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教父

2015-05-13 18:51段超
当代体育·扣篮 2015年8期
关键词:莱利教练球队

段超

源头

对于已经年满七十周岁的莱利来说,热火队的现状似乎仍旧在他的计划之中,他的信念也并未受任何影响,至少他自己是这样说的。“只是有些失望,我为埃里克·斯波斯特拉、米奇·阿里森和我们的球迷感到失望,我非常失望。”向来以“神算子”著称的莱利偶尔也会有前言不搭后语的时候,可能现在的麻烦的确很棘手,所以,在他身后书架上会摆着一本鼓励老年人多运动,丰富自己生活的《让我更年轻》也就没什么奇怪的了。

胜率不足五成,还要为了区区一个东部第八的位置拼命厮杀,这哪怕只是在一个赛季之前都是难以置信的。“明摆着,勒布朗·詹姆斯的离去对我们打击很大。”莱利说道,“对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按照我原来的计划,麦克罗伯茨和罗尔·邓这两个新加入的球员,再加上原有的波什、韦德以及钱莫斯三人组,我们现在就能拥有十足的竞争力。到了2016年,我还能在自由市场上大展身手。当然,要是我们能提前得到德拉季奇这样的球员,我根本不用等2016年。”

“我们一直以来的目标都是尽可能快地达到巅峰,而不是还行。正因为这样,波什的伤病来得很不是时候,我觉得十分沮丧,因为他的身体,也是因为整个球队。”

莱利说,如果是在这样极端逆境之下还能打进季后赛并取得不错的成绩,那无疑是对球队最大的激励。不知是嘴硬,还是一贯自信所给予的勇气,总之莱利依旧坚信他们的人员配置足以和东部任何一支球队抗衡。“东部的现状就是如此,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我很享受这一点。”

以往的莱利都是以守擂者的形象出现的,而现在他成了一名打擂者,尽管他并未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这会让人产生一些疑问:他为了什么?他又能坚持多久呢?

其实,一切与现状无关,帕特·莱利的个性和信仰,包括他性格中的不懈与不羁早在他的童年时代便已经生根发芽了,现在,那更是已经枝繁叶茂多年,无可撼动了。当然,这些与他童年时期父亲的谆谆教诲分不开。所以,无论做球员、做教练还是当总裁,莱利身上总透着一股江湖匪气。1967年,从肯塔基毕业的莱利被圣迭戈火箭队在首轮选中,当时还有一些NFL的球队对他感兴趣。莱利甚至找过达拉斯牛仔队的两位传奇人物——主帅汤姆·兰德里和经理特克斯·施拉姆,说他想要打四分卫,不过被他们礼貌地“呵呵”掉了。

从进入NBA的时候开始,莱利就明白了他不过是球员中的“路人甲”,没有所谓的光环,没有什么时间和空间,也没人会给他出赞助费。那时的他应该还算比怀特塞德强点,至少他没有海外淘金的经历,然而,在那有限的时间里,球场上的一切都是与他距离遥远,甚至会有毫无关系的感觉。

时任湖人队总经理弗雷德·绍斯曾用手指着莱利的胸口说,如果他想抓稳在这支星光熠熠球队里的饭碗,先得拥有足以让杰里·韦斯特、盖尔·古德里奇和埃尔金·贝勒在训练中被缠得汗如雨下的体能。莱利照做了,为了达到目标,他会攀岩、疯跑,更是做了数不清的仰卧起坐。从他之后的教练和管理生涯里,他也同样如此要求别人。“我没输过任何一次短跑。”莱利说道。

当然,即便如此,依然没人认为1975年时的他能有个长远的职业生涯。“从高中到肯塔基,我在进入联盟之前的十五年都生活在玻璃罩里。我一直被这个玻璃罩保护着,只要我做到了我该做的,这个玻璃罩便能在阳光下投射出五彩斑斓的光芒。”莱利说道,“整整十五年,我一直这样做,然而,当那个玻璃罩被打破的瞬间,我来到了外面真实的世界。”

魔鬼

退役之后,无论NBA还是大学,都没有愿意收留莱利的地方,甚至于当他回到仅仅三年之前还在那里享受夺冠喜悦的论坛球馆时,连会客厅都进不去。“那一瞬间,我真的受到打击了。”

