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时间维度的外文阅览室读者人次分析与思考
——以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2015-05-13 00:12胡陈冲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天津300141
图书馆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入室外文阅览室

胡陈冲(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天津300141)



基于时间维度的外文阅览室读者人次分析与思考
——以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为例

胡陈冲
(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天津300141)

[摘要]基于2007~2013年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阅览室管理信息系统的记录数据,分别从年、月、星期以及时段4个时间维度对阅览室读者人次的分布规律和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述年、月和时段3个时间尺度下的读者人次存在显著差异。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阅览室读者服务质量和提高书刊利用率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图书馆外文阅览室读者人次时间维度

[分类号]G252.2

1 引言

高校图书馆阅览室是师生到馆进行浏览阅读活动的主要场所,如何吸引读者积极主动在此阅读并使阅览室馆藏在相应的时间内发挥其价值,始终是阅览室读者服务工作最重要的追求和目标之一[1-3]。入室读者人次统计也成为评价阅览室读者服务质量好坏和馆藏利用情况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4-7]。在这方面,最近几年有学者进行了一些研究:孙思习(2013)根据对医学院期刊阅览室阅览人次(读者人次)的统计分析,了解并找出了影响现刊利用率的因素[5];周瑾(2006)、卜林(2007)、阳珊环(2013)根据图书馆阅览人次下降的情况,分别对各种类型图书馆阅览室利用率下降的原因和解决措施进行探讨和分析[6-8];岳丽君(2011)从读者入室情况、阅读倾向等方面探讨大学生利用阅览室资源的情况,并以此为图书馆在读者服务方面提供参考建议[9]。这些研究为开展阅览室读者人次统计分析及改善室内书刊利用状况探讨打下了坚实基础。然而涉及从不同时间维度特征方面对读者人次的分布情况和动态变化规律进行系统全面统计和分析的研究却极少。而事实上,阅读的个性是一个普遍现象[10],在现实中读者进行阅览活动的时间选择无疑存在一定的自主性,也可以说入室读者人次在不同时间尺度下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和差异[11]。而探讨上述这样的变化差异,能够及时系统地了解和把握读者入室阅览的动态变化,预测阅览室馆藏资源的利用趋势。这对图书馆提高读者服务质量、处理馆藏与其充分利用之间的关系和未来科学决策预测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作者以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外文专业阅览室为例,在对其入室读者人次进行统计的基础上,从年、月、星期、时段4个不同时间尺度特征方面,运用SPSS、Excel软件,对其入室读者人次的变化规律和差异进行分析,以期能够对提高阅览室资源利用率和改善服务管理提供现实有效的依据和参考。

2外文阅览室概况和数据来源及统计

天津美术学院外文专业阅览室是集外文图书、现刊、外文过刊合订本及教师著作于一体的综合性专业阅览室(以下称阅览室)。阅览室是图书馆重要的服务部门之一,其馆藏书刊作为反映世界范围内各专业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和最新研究成果的重要信息载体[12],所含信息资源全面丰富,参考价值高,是师生读者进行艺术创作或学术研究过程中掌握所需信息资料不可或缺的主要窗口[13-16]。当前阅览室内实行全方位的开放阅览模式,读者凭借图书馆借阅证登记进行阅读活动(但不允许携带书籍入室),室内书刊只阅不借,开放时间为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的8:00~17:30。目前阅览室有外文现刊103种,图书13477册。

文中所涉及的数据来源于2007年1月至2013年12月天津美术学院图书馆相关管理信息系统的记录数据以及TA⁃LIS年度工作报告的相关统计数据。其中,以年为时间维度进行的分析选取2007~2013年读者人次数据;在以月、星期、时段的分析中,为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选取了2011~2013年的数据。运用SPSS软件,通过对上述原始数据进行提取、拆分、转换、重新定义变量、交叉分析等转化为可以直接统计的数据资料[17],并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和总结,探讨其在不同时间维度特征下读者人次的规律性和差异性。在探讨其差异性方面主要应用单因素方差进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是一种对多个(两个以上)总体样本的均值是否存在显著差异的检验方法。阅览室2007~ 2013年度外文图书与现刊馆藏总量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2007~2013年外文书刊馆藏总体情况

