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应用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研究*

2015-05-16 09:17于宏标
中国医学创新 2015年32期
关键词:氟烷胸腔镜插管

于宏标

电视胸腔镜(VATS)手术在国内应用逐渐广泛,有着创伤小、出血少、疼痛轻、耗时短、心肺功能影响小及拔管快等优势[1],尤其在无法耐受开胸手术的老年患者中非常适用。VATS手术需要单肺通气处理,才能更好地显示术野,为此麻醉显得十分关键。为了进一步探讨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处理VATS单肺通气麻醉的效果,本院实施了该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共计入选对象80例,全部为本院接诊的单肺通气麻醉的VATS手术患者,入选时间2013年7月-2015年7月。入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本次研究,同时排除肝肾等脏器病变、冠心病、高血压、慢性疼痛及神经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发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20~76岁,平均(56.7±6.2)岁。研究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2~78岁,平均(56.9±6.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VATS手术处理,进入手术室后及时进行ECG、MAP及SpO2监测,开放外周静脉通路,研究组麻醉诱导药物为0.1 mg/kg咪唑安定+2 mg/kg丙泊酚+2~4 μg/kg芬太尼,待意识消失后辅助0.1 mg/kg维库溴铵插入双腔气管导管,并接入麻醉机,吸入纯氧后加入2%~3%的七氟烷,实施间歇正压通气(IPPV),麻醉维持则采取微量泵持续泵注0.04 μg/(kg·min)芬太尼,并半紧闭方式持续吸入七氟烷。对照组麻醉诱导药物与方法同前,麻醉维持则采取1.5%~2.5%异氟烷持续吸入。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两组患者麻醉前、气管插管时、插管后5 min、术后10 min、术毕各个时点的MAP与HR,并记录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与不良反应情况,并作对比分析。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麻醉与手术期间MAP、HR变化比较 两组插管后5 min的MAP均有一定降低,其中对照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组插管后5 min的MAP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气管插管时HR较麻醉前均明显升高,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与手术期间MAP与血压变化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麻醉与手术期间MAP与血压变化比较(s)

*与麻醉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

2.2 两组患者苏醒时间、拔管时间比较 研究组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分别为(7.14±3.19)min、(9.82±2.64)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11.19±2.37)min、(13.68±3.29)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研究组发生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5%;对照组则发生恶心呕吐1例、躁动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VATS手术优势明显,但要求术后患者要及时苏醒,确保拔管后患者有良好自主呼吸,尽量减少不良反应,促进患者早日康复[2]。七氟烷在很大程度上可满足前述要求,故而被本院应用在VATS手术患者中。本研究针对接诊的VATS患者80例进行对照,两组采取相同的麻醉诱导方式,且均应用芬太尼处理,其中对照组复合异氟烷麻醉诱导,而研究组复合七氟烷麻醉诱导。结果显示,研究组的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麻醉后与手术中MAP与HR均有一定变化,其中两组在气管插管时HR均明显高于麻醉前(P<0.05),同时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插管后5 min患者的MAP均有一定降低,其中对照组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P<0.05),可见对照组在麻醉与手术期间MAP与HR更不稳定,影响更大;此外,尽管两组均有少许不良反应,但均能耐受,不影响治疗,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芬太尼在手术麻醉中应用十分广泛,可取得不错的麻醉效果。七氟烷血气分配系数很低,为此吸入后可快速达到肺泡有效浓度,一般吸入3 min后就能使得插管后的HR等指标恢复正常[3],而异氟烷血气分数更高,一般要在吸入5 min后才能恢复正常[4]。此外,七氟烷可快速排出体外,排出后肺泡有效浓度可快速降低,而异氟烷则排出时间更长,极易引发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5]。

综上所述,VATS手术患者实施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可取得不错的效果,对血压与心率影响小,而且苏醒快,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1]卢吉灿,刘超,贾燕,等.七氟烷复合芬太尼单肺通气麻醉在电视胸腔镜手术病人的应用[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2009,11(12):45-46.

[2]李定文.瑞芬太尼复合七氟烷或异氟烷用于老年胸腔镜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及对苏醒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11,9(4):117-118.

[3]郑放明,邓瑜.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或七氟烷全身麻醉维持效果比较[J].现代医药卫生,2015,31(15):2337-2339.

[4]曹宇,杜耘,杨庆军,等.30例胸腔镜下心脏手术的麻醉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6):1812-1813,1816.

[5]叶永青,王钰,牟婉兰.丙泊酚与七氟烷用于胸腔镜手术麻醉疗效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3):440-441.

猜你喜欢
氟烷胸腔镜插管
七氟烷抑制宣威肺癌XWLC-05细胞生物学行为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奈维用于胸腔镜肺大泡切除术后防止漏气的疗效观察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人骨肉瘤saos2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