于是,每天一早开着家里那辆布满了花花绿绿装饰的面包车奔到海滩,在那里他和妻子一直打排球打到日落西山成了他们的日常活动。然而,这不过是莱利用来消磨时光的,他的心并不在那里。“我特别特别想回到球馆里。”当心中对某事的渴望达到极致时,任何微小的机会都会成为被人视为救命稻草的关键,于是在洛杉矶传奇解说员奇克·赫恩为莱利安排了一份解说的工作之后,用莱利的话说便是“从那天起,我就没有离开过”。

从那之后的故事,想必已经有无数人描写过了,然而,当回想起之后的那段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时,莱利却总是将功劳记在那些给予他信任的人身上。执教湖人九年,四座总冠军以及风靡一时的“表演时刻”;尼克斯队的四年执教生涯尽管有个充满争议的结局,但他仍然将球队送进了总决赛;迈阿密,他在那里做了二十年总裁,还有很多年是身兼两职,三座总冠军证明他才是热火队的标志和引领者。

莱利说,很多对他的看法不过人云亦云,比如有关他魔鬼训练的说法,让包括明星球员在内的每一个人都必须在训练时间前穿好球衣和护具,不过,莱利强调说,他也会在适当的时候放宽标准。他也会允许一些球员进行脚踏车的训练,为了让其他人也能看到他们的努力。经常会把训练时间设置为三个小时的是莱利,不过他自己觉得只有大概一半的时间里他会“把他们逼到极限”。况且,按照莱利的说法,努力训练强化的并不仅仅是球员的身体,还有他们的精神,这会让球队在第四节里比任何队伍都要强硬。“现在,一切都拧了,人们会觉得这很残酷,人们认为这是操之过急,甚至认为你就是伤病的源头。”

一切都是从1981年成为主教练时开始的,莱利的这种严苛态度均是源自他的第一间办公室——位于塞普尔维达大道上TJ咖啡店角落里的卡座上。那是他和助理教练比尔·波特卡伍德商讨比赛和训练计划的地方。而那家咖啡厅也是穿着训练服的球员们在吃过饭后集体前往洛约拉·马利蒙特大学训练的起点。“没有淋浴间,没有更衣室,什么都没有。”莱利说。“是啊,此一时彼一时了。”那个时候,球员惟一的福利就是他们可以带一件干净衣服,免得训练结束后得湿漉漉地往家走。endprint

莱利带来的严苛所引起的冲突并不仅仅局限在球员身上,那些私人教练和健康顾问也会对此横帮竖挡,球员还会通过集体谈判给训练时间增加限制,而自由球员在签约前是可以拒绝参加训练的,很多球员在进入球队之前身材臃肿得像个蚕蛹。不过莱利觉得引发球员变化的并非他们自身,而是外界的诱惑。“以前完全没有这些问题,那时一切都很简单,教练也比较单纯。”莱利说道,“我们现在生活在数字世界里,我们生活在社交媒体的世界里,这些会分散注意力,我认为会的。”

“每个人都认为在网上得到的关注对他们的品牌非常重要,这些原来都不存在,那时比赛就是比赛,比赛就是最重要的。这些改变,你不得不接受,不得不想办法克服。”毕竟谁也阻止不了球员们渴望不分场合、不分昼夜、无时无刻不在爆棚的表现欲。

哲学

在球员生涯结束后,莱利曾在三支球队任职过,而他经常扮演的是一个要兼顾两份截然不同工作的角色。尤其在热火,从1995年到2008年,除了斯坦·范甘迪担任了两年主教练之外,莱利一直都是身兼总裁和主帅两个职位。那么,他到底哪份工作做得更好呢?“我是一名更好的教练,那是我最得心应手的事情。”莱利说道。他对主教练的评价基于对比赛的掌控和对细节的管理,并且自认在离开教练岗位之前已经达到趋近于完美的水准了。至于他在管理层的角色则更注重合作,强调团队的整体划一。在莱利看,如今的热火队里,有斯波教练的执行,以及老板阿里森的信任,再加上其他管理层人员的通力合作,这支球队即便没有莱利也能正常运转。“我大概算是操纵全盘的人。”莱利说道。

其实,只有在不开心时莱利才会怀念当年做主帅的日子,因为他和其他优秀教练一样,对篮球的点点滴滴都了然于心,无论是更衣室、训练场、录像室还是球场,他从未有过无能为力的时候。不过,他只是怀念过往,却从未羡慕当今教练们的工作,他觉得高度电子化让教练的工作负担更重了。