3读者人次时间维度上的统计与分析

3.1 2007~2013年读者人次的分布情况与分析

图2  2011~2013年读者人次分布情况

从图2中可以看出,2007~2013年度天津美术学院外文专业阅览室每年度的读者人次表现出近似抛物线的形态。通过对各年份读者人次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后,发现F值为33.576,对应P值为0.003(P<0.05),表明各年份读者人次间存在显著差异性。其中,2007~2009年读者人次不断增加,但2009年以后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且以2012年度下降的幅度最为明显,读者人次比上一年降低了近34%。这种现象与近几年来本校馆舍面积扩大、师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外文书刊总量逐年增加的现实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但这也是当前相关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利用过程中表现出的一种趋势[18-21]。这种现象与近年来包括公共图书馆、美术馆等在内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开放,形成读者获取信息的选择途径多样化的社会背景以及数字阅读方式弱化了传统纸质阅读方式可能有很大关联[22-23]。同时,这与近年来本校图书馆数字资源数量、种类的增加[24]也存在一定的关系。图书馆数字资源正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等特点,成为越来越多的读者获取信息资料的主要选择方式,进而影响了读者入室阅读的积极性,导致读者人次的下降。另外,通过笔者这几年的实际工作记录与访谈发现,本校师生认为图书馆的阅览环境欠佳、图书馆缺乏文化特色和艺术气息、读者有限的外语能力造成的语言障碍以及对馆内工作人员业务能力等多有微词,这些是造成读者群体没有花费更多时间走进阅览室利用馆藏资源的重要因素。

3.2各月份读者人次的分布情况与分析

图3  2011~2013年各月份读者人次分布情况

为保证分析的时间规律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笔者选取了2011~2013年这三年内的数据,以月份为单位分别对读者人次进行统计。其每年各个月份入室读者人次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在SPSS中单因素方差分析得P=0.000,表明各月份间读者人次存在显著差异。首先,从总体上看,3条曲线随着月份的变化走势相当一致,每年中都分别出现两个高峰期和低谷期;由于2011~2013年读者人次逐年下降的趋势因而形成图3中每年各个对应月份中读者人次呈现一定的差别。三年中每学期的初期、中期和末期读者人数变化都较大,大体上是开学初和学期末少,期中比较多。从图中可以看出,每年度的1月、2月和7月、8月分别属于寒假和暑假,因此这两段区间分别是读者人次的低谷期,这与现实预期的结果相吻合。读者人次的高峰期都出现在每年的3月、5月和11月,且峰值在3月或5月明显更高一些。其次,从学期看,第一学期中读者人次的峰值比第二学期中的更大。从图表中发现,第一学期开学后的9月份阅览人次都不是最高,10月、11月读者人次都出现明显增加,并且在11月份达到峰值,到学期结束的前一个月(12月份)读者人次又出现明显下降。而在第二学期开学后,3月或4月属于高峰期,5月份后读者人次呈急剧下降的态势。出现上述这样的分布规律,与学期初(9月份)新生刚刚入学,借阅证的办理和对馆舍环境的适应等方面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美术院校师生在后半学期有安排外出写生、参加社会实践等活动以及学期末毕业生离校或外出找工作等因素有关。这样使得在学期中的有些月份阅览室浏览阅读的读者数量减少,从而造成读者人次相对下降。

3.3工作日读者人次的分布情况与分析

笔者在统计一周内星期一至星期五各工作日读者人次的分布规律问题上,为保证数据分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以周为单位的分析选取了2011~2013年4~6月和10~12月间整周的读者人次作为统计的样本,并且将“五一”、国庆等节假日所在周的天数剔除后再进行统计。经过SPSS软件交叉列表分析后样本数如表1所示。

表1 工作日读者人次统计总体情况

在对每个工作日读者人次统计的基础上,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得P>0.05,说明读者人次在以周内星期一至星期五为时间段上不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从表1中发现,首先,按周分读者人次均值的变化趋势较为平稳,变化幅度较小。其次,一周内星期一、星期二和星期三阅览人次均值依次逐步增加,星期三之后依次呈现出下滑的趋势,但幅度较小。该分布规律能为阅览室内日常管理工作的分配以及工作人员的职责安排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比如,图书馆可以将学生到馆上课的时间以及进行书刊整理的工作尽量安排在后半周。而把前半周的工作主要放在到馆读者服务工作上。

3.4一天内各时间段读者人次的分布情况与分析

将一天划分为8:00-9:00、9:00-10:00、10:00-11:00、11:00-11:30、13:30-14:00、14:00-15:00、15:00-16:00、16:00-17:00、17:00以后9个时段。通过增加、定义变量(时间段)、分类汇总等功能,分别统计出各年中一天内各个时段读者人次总数,然后分别求出每个时间段读者人次的平均值。依据上述数据建立一天内各时段读者人次的分布图(如图5所示)。

