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嗪针治疗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合并肾功能衰竭60例临床疗效观察

2015-05-09 02:56吕金秀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年10期
关键词:硬化症川芎嗪肾脏病

吕金秀

川芎嗪针治疗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合并肾功能衰竭60例临床疗效观察

吕金秀

目的 探讨川芎嗪针对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患者肾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合并肾功能衰竭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给予基本药物控制血压,观察组在以上基础药物上加用川芎嗪针静脉滴注治疗15 d。观察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肌酐清除率(Ccr)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BUN、Scr均低于治疗前, Ccr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川芎嗪针对于延缓早中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的进展, 减少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具有很好的作用, 值得进一步推广。

川芎嗪针;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肾功能衰竭;临床观察

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是由于长期持续性高血压引起的肾内小动脉病变, 导致肾脏缺血性改变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是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病因。其病变主要累及入球小动脉、小叶间动脉和弓状动脉, 为西方国家导致终末期肾衰竭的第二位疾病[1]。目前在我国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高血压病已经成为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而高血压肾硬化症的发病率也随之日益增多, 由此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也已在我国终末期肾病中位列第三, 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作者在临床上针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研究, 通过联合使用川芎嗪针来改善肾脏微循环, 延缓肾功能衰退进展, 起到了良好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2年10月~2014年10月在肾内科住院的患者, 根据《肾脏病学》诊断标准, 确诊为良性高血压肾硬化症合并肾功能衰竭, Ccr<60 ml/min且>15 ml/min非透析患者共计60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2例, 其中男19例, 女13例;平均年龄(44±5.1)岁;对照组28例, 其中男18例, 女10例;平均年龄(42.1±3.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肾脏病学》[2]:为原发性高血压, 出现蛋白尿前已有5年以上持续高血压;有持续性蛋白尿, Scr升高, Ccr<60 ml/min且>15 ml/min, 有视网膜动脉硬化或动脉硬化性视网膜改变。除外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肾脏疾病。中医诊断标准:依据1993年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衰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符合脾肾两虚兼血瘀证者:主症:疲乏无力, 腰膝酸软, 肢体水肿, 舌质暗淡;次症:纳差, 脘腹胀满, 口中粘腻, 头昏沉;舌象:舌质淡, 边有齿痕;脉象:沉细。以上主症必备, 同时次症2项,结合舌象脉象, 即可确定为此证。

1.3 排除及终止标准 继发性高血压、肾动脉狭窄、原发性肾脏病、糖尿病肾病、心力衰竭(HYAN分级)心功能Ⅳ级、急性肾功能衰竭、其他原因所致继发性肾损害、肺部感染者等。

1.4 治疗方法 两组降压目标值均设为:(140±5)/(90±5)mm Hg(1 mm Hg=0.133 kPa)。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缓释片或氨氯地平缓释片控制血压, 阿托伐他汀片调脂治疗。观察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 加用盐酸川芎嗪针(郑州市卓峰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5479)150 mg, 稀释于5%葡萄糖注射液或生理盐水250~500 ml中静脉滴注,1次/d, 15 d为1个疗程。两组水肿较重者均可给予速尿片口服以利水消肿。

1.5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Scr、BUN、Ccr、24 h尿蛋白定量、血电解质等。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χ-±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用Ridit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肾功能指标比较 对照组Scr、BUN及Ccr在治疗前后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BUN、Scr均低于治疗前, Ccr高于治疗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比较( χ-±s)

2.2 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3 讨论

肾脏是高血压重要的靶器官。近年来, 由于对高血压的早期治疗及治疗措施的改进, 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并发症的病死率已有明显下降, 但高血压性肾脏损害所致病死率却没有明显改善。高血压导致的终末期肾病(ESRD)的发病率正呈逐渐上升趋势。美国统计资料表明, 终末期肾病约15%~20%是因高血压所致。国内会议资料显示, 由高血压引起肾小动脉硬化致肾功能衰竭占慢性肾功能衰竭的10.4%~28.2%。高血压导致肾脏损害是由于长期高血压导致肾小动脉硬化, 并继发缺血性肾实质的改变, 肾小球内高灌注压、高跨膜压、高滤过压的存在也促进了肾实质的损害。因此, 在控制血压的基础上改善肾脏缺血, 降低肾小球内高灌注压、高跨膜压及高滤过压, 抗肾小球纤维化及肾动脉硬化、萎缩, 对延缓肾脏功能衰退进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高血压肾硬化症在临床上早期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腰酸痛、夜尿多、泡沫尿、逐渐出现水肿、纳差、乏力、少尿等症状。在中医学上多属于“眩晕”、“头痛”、“ 尿浊”、“虚劳”、“水肿”、“癃闭”等病证范畴, 病位主要在肝肾, 涉及于脾。由于患者久病不愈, 脾肾两虚, 水谷精微运化失调,气血生化乏源, 机体失养。加之久病入络, 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虚血瘀而致本病。作者在临床上使用川芎嗪针可活血通脉, 改善肾脏微循环。川芎嗪针是从中药川芎根茎中提取的生物碱单体, 其有效成分为四甲基吡嗪。现代药理研究表明, 川芎嗪能保护内皮细胞, 抑制内皮素的产生, 调节内皮素和一氧化氮的平衡状态[3]。抑制血小板激活与聚集, 降低血粘度, 减少肾脏的血栓形成, 减轻肾小球基底膜损伤;抑制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及成纤维细胞增殖、活化、转分化,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凋亡, 减轻肾小球代偿性肥大, 延缓肾小球硬化[4]。

综上所述, 通过临床观察川芎嗪针对于延缓早中期慢性肾脏病患者病情的进展, 减少慢性肾脏病的发展, 具有很好的作用, 值得进一步推广。

[1] 郑法雷, 章友康, 陈香美, 等.肾脏病临床与进展.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5:83.

[2] 王海燕.肾脏病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6:1385.

[3] 李中和, 刘章锁, 邢国兰.川芎嗪对增殖性肾炎病人血浆内皮素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2, 21(4): 239-242.

[4] 屈燧林, 方勤, 陈高翔, 等.汉防己甲素、川芎嗪和苦杏仁对人肾成纤维细胞的影响.中华肾脏病杂志, 2000,16(3):186-189.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5.10.111

2015-01-04]

450007 郑州市中医院肾内科

猜你喜欢
硬化症川芎嗪肾脏病
从“肾毒”论治慢性肾脏病
真实世界中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联合用药复杂网络分析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中丹参素及丹酚酸A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研究
益肾清利和络泄浊法治疗慢性肾脏病4期的临床观察
慢性肾脏病患者血清HIF-1α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耳硬化症的临床与影像分析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耳内窥镜在耳硬化症人工镫骨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川芎嗪对阿霉素诱导的大鼠心肌重塑中TGF-β1表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