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建构探究

2015-05-12 08:59白强��
高等建筑教育 2015年2期
关键词:专业化建设高校辅导员

白强��

摘要:

建设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对提升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以及推进辅导员专业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阐述了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概念和特征,分析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的必要性,及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并提出建构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实践路径建议。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专业化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0052909(2015)02015604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迫切要求整体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2014年3月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分别对“初级”“中级”和“高级”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其中,还对“中级”和“高级”两个辅导员职业等级的科研能力分别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可见,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已经成为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高校辅导员“科研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没有学科背景支撑、缺乏科研知识基础、科研条件欠佳、缺乏专业指导和训练”的情况较普遍[1] ,怎样才能有效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科研能力?笔者以为,整合高校辅导员资源、走科研团队建设之路不失为提高高校辅导员整体科研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笔者拟对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作一系统的探究,以期对提高高校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科研素质有所裨益。

一、对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基本认识

(一)关于科研团队

科研团队是以科技创新为目的的、由一定数量并在优势和功能上能互补的科研人员组成的、具有较强稳定性的学术共同体,是当代科技创新活动中具有特定含义的组织形式[2]。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共同体不是“1+1=2”的简单组合,而是能够产生“1+1>2”聚合效应的特殊群体。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许多重大而复杂的问题往往横跨不同学科领域,其整体化、综合化趋势日益明显。因此,组建科研团队,开展集体协作攻关,是适应当代科学技术发展日益整体化和综合化趋势的必然要求,是有效解决社会重大复杂问题的组织模式。这种组织形式打破了传统的“单打独干”式科研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整合现有人力资源,提升科研整体质量。

(二)关于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

基于上述理解,我们认为,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是一种以解决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问题为目的、以高校辅导员为主体的科研组织形式,

是高校科研团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21世纪以来,随时全球化、网络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开放的不断扩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和更加复杂的问题,迫切要求高校立足长远、抓住根本、着眼全局,将许多困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现实问题上升为科学研究问题,通过组建辅导员科研团队,开展集体协作攻关,真正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瞻性、科学性。

(三)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基本特征

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作为一种学术组织形式,既具有科研团队的共性,又具有不同于高校其他由专门研究人员或专职教师组成的学术组织的特征。与通常意识上的学术团队相比,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应当具有三个显著的特征:其一,研究方向的特定性。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研究方向应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题,这是由高校辅导员所肩负的职责和使命所决定的。其二,团队主体的确定性。高校辅导员科团队的构成以辅导员为主体,而不是其他专门从事学术研究的人员。其三,研究目标的战略性。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研究目标不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局部问题或某个具体问题,而是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或带根本性的理论或实践问题。

二、建设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必要性

(一)建设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是提高辅导员队伍专业化水平的必然要求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教育部24号令)明确要求辅导员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理论与方法,不断提高工作技能和水平”,“高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这是党和国家对新时期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的明确要求,蕴含着提高辅导员队伍科研能力的殷切希望。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国际化的今天,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工作面临着新情况、新问题,迫切要求辅导员队伍提高专业化水平,不但要切实做好各项日常具体事务,而且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提高理论素质,从单一经验型工作方式提升到复合研究型工作方式,以适应新时期的工作需要。[3]可见,高校辅导员队伍从事务型向学者型、专家型的专业化方向发展,已成为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必然要求。而组建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就能凝聚辅导员力量、汇聚辅导员优势,产生“以点带面”的辐射作用,进一步推进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专业化水平。

(二)建设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水平的有效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是指按照科学的理论、原则、方式和方法去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加符合人们思想和行为活动的基本规律。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是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必然趋势,是时代提出的要求。[4]而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与时俱进地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必须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原则、方式和方法的研究。然而,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面临的问题也更加复杂。高等教育环境的变化、学生工作范围的扩大、教育对象的个性化等迫切要求高校辅导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规律,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而要做到这一点,仅凭单个辅导员或几个辅导员的力量显然力不从心,唯有走辅导员团队建设之路,整合辅导员力量,开展协同创新,才能把热情和经验转化为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而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建设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是提高辅导员队伍整体科研能力的可行选择

