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智造:踏上了创变之路

2015-05-08 09:48王虹
中国纤检 2015年8期
关键词:服装业服装个性化

王虹

以“智能制造”为核心的工业4.0时代已经到来,“但中国80%的服装企业仍处在工业2.0的水平。”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工业管理中心主任韩永生说。

中国服装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道路何在?未来智能制造的方向是什么?智能制造道路的切入点在哪里?在3月19日的中国服装商业论坛上,业内外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

理解智造

目前,全球哪个国家的智能制造最先进,中国要赶上这个国家,需要多少年?

中国服装协会专职副会长王茁认为,中国有可能会成为智能制造做得最好的国家。因为,全球智能制造行业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还没有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的国家,而中国有庞大的产业基础和强大的供应链做依托,而且在智能制造方面投入的精力、财力等最大。

“对于智能制造,我主要看产品生产和销售的综合度,也就是有效的生产是多少,从这方面讲,日本做得好,中国五六年后也许能赶上。日本的工业产品普遍能做到80%的售罄率,而大规模定制的概念最早是他们提出来的。”韩永生说。

“单纯的大数据没有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数据才真正有用。”韩永生很推崇日本的做法,日本企业对其消费者数据做了大量的分析,能够精确定位品牌所对应目标客户,然后根据分析后的数据生产产品,让生产与销售同步,从而迎合了消费者的需求,减少了库存。

艾瑞咨询集团电商咨询合伙人傅志勇解释了智能化和自动化的差别,他表示,智能制造和自动化不是一回事,智能制造是将制造融入到价值链的整体活动中去,没有自动化制造也可以实现智能制造。智能制造的核心是在整条价值链中随着需求波动可以调节生产的多少,调节产品质量标准的高低,能对市场有灵动的适应性。自动化制造只是在工业的基础上多了一些电机设备的控制,机器人做事叫自动化,不叫智能化。

对于智能制造,傅志勇认为,甚至一个手工作坊+虚拟网络,就是最先进的智能制造模式,核心问题是虚拟网络将工厂的静态生产和动态的市场需求进行连接。

“中国将会成为智能化制造水平最高的国家。”广东爱斯达服饰(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樊友斌表示,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移动互联网使用率最高的国家。随着工业4.0的推进,服装生产格局将会被打破,形成一个高效运行的服务系统,未来,服装将不会有上衣裤子之分,而会以口袋、袖子、拉链来区分,大批量生产和个性化生产对于这种模式来说都是一样的。

“从制造业设备的先进程度来说,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有20年。”南京工业大学自动化与电气工程学院院长谢明说,制造业先进与否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衡量,一是材料,二是设备自动化水平,从这两方面讲,中国绝对不是智能化最高的国家,相反,意大利作为服装制造业的领头羊,有值得称赞的地方。

工业2.0的标志是实现大规模批量生产,工厂的吊挂线就是典范,当前,中国大部分服装制造企业还处在工业2.0的生产和管理水平。

“我们要做的是实现3.0,而不是4.0。”韩永生说。

而傅志勇则认为,中国企业可以跳过3.0,直接实现4.0,只要传统生产工厂和虚拟网络对接,就是世界最先进的生产模式。

当然,从管理水平来说,中国跟欧美国家50年前处于同一水平,樊友斌认为这是制约中国实现智能制造最大的问题。

未来模式

未来,服装行业实现充分竞争以后,中国服装智造业会呈现什么景象?王茁为中国服装制造业的未来描绘了一片蓝图。

他说,从服装业发展的历史看,有两个里程碑式的发展,第一个是美国工会缝纫机的发明,将纯手工制造转变为机械化,使制造成本大量降低,大批量制造的占用时间减少;第二个是皮尔卡丹对于品牌授权的发明,它说明服装这个特殊门类产品的价值不仅在于它的成本制造,还在于它的文化内涵。

未来服装业智能化呈现的景象是什么?

王茁认为,服装业智能制造其实跟其他产业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服装类产品包含了太多其他因素,包括文化因素、个体身体因素、审美取向因素。我们都知道,服装业版型比缝制更重要,版型不是科学的东西就能够衡量出来的。服装业的科技通常是在不可见的部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服装业最核心的一个竞争因素就是我们对它目标客户的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的迎合,肥的版型跟瘦的版型无所谓哪个更美哪个更丑,只是随着时间变化,人们思潮发生了转变。对于汽车行业,高度自动化一定比手工制造先进,但对服装业来说不一定,相反,现在最高端的服装一定是手工定制的,这完全是人们审美情趣的一种改变,很难把它归为科学。因此,服装业在拥抱科学方面,比其他行业更模糊。

未来20年以后,中国服装制造业会呈现四种发展模式。第一,中型或偏大型的品牌制造企业,在信息化技术的前提下,以柔性制造为基础,进行快速反应和制造,给市场提供有效供给。第二,超大规模的大批量定制和大批量工业制造,给最广泛的消费者提供最物美价廉的产品,比如像优衣库一样。第三,大量以专有技术和专有门类为主的,一种小而美的专业型企业,比如只做帽子、只做女裤等这样的企业。第四,定制业,比如像红领、爱斯达这样的定制业,它们可能颠覆了服装业传统商业原理,能够给消费者留下最大的想象空间。

王茁说:“这是我能想到的中国制造业未来发展的几个类型,而且,这些类型将同时并存。”

