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撬动英国政治版图

2015-05-14 04:57
南方周末 2015-05-14
关键词:保守党华裔选民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张若谷 发自伦敦

在2015年5月7日的英国大选中,各党派出人意料地推出了大批华裔候选人,并选出了首位华裔议员,打破了英国华裔参政的历史纪录。这些英国华裔为何参选?推举华裔候选人,是昙花一现的“秘密武器”,还是英国政坛的大势所趋?

少有的第一代华裔候选人

在2015年的大选中,英国各政党推出了总计11名具有华裔背景的候选人,打破了2010年8位华裔参选下议院的纪录。11名华裔候选人分别来自保守党、工党、自民党和绿党。

保守党候选人为:王鑫刚、何易、林程远、麦大粒、黄精明。工党候选人为:布莱克、欧文。自民党候选人为:凌家辉、张敬龙、李沛腾。绿党候选人为陈俭明。

其中,保守党提名的黑龙江人王鑫刚和重庆人何易,更是仅有的两位来自中国的第一代华裔候选人。这些候选人都有着优秀的学业纪录(以牛津和剑桥毕业生居多),从事专业工作(大部分为律师,其他职业则包括会计师、工程师、银行经理和医生等)并参与了大量慈善以及社团等社会工作。尽管他们身为华裔,依然符合英国社会对于政治精英的传统期望:良好的教育、出众的才华,以及对于民生的关注。

史上首位华裔英国议员

现年31岁的律师麦大粒,出生于英格兰北方约克郡的一个广东移民家庭中。他的父母辗转来到英国,最终在约克郡的小镇上开起了一家外卖店。靠着不懈努力,麦大粒进入了剑桥大学法律系,继而获得牛津大学法律硕士学位。

牛津和剑桥不但培养了众多的诺贝尔奖得主,更是英国政治精英的摇篮。尤其是老牌贵族与门阀云集的保守党,由于许多党员间的关系早在大学阶段就已经成型,被英国人戏称为牛津剑桥党。因此,曾先后在剑桥和牛津大学法律系深造过的麦大粒披上保守党的战袍,是顺理成章的事情。麦大粒提到,身为移民的孩子,早年的他曾尝到填不饱肚子的艰辛,遂立志要通过慈善和从政来改变社会。除了打理律师事务外,麦大粒还靠从父母那里学来的手艺管理着一份慈善事业,为当地的孩子提供免费早餐。

麦大粒的政治主张意在把英国建设成一个认可才华而非身份,各社会阶层可以自由流动的国家。因此,麦大粒虽然强调移民家庭的出身给自己带来了从政的动力,但并不乐意突出自己的少数族裔身份。

与刻意淡化华裔背景的麦大粒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为保守党候选人,却希望以自己的华人身份吸引选票的王鑫刚。入籍仅7年的王鑫刚来自哈尔滨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曾获得过帝国理工大学交通规划硕士和牛津大学数学硕士学位。经过长年的打拼,如今的他已是伦敦东区金融城一家银行的高级经理。

在他看来,自己的华人身份不但不需要淡化,反而是取胜的资本,并特意挑选了华人云集的曼彻斯特作为自己的选区。曼彻斯特拥有超过10万的华裔人口,为全英华人数量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伦敦。

这一策略十分成功,曼城的华人对于华裔候选人的反响极高,甚至出现了主动帮忙拉票的粉丝。

能团结华裔的只有中餐?

从麦大粒和王鑫刚的例子可以看出,同为英国社会的精英,由于经历的不同,新老华裔政治家的主张并不完全一致。老一辈的移民往往文化程度不高,主要从事餐饮和清洁等工作。故出身于老移民家庭的华裔政治家多有社会底层的体验,受英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更深。例如,麦大粒曾提到,自己十分注重以家庭与社区为核心的英国传统价值,并对辛勤劳作的父辈在政治上沉默感到十分惋惜。因此,这些华裔政治家对于社会公平、个人机遇等有着强烈的关注。

新移民政治家往往作为企业家或高技术人才来到英国,因此有一个较高的起点。他们关注的往往是中产阶级所重视的治安、交通和教育等较为现实的社会福祉,以及华人群体本身的话语权。此外,不同政党的华裔候选人们作为政敌竞争十分激烈。例如,自民党的华裔候选人在麦大粒胜选后即送出了“请勿忘本”的贺电,使得一向坚持淡化种族背景的麦大粒陷入两难的处境。

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是英国华裔内部的分裂状态。英国华裔大致上可以分为五大社区,分别是香港移民、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华裔移民、大陆移民、台湾移民,及上述移民群体的第二代。这些群体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语言和文化隔膜。此外,社会阶层的分歧也导致华裔群体间的不合作甚至歧视,以致坊间曾有一个笑话说能团结英国华裔的东西仅有中餐而已。英国华裔要想形成一股稳定的政治势力尚需时日。

一座尚未开发的票仓

虽然这11名华裔候选人都有出色的背景,但想在盘根错节的英国政坛出头,还需要得到各大政党的青睐。英国各党推出大量华裔作为候选人,背后必然有着深谋远虑的政治考量:英国政党在选举上的角力日渐激烈,得到独立执政所需的多数席位也越来越难。因此,往日不被关注的边缘选民就成了能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各大政党开始积极吸引如少数族裔等被忽视的选民群体。

目前,英国华裔人口仅50万,仅占全英6400万人口的0.7%,但已是数量增长最快的少数族群。此外,在“闷声发大财”这一传统思想的左右下,英国华裔对政治缺乏兴趣,被称为隐形的一族;而第一代移民的语言障碍更加剧了这一局面。据无党派志愿性组织“英国华人参政计划”的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在35万有资格投票的华人中,有30%从不进行选民登记,是少数族裔中选民登记率最低的。因此,华裔选民就像一座尚未开发的票仓,在选战日渐激烈的今天显得格外有价值。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华裔选民是英国少数族裔选民中唯一支持保守党人数多于工党的族群。这可能与麦大粒提到的华人重视家庭价值和努力工作有关。因此,保守党今年推出4位华裔候选人可以认为是向华裔群体表达诚意。为了争夺选票,其他政党自然也不甘示弱,纷纷推出自己的华裔代言人。所以,今年华裔候选人井喷式的增长,可能并非昙花一现,而是英国政坛未来的趋势。

猜你喜欢
保守党华裔选民
云师大泰国苏拉塔尼大学留学生汉语学习策略调查
庆城县南庄乡扎实开展选民登记工作
卡梅伦 成功连任
美国会出现首位 华裔女议员
阅读理解两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