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融入当地气候与生态环境研究

2015-05-11 15:17葛少敏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气候建筑设计

葛少敏

建筑设计融入当地气候与生态环境研究

葛少敏

摘 要:在建筑设计中融合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也能实现环保、低碳和节能。本文用了归纳综合的方法通过调查和研究总结了建筑设计融入当地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原理和方法。在这样的建筑造型设计过程中,通过各种手段,并且结合当地的气候资源还有地形的起伏,从而有效避免不好的气候对建筑产生的影响,真正做到冬暖夏凉,实用环保。

关键词:建筑设计;气候;生态环境;节能策略

长期以来,经过人们的探索和发现以及前人的总结,我们了解到地理气候是影响地域建筑与人类文明的首要因素。在很多建筑学者看来建筑和地方气候的结合是很重要的,他提出的很多理论也和这方面有关,在民间建筑的艺术设计当中吸取了很多经验,并且不断的创新变化,在发展中进步,在摸索中成长。

1 生态气候建筑设计原理

1.1基于乡土建筑和生态节能的建筑设计理论。对于建筑设计来说,生态气候的建筑设计相对来说是最低能耗的一种设计,因为在各种建筑过程中,这种比较被动式的建筑更有利于综合的运用,更容易系统化,更容易达到与气候结合的目的,这样的建筑设计能够最大限度的利用资源,把建筑和空间资源达到统一,相互协调。最好的建筑师能够与社会其他的各个领域都进行关联,比如说社会经济等。好的案例不仅仅能够实现客户的满意享受,也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这样的建筑才更能体现其宗旨,这样才能很好的体现其特色,形成独特的具有现代化地域特性的建筑形象。

建筑设计融入当地气候与生态环境的设计理论是基于适应当地的地域自然环境的设计原理和方法,通过现代的理解和改变来研究建筑的建筑方法,进行演变和优化。其中融入地方气候的建筑要遵循很多理念,其中可持续发展就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理念,要形成冬暖夏凉的局面和功能。其实对于结合气候的建筑来说,在我国发展还不是很成熟,需要根据一些标准来进行设计,设计出因地制宜的优秀建筑,让建筑向着人们期望的方向转变,消除不利的影响,尽可能力求发展创新,提高楼层的居住舒适度,也提高环保水平,实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其中关于结合了当地气候的建筑,应用到的原理也有很多。

生态气候建筑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充分利用地方的气候以及当地的自然资源,可以的话再加上乡土建筑和自然主义美学观、价值观、理论观作为思想基础,并且充分的贯彻落实节能减排,低碳环保。打破原先的建筑与自然之间对峙的局面,将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1.2 适宜的技术。适宜的技术在实践的基础上已经摆脱了之前的束缚,应用的技术也很先进,所以说要选择非常适合的技术类型,在那样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很多情况下技术是结合了当地的气候还有建筑的风格来决定的,只有在确定好了建筑风格,研究明白当地气候之后才能更好的应用技术去实现想要完成的设计和目标,不要盲目施工。其中有很多技术和手段能实现空间气候的变化,遮阳,通风都能实现。而且这种建筑的优点就在于不仅仅能结合气候特点还能突出人文气息。真正做到了人文和生态的完美结合。

2 生态气候建筑设计策略

2.1 生态气候群。设计一定要考虑当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包括很多方面都要注意,海拔地势等等,生态气候建筑条件不同,选择的策略也不同。比如有些方向适合人类居住,例如我们所说的“朝阳”面。准确应用好气候的条件才能更好的实现建筑的优化。

2.2 与自然结合。建筑的前提一定是对生态有益。至少不能对环境产生破坏,任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建筑都不能实施,因为我们要建立的就是一种结合生态环境的优质的,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类型,不能改变初衷,不能有害于当地环境,充分做到与大自然结合进行建造。事实上,任何一个建筑都要以其独有的人文、地貌以及环境得以存在的。建筑与自然地理的和谐共生,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自然环境与建筑相互协调,从而达到共生和谐。在自然的通风方式上,建筑在设计的时候,朝阳面都会有一定的开口,这样有利于保证空气的质量清新。

2.3 自然通风应变

2.3.1 庭院通风。庭院的通风一定要注意,比其他的建筑要讲究一些,不仅仅要布置盆景等,还要利用水蒸气蒸发等方法来改善气温,加速空气的流通速度。实现冬暖夏凉。气候宜人。

2.3.2 通风竖井。通风竖井的建立实际上就是为了能够将污浊的空气及时排放出去,让新鲜的空气可以进入建筑的内部,从而可以使空气更加清新。

2.4 应变气候的热缓冲空间。可调节变化的建筑空间策略。季节冷暖的变化和昼夜交替等发生温度波动的时候,要求气候建筑空间可以调节环境微气候,使得建筑空间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就像人的血管一样。

3 节能造型方法

3.1 低体型系数。低体型系数是影响生态气候建筑热工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都知道,对于同样的物体而言,体积越大,在相对时间里散热越多,对于建筑来说也是如此。所以说,寒冷地区建筑的体积系数越小越有利于保温。因此,无论从空间布局与造型处理,还是构造与材料的运用上,都需要采取灵活多变的应对措施。圆柱形与方形是最节能降耗的建筑体型。

3.2 立体绿化。绿化有利于空气的净化,有利于微气候条件,还有很好的保温隔热效果,可以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有效解决建筑外表皮夏季隔热和冬季得热,从生态角度给绿化注入了深层的含义。所以说空气的绿化还是特别重要的。

3.3 生态节能措施。要做到生态节能其实并不是很容易,因为其中有很多细节,它涉及到很多方面。生态节能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合理利用可再生资源,不依赖于那些耗能的设备和产品,在某些方面实现独立,在细节的构造上采取措施,尽量做到完善,这样才能改善建筑的热环境实现微气候建构。

结语

生态气候的建筑在我国发展还不够成熟,做不到的地方有很多,所以我们要进行改善,充分结合大自然,贯彻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理,真正做到建筑与自然结合,充分造福社会。达到建筑与文化的充分融合和和谐。通过遵循生态节能与环保的设计指导理念,最大化的实现人类适宜居住的建筑环境,提供人性化的生态节能效益。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建筑团队,用很成熟的技术来建设融入当地气候的建筑,来实现在建筑创新上的飞跃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涛,杨凤鹏.精通ANSYS[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2]沈世钊,陈昕.网壳结构稳定性[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作者简介:葛少敏,女,1984年07月14日出生,毕业于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技术专业,现从事装修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气候建筑设计
瞧,气候大不同
建筑设计的困惑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
建筑设计中节能建筑设计的分析
探讨居、商、景一体化的建筑设计
气候的未来掌握在我们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