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阳性持续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2015-05-09 02:56和振坤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乙肝乙型肝炎

田 慧 和振坤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阳性持续时间相关因素分析

田 慧 和振坤

目的 分析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持续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11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为调查对象, 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HBsAg, 分析其携带状况及变化趋势。结果 A基因型患者HBsAg阳性持续时间明显高于B、C、D三种基因型的持续时间, HBsAg阳性持续时间>6个月的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 DNA)峰值高于HBsAg阳性6个月内转阴的峰值, 结果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与四种基因型及HBV DNA峰值等因素密切相关。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高中学生;携带状况;变化趋势

乙型肝炎在世界各国广泛发生, 它由乙肝病毒引发, 首先会造成肝脏损伤, 进而危害人体其他重要器官。急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因此对人们健康的影响日益引起重视[1]。本院特对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阳性持续时间及相关影响因素开展了专项研究工作, 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1~2013年诊治的急性乙型肝炎患者110例为调查对象, 患者均为高中学生, 其中男56例(50.91%), 女54例(49.09%), 所有对象无心脏、肾脏、肝脏等疾病。

1.2 检测方法 采集所有对象的静脉血, 分离血清, 利用ELISA定量检测HBsAg, 同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HBV DNA[2], 得到患者HBsAg阳性持续时间以及与HBV DNA、基因型的关系, 每3个月检测1次, 检测时间持续1年,进一步分析其变化趋势。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110例调查对象中, 4种病毒基因型分布如下:A型16例(14.5%)、B型39例(35.5%)、C型47例(42.7%)、D型8例(7.3%),A基因型患者HBsAg阳性6个月内转阴率低于B、D基因型的转阴率, 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基因型的转阴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基因型患者HBsAg阳性12个月内转阴率明显低于B、C、D三种基因型的转阴率, 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 DNA这个指标上, HBsAg阳性持续时间>6个月的HBV DNA峰值高于HBsAg阳性6个月内转阴的峰值, HBsAg阳性持续时间>12个月的HBV DNA峰值同样高于HBsAg阳性12个月内转阴的峰值, 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所有学生HBsAg检出情况比较[n(%), χ-±s]

3 讨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 即通常人们所说的“乙肝”, 由HBV引起。HBV是一种DNA病毒, 极易侵染人体肝脏细胞。进入肝细胞后, HBV的DNA进行大量扩增, 组装, 最后释放到胞外, 不仅破坏了肝细胞结构, 而且可进一步侵染其他组织[3]。由于其传染性和破坏性, 乙肝成为我国重点防治的传染性疾病之一。

患者感染乙肝病毒后, 首先会发生肝脏炎症性反应, 进而其他重要器官及组织也可能发生相应病变, 病情严重患者则引发肝硬化甚至肝癌。乙肝患者肝功能受损, 极易表现出水肿、易疲劳、体力不支、易失眠等症状, 另外, 也会产生皮肤发黄、肝脏肿大隐痛等乙肝症状。乙肝病毒没有确定的流行期, 全年均可发生, 因此具有较高的传染性, 在人群中不易控制, 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目前, 医院主要采用肝功能系列, 包括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或GGT)、凝血酶原活动度(PA)等, 血常规, HBV DNA等手段检测乙肝[4]。血常规主要针对已进入肝硬化阶段患者的检查, 而HBV DNA则是主要检测乙肝病毒数量。感染乙肝初期的患者病情并不显著, 甚至不易被发现,极易造成自身病情加重及感染他人的情况, 因此, 乙肝检查是治疗并控制乙肝的重要环节。乙肝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是基因型、HBV DNA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急性肝炎病毒感染人体后, 疾病的进展和转化会出现完全不同的结局。

在本研究中, 通过连续1年的检测, 比较了不同基因型、不同HBV DNA急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sAg阳性持续时间的变化。由表1可知, 感染B、C基因型的患者明显多于A、D基因型, 其中感染C基因型的患者最多, 感染D基因型的患者最少, 两者相差6倍左右。A基因型患者HBsAg阳性6个月内转阴率低于B、D基因型的转阴率, 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C基因型的转阴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基因型患者HBsAg阳性12个月内转阴率明显低于B、C、D三种基因型的转阴率, 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BV DNA这个指标上, HBsAg阳性持续时间>6个月的HBV DNA峰值高于HBsAg阳性6个月内转阴的峰值, HBsAg阳性持续时间>12个月的HBV DNA峰值同样高于HBsAg阳性12个月内转阴的峰值, 比较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急性乙型肝炎患者HBsAg阳性持续时间与四种基因型及HBV DNA峰值等因素密切相关。

A基因型患者HBsAg阳性12个月内转阴率明显低于B、C、D三种基因型的转阴率, 说明A基因型的患者极易转化为慢性肝炎。慢性肝炎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而且如果不及时治疗, 很容易造成肝硬化。所以, 在类似学校或社区的人群聚集地, 应更加重视对传染疾病的宣传及防治。在常规体检的基础上, 应定期督促人们进行免疫接种及乙肝检查, 一旦发现乙肝病毒携带者, 应对本人及家属进行充分的心理暗示, 帮助其积极治疗, 同时规范饮食起居等生活习惯, 以降低乙肝的传染率。除却乙肝检查, 相关卫生部门应注意加大对于乙肝相关知识的宣传力度, 使人们能够对乙肝这种疾病有一个全面而正确的认识, 规范自身生活习惯, 得知自身或者他人患有乙肝后, 能够不恐慌不歧视。相关卫生部门应坚持实施免疫计划, 加强宣传及监测力度, 以控制乙肝的发生和蔓延, 这对于乙肝在全国的防治具有巨大作用。

[1] 菊香.某市2007-2009年中学生乙型肝炎表面抗原携带状况及变化趋势分析.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2, 33(5):641-642.

[2] 金晖, 王杰, 闫玲, 等.两种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和亚型的评价.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2009, 29(11):1042-1048.

[3] 朱圣涛, 谢琴秀, 张亚飞, 等.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共价闭合环状DNA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中华传染病杂志, 2014, 32(4):214-218.

[4] 徐慧, 邓意志.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与HBsAg阴性甲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14, 25(2):99-101.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022

2015-01-29]

475000 河南大学淮河医院感染科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乙肝乙型肝炎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五项报告教你看懂乙肝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不再为乙肝“愁断肠”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
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证候与辨证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