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学术期刊收录论文的区域分布分析——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例

2015-05-13 05:32张立菊
新世纪图书馆 2015年9期
关键词:发文影响力期刊

张立菊

研究学术期刊收录论文的区域分布情况,是对不同区域学术活跃程度和学术影响力差异进行分析所做的必要工作。本文拟针对国内图书馆学、情报学核心期刊刊载论文作者单位的地域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以期得出所需的研究结果。

1 数据来源

本文以中国知网和维普中文期刊两个数据库为检索源,以图书官学、情报学学科为统计样本,以北京大学图书馆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版)》为期刊筛选依据[1],选择图情学科的19种核心期刊,首先获取2013年发表在这些刊物上的论文作者单位所属区域进行汇总(见表1),再通过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评价参考系统”中的机构检索模块,对1996—2013年在19种核心刊上发表的论文作者单位按照总被引频次排序前100位的机构进行统计汇总(见表2)。其中表1是先经过对全国所有省区论文量总和统计后清洗整理而得,只留下涵盖核心刊刊址所在地的汇总结果,以便进行深入分析。

本文基于上述两个表格进行分析,分析方法包括各刊发表论文的作者单位所属区域的分布对比、各地发表论文总量的对比以及区域内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和论文量排序之间的横向对比,从而得出关于学科活跃程度和学术影响力的地域差异方面的结论。

2 两个统计表格的分析

2.1 2013年图情核心刊刊址所在区域作者发文量统计分析

通过统计得知,2013年有73.7%的核心刊刊载的论文量分布最多区域在刊址所在地,每种刊中,本地作者发文量占各地作者发文总量的比例区间为15.2%~32.4%。只有五种刊物发文量最多区域不在刊址所在地,这五家核心期刊是:《图书馆建设》《情报杂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图书馆学研究》和《图书与情报》。五个刊址所在地分别为黑龙江、陕西、宁夏、吉林和甘肃。但从纵向分析,上述五种期刊中的《情报杂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和《图书与情报》刊载本地作者的论文数量仍是最多的,其中本区域作者在本地期刊的发文量占所有区域发文量的比例最大的是刊址位于宁夏的《图书馆理论与实践》,达到87.5%。这一比例较高的还有湖南、天津两地,分别为38.8%和49.1%。从以上分析可以推断,在遵循刊物收录论文原则的前提下,某区域作者在某种程度上具有优先投稿到本地核心刊物的偏好。

表1:2013年图情核心刊刊址所在区域作者发表论文量汇总(单位:篇)①表1中的数据说明:(1)本文是根据中国知网和维普两家数据库电子版论文进行的统计,未上传电子版论文的情况形成统计漏洞,此种情况有三处,分别是《情报学报》2013年第11~12期、《现代图书情报技术》第12期和《图书馆学研究》第23期。(2)对于多作者的论文,只统计第一作者的单位所属区域。

从各地发文量总和来看,北京、湖北、广东三省属于学术异常活跃区域。此三地收录本地作者论文量都是最高的,同时,位于此三地的作者在其他区域刊物上的发文量也非常可观,如位于北京的作者在全部19种核心刊的发文量都达到10篇以上,发文量最多的刊达到137篇;而湖北和广东两地作者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刊数分别占到总刊数的89.5%和73.7%,可谓多点开花,形成较活跃的学术状态。而各刊发文量差异较大的几个区域,如宁夏、甘肃与黑龙江、湖南与吉林,以及天津,作者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刊数分别仅占到总刊数的5.3%、15.8%、21.1%和26.3%,说明部分区域作者的发文区域不均衡,呈现一定程度的集中性。

此外,从区域关联度进行分析,某区域作者发文量与邻近区域所办核心刊上的该某区域作者发文量无明显相关性,表明发文量无明显地域关联;但本地域有无核心刊,对本地域作者发文量具有一定影响。2.2 各区域作者发文量与论文总被引频次前100名的机构所在区域汇总排序对比分析

表2中的左侧三列为表1的简化,只列出各区域作者2013年在各核心刊的发文总量,并在表1的基础上补全了包含核心刊所在区域的前23个发文量最多的区域。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跻身到前十位的四个非核心刊所在地的高发文量区域:江苏、河南、浙江和山东,其作者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刊数分别占到总刊数的78.9%、52.6%、57.9%和42.1%,表明这四地也属于学术活跃区域。

表2中的右侧四列是从中国知网“中国学术文献评价参考系统”中的机构检索模块,对1996—2013年在19种核心刊上发表论文的作者单位按照总被引频次排序前100位的机构所在区域进行的统计汇总。这些区域恰好包含了所有核心刊所在区域,说明核心刊论文的被引频次较高,佐证了国外的一项研究结果,即发表在较高影响因子期刊上的论文更容易获得高被引[2]46。总被引频次最高的前十个区域中,同样包含了江苏、河南、浙江和山东这四个非核心刊所在地,说明这四地不仅学术活跃,而且具有较高的地域学术影响力。

表2 各区域作者发文量与1996—2013年论文总被引频次前100名的机构所在区域汇总排序

左右两侧的对比排序有助于同时了解各区域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影响力的差异情况。从对比中可以看到,在涵盖区域方面,两种排序中出现的23个区域,其中有20个区域是重合的,说明区域的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影响力具备一定相关性;而从各区域具体的排序差异来看,两种排序的排序差在0~3位之间的区域占所有区域的76.2%,说明大部分区域两种排序的差异并不大,这进一步表明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影响力之间的高度关联。

