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律失常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表现

2015-05-09 02:56王春杰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传导心电图检出率

王春杰

浅析心律失常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表现

王春杰

目的 探究心律失常患者24 h动态心电图表现。方法 200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 观察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检测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电图表现。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心律失常检出率为100.0%, 对照组患者中心律失常检出率为63.0%,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室早)、房性早搏(房早)、短阵室性心动过速(短阵室速)、短阵房性心动过速(短阵房速)以及心房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对临床患者进行检测, 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高, 有利于患者及早发现病症, 并及早进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心律失常;24 h动态心电图;检出率

心律失常是一种心脑血管疾病[1], 患者发病率高, 主要是指患者心脏活动起源或传导出现障碍导致心脏搏动频率出现异常, 临床及早检出、及早诊断对心律失常的治疗和患者后期康复具有重要意义;心律失常患者的确诊大多要依靠心电图检查, 本院选取来院检查患者200例, 分别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查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 其中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来本院检查患者200例作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100例;对照组中男54例, 女46例, 年龄30~72岁, 平均年龄(52.7±5.6)岁, 其中高血压42例, 冠心病36例, 风湿心脏病2例, 其他20例;观察组中男56例, 女44例, 年龄31~74岁, 平均年龄(53.1±5.4)岁, 其中高血压43例, 冠心病35例, 风湿心脏病3例, 其他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电图检测:于患者稳定状态下利用心电图检测系统(美高仪ECGLAB-A-A型分析装置)检测心电图>1 min;观察组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于患者稳定状态下利用心电图检测系统(MIC-12H-O型分析装置)检测心电图, 连续记录24 h, 并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检测过程中均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心律失常发生时间和持续时间。

1.3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整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心律失常全部检出, 检出率为100.0%, 对照组患者中检出心律失常63例, 检出率为63.0%,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检出率为42.0% (42/100), 含室早二、三联律检出率为20.0%(20/100), 房性早搏检出率为45.0%(45/100), 含房早二、三联律检出率为17.0%(17/100), 短阵室速检出率为3.0%(3/100), 短阵房速检出率为15.0%(15/100), 心房纤颤检出率为12.0%(12/100), 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为10.0%(10/100);其中对照组患者室性早搏检出率为28.0% (28/100), 含室早二、三联律检出率为10.0%(10/100), 房性早搏检出率为32.0%(32/100), 含房早二、三联律检出率为7.0%(11/100), 短阵室速检出率为0, 短阵房速检出率为6.0%(6/100), 心房纤颤检出率为4.0%(4/100), 房室传导阻滞检出率为2.0%(2/100);观察组患者室性早搏、房性早搏、短阵室速、短阵房速以及心房纤颤和房室传导阻滞等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律失常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 其中心脏病、心肌病、心肌炎以及风湿性心脏病较多见, 患者发病原因与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2,3]。临床诊断心律失常的最常用和最主要手段为心电图检测, 部分患者可根据患者病史和体征作出初步诊断, 并详细追问发作时心率、节律(是否规则和漏搏感)、发作起止与持续时间、发作时有无低血压、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以及心绞痛和心力衰竭等临床表现, 并辅以既往发作的诱因、频率和治疗过程, 有助于判断心律失常;心电图是心脏兴奋的发生、传播及恢复过程的客观指标, 主要反映心脏激动的电学活动, 对各种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的诊断分析具有肯定价值。24 h动态心电图也称作Holter心电图, 是记录24 h或更长时间的心电图, 可以长时间连续记录并编集分析人体心脏在活动和安静状态下心电图变化[4], 是当前环境下临床心血管领域中非创伤性检查的重要诊断方法之一;常规心电图只是用电极记录患者在极短时间内的一段心电波形, 一般来说是2~3 min, 但是有些患者的心电图波形并不只是在某些时刻出现异常, 所以检测效果并不理想;与常规心电图检测相比, 24 h动态心电图可连续记录多达10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 可以提高对非持续性心律失常特别是对一过性心律失常和短暂的心肌缺血发作的检出率, 临床运用范围较广。

综上所述, 采用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患者心律失常, 检出率高, 对心律失常患者及早确诊, 明确疾病分型以及选择最佳治疗方法具有重要作用。

[1] 王雪梅, 杨培根, 王彬.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早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分析.重庆医学, 2014, 43(27):3655.

[2] 赵红敏, 刘丽娜, 王彩坤, 等.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危险因素.广东医学, 2014, 35(7):1064.

[3] 郑鸿雁, 张智伟, 李渝芬, 等.儿童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心律失常中远期随访结果分析.临床儿科杂志, 2014, 32(7):601.

[4] 陈肖艺.起搏器植入术后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65例的临床研究.实用医学杂志, 2012, 28(17):298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037

2015-02-06]

471000 河南省洛阳东方医院心电图科

猜你喜欢
传导心电图检出率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安宁市老年人高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长程动态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
《思考心电图之174》
神奇的骨传导
充分发挥银行在政策传导中的作用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