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北瑶族图案创新设计

2015-05-08 09:02
丝绸 2015年1期
关键词:粤北松果瑶族

叶 永 敏

(五邑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广东 江门 529020)

设计与产品

粤北瑶族图案创新设计

叶 永 敏

(五邑大学 艺术设计学院, 广东 江门 529020)

图案是粤北瑶族的文化记忆符号之一,是服饰艺术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形式多样,色彩艳丽,并且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在对粤北瑶族图案进行创新设计时,从原形运用入手,将物像纹和吉祥图腾纹图案进行直接运用和简化、分解、组合等设计。通过提取瑶族长鼓等典型形象设计系列图案,并融合其他民族文化进行图案拓展设计,创作出更多有思想和审美价值的作品。粤北瑶族图案为现代图案设计提供丰富的素材和灵感源,对粤北瑶族图案的研究与开发符合艺术发展的规律,同时也保护和传播了民族文化。

粤北瑶族; 物像纹; 吉祥图腾纹; 图案设计; 创新设计; 文化内涵; 文化融合

图案是粤北瑶族服饰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个象征符号,通过这个符号,人们传递和继承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目前对粤北瑶族图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内涵和民族情感语义表达,构成形式的技术化分析,原始素材的保护和运用。专门对粤北瑶族图案进行系统化研究和创新设计的少之又少。

本文着重于粤北瑶族图案的运用和设计,通过对粤北瑶族图案的原形运用设计,在保留原始素材基本特征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设计,让更多的人关注到这个独特的艺术形式,了解和欣赏它。尤其是在创新设计方面,将传统图案注入新的设计和审美理念,呈现具有时代感和精神内涵的粤北瑶族图案设计作品。

1 常用瑶族图案的文化内涵

图案在瑶族文化中,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内涵。有些图案的产生与瑶族人诞生的故事有关,如瑶族祖先“盘瓠”原型为犬,因其习惯在头上包缠布来遮掩竖起来的犬耳,瑶族人到现在还保留这个习惯,所以在瑶族的图案中就有包缠头巾的形象,如“人形纹”。由盘瓠产生的纹样还有代表其英勇善战的“盘王印”和“眼珠子纹”。“龙”作为汉族人的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的对象,在瑶族人的图案中也可以看到,如“龙身纹”“龙尾纹”“龙角花纹”。而瑶族人对龙的喜爱更多源于神灵崇拜,因为瑶族传说中有关于黄龙王处死蝎子精,解救瑶民的故事。研究发现,瑶族图案中类似这些带有神灵崇拜或者英雄崇拜的图案占大多数,纯粹出于装饰审美需要的图案却并不多;其次瑶族图案还有大量反映生活状态和环境的纹样,如松树纹、桥梁纹、森林纹等,这些又出于瑶族人的自然崇拜;除此以外,还有一些明显受到佛教的影响,在瑶族民间中有仙女为穷苦的瑶民撒下万福纹的传说,这个万福纹就是佛教的“万字纹”(图1[1]42);观音菩萨普救众生的故事在瑶山里也有流传,传说瑶族的三位绣娘同时梦见被千手观音解救于妖怪的魔手之下,醒来就一起绣了“千手观音手纹”(图2[1]49)。

图1 万字纹Fig.1 卍-shaped pattern

图2 千手观音手纹Fig.2 The handprint of Thousand-Hand Guanyin

瑶族图案表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它的形成来源主要有以下三点:第一,人们精神和心理防护的需要;第二,记录民族历史和生存环境的印记;第三,与其他宗教文化相融的结果。本文以物象纹图案和图腾纹图案为主进行分析及设计运用。

1.1 常用物象纹图案

松果纹:形似结了松果的松树,如图3(a)[1]34所示。瑶族人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背景非常恶劣和艰苦,正是他们与自然和封建势力的不断抗争才能生存至今。而松树耐寒,在恶劣环境中有极强的生命力,因此瑶族人推崇松种的生命力和松树坚毅不屈的精神。

