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抽纱与潮绣辨析及传承

2015-05-11 07:10
丝绸 2015年10期
关键词:潮汕地区潮汕礼服

柯 宇 丹

(惠州学院 服装系,广东 惠州 516007)



历史与文化

潮汕抽纱与潮绣辨析及传承

柯 宇 丹

(惠州学院 服装系,广东 惠州 516007)

潮汕抽纱与潮绣都是中国优秀的传统艺术瑰宝。针对有人对它们混为一谈的片面认识,采用比较的方法,从历史渊源、材料色泽、图案针法等角度对其进行具体的梳理和辨析。研究结果表明:潮汕抽纱与潮绣两者之间既同中有异、各具特色,又异中有同、相互交融。同时,还针对两者濒临失传的现状,从成立培训机构,向精品化发展;开拓礼服市场,向时尚化发展这两个方面,提出对其进行保护传承的对策建议。

潮汕抽纱;潮绣;传统手工艺;刺绣;非物质文化遗产

广东省潮汕地区的两大艺术瑰宝——潮汕抽纱与潮绣,分别是省级和国家级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两颗璀灿明珠。笔者对相关的书籍、论文、期刊、网站等进行了大量的检索和查阅,但遗憾的是,对于潮汕抽纱的论述不多,有的甚至把潮汕抽纱与潮绣混为一谈。笔者认为,对潮汕抽纱和潮绣进行具体的辨析,并探索对其保护传承的途径,对于保护和传承民族传统服饰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1 潮汕抽纱与潮绣各具特色

1.1 历史渊源不同

从19世纪到20世纪,潮汕抽纱和潮绣都是潮汕地区女子熟悉的两项手艺活动,并成为大多数家庭的一项副业。其产品作为潮汕地区的主要出口商品,创造了重要的经济和社会价值,不少精品在国际上屡次获奖。在历史上,这两项工艺虽然同在潮汕平原中大放光彩,但它们的历史渊源有所不同,致使工艺风格有所区别。抽纱是一种舶来品,它传入于清朝末年。关于抽纱的传入,有关记载为:1886年,德国领港员的妻子“船主娘”,将一些抽纱的技术传授给汕头淑德女子学校(教会学校,建于1873年)的学生[1]。可见,这种技术是由西欧人传入潮汕地区的。后来,潮汕地区的艺人把这种技术与潮汕地区民间的刺绣、编织技艺融合起来,发展成为潮汕民间的一种手工艺——潮汕抽纱。潮绣是潮汕地区土生土长的具有潮汕文化艺术特色的一种手工织绣技艺。在广东,潮绣与广绣合称为粤绣,是中国的四大名绣之一。潮绣自古以来就闻名于世,其产品很早就见于唐代在潮州开元寺内的幡帘、彩眉、宝盖、桌围等用品上。到了明清时代更是潮绣的繁盛时期,当时大规模地拥有绣工5 000多人,绣庄20多家[2]。由此可见,两者的起源、背景和在潮汕地区出现的时间都是不同的。

1.2 材料、色泽不同

潮汕抽纱制品通常采用棉布、亚麻、苎麻作为底布。具有代表性的还有玻璃纱布(organdy)、竹丝布、法丝布等进口的高档材料,质地薄透。潮绣的底布是采用真丝缎、真丝纱或仿真丝缎,质地有光泽。潮汕抽纱线材是以棉线为主,而潮绣是以真丝线、仿真丝线和金银线为主[3]。

潮汕抽纱通常使用的是白底白线,清秀高雅。西方的天主教文化认为白色是一种高贵纯洁的颜色。抽纱是一种舶来品,故其色泽和西方教会文化紧密相连。而潮绣源于中国的潮汕地区,传统的中国文化喜爱红色,故底布大多为红色。黄、墨绿、黑、紫也经常可见,这是中国封建社会时期最流行的服饰色彩。潮绣绣线搭配对比强烈,黑、白、绿、红等绣线交错搭配,同时大面积使用金银色,在这种中间色的衬托下,任何一种色彩在同一画面都能和谐共处,还表现出富丽堂皇而不失典雅的效果。