莱利怀念的是可以把训练和比赛计划统统记在小卡片上的日子,甚至于那些排列着整齐日程安排的卡片现在还在他的办公桌抽屉里。看着波波维奇和乔治·卡尔这样的老一辈教练,莱利感慨良多。“我能从他们脸上看到当时的自己,当战绩不好的时候,教练的工作甚至会让我的生活也跟着阴霾沉沉,2003年有过一次,2008年则又是一次。看着他们面对重重艰险,四处奔波,那也是我曾经历过的。我不想再这样下去,这不是正常健康的生活。的确有人愿意这样选择,但这种紧张而充满竞争的生活并不正常。”

任职于管理层,生活才不会成为工作的集成附属品。

莱利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篮球哲学,并且在2010年获得了回报,大量清理薪金空间之后他把詹姆斯和波什放在了韦德身旁。莱利从未想过小富即安,而是要不断追求屹立世界之巅的机会,他把这些称之为获得明星球员的准备,而这种事情,是他这一辈子都在忙活着做的事情。

“看明白这一点没什么难的。”莱利回想着与韦斯特、贝勒以及张伯伦共事的经历,回想着在执教湖人队时面对“大鸟”、麦克海尔和“酋长”时的画面。“要是能拿下三个这样的球员再加上一些不错的角色球员,你就已经领先别人一个身位了,而能完成这样目标的方式有很多。”

“我不依靠选秀做到这一点,因为获得乐透秀的道路太过泥泞,那是一整个赛季的折磨。要是连续这样三四个赛季,我大概会疯掉,球迷也会。所以,我搞不懂为什么会有人这样做。”

假设

在莱利的理念里,只有胜利才是一切,他不关心球票的销售,他也不关心任何人对他急功近利的不屑、斥责,他只要胜利,能马上就唾手可得的胜利,这也解释了热火队在詹姆斯加盟之后的四年里都做了些什么。四次总决赛外加两座总冠军让顺心如意的莱利十分满足,甚至他已经产生了就此退出的念头,只是,一个非常突然的变故让一切都变了。“最出乎我意料的是,那些历史级别的队伍都会留在一起,那些球员都留在一起。他们了解自己已有的,清楚自己的所得。他们很清楚球队需要的只是一些微调,他们不会离开,因为再等到这样的机会不知会到何年何月。”莱利说道。

莱利说,他并不想针对勒布朗,只是想不明白会有球员在当时那种情况下做出“回家”之类的选择。“也许我面对的是一种新时代的潮流,那种‘我在这待了四年,现在该去那了的态度。这个‘家的说法我可以理解。但他在这里所拥有过的,他在这里所建立的,以及他在接下来的五、六年里在同一支球队里可以创造的,这些本可以成为前无古人的传奇。”也许莱利更多的是对勒布朗放弃创造传奇的机会而感到沮丧惋惜。“‘魔术师、卡里姆和沃西,他们哪里都不会去,他们也经历过自由市场,但他们很明白他们不会走。你觉得‘魔术师会抛下卡里姆吗?或者卡里姆会离开‘魔术师?你认为沃西会放下这两个人中的任何一个,或者是斯科特和库珀吗?不会的,他们很清楚他们每年都有机会赢得一切,而这支球队也同样年年都是竞争者。因此,事情的发展让我震惊。回头看,我们是不是本可以做到更多呢?他们是不是本可以做得更多呢?”

当然,这些如今都已经变成了假设,2014-15赛季,对于热火来说是无比失败的,本来他们可以有一些作为,然而却总是最关键的时刻天空不作美。但因为有莱利在,他们的球队不会有什么回想,他们会做的是马上投入到新一轮的球队建设之中。

在为绍斯奔波了无数次后,莱利在NBA的旅途已经走出了很远,那么,被篮球填充的一生还算好吗?“非常好!”莱利说道。他对于篮球的付出已经不局限在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了,就像一对相濡以沫的老夫妻,感情的牵挂才是动力最大的来源。不过,莱利也承认,曾有多少次他考虑过就此放下,考虑过把时间更多放到演讲、写作和外出游玩上,甚至考虑过就此“解脱”。从繁琐的日常管理中解脱,从繁重的肩上负担中解脱,从非赢不可的心态中解脱,从那个一直包围着他的玻璃罩中解脱。endprint

