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5-05-10 02:28代志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5年15期
关键词:米特克莫司特发性

代志新

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代志新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0例, 使用他克莫司进行治疗, 对照组30例, 使用来氟米特进行治疗, 对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指标治疗前后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后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 不良反应比较少, 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特发性膜性肾病;他克莫司;来氟米特;不良反应;疗效

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临床较常见病症, 随着患者年龄增加,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1,2]。目前, 临床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病因尚不清楚, 主要治疗手段仍为免疫抑制治疗。为了解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治疗方法, 探讨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价值, 作者选择60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 探讨他克莫司与来氟米特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差别,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例观察对象均为本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住院部所接收的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男37例, 女23例, 平均年龄(59.6±5.7)岁。病理分期:Ⅰ期13例, Ⅱ期27例, Ⅲ期20例;年龄分段:30~39岁者3例, 40~49岁者7例, 50~59岁者17例, 60~69岁者23例, ≥70岁者10例。60例患者均根据临床诊断确诊, 排除重症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恶性肿瘤, 根据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检测显示乙肝表面抗原(HBsAg)和乙肝e抗原(HBeAg)表现为阳性, 具有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 伴随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 糖尿病患者以及1个月内进行过免疫抑制剂治疗或者细胞毒性药物治疗的患者。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 对照组30例, 两组性别、年龄、病理分期等临床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行泼尼松等常规治疗。具体方法:30~60 mg/d, 口服, 持续递减, 直至剂量控制在10 mg/d为止, 随后进行维持治疗。同时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抗血小板黏附治疗、降脂治疗以及改善心脏微循环等非特异性治疗。如患者的血肌酐水平<265 μmol/L, 则必须辅以血管紧张素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他克莫司(日本藤译)治疗, 于餐前1 h口服, 起始剂量:0.1 mg/(kg·d), 2周后对患者行他克莫司血药浓度检测,浓度在5~10 μg/L时则继续维持, 偏低则加大剂量, 但剂量不能>0.15 mg/(kg·d), 连续治疗6个月;对照组使用来氟米特(苏州长征欣凯制药有限责任公司, 国药准字H20000550)治疗,具体方法:早餐前1 h口服, 剂量为50 mg/d, 3 d之后剂量减为30 mg/d, 连续6个月, 不检测血药浓度。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标准[3]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指标, 对两组患者临床效果进行评定。如果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恢复正常, 尿蛋白<0.3 g, 血肌酐完全正常则为完全缓解;如患者的血清白蛋白≥30 g/L, 肾功能稳定, 尿蛋白定量下降幅度超过50%则可视为部分缓解;如果患者的尿蛋白定量下降幅度<50%则可视为无效。总有效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指标治疗前后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后两组间以上指标相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见表1。

2.2 观察组完全缓解10例, 部分缓解15例, 无效5例, 分别占33.3%、50.0%、16.7%, 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完全缓解6例, 部分缓解10例, 无效14例, 分别占20.0%、33.3%、46.7%, 总有效率为53.3%, 两组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尿蛋白、血清白蛋白、内生肌酐清除率、血肌酐、三酰甘油及胆固醇指标对比( x-±s)

表2 两组治疗效果对比[n(%), %]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n(%)]

3 讨论

特发性膜性肾病多发于中老年, 而且男性患者显著多于女性患者。特发性膜性肾病是一种肾小球疾病, 主要特征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增厚, 并且上皮出现电子致密物的沉积[4,5]。因此, 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无症状的蛋白尿, 而且很多患者蛋白尿量特别大。由于上皮细胞出现的这种致密沉积物, 使得患者的肾脏受到了极大的损坏。从治疗角度来讲, 对于特发性膜性肾病, 临床一直都是使用糖皮质激素, 但是这种疗法对于患者肾脏功能的保护并不起积极作用[6,7]。因此, 近年来临床开始探索使用免疫抑制剂的联用疗法, 临床报道的效果还算明显。临床使用的免疫抑制剂种类非常多, 包括环孢素A、环磷酰胺、霉酚酸酯、来氟米特及他克莫司等[8]。

本文使用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进行治疗, 其疗效显著优于来氟米特。这种疗效差异主要缘于二者的药理作用差异。来氟米特通过抑制人体的嘧啶合成和β淋巴细胞的增殖, 从而达到减少抗体生成的目的。进而达到抑制核因子κB和铬氨酸激酶的活性目的, 从而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是临床上, 来氟米特大多用于狼疮性肾炎和风湿性关节炎。而他克莫司则是一种选择性的钙调神经蛋白酶抑制剂, 通过选择性的抑制L-2的生成, 从而抑制了B细胞的增生, 进而作用并影响了T细胞因子的产生, 最终起到体液免疫的作用。故而疗效较来氟米特显著。

综上所述, 他克莫司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临床效果明显, 疗效比来氟米特及环孢素A等其他同类药物明显, 不良反应比较少, 毒副作用比来氟米特及环孢素A等都要少, 是一种比较能够信赖的治疗方法, 值得临床予以推广。

[1] 罗群, 蔡珂丹, 高燕红, 等.他克莫司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华全科医学, 2014, 12(4):522-524.

[2] 江罗佳, 冯益宇, 房向东, 等.他克莫司与环磷酰胺比较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系统评价.实用医学杂志, 2014, 30(1):121-126.

[3] 白桂芝, 樊蔚, 袁江永, 等.他克莫司联合小剂量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的疗效观察.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1, 33(5):52-53.

[4] Yuan H, Liu N, Sun GD, et al.Effect of prolonged tacrolimus treatmenti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with nephrotic syndrome.Pharmacology, 2013, 91(5-6):259-266.

[5] 陈伟珍, 陈德君, 徐光标.他克莫司对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观察.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10):1674.

[6] 苗里宁, 孙晶, 远航, 等.小剂量普乐可复治疗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研究.中华肾脏病杂志, 2010, 26(10):624.

[7] He LY, Peng YM, Liu H, et al.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 ropathy with comb ination of low-dose tac rolimus and corticosteroids.J Nephrol, 2013, 26(3):564-571.

[8] Xie G, Xu J, Ye C, et al.Immunosupp ressive treatment for nephrotic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a meta-analysis based on Chinese adults.PLoS One, 2012, 7(9):44330.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by tacrolimus for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DAI Zhi-xin.Department of Nephr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Inner Mongolia Chifeng University, Chifeng 024000, China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tacrolimus in the treatment of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M 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received tacrolimus for treatment,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0 cases received leflunomide.Clinical effects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atively analyzed.Results There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f urine protein, serum album in, endogenous 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 serum creatinine, triacylglycerol, and cholesterol level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moreover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also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1).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better clinical effect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The diffe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fter treatment had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Conclusion Tacrolimus provides obvious clinical effect in treating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with few adverse reactions, and this method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Idiopathic membranous nephropathy; Tacrolimus; Leflunom ide; Adverse reactions; Curative effect

10.14163/j.cnki.11-5547/r.2015.15.002

2014-12-29]

024000 内蒙古赤峰学院附属医院肾内科

猜你喜欢
米特克莫司特发性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他克莫司软膏的处方研究和制备
肾移植受者联合用药对他克莫司影响及其剂量调整策略
他克莫司联合超脉冲CO2点阵激光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
米特与地图精灵
特发性腹痛一例
他克莫司软膏联合308nm准分子激光治疗白癜风临床疗效观察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甲氨蝶呤与来氟米特联用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