1.3 图案、针法不同

潮汕抽纱一直为出口产品,自古以来是供西方的教会和贵族的家居所用,所以图案题材颇具西洋风格。图案多以枝叶、曲茎及花朵组成,如百合、郁金香、海葵、菊花等(潮汕抽纱如图1所示,笔者摄于汕头市抽纱进出口公司);数字、雪花及动物也经常运用,常用的动物有鹿、狗等。而潮绣是中国民间艺术品,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它扎根于民间,图案设计者都是一批民间工艺画师,一直以来,多数画师既擅长刺绣画稿,又拿手画佛画、壁画、彩绘花灯等。潮绣品更多的是在庙宇祠堂、戏服里出现,所以潮绣的题材与佛教和民间神话传说有关,图案题材具有传统的民族风格,图案多为龙凤、麒麟、仙鹤、牡丹、花瓶、神话传说的人物形象等(潮绣如图2所示,笔者摄于潮州市刺绣研究所)。

图1 潮汕抽纱Fig.1 Chaoshan drawnwork

图2 潮 绣Fig.2 Chaozhou embroidery

潮汕抽纱工种针法繁多,据统计有240多种,可归纳为五大类,分别是:抽通类(drawnwork)、手绣类(hand embroidery)、编织类、补布类、拼接类。其中各类技艺又包含很多工种,每个工种又有多种不同的针法。其中抽通类、拼接类是其主要特色。而潮绣,也有200多种针法,大致可分为七个绣种:钉金绣、金绒混合绣、绒绣、线绣、洋金银线绣、发绣、通锦绣[4]。其中以垫棉、垫各种形式的纸钉,在垫料上铺绣金线、绒线为其主要特色。

以上对潮汕抽纱与潮绣之差别所述,详见表1。

2 潮汕抽纱与潮绣相互交融

潮汕抽纱与潮绣起源地不同,因此,有很多不同之处,但随着抽纱流入潮汕地区后,它们在同一片土地上相互承袭,相互交融,相得益彰。

2.1 色彩相融

传统的西方抽纱制品都以白色为主,潮汕地区的抽纱品主要出口西方,所以主要也是白色的。而传统的中国民间社会流行的是红、绿、金、蓝等鲜艳色彩,这些颜色在传统的潮绣作品里尤为突出。潮汕抽纱在潮绣的影响下也突破了全白的色彩使用,融入了少量红、绿、金、蓝等色彩,但是为了不改变整

表1 潮汕抽纱与潮绣的区别Tab.1 Difference of Chaoshan drawnwork and Chaozhou embroidery

体清新的效果,通常都采用了高明度、低纯度的粉色调。因此,在不改变以白色为主调的清新淡雅的前提下,潮汕抽纱的色彩也丰富多样。

2.2 图案相袭

抽纱制品的图案多采用花草纹样,而各地也有自己的特色题材。如浙江的万缕丝花边的一些代表作就以举世闻名的杭州好风景西湖全境作为题材进行绣制,极具地方特色。潮汕地区的潮绣自古以来就喜用龙凤题材,而潮汕抽纱借鉴了这种潮绣风格,具有代表性的潮汕抽纱作品里面也常见龙凤的身影。比如潮汕抽纱的代表作《双凤朝牡丹》(20世纪60年代被周恩来总理作为国礼送给来访的伊朗皇后)、《鳞羽图》等,都是以龙或凤为主体,配以一些小花、草纹为衬托,中西合璧,又具有潮汕特色。之所以会形成这种特色,这是因为早年很多做潮绣的画师也为潮汕抽纱制作画稿,这些民间艺人就很自然地沿用潮绣的图案风格,绘制出带有潮绣风格的抽纱图案。这种特点也就成为潮汕抽纱的典型风格。人们只要看到有龙凤图案的抽纱品,就知道它一定出自于潮汕地区。

