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2015-05-11 15:17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抚顺113006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9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应用

李 琳(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 抚顺 113006)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李 琳
(抚顺市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 抚顺 113006)

摘 要:近年来因生物监测技术发展迅速,监测效果显著而被广泛应用在环境监测中,且在当前的环境监测工作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本文重点探讨了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的应用,并展望生物监测技术未来发展前景,以期为生物监测技术的应用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生物监测技术;环境监测;应用

环境监测是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尤其在人们环保意识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监测技术的研究。生物监测技术是一门相对较新的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获得了显著的效果,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其应用的探讨。

一、生物监测技术的在环境监测中应用的重要性

环境监测是开展环境工作的基础,尤其在当今环境问题突出的情况下,加强环境监测,确保环境监测质量及监测结果的准确性是环保部门讨论的热点话题。生物监测技术不仅操作方便,而且能够真实的监测出环境污染状况,因此,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率较高。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极其重要,主要体现在:首先,生物是环境的主要构成成分,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可通过生物及时加以反应,确保了环境监测的及时性;其次,生物监测技术取材方便,不会增加额外的成本投入,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最后,生物监测技术能够长时间的实现对环境的监测,有助于监测人员掌握环境变化规律,为采取针对性环保措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二、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尤其在土壤污染物、大气污染物以及水土污染物监测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并取得了突出效果。接下来逐一对其应用进行分析。

1 用于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利用生物监测技术监测土壤污染物的方法有动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监测法之分,其中采用动物监测法时动物的选择是整个监测工作的重点。通常情况下,将蚯蚓作为应用对象,原因在于蚯蚓不仅具有较强的土壤敏感性,能够敏锐的察觉出土壤农药、铅等有害物质。而且蚯蚓体内镉的含量一定程度上可反映出土壤中镉的含量,因此,采用动物监测土壤污染物时应通过分析蚯蚓相关体征变化实现对土壤污染物的监测。

植物监测法主要根据被污染土壤区域植物的表现,对土壤污染情况进行判断与分析。一般情况下,土壤被污染后该区域内的植物生理代谢就会出现异常,并出现不同的外在表现,例如叶片出现伤斑、叶片枯萎甚至死亡等。

微生物监测法主要通过分析土壤中微生物群落的变化情况,以达到对土壤污染物监测的目的。研究发现,土壤中污染物包括人类、动物的尿与粪便,以及工业污水等。这些污染物会给土壤中细菌、放线菌以及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通过分离这些微生物,了解微生物结构及数量以判断出土壤受污染程度。

2 用于大气污染物的监测

大气污染状况可通过生长的植物进行监测,原因在于植物对有害物质的敏感性较强,而且植物生长位置比较固定,监测的难度较低。一般情况下,对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使用以下植物的机率较高。

首先,选择地衣、落地松、苔藓、杜仲、水杉等植物对SO2进行监测。上述植物受到SO2的污染物后叶片边缘及维管束会出现块状的伤斑,这些伤斑多呈现红棕色或黄色等;其次,选择葡萄苔藓、金线草、杏、郁金香、大蒜、梅等植物监测氟化物。当上述植物的叶片呈现尖形,并且叶片分布一些伤斑,颜色多为浅褐色或红褐色时,推断大气可能被氟化物污染;最后,使用秋海棠、向日葵、柑橘、番茄、烟草等植物实现对CO2的监测。当上述植物叶脉上出现不规则,呈现白色、棕色或黄褐色的伤斑时,则表明空气中含有大量的CO2。

3 用于水体污染的监测

就目前来看,生物监测在水体污染中的应用包括指示生物法与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不同的监测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注意事项有所不同。

首先,指示生物法是一种比较经典的水体污染监测方法。监测所采用的指示生物应具有生命周期长、活动地点固定等特点,以更好的反映出水体污染情况。一般包括鱼类、浮游动物、底栖动物等种类,尤其无脊椎的动物应用率较高。当水体污染情况比较严重时一般使用蚊幼虫、颤蚯类以及小颤藻等生物作为指示生物;其次,微生物群落是水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敏感的反映出水体污染情况。其中聚氨酯泡沫塑料块法是应用率比较高的监测方法,即,将带有聚氨酯物质的泡沫塑料块投入待监测的水中以收集水体中的微型生物。该种监测方法不但经济,而且监测结果准确,而且还可用于工业废水的监测。

三、生物监测技术的未来发展

生物监测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监测技术,是人们经验的总结以及不断探索的结果。通过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人们充分认识到了生物监测技术的优势。但要想使生物监测技术的作用加以充分发挥,未来生物监测技术的发展应注重以下方面:

首先,生物监测技术应用过程中,应加强指示生物的选择与研究,尽量选择敏感性强又能较好反应污染情况的生物,以提高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其次,生命科学技术是生物监测技术的主要理论,因此,为促进未来生物监测技术更好的发展,应加强生命科学的研究,及时准确的掌握相关生物的特征,为选择更加合理的指示生物提供理论支持;最后,考虑到将自然界中的生物当做指示生物,一般会受到病虫害、季节、地域、土壤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应构建标准的监测方式,提高监测过程的可比性,使生物监测技术的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结语

在科技发展以及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前提下,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然而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为此,为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们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并将环境监测提高到显著高度,尤其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环境监测质量与效果,为制定有效的环保措施提供了有力的参考。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在生物监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会更加深入,监测方法更加先进。

参考文献

[1]张美平.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低碳世界,2014(17):8-9.

[2]周卉,胡鹏洋.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运用[J].科技与企业,2013(03):146.

[3]陈家长,杨琳.生物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S1):325-329.

[4]黄桂平.生物监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研究[J].绿色科技,2010(08):142-144.

中图分类号:X835

文献标识码:A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应用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环境监测过程控制
谈如何做好环境监测业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