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读往来

2015-05-14 16:54
中国新闻周刊 2015年41期
关键词:贾康公报新闻周刊

40/2015 总第730期

@夏末果酸:成都的发展的确一日千里,作为西南重镇,她的影响和作用远超昆明、贵州,比肩山城。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更关心的是城市软件的提升,服务的人性化,管理更为科学,人与人更为和谐。

@胡同里的老西医:其实人们不关心成都发展什么产业,作为一个多次去成都旅游的游客,感受更深的是成都这座城市独一无二且令人艳慕的慢生活。

中国新闻周刊编辑部微博

http://weibo.com/inewsweek

《中国新闻周刊》  官方微博

http://weibo.com/chinanewsweek

当摄像头进入我们的生活时,我们就失去了一定的自由。它就是一把双刃剑,在保护人身财产安全之外,也可能侵入我们的隐私。很难想象,我打开公共场所摄像头的直播平台时,屏幕中出现的是我正在公园散步的父母、咖啡店发呆的密友。无法逃离,希望尽早建立起关于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的相关法律规范。(饭局长)

记者手记

这四天,那五年

本刊记者/周群锋

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中国新闻周刊》陆续专访了国家“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这些中南海智囊是国家制定大的方针的重要力量。我有幸专访了其中3位: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巴曙松,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原所长贾康。

采访的主题是“十三五”规划。在五中全会上,将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十三五”规划的建议,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未来五年又恰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可以说,五中全会虽仅有短短四天时间,却对未来五年的国家进程产生深远影响。

这几天,朋友圈被五中全会公报中透露的“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疯狂刷屏。但是,公报中值得关注的亮点远远不止这一个,整个公报对“十三五”的经济和社会进程,清晰地标出了一条发展中轴线,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新表述、新提法,更是凸现了“十三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理念及着力点。

今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三季度GDP同比增速6.9%,近6年来首次“破七”,维持了30余年的年均10%左右的高速增长模式也成为过去时。“十三五”期间,破解老龄化困局、谨防落入“中等收入陷阱”、避免爆发地方债务危机、适应全球化新格局等都是很现实的问题。

“如果改革的程序不科学、不透明、不民主,遗留问题很多,将来也许改革要重来。”贾康多次跟我提到了“中国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的这句话。我想,这句话也应是对所有“十三五”规划制定者的一种警示,一种鞭策。

中国经济面临的独特性挑战在于,现在依然存在着一系列体制和机制障碍,既妨碍对生产要素供给潜力的充分挖掘和利用,也阻碍全要素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中国社科院副院长蔡昉认为,“十三五”期间,如果还按原来的生产要素和生产率,他预测中國潜在增长率可能会降至6.2%,但深挖改革红利,可为GDP贡献1-2个百分点。

而巴曙松则认为,过去依赖人口红利、投资、出口带动的高速经济增长阶段将告一段落。因此,“十三五”期间的经济体制改革、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深度转变都更为重要。

详见本刊2015年11月2日出版总第730期

猜你喜欢
贾康公报新闻周刊
财政投资项目绩效评价:基于修正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要点图解
旅行的没落
今天的会就开到这吧
你为什么要学会拒绝
特朗普表示美国不支持G7 公报
图解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
贾康:房地产税离我们并不远
美《新闻周刊》回归纸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