2.3 针法相承

在潮汕地区,人们一直将西方的“花边”“蕾丝”产品称为抽纱品。西洋这些产品及技术也传入中国江浙沿海一带,它们都是称之为“花边”。而在潮汕地区很少这样称谓,而是称为“抽纱”。“蕾丝”“花边”就是一种带孔状的织物。“抽纱”则是抽出织物的部分经纬纱线。潮汕地区的这种抽通技术十分高超,抽通产品也就成为潮汕抽纱的代表性产品,抽纱这种叫法也因为这种工艺的出名而流行开来,所以导致潮汕地区所有的蕾丝花边产品,都通俗地叫做“抽纱”。这种抽通类产品对技术的要求很高,在制作前进行裁布时,首先就要求将布的经纬向裁得很直,然后印刷图案至底布的时候,要看准经纬走向才能将图稿印上去。制作时进行抽线,要确保把纱线抽得很直,再用针线进行缠缚、织绣于镂空的位置,没被抽出的纱线边缘也进行各种针艺的施展。所以抽通类产品也就成为一种特别能体现技术的品种。潮绣中的通锦绣(图3)[4],就是融合了抽纱和潮绣发展起来的现代民间手工艺。它吸收了抽纱的抽通特点,以绣为主体,运用轻薄的仿丝布料的经纬方格纱,形成通、绣对比的效果。它模仿抽纱素雅的色调,清新秀丽[5]。这种品种现在被归纳于潮绣,成为潮绣中的一种新种类。

图3 通锦绣Fig.3 Tongjin embroidery

而典型的潮汕抽纱制品中的垫绣技艺,也吸收了潮绣垫高绣之精髓,形成立体效果,独具地方特色。但它的制作方法也不是照搬潮绣的工艺,而是从中借鉴和创新:潮绣中的垫高绣是用棉花进行填充垫高,再用金线铺满遮住棉花,再钉点固定;而潮汕抽纱的垫绣,制作时里面填充的是纱线,也形成垫高凸起的效果,再一针针绣制密集的绣线将里面的纱线遮住。可见潮汕抽纱的一些工艺既承袭了潮绣的特色,又有所创新和发展。

3 加强对潮汕抽纱与潮绣的保护传承

潮汕抽纱与潮绣同为潮汕地区的传统手工艺。由于传统手工艺在现代社会中已逐渐式微,其精品与传承已经越来越少。在这样的背景下,两种颇具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应该尽快地融入时尚界,寻求生存与发展。有鉴于此,笔者提出以下两点建议以加强对朝汕抽纱与潮绣的保护与传承。

3.1 成立培训机构,向精品化发展

潮汕抽纱和潮绣都已经分别是省级和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各级政府都应该加大力度对其保护传承。除了博物馆化,把已有的精品进行保护及陈列外,更重要的是要加强人才培训,使这种技术代代相传,因为在当今掌握这些技艺的人,年龄至少在五十岁以上,很多已进入七八十岁的高龄。而年轻人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已不愿意从事这些手工艺活。随着制作人员的年纪渐长,手艺的传承后继无人,技艺的生存面临困境。虽然这两项技艺已得到相应的称号,但是政府应该尽快做的是建立培训机构或学校,让技艺传承下去。并且鼓励他们绣制更多的能够代表国家文化和民族技艺风格的精品。这方面很多国家都有相应的措施,比如英国政府,就成立了英国萨里汉普顿宫的皇家刺绣学校Royal School of Needlework (RSN),培养人才,专门研制手工的刺绣、蕾丝。政府还尽其所能地彰显本国的时尚及传统手工技艺,例如皇室贵族的婚纱礼服,就选用手工刺绣和手工蕾丝来制作。在2011年英国查尔王子和王妃的世纪婚礼中,王妃凯特·米德尔顿穿的婚纱礼服,由著名服装品牌Alexander McQueen的创意总监Sarah Burton设计创作。蕾丝部分全部由皇家刺绣学校手工制作完成。蕾丝花朵图案包括玫瑰(英格兰国花)、蓟花(苏格兰国花)、黄水仙花(威尔士国花)和三叶草(爱尔兰的国花),象征了英国的四个组成部分。整件蕾丝产品代表着英国的文化和彰显英国的传统手工技艺,成为精致的艺术品。在婚礼结束之后,还举行展览展出此套婚纱,让更多的人欣赏这件精美的手工艺品,这对它的技艺宣传和推广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吸引更多的人纷纷向这所学校下订单。并且随着一些名设计师的加入和资金的投入,也可以在图案或艺术风格等方面有更大的创新。所以政府搭建好平台,让这个机构像画院、作协一样受到重视,工艺师们的地位和待遇得到提高,就可以把有才能的人汇集起来,给任务让他们出精品,带徒弟,结合时尚,结合文化,推广出去。市场的机制不会让它成为政府的负担,政府把控得当,办得好还能成为当地的一张名片。