一方面,随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情况、新问题的不断出现,迫切需要高校辅导员从“经验型”到“研究型”辅导员的转变,善于观察新形势、分析新问题、探索新思路、寻找新方法。然而,辅导员个体由于受到自身理论水平、学科背景、实践经验和精力等限制,想要深入研析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矛盾,根本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重大疑难问题十分困难。[5] 另一方面,从辅导员队伍整体看,在高校教师队伍体系中,由于辅导员平时忙于具体事务而科研精力分散,加之辅导员个人科研能力的不足,往往导致辅导员在整个高校教师科研体系中处于事实上的弱势,具体表现为辅导员科研环境欠佳、科研条件欠缺、科研资源有限、科研氛围不浓等现实问题。[6] 从辅导员自身来讲,也还存在着科研意识不强、科研积极性不高、缺乏学科背景支撑等问题,这些也是制约高校辅导员队伍整体科研能力提高的现实因素。[7] 因此,组建辅导员科研团队,有利于扬长避短,克服弱势,形成优势,进而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

三、建设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稳定的科研队伍

辅导员科研团队在中国高校还是一个新鲜事物,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基本上还处于探索阶段和自发状态,团队人员缺乏稳定性,成为建设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面临的首要问题。在中国高校,辅导员业务由高校学工职能部门统一指导,人事关系和工作对象又分属于不同院系,以院系为单位的科研管理和考评体系,导致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基本上处于“单打独干”“各自为阵”的状态,不能形成一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辅导员科研队伍,很难产生高水平的研究成果,难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科研能力。辅导员队伍的现实状况迫切需要高校着眼全局,立足长远,以科研团队的形式把辅导员的科研热情调动起来,把力量整合起来,形成团队优势,发挥团队效应,带动高校辅导员队伍科研能力的整体提升。

(二)缺乏稳定的研究方向

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作为学术团队,除了要有稳定的研究队伍外,还必须有稳定而明确的研究方向,否则这个团队就是一盘散沙,没有可持续发展性,更没有重大攻关能力。虽然当前许多高校通过组织集体申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题、辅导员精品项目等方式,组建了一些“课题式”或“项目式”的临时科研团队,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团队还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研团队,具有临时性和流动性,往往随着项目的结题而解散,没有可持续性。因此,在组建稳定的辅导员科研团队的基础上,如何结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趋势,瞄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前沿,进一步凝炼出鲜明的、稳定的研究方向,也是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必须重点考虑的问题。

(三)缺乏较强的科研能力

客观上讲,高校辅导员的总体科研能力不容乐观,这也是制约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有些辅导员对思想政治教育科研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搞科研是教育理论工作者或教育专家的事情,辅导员工作就是上传下达、处理日常事务,习惯于传统的工作方式,局限于处理日常具体事务,导致辅导员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缺乏敏感性,“问题意识”不强,不能产生强烈的科研意识。另一方面,高校辅导员的学科背景较为单一,缺乏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综合分析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相对较弱。另外,高校辅导员总体上是一支非常年轻的队伍,缺乏科研方面的系统指导和严格训练,也是制约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缺乏有利的制度环境

这方面主要表现为:一是高校对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不太重视,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被认为是“附带”工作,对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没有相应的政策保障措施,缺乏对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系统规划、指导和培训,挫伤了辅导员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制约了辅导员队伍整体科研能力的提升。二是高校在辅导员科研评价机制上过于“一刀切”,在评价辅导员的科研成果时又把辅导员与专职研究人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或其他专任教师的科研评价“一视同仁”,没有考虑到辅导员科研工作的特殊性。三是从辅导员工作角度上看,一个辅导员往往要承担上百名甚至几百名学生的大量日常管理事务,难以保证辅导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深入分析和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四、建构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实践路径