八角花纹:八角花纹源于神灵崇拜,如图3(b)[1]106所示。瑶山里有一年毒虫肆虐,很多人被咬伤,有一户人家却没有受到蚊虫的伤害,原来是他们屋前山神赐的八角树花果的香味使蚊虫不敢靠近。妻子为了感谢山神和八角树,特意刺绣了八角花纹。

大莲花纹:传说大莲花纹是一对姐妹所创,如图3(c)[1]58所示。因为大莲花纹非常漂亮,又受到汉民族文化中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好品格的影响,所以瑶家人非常喜欢,在高角帽、莲花巾等服饰物品中大量使用。

图3 常用物象纹样Fig.3 Patterns of common objects

1.2 常用图腾纹样图案

蛇纹:因其像蛇在爬行时的形象,故称蛇纹,如图4(a)[2]25所示。整个图案非常简洁,形似波浪,很适合作为边饰。色彩上的选择较多,通常都是几排并列出现。盘王印:这是瑶族非常重要的一种纹样,代表的是瑶族始祖盘瓠龙犬,运用范围很广,服饰和建筑均可见,如图4(b)[2]45所示。这个盘王印外围是龙角纹,暗示其“龙犬”的身份,里面是眼珠子纹,在传说龙犬战斗故事的图案中经常以眼珠子纹代表龙犬的形象,眼珠子纹呈菱形,菱形里面是十字纹,在图案中通常会成排出现,看起来目光炯炯,充满威严。

粤北瑶族的图案多种多样,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这些图案与湘西少数民族的图案有相似之处,如类似眼珠子纹的菱形纹,还有万字纹、盘王印章等较为常见。这可能与五岭地域的少数民族多信仰盘瓠有关,并且都表现出几何图案的美学特征。几何图案不同于写实图案的随意与自由,其结构表现得更为严谨,体现出节奏与韵律的理性美[3]。

图4 常用图腾纹样Fig.4 Common totem patterns

2 粤北瑶族图案原形运用设计

图案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是装饰性和使用性相结合的一种美术形式[4]。图案设计的原型大都来源于生活,是生活形态的简约化和抽象化,这些高度抽象和简约的图形,依据特定的形式美法则,构成了繁复的装饰图案[5]。在直接运用瑶族图案时会选取一些常见的图案,比如说八角花纹、眼珠子纹、牛头纹、松果纹等。根据每种纹样的特点,采取不同的设计方式,创作形式多样的图案形式:四方连续、二方连续、单独纹样等。

2.1 物象纹图案运用设计

八角花纹造型工整、分明,形象明确,易于运用。图5将八角花纹与大莲花纹结合,设计成一个方形适合纹样。主体图案以大莲花纹为底,保留了大莲花纹的基本造型和排列方式,将大莲花纹的花瓣虚化,颜色也由传统的红色处理成浅绿色,突出中间的花蕊纹。将八角花纹从中间水平分割,只保留四角,每个角里添加一块好似花心的绿色,分布在大莲花纹的花蕊纹四周。图案色彩主要采用暖色系,以黑为底,显得古朴庄重。

图5 八角花纹与大莲花纹图案(谭苑琪设计)Fig.5 Octagonal flower and lotus patterns(designed by TAN Yuanqi)

图6原型为过山瑶的松果纹,首先按照松果纹的外形设计成三角形的适合纹样作为基本单位纹样,将基本单位纹样采用转换对称骨法形成二方连续。三角形适合纹样的边框和松果纹均采用金色,图底为绿色,少量红色点缀。高明度的金色边相比图底的深绿色好似装裱的突起外框,有较强立体感和空间感。原形“松果纹”的运用较为含蓄,将原本空心的菱形全部填充,顶部的菱形填充了与三角形边缘呼应的红色。冷暖色调及无彩色的加入使图案层次分明,意境深远。图7看起来像一朵雪花,是典型的原型组合运用的案例,结合了松果纹和字形纹,保留了原来的造型和色彩。边缘的绿色“雪花瓣”就是七个松果纹,在松果纹的空隙中填入七个红色过山瑶字形纹,好似花心。绿色花瓣红色花心,清新淡雅,将古老的瑶族图案通过组合形成形象童趣的图形,这正是图案设计的魅力之一:将原本已经固定的图案通过个人的理解组合形成完全崭新的外观,表达不同的情感。