3.2 开拓礼服市场,向时尚化发展

传统的潮汕抽纱、刺绣制品基本以家纺、祭祀和装饰挂画为主,现今销量有限。只有把它们变成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并成为人们不断更替的消耗品才能使传统工艺得到传承发展[5]。高附加值的服装,尤其礼服,能够为这个行业开创一条新的发展道路。在潮汕地区,近年来婚纱、晚礼服有很大市场,成为国内礼服重要的生产聚集地。这也与当地女子娴熟的刺绣技艺有关,因为在礼服上通常需要大量的手工钉珠、刺绣,潮汕女子就是天生的刺绣能手,为晚礼服作手工加工是很普遍的事情,所以造就了这一带服装业的蓬勃发展。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潮州附近乡镇的女子都在进行珠绣工艺的绣制,因为晚礼服上的装饰以钉珠为主。这比起潮绣、抽纱要简单得多,同样是针线活,虽然是一种新的材料,但做起来得心应手。在汕头澄海一带,通花、毛织服装厂接了很多欧美的订单,运作方式是将原料和样板复印件由“工头”发至附近的乡村,让家庭妇女自行在家中手工完成,再由“工头”将作好的货收回厂里,集中修补、检验、包装。整个潮汕地区基本都保持着这种分散式的运作方式,很多妇女都有灵巧的双手,并且大多都不是全职做服装的,有的甚至有自己的工作,被访者中有的是小学教师,而她们会在晚上或者放假的时候做一些手工艺活,这项工作已成为了潮汕女子的爱好和当地的一种文化,这就有了非常好的人才基础。手艺的提高和传承主要依靠市场的需求,现在潮汕地区的刺绣抽纱品主要是针对出口市场。国内的各大时尚品牌和设计师更应该开发国内市场。比如潮绣作品可以更多地体现在新娘婚嫁的龙凤袍和旗袍上,抽纱可以体现在婚纱、晚礼服上。随着国内婚庆业的发展,婚纱礼服的发展很有势头,很多人非常在乎婚纱礼服的设计,不惜高额购买一套礼服,名人、明星更会以婚礼、婚纱为炒作,提高知名度。如香港艺人杨千桦在2010年的婚礼殿堂上,身穿着布满潮绣的精美礼服,成为了当时的话题[6]。现在又是讲究个性、民族风格的时代,定制高级礼服的现象越来越多。这么好的国内市场非常有利于这种极富民族性的潮绣、抽纱的发展。潮州名瑞集团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蔡民强将原来的潮州刺绣工艺厂的员工吸纳过来,创立了名瑞集团,他将潮绣、钉珠和机绣工艺加以融合和创新,注入现代西方的艺术时尚元素,同时利用传统的工艺技术,提升产品的附加值,使其婚纱、晚礼服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令人看到了传统技艺现代传承的全新途径[7]。笔者认为,只要精心设计、传统与现代相结合、走向时尚化,必能使这项事业在潮汕地区蓬勃发展,推进潮汕地区传统刺绣、抽纱行业的复兴。

