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与固定网融合发展的思考

2015-05-11 15:17张殿勇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9期

张殿勇

(中国联通四平分公司,吉林 四平 136000)

移动网与固定网融合发展的思考

张殿勇

(中国联通四平分公司,吉林 四平 136000)

摘 要:互联网技术已经进入了云计算时代,网络服务功能覆盖面越来越大,本文介绍了固定网、移动网的融合和发展的必然性,针对软交换技术和下一代网络技术特点,指出了移动和固定网融合的必然性。最后结合当前软交换技术的发展状况,分析了移动网和固定网融合的框架和今后趋势,并展望了下一代网络的发展。

关键词:IMS;软交换;网络融合

随着网络技术全面发展,新型通信手段、通信方式的出现,下一代网络以其优越的分组、开放、分层等特点,可以同时提供多种综合业务的服务。软交换技术作为下一代网络核心,它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固定与移动融合其目标就是实现网络业务与接入技术获得相同的服务,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形式融合,更多的是实现电路交换向软交换的演变,实现用户从多个接入点使用同一种业务,这才是真正实现移动网和固定网的融合。

一、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在固定网中是实现电路交换到承载网上的方式方法,固定网的软交换网络设备分为独立控制和承载媒体网关两部分,基于这种模式因此在网络体系结构和业务方面提供的是基于全IP的承载网络。而移动网络软交换技术将控制和承载分离,而下一代网络提出的承载、控制、业务分离;IMS移动核心网正在沿着以软交换和IP技术为基础的全IP网络演进,这也符合下一代网络的发展趋势。

移动核心网和固定交换网未来也将是以软交换为核心,通过与网络分离的业务平台;以分组网为承载提供丰富业务。固网和移动网的融合来看会有两个趋势:一是无线化发展,另一个是业务形态是向室内部署,Wi-Fi就是典型的把固网无线化的例子,现在基于Wi-Fi的业务热点越来越多,移动网络越宽,距离有线网就越近。移动网和固定网使得网络融合成为现实。融合之后他们在通信手段和方式上会有更好的选择和更大的空间,灵活性也将不断提高。

二、双网融合的框架

网络融合是一个完整体系的构架和融合,要注意网络分层和功能上的独立性,实现业务和用户位置无关,基于不同的载体要实现相同的控制和业务,使得终端任何接入方式都能够享受同一网络,提高网络利用率。

采用基于IMS的体系架构的思路如下:首先,软交换技术演进采用重叠网策略,在融合一开始首先形成多网并存的框架结构,各网仍然以从前的方式提供服务,IMS统一提供IMS域,既包括用户属性标识。随着网络融合的演进,网络将以IMS作为主要的会话控制,提供多种终端接入方式,提供开放的业务成为基统一开放的网络体系。

1 融合控制层面

移动网和固定网基于IP传输层的融合,使得其上层控制层的融合成为可能。控制层融合是通过核心网络接入多种终端,通过移动终端能够实现呼叫统一和会话控制。由于与接入技术无关,因此在控制层面网络融合成为现实。移动和固定软交换在本质上没有区别,他们都是通过软交换服务器实现其控制层的功能的,但是MSC服务器和固网呼叫服务器的融合就有一定差距,所以双网融合这是核心内容,软件换服务器全部融合是我们最终的目的。移动网中的MSC服务器需要具备定位功能,支持切换、漫游等功能,这个也是能够适应用户的移动性,这种功能和固网呼叫服务器有着较大区别。而固定网得软交换服务器和移动汇接长途局服务器没有太大区别,所以能够轻松实现软交换实体融合。

2 融合传输层

传输层的融合是控制层、业务层达到完全融合的前提和基础,随着网络扁平化,网络承载的IP化趋势发展,我们会更加关注传输技术的分工与I P承载技术之间的融合,IP承载技术逐步承担以往传输层实现的功能,也就是传输网络逐步向承载层渗透。不管是软交换的移动核心网还是固定网软交换,他们的实质就是完成信令、媒体的交互。这样移动和固定软交换系统虽有所不同,但是仅是在于信令、媒体转换的不同,其他方面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在传输层的融合是完全可行和自然。

3 接入层面的融合

在接入层面,实现面相连接的接入向面向无连接的技术转移,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最终的目的是要使光纤距离用户更近。两个网络的互通需要在接入网关处进行转换,要从媒体网关的融合入手,要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将媒体网关融合,可以接入无线设备或者固定软交换设备,实现转换编码的能力;另外就是要求接入媒体网关接口一致,能够识别相同编码。

4 业务层面的融合

业务层面的融合是一个关键,也是核心网络的融合。关键技术就是采用ParlayAPI编程接口。ParlayAPI接口可以把网内资源抽象成API,提供给第三方实现两者在应用层的融合,对于全业务运营商来说,其优势就会更加的明显,在以业务为驱动的发展趋势中找到有利的增长点。

结语

今天,从技术的成熟度来看网络融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融合的方案还需要根据网络发展的具体进程情况,具体分析、不断完善。在固网宽带网络向”无线化”和”户外部署”发展的同时,要不断开发比如宽带接入、数据中心和无线接入等服务,实现端到端资源整合、创新宽带产品。移动网络向”宽带化”和”室内部署”方向发展,网络的融合使得移动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其速度与有线网日益拉近,不断融合提高发展的趋势催生日益丰富的互联网应用,对其他虚拟运营商来说也是面临巨大的市场机遇和挑战,比如通过手机、电视、电脑开展的全新宽带娱乐应用,可以实现三者互联互通,衍生出很多无线终端服务,正是网络的大融合推动这些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本文在探讨移动和固定网基于软交换技术演进的基础上,给出了网络融合的发展思路,融合是最高境界,混合是最低要求。混合很简单,两个系统一联合就可以,但融合的话,要求技术上高度相同。在商业驱动下,融合网络需求量暴涨,我们希望未来只有一个技术就可以融合所有网络,把2G、3G、4G,包括未来的5G和6G,管理好、运用好,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参考文献

[1]赵志德.太原网通固网智能化改造及业务融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

[2]张雪丽.统一IMS:全业务下一代网络的核心[J].移动通信,2007(09).

[3]黄鹤晖,汪杉,曹斯箐.移动核心网转型与演进分析[A].广东省通信学会2006年度学术论文集[C].2007.

[4]胡颖.新一代融合网络下的业务管理与控制研究[A].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篇)[C].2011.

中图分类号:TN929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