其实莱利已经从很多地方得到解脱了,比如从聚光灯下。如今的他露面的次数越来越少,他说是因为受不了听见自己那无所不知般侃侃而谈的腔调。但他也承认,他和其他有目标、有野心的人一样,很享受所得到的荣耀和夸赞。不过,认可来自于胜利,这也是他产生放弃念头后一次次又蠢蠢欲动的原因。在莱利的办公室里,阵容组合的研究结果以及合约信息被贴满了一整面墙,他会参与球探工作,在与经纪人保持关系上花心思,与球队管理层一起策划推敲。球队原本有着清晰的战略,不过,在勒布朗离开后,他们需要重新制定。

“很明显,如果他留下来,我们将是东部最强的球队。”莱利说道,“这是我当时的计划。我觉得这再清楚不过了。但他没有留下来,我没能看穿他的心,也不愿意看穿。”莱利曾有一整个月的时间不愿意去想球队的烂事,然而,最终让他明白的是,球队还有波什和韦德,以及一批年轻的小伙子。况且,他们还有很多机会去挖掘更棒的球员,比如哈桑·怀特塞德。在交易截止日,他们也将自己的既定目标完成了,球队得到了一名得分机会创造者——德拉季奇。而且更重要的是,为了得到这名后卫,莱利送出的筹码只是两个自己因为不愿意等候的首轮选秀权。另外,莱利为夏天也做了很多大准备,在他眼里,只要他想,那么两年之内重回东部赛区顶端不成问题。

回忆

有人会一如既往地怀疑他,可迈阿密有信心。当一支球队失去一名核心球员的时候,管理层都会感受到一些压力,然而,这里的球迷却依然支持莱利,仍然叫他“教父”。

不过莱利对此的理解是因为自己年岁的增长。“当你到了一定的年岁,人们就会开始向你表示尊重和敬意,我也会同样回敬。经过了二十年的好日子,这就更正常了。人们看得见这支球队对胜利的无限渴望。阿里森是一切的动力,而我则是一名执行者。”

莱利的坎坷路途,除了为他带来洗尽铅华的人生态度,也伴有人们对他的误解。也许,在世人眼中,莱利是个冷血无情、心机算尽、不择手段的独裁者,可事实上,他却是个感性的人。“是这样的。”莱利说道,“在过去,我还经常写信。我们没有短信,没有手机,没有电子邮件,可能有电子邮件吧,只是我不爱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还会为他喜爱的球员赠送镶嵌着“永远”字样的卡片。比如现在,德拉季奇就拥有一张。

在戈兰的那张卡片上,还写有这样一段话:“我知道你怎么看我。我不会承诺什么,但我会让你看到我的不同。”

在奈史密斯名人堂演讲上,莱利在讲话结尾时送给自己妻子一段布鲁斯·斯普林斯汀《重归你怀抱》的歌词。在演讲里,他说自己的妻子是“篮球生命中的完美配偶”,也为两个远走的孩子动情。如果这些还不能证明他是个情感丰富的人,那么他对过往球员的回忆则只能称之为官方套话。有时候,建立在情感上的关系会很难缠,对此,莱利希望用一种更为理性的态度去处理,多年以前他就采取了管理学教授罗伯特·凯德尔的管理哲学。“作为教练、经理和总裁,最困难的事就是让球员们做那些他们不情愿却对他们实现目标有益处的事情。而球员们和经纪人呢,则是希望让我们做对他们有帮助却是我们不情愿的事。这是一种有益的情况,因为凯德尔说压力是好的,那种恰到好处的压力,一直存在却不会带来灾难的压力。正是这种压力能让双方合作,因为这种压力能为双方带来优势。”

莱利承认,作为一名鞭策者和激励者,他与球员存在着许多压力摩擦。但是他认为,虽然有些球员不喜欢他,有些球员受不了他,但还是有很多球员对他保持尊重。“我觉得,教练惟一对球员的指望,就是多年后再见的时候能有一个拥抱。”莱利笑着说,“你跟我之间皆是美好,因为我们在不断获得胜利,胜利是你我共同的热情。”