4 结 语

潮汕抽纱与潮绣在针法、色泽、材料、图案及艺术风格上既有区别、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推陈出新。在寻求传承与发展的道路上,一方面需要借助政府机构的支持,另一方面更需要依靠设计师、企业家的导引,让它们与时尚、商品结合得更加紧密。让这种带有民族特色的工艺走入国际,寻求更大的发展。

[1]广东省汕头市地方志编繤委员会.汕头市志[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1:348. Guangdong Shantou Local City Record Compilation Committee. Shantou City Record[M]. Beijing: Xinhua Press,2001:348.

[2]谭晶.潮绣之艺术价值及保护传承研究[J].艺术与设计:理论,2013(6):149-150. TAN Jing. A study of arts value and protection heritage of Chaozhou embroidery[J]. Art and Design:Academic,2013(6):149-150.

[3]李宏复.潮绣的传承与商品化[J].文化遗产,2010(3):78-84. LI Hongfu. Heritage and commodity of Chaozhou embroidery[J]. Cultural Heritage,2010(3):78-84.

[4]杨坚平.潮绣抽纱[M].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4:14. YANG Jianping. Chaoshan Artex and Embroidery[M]. Shantou: Shantou University Press,2004:14.

[5]刘昀庭,张红霞,贺荣,等.广绣艺术在纺织品设计中的传承应用[J].丝绸,2015,52(3):41-44. LIU Yunting, ZHANG Hongxia, HE Rong, et al. Inheritance and application of Guangzhou embroidery in textile design[J]. Journal of Silk,2015,52(3):41-44.

[6]张琳.潮绣在服饰中的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服装学院,2015:30. ZHANG Lin. Research of Chaozhou Embroidery Craft and the Innovative Application in Clothing Design[D]. Beijing: Beijing Institute of Fashion Technology,2015:30.

[7]周瑜.粤绣之艺术价值及保护传承研究:以广绣为例[D].广州:广东工业大学,2011:50. ZHOU Yu. Research on the Artistic Value and Protection of Guangdong Embroidery Heritage: Take Canton Embroidery for Example[D]. Guangzhou: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11:50.

Discrimination and Inheritance of Chaoshan Drawnwork and Chaozhou Embroidery

KE Yu dan

(Department of Fashion and Clothing Technology, Huizhou University, Huizhou 516007, China)

Both Chaoshan drawnwork and Chaozhou embroidery are outstanding traditional art treasures of China. Aiming one-sided cognition about them,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arry out a concrete comparison and a specific analysis about them from their historical origin, material, color, pattern and needling. These findings show that Chaoshan drawnwork and Chaozhou embroidery hav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Meanwhile, in allusion to current situation where they are on the verge of loss, 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on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of them are proposed from two aspects: firstly, to establish training institution and develop to competitive products; secondly, to expand formal dress market and develop to fashion.

Chaoshan drawnwork; Chaozhou embroidery; traditional handicraft; embroidery;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2015-04-08;

2015-08-03

广东省教育厅青年创新人才类项目(2014WQNCX151)

TS941.12;J523.6

B

1001-7003(2015)10-0051-05 引用页码: 101301

doi.org/10.3969/j.issn.1001-7003.2015.10.010

猜你喜欢
潮汕地区潮汕礼服
动物身穿白礼服
潮汕地区『营老爷』:与神同乐的全民狂欢
潮汕牛肉火锅
皇帝的礼服
蝴蝶礼服
潮汕:把一碗粥吃成了传奇
潮汕地区太极拳发展现状探析
潮汕为何让人欲罢不能
MY DREAM WEDDING高定礼服旗舰店
潮汕家庭教育中的榜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