图6 松果纹图案(陈磊设计)Fig.6 Pine cone pattern(designed by CHEN Lei)

图7 松果纹与字形纹图案(梁蓝蓝设计)Fig.7 Pine cone texture and character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Lanlan)

2.2 吉祥图腾纹图案运用设计

盘王印在瑶族纹样中非常重要,属于一种民族图腾崇拜。图8的盘王印图案设计,属于造型上的简化运用。该图案保留了眼珠子纹的菱形格纹的结构和外围龙角花纹的基本特征,以眼珠子纹为主体,配以红色为底色,采用散点式基本骨架,简洁大方,边缘的古典花纹衬托规整的菱形眼珠子纹。图9中将三角帽上的眼珠子纹的基本外形设计成手绘效果,再连续排列形成单纯的二方连续纹样,或将单一的眼珠子纹旋转形成四个对称的眼珠子纹,构成一个单位纹样。将这个单位纹样变化大小进行排列组合,形成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纹样,红色主体纹样配上淡绿色底纹显得清新雅致,十分适合用作夏季面料印花。

图8 盘王印图案(张丽红设计)Fig.8 Pan Wang seal pattern(designed by ZHANG Lihong)

图9 眼珠子纹图案(梁海莹设计)Fig.9 Eyeball texture pattern(Design by LIANG Haiying)

图10的圆形适合纹样主体采用了人们熟悉的和平标志(反核战标志),保留基本结构,中间主纹以红色为底,边缘橙黄色,并以橙黄色方格错落填满,整个纹样的圆形外框边缘是“山”字纹和眼珠子纹极简处理的菱形“田”字格纹,重复排列呈带状盘在“和平标志”的外围。至于黑白红绿橙,既符合瑶族人的五色崇拜又具有现代感。

图10 眼珠子纹与和平标志图案(梁志杰设计)Fig.10 Eyeball texture and peace symbol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Zhijie)

图11中四方连续图案设计使用瑶族的牛角纹,色彩设计清新淡雅,十分适合运用在印花面料中。淡青底色,花色简洁清新,将原本单一的色彩用红黄绿色代替,牛角纹经过取舍,既像飞翔的鸟又像水中游的鱼,虽然只做大小和方向的简单变化,却显得整幅图案很饱满,视觉效果丰富。

图11 牛角纹图案(梁淑婷设计)Fig.11 Ox horn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Shuting)

在设计图案时融入设计者自己的审美认识,可以设计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如图12,红色底的二方连续图案从上至下依次采用了蛇纹、万字纹、龙尾纹,每个纹样以白色间条隔开,使用水平连续排列方式,将一个组合明确、结构简洁的二方连续图案交代得非常清晰,很适合作为丝巾等配件的图案。并给图案设计了一个原木肌理的背景,仿佛将图案放置在博物馆橱窗中,有一种特别的意境,正如设计服装时还要考虑穿着者和穿着场合一样,将单纯的图案设计升华至一件完整的立体的作品。

图12 组合纹图案(梁志杰设计)Fig.12 Combined texture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Zhijie)

在运用以上的物象纹与图腾纹设计图案时,基本围绕着纹样的原形,或直接运用,如松果纹图设计;或分解再组合,如八角花纹与大莲花纹图案的设计;或简化运用设计,如盘王印图案设计等。虽以原形为主,但是融入了设计者的审美特点和艺术风格,不拘泥于原形的窠臼,用自己的创意表达设计思维。