首先,由单因素方差分析得出F值为42.30,对应P= 0.000,说明不同时段内读者人次存在明显的差异。由图5可以看出,3条曲线的走势高度一致,每年中一天内不同的时间段读者人次差异都相当明显,上下午都出现先增后减的趋势。读者人次的最大区间都出现在下午的14:00-16:00之间。读者人次的高峰和低谷也分别出现在同样的时段,且可以看出下午时段读者人次的值明显更大。其次,一天中上午刚开馆的一个小时内(8:00-9:00)到馆阅览人次较少,之后不断上升,在9:00-10:00达到最大值,接下去的时段又不断下降,并出现一个低谷时段。可以说上午入室阅览读者主要集中在9:00-11:00点之间。就下午来说,入室读者人次的高峰期主要集中在13:30-16:00。13:30开馆后到馆读者人次不断上升,14:00-15:00达到高峰,15:00后开始不断下降,一直到17点以后出现另一个低谷。

图4 一天各时段读者人次的分布情况

读者人次按时段分的这种有趣的分布规律,与读者的作息时间和习惯有很大关系,这与现实中的经验预测显然不谋而合:11点之后和17点之后是接近闭馆时间和午饭时间,一方面读者会相对减少,另一方面一部分已在阅读的读者准备离开,因而造成上述这样的分布结果。一天中不同时间段读者人次的差异有部分原因还归结于本校各学科教学课程时间的安排。由于一部分课程时间安排在10点后,在上课前的一段时间内学生群体会首先到馆进行浏览阅读,因此在学生上课时间的前后时段会出现一个小高峰,而接下去的时段读者相对较少。

4思考与建议

当前数字阅读和碎片化移动阅读方式越来越受读者欢迎,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读者的阅读行为及阅读时间等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23]。寻求如何体现并强化图书馆自身的优势,从而让更多的读者入室阅读的方法和途径,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对于美术院校师生读者来说,阅览室内提供的一些精美生动的纸质图集画册等资源兼具系统性、完备性和连续性等特点,这是电子资源无法比拟的。为使这些丰富的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笔者结合读者人次统计分析的结果,探讨提高本校阅览室服务质量以及改善室内馆藏资源利用率的初步建议,以充分发挥室内馆藏资源的利用价值。而这也是阅览室管理中的当务之急。

①将阅读推广纳入并成为本校图书馆服务新常态的组成部分之一[22,25-26]。针对前文中按年度分读者人次逐年下降的现实状况,可以结合各院系专业和学科特点开展定期的读书活动并使之常态化。例如,学期新书展示、读书沙龙、户外新书展、毕业设计服务指导等。根据上述每学期中不同月份读者人次存在明显差异的情况,可以在入室读者人次的高峰期(4、5月份和10、11月份)集中举办各具特色的新书展示活动。在不断的创新尝试中获得读者群体对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的认同和信赖,从而提升学生群体阅读的兴趣,让更多的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②形成个性化的信息咨询服务。重组并创新读者服务工作,包括服务方式、手段和内容。首先,在读者人次较高的星期一至星期三,可以考虑把做好读者的接待和服务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将书刊上架、顺架、修补及新书登记处理等工作放在其他工作日或入室读者数量较少的时段(11点后或16点后)。其次,在入室读者人次的高峰时段,注重为读者提供直接、面对面、个性化的服务。比如,工作人员应改变在服务台坐等的现状,加强在书架区和座位区的巡视力度,为有需要或有潜在咨询需求的读者主动提供所需服务。而这反过来也促进了相关工作人员对室内甚至馆内馆藏结构和内容的了解程度。第三,工作人员并不可能随时随地提供给读者全面有效的信息和所需答案,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应该教会读者更多检索所需信息的技巧和策略,传递给读者一个准确高效的选择路径。这是比直接给与读者有限的所需资源更为长效的方式之一。

③树立和建设图书馆特色文化。包括更加迎合读者需求的资源建设以及图书馆标志设计、图书馆馆徽设计,甚至是图书馆口号[27-28]。面对近几年来读者人次不断下降的趋势,可以探讨阅览室内纸质服务和数字服务并重发展的策略。网络化信息化对纸质书刊带来一定冲击,阅览室应改变传统的纸质服务的方式,加强室内硬设施和软环境建设,增加现代化的检索设备和建立相关数据库,将现代化的数字服务融入其中。两者协调发展为入室读者阅读带来更多方便快捷的选择。此外,独具特色的图书馆名称和别具一格的馆徽设计,对于吸引读者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具有强烈的引导和促进作用。