(一)组建稳定的辅导员科研团队

主体的确定性是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笔者认为,首先要组建稳定的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而要组建辅导员科研团队,应当坚持一个原则、选好一个领导、做好一个规划、建立一个规范。坚持一个原则即坚持尊重实际的原则,要在充分尊重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和研究兴趣、充分考虑辅导员的学科背景和研究专长的基础上,把辅导员选进不同方向的科研团队,以构建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科研团队。选好一个领导就是要选拔一个素质较高的科研团队带头人,要把理论水平较高、研究能力较强、实践经验较为丰富的辅导员选为科研团队的负责人。做好一个规划就是要做好科研团队的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发展愿景,制定行动步骤,细化成员分工。建立一个规范就是要制定科研团队管理规章制度,确保科研团队管理规范,运行高效。

(二)凝炼辅导员科研团队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的特定性和研究目标的战略性是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两个重要特征,是汇聚科研团队力量的重要保证,对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要充分考虑团队成员的研究兴趣、研究专长、研究积累等因素,在综合思考的基础上确定主要研究方向。当然,科研方向既可以是对辅导员多年研究思考问题的凝炼,也可以围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或前沿问题,结合原有研究优势开辟新的研究方向。但必须强调的是,团队的科研方向不能游离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题,但可以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面临的形势变化而作适当的调整。要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现实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的重大问题,但又必须保持核心的、基本的研究方向不变,这样才能引领辅导员科研团队始终站在学科发展的前沿,又能确保团队科研发展的可持续性,确保始终服务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核心战略任务。

(三)提升辅导员科研团队研究能力

研究能力是辅导员科研团队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和提前。从当前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实际情况看,工作对象的多元性、工作内容的广泛性以及社会形势的复杂性,决定了他们工作任务的繁重性,由此也决定了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科研能力的薄弱性特点。因此,要提升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研究能力应当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团队成员个人的研究能力;二是培养团队协作攻关的能力。在团队成员个人科研能力培养方面,应着重培养辅导员的科研意识,强化科研基本能力的培训,开展科研跟踪指导,使团队成员掌握科研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为提升团队科研能力和开展协作攻关奠定坚实的基础。在培养团队攻关能力方面,应着重提高团队战略管理能力和加强团队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立足长远、抓住根本、着眼全局,坚持面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理论与实践的前沿问题制定长远发展方向、目标和任务,提升团队管理的前瞻性。另一方面要在团队内部营造民主、信任、宽容、协作的团队文化,增强团队成员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责任感,从而最大程度地凝聚团队成员力量,为协作攻关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四)营造有利的科研制度环境

从当前全国高校辅导员这支队伍的人事属性特点看,他们具有双重身份,既是干部,又是教师,既是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者,又是承担部分教学任务的教师。客观上讲,这种双重身份不利于辅导员科研团队的生态环境的营造,导致高校在科研制度环境建设方面,辅导员的科研能力建设和学术发展往往成为被遗忘的角落。而要做好新形势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又必须做“思想的行动者”,必须研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问题。因此,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作为高校内部一种学术团体的存在,离不开良好的学术研究生态环境的支持。这就需要高校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和实际特点出发,立足辅导员科研团队的未来发展,给予辅导员科研团队制度上、政策上和经费上的适当倾斜和特殊支持,从而为高校辅导员科研团队的学术成长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参考文献:

[1] 姚倩.高校辅导员科研素质研究综述[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3):105-107.

[2] 康旭东,王前,郭东明.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科学学研究,2005(2):232-236.

[3] 柏路.关于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78-81.

[4] 王刚,邓卓明.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107-110.

[5] 廖利明.基于学习型组织理论的辅导员科研创新团队建设[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6-137.

[6] 韩秀引.影响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四类因素分析[J].高校辅导员,2012(3):23-26.

[7] 沙军.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2013(3):90-93.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counselors research team is significant for enhancing the overall research capability and promoting the counstruction of specialized counselors.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ege counselors research team were presented, the necessity and practical issues of the construction were analyzed, and the practical path to construct the research team of college counselors was proposed.

Keywords: college counselors; research team; specialized construction

(编辑王宣)

猜你喜欢
专业化建设高校辅导员
刍议高校辅导员专业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
政工队伍专业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教学管理队伍专业化建设探讨
发展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的职业化、专业化探析
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新常态视阈下高校辅导员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浅析儒家思想对高校辅导员专业化的作用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