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压支护技术在动压影响巷道中的应用研究

2015-05-08 03:28辛卫军
江西煤炭科技 2015年3期
关键词:空掘巷回风顺动压

辛卫军

(阳煤集团山西新景矿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山西 阳泉045000)

阳煤集团新元煤业近几年来随着生产能力的提高,造成采掘接替紧张,为保证产量,在同一采区临近工作面回采与掘进同时进行,受回采动压影响,掘进巷道矿山压力显现明显变形严重,掘进期间巷道顶板下沉量在80mm左右,两帮移进量在150~600mm不等,且靠近采空区一侧的煤帮受工作面回采超前及侧向支承压力影响,巷道锚杆、锚索时常发生断裂,需及时进行补强、卧底及刷帮等巷道维修工程,巷道维修量大,往往导致生产进度滞缓、采掘接替紧张等局面,影响矿井安全生产。因此,必须对受回采动压影响巷道支护进行进一步研究,确定合理的主动支护参数,有效遏制巷道变形,保证掘进工作面的正常推进。

1 工作面概况

新元煤业8103回采工作面5103回风顺槽,距8102综采工作面30m左右。5103回风顺槽主要是为8103回采采煤工作面回风及行人、运料、管线敷设等服务。本巷道布置在煤层中,类别属于半煤岩巷、全煤巷。正常段沿煤层底板掘进。5103回风顺槽断面为距形,掘宽×掘高=5200mm×3900mm,采用一台EBZ-318H型综掘机掘进。目前8102工作面正在回采中,距离停采线还有2300多米,5103回风顺槽在掘进过程中与8102综采工作面形成对掘的局面,5103回风顺槽与8102综采工作面的关系见图1。由图1可知:5103回风顺槽受8102工作面推进造成的应力变化,该巷道掘进时的矿压显现情况可分为以下三个部分:①8102工作面尚未进行回采,5103工作面回风顺槽在实体煤中进行掘进;②8102工作面已经回采,8102工作面产生的侧向支承压力处于剧烈活动期,5103回风顺槽为受剧烈侧向采动影响的小煤柱沿空掘巷;③8102回采后,采动引起的侧向支撑压力已经处于稳定阶段,5103回风顺槽在应力降低区进行沿空掘进。前两处巷道掘进段,受回采动压影响,尤其是工作面构成,回采时巷道变形量大,支护效果不理想。

图1 5103回风顺槽与8102综采工作面的关系示意

2 巷道特点及变形原因分析

2.1 巷道特点

5103回风顺槽掘进与普通的小煤柱沿空掘巷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煤柱尺寸为30m左右;(2)巷道埋藏深度不大,在500m左右;(3)5103回风顺槽沿煤层底板掘进,巷道上方有3m左右的顶煤,在掘进期间经常出现顶板煤体高冒现象;(4)5103回风顺槽在掘进时,通过上面的介绍可以看出,掘进的巷道根据受力状况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巷道与8102综采工作面碰头前,第二部分为与工作面碰头后的200m范围内,第三部分为一般意义上的留煤柱沿空掘进。

2.2 变形原因分析

(1)5103回风顺槽巷道在8102综采工作面回采前掘进,此部分巷道所经历的应力变化比一般沿空掘巷复杂,其特点是:a、巷道在原岩应力影响下掘进;b、巷道围岩和支护系统将承受一定的附加应力(8102工作面超前支承压力)和产生附加变形;c、受8102综采工作面回采产生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巷道围岩和支护系统的主要受力和变形主要集中在此阶段;d、8103综采工作面回采时超前支承压力的影响:此过程和一般沿空掘巷类似,此阶段巷道的变形会非常剧烈,在小煤柱沿空掘巷条件下尤其严重。

(2)8102综采工作面回采后,采空区侧的应力分布尚未趋于稳定,5103回风顺槽为受采动影响的沿空掘巷,其区别于第一部分的特点是巷道掘进时是沿空掘巷,受到的压力影响主要是第一部分巷道中c、d两个阶段。由于8102综采工作面采空区应力分布还不是很稳定,还是要受到顶板岩层运动对巷道的影响,而且受到侧向支承压力的影响,巷道变形比较严重。

3 巷道支护参数分析

由于锚杆的受力变化要经过3个阶段,尤其是在巷道掘进开始阶段,顶板压力释放最剧烈并且变形量最大。根据井下巷道观测,巷道的破坏形式为典型的留煤柱沿空掘巷巷道破坏显现。对于此种巷道(以5103回风顺槽在8102综采工作面回采前掘进段为例)必须对围岩应力-变形关系进行研究,以此设计合理的锚杆支护参数。

