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2015-05-08 07:56刘玉荣涂铭旌石东平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年1期
关键词:永川双创重庆

刘玉荣,张 进,涂铭旌,石东平,唐 英

(重庆文理学院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重庆市高校微纳米材料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 永川 402160)

·实验教学中心与实践(实训)基地·

“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的探索与实践

刘玉荣,张 进,涂铭旌,石东平,唐 英

(重庆文理学院 新材料技术研究院;重庆市高校微纳米材料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 永川 402160)

“双实双创”基地是指具有实习、实训、创新、创业特色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开展创新和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重庆文理学院涂铭旌院士团队对“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探索与实践,建成了“5+1”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了一支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并构建了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本研究对于高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双实双创;实习实训;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基地;基地建设

“双实双创”基地是指具有实习、实训、创新和创业特色的综合实践教学基地,是高校接纳学生进行实习实训,促进学生创新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1]。“双实双创”基地对于高校开展创新和创业教育、促进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提高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为以创业带动就业提供支撑和服务[2,3]。重庆文理学院涂铭旌院士团队对“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进行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成了“5+1”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了一支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并构建了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1 建成“5+1”实践教学基地

自2012年起,重庆文理学院先后成立了5个实习实训基地和1个分析测试中心。实习实训基地包括PVD纳米结构超硬涂层实习实训基地、硬质合金实习实训基地、LED荧光粉实习实训基地、纳米改性涂料实习实训基地和机械工程实习实训基地。基地拥有先进的仪器设备及生产线,包括LED用荧光粉与灯具、PVD超硬涂层、特种微纳米涂料、粉末冶金、先进成型加工、高纯金属铬等小型生产线。此外,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立了永川区材料测试分析中心,中心拥有2 000万元仪器设备,其中,分析检测类设备共计600多万元,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综合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等大型仪器设备。上述“5+1”实践教学基地可供我院材料、化学、化工及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进行实习实训,进而培养出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材料类专业人才。

2 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

为了将“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作为一个市场主体,先后成立了地恩科技PVD纳米结构超硬涂层工程中心、重庆科洛米恩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吉色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和地恩科技涂料生产部。其中,地恩科技PVD纳米结构超硬涂层工程中心是与四川大学联合成立的集刀具涂层技术开发和对外加工服务为一体的工程中心,中心具有多功能离子镀膜设备和成熟的TiAlN等多种涂层工艺。重庆科洛米恩金属材料有限责任公司主要业务有超细金属铬粉以及微碳铬铁、低碳铬铁等金属铬相关产品的生产与销售。重庆吉色光电子有限责任公司是与重庆雪伦控股集团共同组建的合资公司,为社会提供LED 照明产品的生产、销售及服务。地恩科技涂料生产部为占地1 500 m2的纳米涂料生产示范基地,开展重庆区域适应性纳米涂料的产业示范,同时加强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对于推进重庆地区涂料产业的产品升级和技术进步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上述科技公司提供了“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与产业对接的平台,使基地集教学、科研、生产、实习实训等于一体。在此基础上,基地形成市场化运作模式,真正做到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框图

3 打造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

为打造结构合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互通的实践教学队伍,学院制定了“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团队的建设模式,如图2所示。按照校企联合培养的原则,通过“内部培养,企业引进,外校引进”等方式,培育一支专、兼结合的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实现“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与企业的无缝对接。目前,基地内部培养教师共48名,从企业及外校共引进指导教师13名。实践证明,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对于提升“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的运行效益,提高学生的创新和创业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2 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教师团队建设模式框图

4 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

为充分利用“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的资源,学院建立了“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服务体系,如图3所示。开展面向全国和重庆市的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研修培训;加强与企业和其他高校合作进行协同创新,提高“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的运作效率,促进基地与企业的深度融合;成立永川区材料测试分析中心,打造大型仪器共享平台;成立永川区大学生科技园,为大学生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

图3 “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社会服务体系结构图

4.1 专业技术培训服务平台

为了使企业一线的管理、技术人员及时更新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帮助其将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应用到企业生产过程中,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基地积极举办各级各类的研修培训班。2013年12月9日至12月13日成功举办了重庆市先进材料工程技术及企业管理高级研修班培训,开设了先进锻造成型技术及其工程应用、金属材料强韧化技术及应用、先进刀具材料在现代切削中的应用、纳米材料及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汽车轻量化和先进高强度钢的应用等课程。2014年5月24日至5月28日成功举办重庆市先进工程材料及制造技术在机械制造工业中的推广应用高级研修班,此次培训对于助推企业技术知识更新及其转型升级,解决企业产品更新换代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具有重要的作用。2014年6月21日至6月25日成功举办了国家人社部2014年度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先进材料与新工艺在制造工业中的推广应用”高级研修培训,开设基于表面处理技术的机械工程材料性能潜力挖掘及其工业应用、先进机械工程材料及强韧化热处理、制造业用高性能新材料及其先进成型技术、先进焊接材料和焊接工艺的工业应用、液态金属成型新技术与先进有色合金材料、材料性能与零部件寿命等课程。此次培训有力助推了高层次机械制造业技术人才的培养。

