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埋线对去势雌性大鼠股骨头及子宫质量的影响*

2015-05-06 01:24韦丽丽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年7期
关键词:去势腧穴脏腑

韦丽丽,覃 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穴位埋线对去势雌性大鼠股骨头及子宫质量的影响*

韦丽丽,覃 妍

(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西 柳州 545001)

目的 观察穴位埋线对卵巢切除后所致绝经模型大鼠的股骨头及子宫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育龄期雌性大鼠切除双侧卵巢形成绝经模型,随机分为:埋线组、西药组、空白模型组,与假手术组做对比。每5天进行一次治疗,共治疗4次,收集大鼠子宫和股骨头,比较各组大鼠子宫和股骨头质量。结果 与空白模型组比较,埋线组子宫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与西药组子宫质量有所增加(P<0.01),但西药组增加幅度小于假手术组(P<0.05)。与空白模型组比较,埋线组、西药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股骨头质量增加(P<0.05),但三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穴位埋线疗法能够有效预防去势大鼠股骨头骨质的丢失,但不增加其子宫质量。

穴位埋线;子宫;股骨头;去势;质量

绝经后伴随雌激素的缺乏,会出现子宫萎缩,骨质疏松等现象,前者是生理现象,后者长期发生,将会导致骨折,严重的会导致死亡。但是雌激素缺乏从围绝经期月经紊乱开始就已经发生,而绝经及绝经后期占据女性一生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因此如何采取有效而低副作用的方法维持绝经前后女性骨质量是一个重要命题。本文通过观察背腧穴埋线疗法对去势后雌性大鼠股骨头和子宫质量的影响,寻求一种安全有效的预防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中医治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与模型建立 选择生育龄雌性SD大鼠40只正常饲养一周后,腹腔麻醉后,随机选取30只大鼠,经腹部摘除双侧卵巢去势造模。剩余10只大鼠行假去势手术,即开腹后取少量两侧卵巢附近脂肪组织。

1.2 治疗方法

1.2.1 埋线组 选择肾俞(双)、肝俞(双)、脾俞(双)(参照全国针灸学会实验针灸研究会制定的《实验动物针灸穴位图谱》中“大鼠针灸穴位”定位)。操作方法 先将4/0号可吸收线剪成0.4 cm,置于95%酒精中浸泡备用,腹腔麻醉大鼠,背部备皮,用碘伏消毒皮肤。选用10 mL注射器针头作埋线针,2号腹针作针芯。先将浸泡好的可吸收线置入注射器针头,一手消毒后固定进针部位皮肤,另一手快速刺进穴位0.5 cm,待有沉紧感,向内推针芯,同时缓慢抽出注射针头。将可吸收线植入穴位肌肉内,检查可吸收线断端无外露,无出血,按压针孔片刻,消毒。

每5天埋线1次,连续治疗4次。经观察,埋线组大鼠在治疗过程中未出现埋线处红肿等感染现象。

1.2.2 西药组 戊酸雌二醇片按等效剂量系数折算法推算大鼠给药剂量为0.09 mg/kg·次。用蒸馏水配成悬混液灌胃,即配即灌。每5天1次,连续治疗4次。

1.2.3 空白模型组 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频率同西药组。

1.2.4 假手术组 相同体积生理盐水灌胃,频率同西药组。

1.3 标本采集和称重

4次治疗后,第5天禁食一天,第6天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处死大鼠。沿下腹正中线开腹,齐阴道腹端剪下双角子宫。取双侧股骨、将肌肉剔净后,敲碎髋臼,齐股骨颈剪下股骨头。分别分别用PBS缓冲液洗干净(处理标本),放至微量电子天平称重。

2 结果分析

见表1。

表1

注:与空白模型组比较,*P<0.01,**P>0.05,#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P<0.05

3 讨论

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与衰老有关的常见病,主要发生在绝经后妇女,由于雌激素缺乏导致骨量减少及骨组织结构变化,使骨脆性增多,易发生骨折,疼痛、骨骼变形等多种合并症,严重地影响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甚至缩短寿命,中医学称之为“骨痿”。《素问》云:“肾主骨,生髓”说明了肾在骨的形成中的重要作用。而肝藏血,肝肾同源,精血同源,肝失疏泄则化火伤血,血不化精则肾精不足。脾主运化,年老脾气渐虚气血生化亏源,肾精亏虚益肾,均可致本病发生。因此,本病的基本病机为肾精亏虚,其病位在骨,病变脏腑以肾、肝、脾为主[1]。因此该病防治当以补肾为主,同时调治肝、脾两脏气血。同时,根据《难经·六十七难》“阴病行阳,阳病行阴。”以及《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等论述,脏病多与背腧穴相关,因此选择膀胱经上双侧肾腧穴、肝腧穴、脾腧穴以调治肾、肝、脾等脏腑之法是行之有效的。

绝经前后脏腑气血失调急剧,尤其肾精骤减,机体不适应,更易发生骨痿。此期更需要循序渐进对脏腑进行调治以期预防和治疗骨痿的发生。而穴位埋线治疗效果不仅可维持20天或更长,且其初期可以克服脏腑阴阳的偏亢部分,后期又可以弥补脏腑阴阳之不足,这种从整体上对脏腑进行调节,使之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的治疗方法恰恰满足了绝经前后脏腑失调的治疗需要[2]。

另外,背腧穴穴位埋线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不仅能预防股骨头质量丢失,同时又不增加大鼠子宫质量,这对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很好的预防作用,而又不用担心会导致子宫增重的性器官发育的副作用,更适用于临床治疗。

[1]刘敏如,欧阳慧卿.实用中医妇科学[M].北京: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346~347.

[2]任晓艳.穴位埋线的源流及其机理探讨[J].中国医药学报,2004,19(12):757-759.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中医药科技专项课题(NO:GZPT1256)。

韦丽丽(1882.07-),女,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从事中西医结合、民族医药防治女性生殖轴相关疾病的研究。 E-mail:wll725@qq.com.

R245.9

A

1007-2349(2015)07-0068-02

2015-04-13)

猜你喜欢
去势腧穴脏腑
经络腧穴学腧穴定位的学习心得*
去势方法及其对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基于Unity3D技术的移动端数字人体腧穴仿真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探讨仔猪去势的替代方案
不同去势日龄对保育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腧穴主治·国家标准》中月经病的“同功穴”分析
生精胶囊改善雄性去势大鼠勃起功能的研究
中医针灸腧穴与泰医按摩穴的比较初探
以脏腑体位和功能来认识藏医诊脉法
脏腑经络辨证施治颈性眩晕验案5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