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初探

2015-05-16 08:14健朱潇婷
中国蚕业 2015年4期
关键词:果桑桑椹菌核病

林 健朱潇婷

(1浙江省临海市苗圃,浙江临海 317006;2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临海 317000)

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初探

林 健1朱潇婷2

(1浙江省临海市苗圃,浙江临海 317006;2临海市特产技术推广总站,浙江临海 317000)

为了探索不同农药对桑椹菌核病的预防效果,以戊唑醇悬浮剂(430 g/L)、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为试验区,以清水为对照,在大10果桑园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果桑喷施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对桑椹菌核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校正防效为94.79%,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校正防效(15.60%)、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校正防效(14.41%)相比,分别提高了79.19个百分点、80.38个百分点;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与其它2种农药和清水对照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处理区的桑椹产量为1 599 kg,比其它2个农药处理区的产量分别高7.2倍、9.1倍。

果桑;大10;桑椹菌核病;戊唑醇悬浮剂;腐霉利;预防效果

目前,在浙江省台州市果桑大10的种植面积已达367 hm2,特别是在主产区涌泉镇管岙管理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果桑,果桑收入已成为该地区农民的一项主要的经济来源。然而近几年来肥大性桑椹菌核病(农民俗称白果病)在该地区肆虐暴发;感染桑椹菌核病的桑椹,在成熟初期,逐渐膨胀,裸果表面发白,用手按之如海绵状突起,果心发黑,5~7 d后桑椹随着枝条的晃动即四处自行散落,失去经济价值[1]。桑椹菌核病病菌在温度接近20℃,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就会在土中抽出子囊盘,生出子囊和子囊孢子,随风飘移,扩散蔓延感染桑椹[2-3]。桑椹菌核病是对果桑生产影响最大的病害,自从20世纪90年代种植果桑大10以来,该地区均采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防治桑椹菌核病[4],导致该菌产生抗药性,近几年来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的防治效果大幅下降;因此,筛选预防桑椹菌核病的药剂显得尤为迫切。我们从果桑园实地走访中了解到临海市涌泉镇沙渚村果桑种植户2013年应用戊唑醇悬浮剂(430 g/L)防治桑椹菌核病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而用戊唑醇悬浮剂(430 g/L)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尚未见报道;为此,我们于2015年用戊唑醇悬浮剂(430 g/L)对桑椹菌核病的防治效果进行了试验,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药剂:戊唑醇悬浮剂(430 g/L),兴农股份有限公司产品;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陕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学有限公司产品;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产品。果桑品种:大10;试验地点位于浙江省临海市涌泉镇沙渚村,选择树龄以及田间管理一致的成片果桑园,种植密度为每667 m2120株,树龄10年,四周皆为果桑园,该片桑园于2013—2014年连续发生肥大性桑椹菌核病,发病率超过50%,果桑园中积累了较多的病原菌。

1.2 试验方法

农药设置:试验设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3个药物处理区和1个清水对照处理区。在同一果桑园地从第3行开始随机设置处理区,各个处理区间设1行桑树为保护行,每个处理区10株桑树,3个重复。于2015年3月9日(雀口期)、3月19日(萌芽期)、3月28日(初花期)、4月3日(盛花期)按试验设置浓度分别用3种农药喷雾1次,均采用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常规喷雾,以桑树叶面滴水为度,在桑椹收获前25 d停止用药[5]。

1.3 调查项目

主要调查桑椹菌核病的感染率、平均单芽好果数、平均单果质量、米条产果量、夏伐后新稍抽发情况等。桑椹菌核病感染程度调查从果桑病果显现期4月14日开始,至桑椹采摘末期结束,每3 d调查1次,每个试验区10株桑树各随机选定1根枝条调查总果数,记录发病桑椹数量,并摘除发病桑椹,最后统计防效{校正防效(%)=[(对照区发病率-药剂处理区发病率)÷对照区发病率]×100}。调查单芽好果数(每株调查10个芽,染病桑椹不记入)、单果质量、米条产果量(于5月5日汇总统计)、每667 m2果桑园的桑椹产量;于7月16日调查夏伐后新稍抽发情况和枝条长度,枝条长度每株调查1根枝条。