3 粤北瑶族图案拓展设计

设计者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创意和对物象的感受,采取变化、象征、寓意等抽象的艺术语言,遵循装饰图案的形式法则,以适应设计特有的需要[6]。因此,循着这样的设计思路,从瑶族的民族历史和记忆中寻找到设计素材。如瑶族的长鼓、斑斓的色彩、美丽的服饰形象等,都可成为设计的灵感源。

3.1 民族典型形象运用设计

瑶族人民能歌善舞,著名的《瑶族舞曲》就是作曲家根据粤北瑶族的长鼓歌舞创作的。长鼓舞,动作矫健而抒情,《瑶族舞曲》悠扬、细腻、动听,表现出瑶族人勇敢而乐观的精神。图13的四方连续图案灵感就来源于瑶族长鼓,此图案根据长鼓的形状、色彩,设计出近似长鼓的图形,将长鼓形作大小和方向的变化组合,设计出富有节奏的印花图案,清新的色彩和图形可用于夏季服装、纺织品等。也可通过重新套色形成不一样的视觉感受,或者由基本长鼓形变化设计二方连续图案,如图14中图案以黑褐两色为主,二方连续将长鼓形分解,中间以褐色长条间隔,使清新的风格转换成沉着厚重的民族风。

图13 长鼓图案一(梁淑婷设计)Fig.13 Long drum pattern (I)(designed by LIANG Shuting)

图14 长鼓图案二(梁淑婷设计)Fig.14 Long drum pattern (II)(designed by LIANG Shuting)

图15的图案装饰感很强,粗看上去类似于简单的回纹结构,其实是由瑶族姑娘绣花帽上的银鼓图形得来的(图15左),采用银鼓的基本型,选择较为饱和的红、黄、绿,以白色为底色,设计简洁的圆形适合纹样,这款图案以线状结构为主,鲜艳的色彩极具瑶族热情淳朴的气息。

图15 银鼓形图案(梁海莹设计)Fig.15 Silver drum pattern(designed by LIANG Haiying)

3.2 民族文化融合设计

瑶族图案形象也可和中国古典纹样相结合,图16图案的中间使用了银鼓的表面图形,边缘有回纹,因使用了绿色底,最外层图形有阿拉伯装饰风格,整个图形色彩丰富斑斓,既有中国民族特色又有异域风情,具有比较强烈的装饰感和形式感。图17的二方连续图案最抢眼的莫过于中间的鹿,这是非常具有中国古典特色的形象,让人们回忆起中国经典动画《九色鹿》,边饰采用八角花纹,辅助图案有万字纹等。此图案采用灰蓝色的底色一改民族图案的鲜艳热烈,古色古香同时率真质朴,是运用此类图形题材时较特殊的案例。

图16 银鼓形复合图案(谭苑琪设计)Fig.16 Complex silver drum pattern(designed by TAN YuanQi)

图17 鹿形复合图案(陈磊设计)Fig.17 Complex deer pattern(designed by CHEN Lei)

图18是较为童趣化的图案设计,灵感来源于瑶族女孩盛装时的头部造型,故命名为《瑶族女孩》,分别选用红绿两套底色,色彩明快。绿色清新,红色热烈,在右图红色下还设计了像辫子一样的三个彩色圆形,使用红、黄、绿,在普蓝的底色上看起来更加鲜明,图案构成元素都为规整几何形如长方形和圆形,简洁明了。

图18 瑶族女孩图案(梁海莹设计)Fig.18 Pattern of Yao girls (designed by LIANG Haiying)

每个时代都会对传统进行适合于自己的筛选,所做的也不一定就是传统原来所给的,“推陈出新”方能构筑未来[7]。在艺术创作中,设计者应将设计向不同的风格扩散,发挥个人创意并结合现代设计手段,使古老图案重现光彩。只有将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意识相契合,才能使传统焕发出现时代的青春活力,从而获得人们的审美认同[8]。