4.2 服务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

强化协同创新作用,可以增强实践教学基地的辐射作用[4]。鉴于此,学院根据当前光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现实需求,以“协同创新”为着眼点,与重庆科技学院、重庆圆一照明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三弓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重庆市雪伦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重庆苏试广博环境可靠性技术有限公司、重庆平伟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星河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华师照明器材有限公司、重庆市民营企业家联合会等共建“重庆光电产业技术协同创新联盟”。该协同创新联盟成为“政产学研资”联合的重要平台,助推重庆市光电产业的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品推广。

4.3 大型仪器共享平台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永川区科委关于成立永川区材料测试分析中心的批复》(永科委〔2011〕12号),成立了永川区材料测试分析中心,该中心是为重庆文理学院及渝西地区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服务的大型仪器共享平台。中心拥有2 000万元仪器设备,其中,分析检测类设备共计600多万元,包括扫描电子显微镜、综合同步热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激光粒度仪等大型设备,可以进行材料微结构观察、形貌分析、力学性能测试、金相分析、材料热分析、粒度分析、材料光色性能分析、物相分析和元素分析等。

4.4 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平台

大学科技园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基地,是区域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的主要创新源泉之一,是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平台[5-6]。学院依托于“重庆市高校微纳米材料工程与技术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永川区大学生科技园,在园区内构建学生实习和实训基地,鼓励学生到园区创业,促进大学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真正发挥大学生科技园作为学生创新创业平台的作用。目前,学生在园区进行的创新研究已经获奖9项。此外,大学生科技园还通过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和创业服务,为高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学生就业提供支持。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庆文理学院涂铭旌院士团队通过对“双实双创”实践教学基地进行长期的探索与实践,建成了“5+1”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市场化运作模式、打造了一支校企一体化教师团队、并构建了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为重庆文理学院材料、化学、化工及机械工程等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创新和创业的重要实践平台,并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材料类专业人才。此外,基地建设与行业企业、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保证基地健康、持续、稳定的发展。

[1]任焕霞.建立“双实双业”综合基地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访北航科技园总经理何沙[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7):14-17.

[2]宁慧青.解读:“双实双业”基地推动高校学生科技创业[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6):41-42.

[3]刘玉荣,张进,涂铭旌,等.搭建创新创业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6):130-140.

[4]杨文杰,将功成,周雪瑞,等.地方高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的建设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3,11(6):320-323.

[5]刘洪民.大学科技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制度基础、路径选择与政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12,(24):5-9.

[6]宋江洪,蒋金,田超.依托大学科技园构建大学生创业平台——以四川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J].中国高校科技,2014(1):112-113.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Dual Practice and Dual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Base

LIU Yurong, ZHANG Jin, TU Mingjing, SHI Dongping, TANG Ying

(Research Institute for New Materials Technology;Chongqing Key Laboratory of Micro/Nano Materials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Yongchuan 402160,China)

The “dual practice and dual innovation” base is a comprehensive practice teaching base of practical training and entrepreneurship.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hich strengthens students’ self-employment ability. Academician TU Ming-jing’s team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 has explored and practiced the “double practice and double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base. The team has constructed“5+1”practice teaching base, formed the market-oriented mode, built a teaching team from university and company, and constructed the perfect social service system. The research is of popularization and significa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e teaching base.

dual practice and dual innovation; practical training;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teaching base; base construction

2014-09-27;修改日期: 2014-11-20

2012 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202028);重庆文理学院第三批特色教学基金资助项目。

刘玉荣(1978-),女,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材料学研究。

张 进(1964-),男,博士研究生,教授,主要从事材料及化学相关方面的研究。

G642.44;G424.4

A

10.3969/j.issn.1672-4550.2015.01.046

猜你喜欢
永川双创重庆
重庆客APP
黄永川和他的“中华花艺”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重庆人为什么爱吃花
“逗乐坊”:徜徉相声里的重庆味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苗品记永川秀芽
苗品记永川秀芽
在这里看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