莱利曾和安东尼·梅森有过争端,但这与他们之间深厚的感情相比不值一提。莱利说,去参加梅森的葬礼简直就是对他的折磨。“当你的球员,一名在五年时间里都全心指导的球员,在你之前离开人世,犹如白发人送黑发人,真的令人难以接受。”

莱利说,那些他深爱的球员饱受重病折磨是他最难受的时候。“埃尔文倒下的时候,我认为那是最艰难的时刻了。”莱利说道,“而阿伦佐倒下时,我以为那才是最难的时候。可当克里斯倒下时,我觉得这才是最艰难的,真的,我会受到这些影响。”当然,波什的情况很乐观,血凝块发现的很及时,下个赛季他就能完全康复。但这还是让莱利心有余悸,仿佛2000年的噩梦重演。“是的,一模一样,那时,我们已经花了几个星期的时间搜寻所有我们可能得到的球员。”

然而,好消息是他们拥有了德拉季奇。“交易的决定大概在7点左右下的。”莱利说,“大概5点半的时候,哈兰医生给我打了电话。我在交易之前就知道克里斯的病情了,但我没有告诉阿里森之外的任何人。我们呆了,确实被惊呆了。尤其对他的健康,我们都十分担心。”这让他想起四年前哈斯勒姆从肺部血凝块中康复的经历。“那给了我希望,也给了克里斯希望。正确的药物和足够的休息会让他恢复健康的,不过,这对球队和球迷来说仍然是沉重的打击。”没错,这些都会让球队在“系紧鞋带,准备上路”时便感受到挫折之苦。一切都预示着,他们不得不等,这一年还没开始就已经注定是要被浪费掉的。然而,人生苦短,谁愿意浪费任何一年呢。

教父

从开始NBA生涯至今,莱利以球员、助教、主教练和管理层人员的身份共度过了48个春秋,在他的手上一共有9座总冠军,为什么他看起来还像是在证明着什么一样?

莱利说,自己并不是要证明什么,也没什么好证明的。他提起盖尔·希伊的著作《人生变迁》中所写的人在六十岁花甲之年应该存下安定。然而,已经满七十周岁的莱利却连为此庆祝一番都不愿意。“我现在的动力在于我仍然想赢,我想要为斯波教练提供我所有能给的,把我毕生所知传授给他,鼓励他继续提高。他已经快要超越我,并达到另一个境界了。他对数据分析充满热情,三分、跑动、转移球那些东西都兴趣盎然。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转型期,在我过去的教练方式和他的想法中转化。”

莱利说他现在扮演的是后补和后盾的角色。“我不如以往那样动力满载了,但我还是希望球队能把一直以来的精神贯彻下去。只要我还在这个位置上一天,我就要为阿里森和球迷带来成功。我现在感觉很差,因为现状和理想还相距甚远。”

他依然怀念那种感觉,2012年和2013年夺冠的感觉,以及在2006年作为主帅夺冠的感觉。“那种感觉终生难忘,只是太过短暂。胜利的光环紧紧笼罩着每个人,大概也就是十分钟左右把。你的家人从看台上走下来,所有人都在球场上,这一切都是真实可触的。大家一起感受胜利,这是体育运动中最真实的时候,每个人都散发着真情实感。”

如果能再来一次的话,莱利会怎样呢?他说他会直接跑出球馆,和大家坐上汽车,开到机场,然后直接坐飞机走。不要什么庆祝,不搭理ESPN的采访。不过,如果莱利真的能如愿再次品尝冠军胜利的滋味的话,也意味着那将是他离开NBA的时候。“如果我们再赢一次冠军,我认为是的。我很肯定。我不希望还要再回来尝试卫冕。总是有一个合适的时间的,你只是不知道何时会到来。你不知道你会什么时候赢得冠军,所以也不知道那合适的时候究竟会何时而至。到了那时,就是‘嘿,差不多行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都备受眷顾,这些年里也都有优秀的人相伴左右。”

说到这里,莱利的音调渐渐变轻,“我没有怨念,也绝不后悔。”endprint

猜你喜欢
莱利教练球队
Coach,Where Are You?教练,你在哪儿?
一道美国数学竞赛题的推广
两只猎豹
犀利的机器人教练
贪玩教练
菜鸟球队菜鸟兵
这些球队为什么拿不到总冠军?
加油
谎话总动员
兔兔自杀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