4 结 语

民族图案是艺术设计非常重要的表现内容,能够表达设计情感,丰富设计形式。这些图案记载着民族的历史和民族的文化,在生活中更是随处可见,因此保留和发展少数民族的文化,理解和运用图案是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本文的创新图案都是笔者在充分理解瑶族图案的文化背景后,结合教学实践,指导学生设计出来的,这一系列图案设计既可以是装饰性和形式感都极强的独立纹样,也可以运用于纺织品、服装、饰品。在后续的研究中,笔者将进行粤北瑶族图案在服装上应用的创新设计,使瑶族图案在纺织品、服饰上得以更多、更好的运用。

[1]邓菊花,盘万才,莫瑞福.瑶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8. DENG Juhua, PAN Wancai, MO Ruifu. Yao Embroidery[M]. Guangzhou: Guang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8.

[2]龙雪梅,盘志辉.瑶族刺绣:连南瑶族服饰刺绣工艺[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9. LONG Xuemei, PAN Zhihui. Yao Embroidery: Embroidery Craft of Liannan’s Yao Dress[M]. Guangzhou: Guangdong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2009.

[3]赵晶,刘冠彬,左双喜.湘西少数民族儿何抽象图案中的美学寓意[J].纺织学报,2011,32(3):116-121. ZHAO Jing, LIU Guanbin, ZUO Shuangxi. Aesthetics behind geometric abstract patterns on west Hunan minorities costumes[J]. Journal of Textile Research,2011,32(3):116-121.

[4]李骏.服装图案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D].苏州:苏州大学,2007:4. LI Jun. Application of Patte rns on Clothing Design[D]. Suzhou: Soochow University,2007:4.

[5]姚君喜.敦煌图案设计艺术的审美特征[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11):332-334. YAO Junxi. Aesthetics characteristic of the Dunhuang decorative pattern art[J]. Art and Design: Theory,2009(11):332-334.

[6]赵茂生.装饰图案[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5:61-74. ZHAO Maosheng. Vignette[M]. Hangzhou: China Academy of Fine Arts Press,2005:61-74.

[7]缪良云.横看成岭侧成峰:中国染织艺术教学体会[J].装饰,2001(5):50-51. MIU Liangyun. Walk clean around the hill: teaching experience of dyeing and weaving pattern design art of China[J]. ZHUANGSHI,2001(5):50-51.

[8]李志宏.青花图案在现代设计中的再现与延伸[J].艺术百家,2013(4):244-246. LI Zhihong. Reappearance and extension of Blue-and-White pattern in modern design[J]. Hundred Schools in Arts,2013(4):244-246.

Creative Design of Patterns of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YE Yongmin

(Art & Design College, Wuyi University, Jiangmen 529020, China)

Pattern as one of cultural memorial symbols of the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garment art. It is rich in form, gorgeous in color, and profound in cultural connotation. In the creative design of patterns, we started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original shapes, directly applied, simplified, decomposed and combined the object texture and auspicious totem patterns. By extracting the typical image design series of patterns such as Yao’s long drum, and integrating cultures of other ethnics for pattern expansion design, more works with thought and aesthetic value were created. Patterns of the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provide abundant materials and inspirations for modern pattern design. The study and development of patterns of the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comply with the development rule of arts, preserve and communicate ethnic culture.

the Yao minority in northern Guangdong; object texture; auspicious totem pattern; pattern design; creative design; cultural connotation; culture fusion

doi.org/10.3969/j.issn.1001-7003.2015.01.011

2014-04-30;

2014-08-07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GD11YYS03)

叶永敏(1980-),女,副教授,主要从事服装设计与服装美学的研究。

TS941.2

B

1001-7003(2015)01-0060-06 引用页码: 011202

猜你喜欢
粤北松果瑶族
粤北龙船歌研究
瑶族织锦
谢稚柳《粤北锦江山色》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粤北地区花岗岩型铀矿勘查模式分析
东南亚瑶族研究回顾
瑶族舞曲
摘松果
小松果
摘松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