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疗效

2015-05-09 02:09何碧仪
医疗装备 2015年17期
关键词:鼻甲鼻炎鼻腔

何碧仪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鼻咽喉科,广东佛山528000)

内镜下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疗效

何碧仪

(广东省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 鼻咽喉科,广东佛山528000)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鼻内镜下双侧鼻甲部分切除术(A组)及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每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A组治疗痊愈4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B组治疗痊愈31例,有效20例,无效9例,A组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B组为85.0%,A组治疗疗效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鼻内窥下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疗效优于传统的下鼻甲切除术,值得应用。

内镜;下鼻甲;切除术;疗效的观察

慢性肥厚性鼻炎传统的手术方式为电动切割器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但由于下鼻甲肥厚有组织肥厚﹑骨质肥厚及骨质组织均肥厚三种类型,仅单独采用电动切割器切除下鼻甲组织无法获得良好的手术效果[1-2]。为探讨更好的治疗鼻甲肥厚方式,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科采用鼻内镜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及传统的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科于2012年9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2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鼻内镜下双侧鼻甲部分切除术(A组)及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B组),每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经由鼻窦X线﹑鼻窦CT检查均发现有下鼻甲骨质增生,且排除慢性鼻窦炎,A组患者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32~59岁,平均(40.1±4.2)岁,病程3~7年,平均(5.4±1.4)年,B组患者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34~58岁,平均(40.8±4.7)岁,病程4~7年,平均(5.2±1.3)年。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式

A组:术前行常规生化检查,将血压控制于合理水平,全麻下插管行双侧鼻内镜下鼻甲切除术,术中取平卧位,全麻后采用利多卡因2% 15 ml联合2 ml肾上腺素麻醉,后于0度鼻内镜下进行操作,以15号小圆刀手术刀片,经肥厚性鼻甲游离缘下做一L形切口,将黏膜及黏膜下组织钝性分离鼻腔外侧面骨膜,将大部分下鼻甲骨质去除,术中仔细观察下鼻甲形态及总鼻道横径,若出现下鼻甲黏膜增生明显,将下鼻甲骨质切除后,常规促使黏膜骨复位,若黏膜过多,则将部分黏膜骨切除,确保鼻腔通气适度,术中若切口过大,则采用可吸收缝线缝合1~2针,手术完成。

B组:行常规传统下鼻甲骨质部分切除术,术前准备及麻醉方式与A组相同,于鼻甲前端沿着下鼻甲下缘向后延伸做一小切口,将下鼻甲切成内侧及外侧两部分,后逐步游离下鼻甲骨质,将下鼻甲外侧瓣行条状鞋形切除,后止血,常规纱布填压,术后48 h内将填塞物取出。术后两组患者均每日进行鼻腔清理,常规抗生素处理3~7 d。

1.3 疗效评价标准[3]

(1)痊愈 鼻塞症状消失,前鼻镜及硬性鼻咽镜检查提示鼻甲明显缩小;(2)有效 鼻塞症状获得缓解,鼻甲出现明显缩小;(3)无效 鼻塞症状仍旧十分明显,检查提示鼻甲无明显缩小。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处理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A组治疗有效率为96.7%,B组总有效率为85.0%,A组总有效率及疗效均显著优于B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例(%)]

3 讨论

慢性肥厚性鼻炎是耳鼻喉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对多数患者而言发病后若未能获得及时治疗或治疗效果不理想,将引发迁延不愈,导致下鼻甲肥大出现一系列症状。下鼻甲是鼻腔的重要结构,其在鼻腔的生理功能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吸入空气过滤﹑清洁﹑湿度调节,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由于后鼻甲阻塞,有效通气面积缩小,鼻阻力增加,导致壁血管扩张﹑管壁增厚,进而引发不可逆性病变[4-5],因而需要在发病后进行积极的治疗。手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甲的有效方式,传统的下鼻甲切除方式术中操作简单,术后鼻饲症状改善明显,但术后下鼻甲黏膜恢复慢。术后易引发创面与鼻中隔粘连,术中若对下鼻甲黏膜产生损伤将导致术后黏膜表面无法形成黏液毯,引发黏膜干燥﹑粘连﹑结痂,甚至是出现萎缩性鼻炎等症状。鼻内镜手术是利用高分辨﹑可转换内镜展开的手术类型,其在手术过程中利于在直视角度下进行,方便对凹陷及裂隙内的病灶进行清理,可有效恢复鼻道的通气及引流功能,采用鼻内镜下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可有效清除干净鼻咽侧壁﹑咽鼓管口的周围肥大腺体,预防腺样体的残留,积极预防术后可能产生的鼻腔黏膜损伤的相关并发症。本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鼻内镜下的双侧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效果要显著优于传统的治疗方式,P<0.05,充分体现了鼻内镜下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优势。

[1] 朱华麟,唐世雄,张建华,等.微创下鼻甲部分切除术50例分析[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4):462-462

[2] 李社锋,孙荣汉.电动微型切割器功能性下鼻甲成形术疗效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1):126-127

[3] 孙晓鹏,石孝忠,骆平莉,等.鼻内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手术方式探讨[J].陕西医学杂志,2014,43(7):850-851.

[4] 刘波.鼻内窥镜下Nd:YAG激光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J].临床耳鼻咽喉科杂志,2000,14(6):267-268

[5] 陈美均,李劲松.不同术式对慢性肥厚性鼻炎治疗的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12,41(24):2517-2519.

R76

B

1002-2376(2015)12-0167-02

2015-09-29

猜你喜欢
鼻甲鼻炎鼻腔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鼻腔需要冲洗吗?
长蛇灸联合四逆汤加减治疗过敏性鼻炎验案1则
鼻内镜下两种中鼻甲处理模式的对比观察
鱼腥草治疗慢性鼻腔炎
葱汁治鼻炎
清洗鼻腔治感冒
慢性肥厚性鼻炎采用下鼻甲粘膜下切除术与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临床对比
鼻内镜手术中病变中鼻甲的处理
中鼻甲的处理在鼻内窦镜手术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