属离子与水溶性聚合物,如聚丙烯酸、羧甲基纤维素等形成交联网络结构,可极大地提高巴布膏基质的内聚强度,解决膏体残留和污染衣物等问题[5]。通过预实验显示聚丙烯酸钠用量大于10 g时,膏体交联明显加快,涂展性较差;用量小于2 g时,容易透布。所以本项选取2 g~10 g四个水平考察聚丙烯酸钠(NP-700)用量,结果见表2。

表2 聚丙烯酸钠用量考察

由以上结果可知,其它配比不变情况下,聚丙酸钠(NP-700)用量为5~8 g作为基质所得巴布剂综合评价较好,膏体涂展性较好,无透布现象。

2.2.4 聚乙烯吡咯烷酮用量考察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作为半合成亲水性高分子黏着剂在巴布剂中多为形成基质结构网络体系的主体物质和骨架材料,含水量高、稳定性强、透皮性强,能达到满意效果。其用量最好为5% ~25%[7]。通过预实验显示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用量大于10 g时,膏体较稠,皮肤追随性较差;用量小于2 g时,膏体较稀,反复揭贴性差、易透布。所以本项选取2 g~10 g四个水平考察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用量,结果见表3。

表3 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用量考察

由以上结果可知,其它配比不变情况下,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90)用量为5~8 g作为基质所得巴布剂综合评价较好。

2.2.5 水用量考察 水是高分子材料溶胀、溶解,并产生黏性的介质,一般中药巴布剂的含水率以30%~60%较适宜[6]。解决保湿、保水问题是巴布剂制备中的重要环节。通过预实验显示水用量大于50 g时,膏体较稀,有透布迹象;水量小于20 g时,膏体较稠,不易涂布,皮肤追随性差。所以本项选取20 g~50 g四个水平考察水用量,结果见表4。

表4 水量考察

由以上结果可知,其它配比不变情况下,水用量为30~40 g作为基质所得巴布剂皮肤追随性好,无透布,综合评价较好。

由表1、表2、表3、表4评价结果表明,4个因素甘油、NP-700、PVP-K90、水对巴布剂综合外观评价有显著影响,由单因素试验确定基质用量范围。

2.3 正交实验优化

2.3.1 正交表设计 在预实验结果基础上,固定每次试验加入的主药含量为基质总重量的16%,选取NP-700(A)、PVP-K90(B)、甘油(C)、水(D)4个因素,每个因素的用量为水平,设计L9(34)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见表6,实验结果见表7、表8。

表5 因素水平

表6 正交试验结果(n=3)

以巴布剂的初粘力、持粘力、外观、皮肤追随性、反复揭贴性、透布程度为综合考察指标[3]。

①初黏力[1]:按2010版药典二部附录Ⅻ E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测定,钢球号数自12到16号。10分:5号钢球;8分:4号钢球;6分:3号钢球;4分:2号钢球;2分:1号钢球;0分:不粘钢球。

②持黏力[1]:按2010版药典二部附录Ⅻ E贴膏剂黏附力测定法测定,10分:>10(s);8分:5~6(s);6分:4~3(s);4分:2~3(s);2分:1~2(s);0分:0(s)

③综合评分指标,同2.2.1项。

表7 方差分析结果

3 结论

根据正交试验的结果A2B2C2D2为最佳配比即优选基质配比为:NP-700:PVP-K90:甘油:水=5:5:30:30;按该配比制得的巴布剂其初粘力、持粘力综合外观均有较大改善。

4 讨论

本实验重点考察巴布剂基质中几种主要辅料用量对巴布剂的外观和物理特性的影响。试验发现复方龙血竭药物的溶解性、溶解温度及卡波姆溶胀时间对膏体外观有一定的影响。卡波姆溶胀时间过短在膏体中会形成颗粒影响膏体外观且影响药物释药均匀性,用水和丙二醇混合溶剂充分溶胀10小时卡波姆能够充分溶胀且均匀,形成的膏体表面光洁、有光泽且无颗粒感。但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有颗粒感、涂布时有气泡等,因此,需在此基质配比基础上对搅拌时间和涂布速度进行摸索。通过反复试验我们适当延长了交联搅拌时间和放慢了涂布速度,最终得到的巴布剂膏体光洁、细腻、表面平整、无颗粒感、气泡明显减少、黏附性好。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2010年版.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附录Ⅰ,Ⅻ.

[2]奚念朱.药剂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3961.

[3]白才堂,吕竹芬,谢清春,等.正交试验优选竭红跌打巴布剂基质处方[J].中国药房,2011,22(31):2911-2913.

[4]万力生,王明君,鲁艳芳.巴布剂/喘敷灵0的制备工艺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6,24(1):77-78.

[5]徐晖,王绍宁,谷野,等.巴布膏剂研制的一些问题[J].中医外治杂志,2005,14(6):3.

[6]刘淑芝,郭春燕,金日显.中药巴布剂研究思路与方法[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5):62.

[7]赵斌,宋霄宏,王芳.中药巴布剂亲水性基质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06):1276-03.

[8]于晓佳,贾伟.正交试验法优选金铃子巴布剂基质的研究[J].首都医药,2008,15(8):39.

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NO:2011FZ300)。

余晓玲(1971~),女,主任药师,研究方向为医院药学,E-mail:892535568@qq.com。

R283.6

A

1007-2349(2015)07-0063-03

2015-03-16)

△通信作者:李雷,Tel:13888618898。

猜你喜欢
巴布血竭膏体
尾矿膏体试验室制备及流变特性研究
煤矿膏体充填材料电阻率的测定试验研究
两种血竭凝胶抗炎抗菌效果比较
充填膏体长期稳定性研究
血竭三七接骨膏超微粉碎工艺的优化及其粉体学性质
复方青风藤巴布剂基质处方的优化
膏体充填工作面矿压观测方案及结果分析
正交试验优化麒麟血竭中血竭素的超声提取工艺
温经止痛巴布剂对痛经模型小鼠的影响
马凤琴应用龙血竭胶囊治疗胃黏膜肠化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