④完善学生入室上课管理模式。首先,根据每学期不同时间段读者人次的差异(开学初),充分运用室内馆藏及设施,根据不同学科和专业,选择介绍授课内容、检索工具、检索实例等,让学生真正掌握查阅信息和图片资料的途径。其次,探索师生入室进行专业课学习的课程安排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的程序。根据不同工作日和时间段读者入室情况,可以选择在读者人次较少的时间段(星期三之后或每天的10点后和15点后)安排师生入室上课。探索室内书刊辅助教学的有效途径。明确并规定工作人员在辅助教学上的相关职责和工作范围;为专业课教师提供所需信息资料以满足其教学补充和知识更新的需求。最终使馆藏资源利用富有成效,发挥其功能和利用价值。

5 结语

采用定量方法对读者入室浏览阅读活动规律进行分析研究,为改善读者服务质量、合理配备和及时调整图书馆内物力和人力资源提供了依据和参考,也为本馆在管理决策中形成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的统计工作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上述对入室读者人次的初步探讨也将为今后进行相关方面更加深入、系统、全面的研究提供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展博.论高校图书馆参考阅览室藏书建设与利用[J].图书馆论坛,2011(26):215.

[2]周敏,杨雪.大阅览概念下的新阅读模式探索[J].商品与质量·建筑与发展,2013(10):113-115.

[3]杨春红.刍议高校图书馆外文阅览室的创新服务[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2(5):243-244.

[4]杨丽莎.艺术院校图书馆外文期刊利用困境及应对策略[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1(4):113-115.

[5]孙习思.医学专科院校纸质现刊利用率的探讨[J].图书情报论坛,2013(2):90-91.

[6]周瑾.对部分公共图书馆阅览人次减少的理性反思——以江苏公共图书馆及泰州图书馆情况为例[J].图书馆论坛,2006(1):65-70.

[7]卜林.图书馆开架阅览的现状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7(12):55-59.

[8]阳珊环.高职院校图书馆期刊阅览室利用率现状分析[J].科技文献信息管理,2013(4):17-19.

[9]岳丽君,等.大学生利用图书馆情况调查分析[J].农业网络信息,2011(8):63-64.

[10]王余光.阅读的个性、文化性与社会性[J].高校图书馆工作,2009(1):1-2.

[11]钱薇.图书馆文献采访决策因素研究[J].图书馆,2013 (2):33-48.

[12]王秀华,钱小荣.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外文期刊的管理和利用[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26):7-8.

[13]姚晓春.美术院校图书馆的资源特色与服务特色[J].图书馆学刊,2012(9):95-97.

[14]马毓.美术类高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关键问题[J].图书馆学刊,2012(8):59-61.

[15]鲁素萍.高校图书馆提高纸质外文期刊利用率之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4):136-138.

[16]王玲玲,宋秋水.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利用率分析及对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0(1):36-37.

[17]毛炳寰.用EXCEL和SPSS学习统计学[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8-45.

[18]张熹.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如何做好主动服务的思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09(4):472-473.

[19]王娇.高校图书馆外文图书利用率低的原因和对策探讨[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1(21):144-145.

[20]王家胜,牟肖光.基于时间序列高校图书馆借阅流量分布统计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1(4):72-75.

[21]白燕清.美院图书馆师生阅读倾向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9(31):29-30.

[22]范并思.阅读推广:高校图书馆服务“新常态”[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2013(2):1-4.

[23]高春玲,卢小君.用户阅读图书馆电子资源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以辽宁师范大学师生移动阅读行为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4(2):34-40.

[24]付晓霞.全国美术院校图书馆调研分析[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200):102-105.

[25]查宇.上海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探讨[J].图书馆论坛,2014(2):41-50.

[26]郑章飞.图书馆阅读推广理论与实践研究述略[J].图书馆论坛,2010(10):46-52.

[27]黄红华,韩海涛.高校图书馆品牌文化构建[J].图书馆论坛,2014(2):41-50.

[28]王波.图书馆品牌文化理论体系构建[J].图书馆学研究,2011(17):25-27.

胡陈冲女,1984年生,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读者服务。

收稿日期:(2014-10-13;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入室外文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原创童书阅览室
入室盗窃案
入室盗窃案
外文字母大小写的应用规则
疑点重重
入室盗窃案
李鸿章集外文补遗
三年实现电子阅览室全覆盖 有效发挥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