对于这四种模式,韩永生说:“各种形态都会在中国并存,我个人认为大规模定制是一个很好的方向,能降低资源消耗,在满足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并不是中国所有企业都要向个性化定制转型,也不是只有这种模式才叫做智能制造,比如苹果手机,它本身不需要定制,而是将定制放在了APP内容上。”

“所以,工业化商品可以在搭配上定制,制定适合自身企业发展的定制路径,智能化也不是某一种,所有提高效率的方式都是智能制造。“韩永生强调。

切入点

深圳有个漫画公司,前几年漫画生意不好做,就开始转型做儿童家具。他们公司会批量化生产一批玩具,在消费者下单完成后,会将标准化的玩具和完全个性化的动漫设计做二次加工,结果产品卖得很好,既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需求,又实现了工业制造的规模化经济效益。

制造业首先要遵从大众化的商业模式,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二次加工改造,满足个性化需求,但定制必然是少数人的需求。“多如牛毛的中国企业当务之急是实现自动化,让机器替代人,在实现机械的智能化上下功夫。”谢明说。

傅志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他说:“不管生产一百件还是一万件衣服,产品到底是怎么生产出来的?这才是关系企业怎么赚钱的问题,智能化就是要机器代替人,降低人的使用成本,让人成为高效的人。怎么让一百人做一千人的事情,提高装备,这才是智能化,我不反对王会长说的几种模式,但由于每个人的尺寸身形的差异,对产品个性的要求,定制一定只能满足少数高端有钱人的需求,假设一万人打你的定制电话,你的电话打得通吗?如果定制公司上线,有多少员工能接待我们的定制?一天能接待多少客人?所以,大批量生产才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怎么用智能化装备装备我们的工厂,让更少的人去操作同样规模的厂,比如德国的无人工厂,这才是中国企业要走的道路。”

中国要从软硬两个方面节约成本,第一个就是商业系统方面的精准性,合并同类项,迅速把全球个性化需求的点集中到一起来,从而让他有机会用规模化生产,硬件上的节约,自动化来节约劳动力成本。

个性化不要狭义地理解为成本的个性化,搭配的个性化,面料功能的个性化更加广义,而应该放在智能化柔性的全产业链协同下,这会使我们资源消耗量大幅度减少。

对于机器替代人,韩永生表示反对,他认为,中国走的工业化道路将跟其他国家不一样,智能化不是机器代替人,因为中国服装业解决大量劳动力的就业,一旦用机器代替人,会出现就业问题。

“所以,我们要考虑的不是怎样用一百人代替一千人,而是用这一千人来做个性化产品,更多增加产品的附加值,而不能把我们的产业都转移到东南亚去。目前,我国女装售罄率60%左右,男装50%,童装更低,生产效率很低,所以不需要去追求工人每天的计件工资是多少,而需要生产出更加高效的产品。”韩永生说。

王茁也认为:“跟国外很多优秀产业比,中国服装业有几个方面较弱,一是回归产品开发时代,二是效率。我国产品性价比不高,国产品牌的价格虚高,其实是服装从生产到销售的运转效率过低,资源浪费过大。如果通过高效能的智造和信息技术的结合使效率提高,带来的好处是:同样的商业终端成本和人员成本的基础上,我们可能会多卖出一倍的产品,如果是同样的利润指标的要求,我们的价格自然下降一半,这是现在很重要的一个方向,也这是我同意韩主任的观点的方面。”

但同时,全球服装业大循环过程中,各国势必在新的环境下决定自己在服装领域的地位,中国绝不是靠低廉劳动力来换取在世界服装业中的位置。回头看看,当意大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失去低廉劳动力之后,意大利回归传统的精工制造。中国的位置在哪儿?可能是多类型的,但有一条一定要肯定,信息化下的高效率,绿色环保的生产和产品品质的保证。“如果有一天,外界给‘中国制造贴上东西不错、价格不贵、速度很快的标签,那么未来的国际分工中,中国服装业的地位可能会得到延续和保障。”王茁说。

定制误区

“工业化也可以实现定制,定制后一条300块钱的牛仔裤,不定制的成本可能是500。”樊友斌对定制必然走向高端不太认可,他说,定制能把传统流通环节的很多费用都返还给消费者,反而比工业化便宜。

王茁也认为,定制不见得贵,定制是用最少的能源消耗和资源消耗,没有库存的压力,但是,手工定制就很贵,因为人工成本高。

他说,个性化消费是未来趋势,但不要陷入误区。个性化消费不等于定制,定制不能解决个性化的所有问题。未来,一定是定制、个性化品牌、大品牌的个性化集成以及个性化设计风格品牌的集合体,市场大量呈现的,应该是除定制之外的个性化品牌,品牌当中的个性化系列、品牌集成店,不要指望90后全部去定制。

“智能制造不代表定制,智能制造只是涵盖了定制的功能。”樊友斌补充道。

“服装产业庞大,不能用一种模式概括。选择什么道路要根据自身企业情况,各自进行选择,但无论如何,都是以浪费更少的资源,以最快的速度,更高的运转效率为诉求目标,来满足个性化的用户诉求,能达到这个目标就可以的。”王茁说。

有理由相信,在第二十三届服博会论坛上的上述见解,说明服装智造已经开启了创变之路。

猜你喜欢
服装业服装个性化
让人心碎的服装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OEM服装业的自主品牌战略研究
论服装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
服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