1)锚杆类型、长度、直径:鉴于巷道受交锋双次动压影响,采用整体耦合高位让均压应力显示锚杆。从现场观测看,在破碎带和超前压力带,顶板变形很大,大部分锚杆处于失效状态,原因之一是锚杆的长度不够。5103回风顺槽经过交锋动压和超前压力的两次影响,其松散破碎圈范围比皮带顺槽要大的多,所以,设计锚杆长度为2500mm。

2)支护强度计算:考虑到巷道支护需承受两次超前支承压力及一次侧向支承压力影响,设计锚杆的预应力应小于锚杆杆体屈服强度的50%,由于锚杆受力不均及性质不可预测的因素,设计中采用2倍的安全系数,锚杆的最小屈服强度为:〔4~6+(4~6)×50%〕×2=12~18(t),设计采用Q600号,直径为20mm无纵筋左旋螺纹钢,其屈服吨位为19t,最大抗拉强度为25t。

3)支护系统的安装载荷(预应力):由于巷道顶板为为3m厚煤层,煤体强度较低,节理裂隙较发育,长期支护经验和有限元分析表明,对于此种类型的顶板,锚杆的预应力为4~6t,为了保证均匀的安装应力,锚杆上的应力显示泡设置为4~6t,安装时必须压扁。

4)支护系统的可变形性及让压性:由于对于不同的支护系统,围岩的变形程度具有很大差别,为保证锚杆体上让压装置的参数符合设计参数要求,对样品进行试验。试验散点做出的回归拟和曲线见图2。根据回归拟和曲线图,让压结构的回归曲线方程和实际参数如下:

根据参数公式得:让压点载荷为17t;让压稳定系数W=0.16t/mm;最大弹性让压距离为26mm。由R2=0.91245可知:该让压装置的参数可靠,装置性能稳定。

图2 试验散点和回归拟和曲线

综上所述:以5103回风顺槽在8102综采工作面回采前掘进段,顶锚杆采用耦合让压应力显示锚杆,规格为Φ=20mm,L=2500mm;排间距1000mm×920mm;高强球型托盘为150mm×150mm×10mm;W型钢带为4900 mm×280mm×3mm;帮锚杆采用耦合让压应力显示锚杆,规格为Φ=20mm,L=2200mm;排间距1000mm×1000mm;高强球型托盘150mm×150mm×10mm;纵横向双向加强护帮板为450mm×280mm×4.75mm(支护断面示意见图3)。

图3 支护断面示意

4 支护效果分析

5103回风顺槽经受8102工作面采动影响,采用原支护方案时,在巷道施工中累计崩断锚杆35根,且顶板下沉量大,巷道底鼓严重。采用新支护方案后,为了确保锚杆、锚索达到设计的要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锚杆的拉拔力试验,由于所做试验为非破坏性试验,故拉拔力达到锚杆的屈服强度后停止继续给锚杆施加拉力(部分试验数据见表1)。从表中1可以看出,在不破坏锚杆本身性能的前提下,直径20mm、屈服强度为600的蛇形锚杆拉拔力均达到设计要求,因本次试验为非破断性试验,安全起见,当锚杆加载力接近杆体屈服强度时即停止加压。由此亦可见锚固剂、钻孔和杆体“三径”匹配较好,锚固力达到设计要求。顶板与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50mm、90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表1 5103回风顺槽锚杆拉拔试验数据

5 结语

1)通过分析、采用规格为Φ20mm,L2500mm耦合让压应力显示锚杆后,未出现锚杆拉断现象,顶板与两帮最大移近量分别为50mm、90mm,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2)与原支护方案相比,该支护方案在进一步提高支护效果的情况下,巷道的主要直接支护费用由原来的2295.19元/m降低到1579.30元/m,每米支护直接费用降低了715.89元,在保证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控制的同时,提高了矿井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空掘巷回风顺动压
回风顺槽工作面支护优化设计
中能煤业2038 回风顺槽掘进遇破碎顶板综合支护技术研究
相邻采空区巷道布置与支护设计
国内首个现代箔片气体动压轴承技术培训班在长沙成功举办
2-1051 回风顺槽破碎段支护技术与应用
强烈动压巷道支护技术探讨
四老沟矿回采盘区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掌上透平弹性箔片动压气体轴承的试验研究
窄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