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物理阅读能力培养“三重奏”

2015-05-11 08:53倪佳燕
学子·教育新理念 2015年4期
关键词:三重奏课本布置

倪佳燕

阅读是“学习之母”和“智慧之星”。在平时的物理课教学中,教师都有同感:现在的学生普遍缺乏阅读能力,有时让学生阅读完教材后,头脑一片空白,一无所知,就连让他们回答一些简单的题目也会丢三落四,找不着要点,更把握不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核心点,学生的阅读能力捉襟见肘,令人担忧。同时,新课程改革以来,中考物理试题中提供给学生阅读的信息量越来越多,也对学生物理阅读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迫切要求物理教师着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呢?

一、前奏:“课前阅读”——重在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是学生自主学习物理课的主要形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现代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物理课教学和课程改革的需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阅读做好课前预习,是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却发现,让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往往只是教师一厢情愿,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而难以落实,使课前预习夭折,充其量只是形式主义。为此,教师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阅读,使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1.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物理教师在给学生布置阅读思考题时,可结合教材先给学生讲一个故事、提几个能引起学生好奇心的问题或简单讲几种现象十分明显的实验,从而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要阅读的教材产生兴趣,并形成强烈的求知欲望。例如,在布置学生阅读“光的色彩——颜色”一节时,可先给学生做个实验,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棱镜,使白墙上呈现“七色彩虹”,把天空的彩虹搬到教室。又如,在布置学生阅读“光的反射”一节时,先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让学生通过潜望镜观察,从而使学生对学习光的反射产生浓厚的兴趣。

2.循序渐进,提高阅读要求

物理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要提出十分明确具体的要求,不仅要使学生明确阅读范围,更要使学生明确通过阅读要解决什么问题。在开始阶段,可将这些要求编成具体的问题并印成讲义发给学生,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成。一段时间后,可将讲义缩简成阅读提纲,写在小黑板上布置给学生。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基础,就不必再发讲义和布置阅读提纲,可逐步要求学生通过归纳教材的“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基本观点”“基本原理”等,从而自己提炼出阅读提纲,掌握核心要领。

二、曲中:“课堂阅读”——重在教会阅读方法

课堂是课程改革的主阵地,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也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关键一环。物理教师在鼓励学生阅读教材时,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要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的方法和步骤。那么,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又怎样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教会学生阅读方法呢?

1.重视文字资料,但不可忽视附件材料

不少同学在阅读物理课本时,往往对课本中的文字叙述十分重视,能仔细阅读,但对课本中的表格、插图等其他附件就不太重视,眼光一带而过。而实际上,材料是为解释观点服务的,物理课本中的表格十分重要,它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数据、材料,而这些数据、材料往往是说明物理概念、原理的重要依据。物理课本中的插图则由于简单明了,突出重点,比起实物来往往更能使人一目了然,从而更能使人容易理解所学的物理知识。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指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本中的各种表格、插图等附件材料。此外,我们还应给学生介绍各种物理工具书,并教会他们在阅读中能正确查阅物理工具书中的各种表格、插图。

2.重视普遍性,但不可放过特殊性

在课堂阅读指导中,教师要十分重视让学生通过阅读认识事物的规律。例如:在学习密度时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找出同种物质的密度相同,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这一规律,找出事物的普遍性规律十分重要,然而,对事物的一些特殊性,由于学生在阅读时常常不十分注意,所以,教师在阅读指导中更应要求学生引起重视。例如,上面讲的例子中,冰和蜡是两种物质,但密度相同。所以,我们在阅读指导中,应要求学生学会使用比较的方法,对同类事物不仅要比较它们的相似之处、联系之处,更要比较它们的不同之处、特殊之处。

三、尾声:“课后阅读”——重在提高阅读能力

课后阅读是课堂阅读的延伸,它是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阶段。物理教师要有超前的胆识和勇气,要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视角认识到学生阅读的重要性,并积极主动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物理教师不能唯分是从,整天将学生圈养在狭小的课堂内乐此不疲。根据物理学科的特点,物理教师要精心选择阅读材料,让学生主动关心社会,学会亲近社会。物理教师在指导学生课后阅读过程中,要着重把握好下面三关:

1.归纳总结关

学生课后阅读的第一关是对已学物理知识的归纳总结。在一般情况下,学生在上完一节新课后都必须在课后认真阅读课文,并对本节课文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从而非常牢固地掌握好本节课文的知识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在学完一章后,必须对全章知识进行由点到线,再由线到面的总结,从而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和网络化。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布置学生做这样的阅读作业时,一般不要再布置其他书面练习,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阅读、思考、归纳。教师对学生归纳总结的作业本要认真批阅并写出评语,对总结得好的同学要及时表扬和鼓励,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发散思维关

学生课后阅读指导的第二关是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可从以下两方面加以指导。一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例如,为什么电压表可以直接连到电源两极?对学生发现提出的问题,老师应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思考、集体讨论等方式解决。二是指导学生在阅读中要多联想、多角度思考。例如,在学习电压表时,可指导学生联想到电流表,使用时的注意点加以比较。在讲到热敏电阻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时,可联想到前面学的导体的电阻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这样,通过在阅读中提出疑点、发现问题、多联想、多角度思考,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时也使他们所学的知识在头脑中得到增容,思维过程也逐渐立体化。

总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是物理教学中一项长期的工作,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始终抓住课前、课堂、课后三关,对学生进行从慢速度到快速度、从低要求到高要求、从扶着走到放手走的训练,逐步使学生的物理阅读能力得到稳步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铜罗中学)

猜你喜欢
三重奏课本布置
三重奏
三重奏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幸福三重奏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活动室不同区域的布置
粮的三重奏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CTCS-3至CTCS-2等级转换应答器组布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