关于“各区域机构数”这项指标,它标示着某区域有多少家机构一起贡献了机构所在地作者论文的总被引频次,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展示某地域的学术覆盖情况。在表2中,广东和江苏两省的区域机构数非常亮眼,与其他区域机构数和相应的总被引频次的数量关系相比,广东和江苏在较高的总被引频次的基础上,覆盖了更多的机构数量。这说明两地学术活跃机构多,学术覆盖率高,具有较高学科影响力的作者在区域内的机构分布相对广泛。相比之下,总被引频次排序夹在两省之间的湖北省,同样在较高的总被引频次的基础上,却仅有5家机构贡献总被引频次,表明该区域的学术活跃机构相对较少,学术覆盖率不高,具有较高学科影响力的作者在区域内的机构分布相对集中。

3 启示

3.1 正确处理集中与分散的关系

从分析中可以得知,学术活跃的区域,基本上也属于学术影响力较高的区域,差别在于区域内活跃机构的集中度。集中的优势在于机构作为一个整体享有整个学科内部的高知名度和高影响力(如武汉大学),其学术繁殖的能量也相应较高,从而形成体量巨大的学术族群,这对学科发展较为有利[3]。而分散也有其优势,有助于提升更多机构的学术影响力,拓展学术发展的宽度;并且分散于各大机构的学术活跃人物有一定比例是师出于上述较为集中的学术活跃机构,还需要通过对各个机构学术活跃人物的师从情况进行佐证。而不同区域的学术集中度有着其各自的学术历史发展特点,它们以不同的形式推动着学术进步。

3.2 充分发挥学术期刊的马太效应

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影响力都较高的区域,与其区域内是否办有核心期刊并没有绝对的正相关关系,未办有核心刊的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四省即为佐证。但从表格分析可以预测,高学术活跃度和高学术影响力的区域一旦拥有核心刊物,该核心刊经过发展极有可能形成较高的影响因子;而多数作者更愿意把自己认为较重要、质量较高的论文发表在较高影响力的期刊上[2]50,增加了高被引几率,进一步推动期刊影响因子的提高,从而形成学术上的马太效应[4]。因此从理论上看,核心期刊所在地宜处于高学术活跃度和高学术影响力的两高区域。从表1和表2的统计情况看,两高区域多属于传统文化发达地区,图情文化亦得到相对充分的发展,因此也是相关领域人才倾向于集中的区域。在两高区域,专业才能得到较好的发挥,良好的学术和事业环境也有助于图情作者做出高质量的学术成果,反推该图情事业的发展。这也属于地域上的马太效应,因此,两高区域应充分利用自身的文化优势,继续提升本区域核心刊的质量,或者努力发展本区域的核心期刊申报工作。

3.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论文竞争力

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影响力都较为有限,且办有核心刊的区域,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先天的地域劣势,缺乏优秀的图情教育,图书馆事业发展相对落后,人员待遇相对较低,相应地就很难吸引优秀的专业人才,在核心期刊建设方面需要更为艰难的努力。

[1] 苏金燕.我国人文社会科学合作的地域倾向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3(10):43-51.

[2]杨国立.国内图书馆学高被引论文分布特征及产生机理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5):45-51.

[3] 周晓英,董伟,朱小梅,等.图书馆学情报学高影响力论文特征及所反映的学科差异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2(4):99-109.两低区域除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深入发掘本区域优秀论文、努力提升本区域的学术活跃度和影响力的任务之外,需协调好本区域作者论文和其他区域作者论文的比例关系,谨防地域保护倾向,做到既不埋没本地优秀论文,又能广纳博收其他区域作者的优秀论文,提高期刊的影响因子,从而稳固和提升核心期刊地位。可以采用奖励制、加大宣传力度、简化投稿方式、缩短审稿周期等策略提高与其他核心刊物争夺优秀论文的竞争力。

3.4 制定区域学术发展战略,推动学术繁荣

区域学术活跃度和学术影响力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与区域的图情学科教育、信息研究机构或图书馆事业等三方面的发展程度相关。目前图情学科在教育、科研与事业方面呈现区域发展不均衡局面,西部落后明显,除港澳台不在本次统计外,贵州、新疆、青海、西藏处于学术最不活跃区域,其中青海、西藏两区域2013年核心刊发文量均为零。相应地也应从这三方面出发寻求出路,借鉴东中部地区的成功经验,借力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制定符合省情区情的发展战略,推进学科发展,最终促进图情事业的发展。

4 结语

本文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样本选择方面,出于研究效率的考虑,选取的样本量和范围较小;另外并未采用当前流行的各种社会科学统计工具对样本进行系统专业的分析。但从本文对图书馆学和情报学核心期刊发文量的地域分布以及各区域论文总被引频次的浅析来看,仍能发现该学科内部的若干现象与问题,形成一些关于该学科的区域学术活跃度与区域学术影响力的相关结论,为继续深入探讨学科的区域发展问题做好铺垫。

[4] 梁立明,朱凌,侯长江,等.我国跨省区科学合作中的马太效应与地域倾向[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2(2):42-50.

猜你喜欢
发文影响力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七部门联合发文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
天才影响力
期刊审稿进度表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
以牙还牙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