2 结果与分析

2.1 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

从表1看,果桑喷施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防治桑椹菌核病处理区的效果最好,校正防校为94.79%;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区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均不理想,校正防效分别为15.60%、14.41%;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处理区的校正防校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区相比,分别提高了79.19个百分点和80.38个百分点。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与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清水对照的防效存在极显著差异。

表1 戊唑醇悬浮剂(430 g/L)防治桑椹菌核病的发病率及校正防效

2.2 戊唑醇悬浮剂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果桑生产情况

从表2看,喷雾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果桑树处理区的发病率较高,其中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区的单芽好果数、米条产果量为3种药物处理区中最低。3种药物处理区中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处理区的单果质量最高(2.98 g/粒),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区的单果质量相差较小(分别为1.78 g/粒、1.82 g/粒)。这可能是由于前期发育的果实果形较大,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处理区的桑椹发病率较低,健康果的果形较大,单果质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区的桑椹发病率高,健康果以开花末期的果实为主,果形小、成熟期迟,导致单果质量与戊唑醇悬浮剂(430g/L)4 000倍液处理区相差较大。桑椹鲜果产量以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处理区最高,每667 m2果桑园产量达1 599 kg;而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处理区的产量较低,分别为196、159 kg,仅在末期收获少量的桑椹鲜果,且以小型果为主,销售价格低;清水对照区的桑椹菌核病发病严重,未至成熟期就已全部发病,颗粒无收。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处理区的桑椹产量比其它2个农药处理区的产量分别高7.2倍、9.1倍。

表2 戊唑醇悬浮剂(430 g/L)防治桑椹菌核病后果桑的产量和生长情况

桑树夏伐后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和清水对照区的新梢抽发数量分别为38.2、37.6、39.5、40.8根/株,新梢抽发长度分别为0.85、0.79、0.95、0.87 m(表2),从数据可以看出不同处理区的新稍抽发数量和长度无明显差别,说明感染桑椹菌核病的桑树通过夏伐后,对桑树新稍的生长基本没有影响。

3 小结与讨论

通过2015年春3种药剂的防治试验表明,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防治桑椹菌核病的效果最好,校正防效达94.80%,与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校正防效(15.60%)、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校正防效(14.42%)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校正防效仅14.42%,为近几年防效最差的一年,这可能与2015年花期多雨,涌泉镇管岙管理区果桑产区桑椹菌核病大暴发,且桑椹菌核病的病菌对该药产生抗药性有关。戊唑醇悬浮剂(430 g/L)4 000倍液处理区的桑椹产量1 599 kg,比其它2个农药处理区的产量分别高7.2倍、9.1倍。

据我们田间防治试验,戊唑醇悬浮剂(430 g/L)、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和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药剂防治处理区,对果桑大10的果、叶均未产生药害症状。用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在桑椹采摘前25 d停止用药[5],可确保食用安全。

选择一种防效较好的杀菌剂来预防桑椹菌核病是果桑丰收的先决条件,本次试验仅为广大果桑种植户在选择杀菌剂时提供参考,但从本地及本次试验结果来看,如果长期单一使用1种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易使桑椹菌核病的病原菌产生抗性,建议可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用药情况,选择不同的药剂交替轮换的方式进行防治。

[1]魏晓军,徐成美.桑椹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J].江苏蚕业,2007,29(4):14-15.

[2]李培民,余如良,史如金,等.桑椹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技术[J].植物医生,2003,16(6):24-25.

[3]徐仁清,徐昕杰,张波静,等.句容市果桑产业化发展调查分析[J].江苏蚕业,2006,28(1):40-41.

[4]林健,牟康庆.果桑栽培初探[J].浙江柑桔,1997,(3):43.

[5]邓真华,彭晓虹,杜贤明,等.不同药剂防治桑椹菌核病效果研究[J].中国蚕业,2014,35(3):33-35.

S888.71

B

1007-0982(2015)04-0035-03

2015-07-31;接受日期:2015-09-06

林健(1968—),男,浙江临海,本科,农艺师。

Tel:13058897081,E⁃mail:linjian168081@163.com

猜你喜欢
果桑桑椹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趋势与防治技术对策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盐边县果桑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桑椹(外一首)
桑椹
阆中果桑产业园的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桑葚菌核病综合防治技术综述
果桑篱架匍匐式栽培技术
不同播期、密度和肥效对陇葵杂4号菌核病发病规律的影响
桑椹提取物对胰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及对小鼠胰腺组织的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