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抑郁情绪差异下的运动能力比较研究*

2015-05-18 07:28王建君
体育教育学刊 2015年3期
关键词:力量情绪老年人

王建君,杨 光

(沈阳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辽宁 沈阳110034)

在人口老龄化程度日趋严峻的今天,老年人的健康倍受关注,而影响老年人健康的疾病谱中,心理问题占主导地位。有研究显示,70-80%的老年性疾病与心理因素有关,其中老年抑郁的危害尤为突出[1]。它的特征是以情绪低落、焦虑、迟滞和繁多的躯体不适症为主,且不能归因于躯体疾病和脑器质性病变[2]。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健康状况越来越差,生活自理能力逐渐降低,社交范围逐渐缩小[3],这可能会促使老年人抑郁情绪的产生与加剧,不利于保持健康。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4],通过参加锻炼,提高运动能力,可以减少抑郁的发生,但针对老年人不同抑郁情绪所表现出的运动能力特征研究还鲜有报道。为此,本研究以量表调查为研究手段,通过定量与定性有机结合,分析不同抑郁情绪在移动能力、肌肉力量、平衡能力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系,旨在为更好地了解老年人心理状况、宣传体育锻炼价值、有效缓解老年人抑郁情绪提供理论依据。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从全国各大城市多层次随机抽取样本,选择天津以及辽宁、河北、陕西、山东、广东、云南等地区的省会城市,围绕社区、企业单位周边的公园、广场、健身指导站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这些老年人无重大器质性疾病、残疾、精神和视觉、听觉障碍,年龄在60岁以上。发放问卷980份,有效问卷711份,有效率为72.55%,其中男性为403人,女性为308人。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问卷采用封闭式内容,老年抑郁量表和运动量表相结合进行调查。老年抑郁量表(GDS)是Brink等(1982年)创制,共30条目,10条反向计分,20条正向计分,最高30分,具体症状包含:情绪低落、活动减少、易激惹、退缩、痛苦的想法,对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消极评价等,得分越高表明抑郁程度越高。而运动能力调查采用日本学者衣笠隆(2000年)研制的运动能力量表,运动能力分为移动能力、肌肉力量、平衡能力三级内容,共14条目,每题内容答“是”记1分、“否”记0分,最高分14分,0-7分视为运动能力低下,得分越高表明运动能力越强。

1.2.2 数理统计法

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统计数据特点,计量数据以Mean±SD表示,计数数据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ANOVE)并结合多重比较检验。其中自变量为抑郁情绪等级,因变量为各级运动能力。P<0.05为显著性水平。

2 研究结果

2.1 老年人抑郁程度人数对比情况

根据分数划为无抑郁组(0-10分)、轻度抑郁组(11-20分)、中重度抑郁组(21-30分),表1显示老年男性在无抑郁组、轻度抑郁组、中重度抑郁组中所占比例高于女性,轻度抑郁组人数高于无抑郁组(18.28%)和中重度抑郁组(5.07%),占76.65%。

表1 老年男性、女性抑郁程度比例

2.2 老年人抑郁情绪差异下的运动能力特征

方差分析显示,不同抑郁程度下,老年男性、女性在移动能力、肌肉力量、综合运动能力方面均呈现显著性差异;而平衡能力仅有老年男性有显著性差异(表2),女性反之(表3)。从进一步的多重比较分析发现,老年男性的无抑郁组与轻度抑郁组在移动能力、肌肉力量、平衡能力以及综合运动能力中均表现出显著性差异(表4),而女性仅在肌肉力量和综合运动能力方面有差异(表5),但总体看,非抑郁组的运动能力要好于抑郁组。

表2 不同抑郁情绪下运动能力的方差比较(男性)

表3 不同抑郁情绪下运动能力的方差比较(女性)

表4 不同抑郁情绪差异下运动能力的多重比较(男性)

表5 不同抑郁情绪差异下运动能力的多重比较(女性)

3 分析与讨论

3.1 老年人抑郁情绪的特征分析

抑郁是老年人中一种常见的不良情绪反应,主要表现为悲观、悲伤、失助、自卑和绝望,易怒、避世,甚至轻生厌世[5]。研究显示,若抑郁情绪持续存在而被忽略,会延缓疾病的康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消极自杀等严重后果[6]。

有研究发现,文化程度、身体状况、有固定职业、孩子文化程度是影响老年人抑郁的因素[7]。本研究中,无抑郁情绪者仅占18.28%,轻度抑郁情绪的比例最高,占76.65%,这部分人群如果加以积极干预,会表现出“即现即消”的特点;反之程度会加重。此外,研究中中重度人数偏少的可能原因为:一方面,本问卷是在公园或社区中填写,样本对象大部分进行体育活动和娱乐,心情相对愉悦;另一方面,样本对象离退休后,由于文化水平较高,因而中重度抑郁人数少。

3.2 抑郁情绪差异下的运动能力比较分析

运动能力作为人的身体形态、素质、机能、技能和心理能力等因素的综合表现,是评价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指标,提高运动能力就意味着机体的生理功能得到增强和改善[8],主要包括移动能力、肌肉力量、平衡能力。有研究发现,不经常锻炼的老年人抑郁程度高于经常锻炼者,其抑郁症的发病率也高,而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老年人的情绪,降低抑郁程度,有助于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境[9]。

移动能力是指人在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中,接受一定信号刺激后由一处向另一处安全、自由、有效地移动,也可称灵敏素质[10]。随着年龄的增大,老年人的各组织器官机能下降,中枢神经传导兴奋或抑制时电信号的传递速度减慢,抑郁组与非抑郁组在心境状态上有所差异,抑郁组信号刺激神经的强度小,导致神经的传递速度更慢。研究发现,老年人移动步态不敏捷,使老年人举步时抬腿不高、行走缓慢、不稳,导致跌倒危险性增加[11]。本研究中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较多的是太极拳和健身走,太极拳速度较缓慢,重心要求较低,人的髋关节动作幅度大,踝关节外展活动次数多,牵拉韧带。健身走双脚负重,使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次数增多,这两种运动都提高了髋关节和踝关节的活动能力,从而降低了发生跌倒的机率。总体看,老年非抑郁组移动能力好于抑郁组的原因是:一方面,老年人运动的强度不同,非抑郁组主要表现出锻炼态度好,次数多,时间长的特征[12]。另一方面,老年人成年期经历不同,心境不同。非抑郁组老人对未来充满希望,不畏惧困难,有积极向上的心态,而抑郁组老人会表现出情绪低落、迷茫、患得患失、内心纠结的消极情绪。

肌肉力量是维持人体姿势和完成动作等生理活动所需的,是指人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张力是一块肌肉或肌肉群一次竭尽全力抵抗阻力的活动能力,所有的身体活动都是由肌肉收缩克服阻力产生的,均需要使用力量[10]。老年人肌肉比较松弛,硬度下降,肌纤维横断面积小,快肌纤维萎缩速度快,肌肉中的血管含量少,氧气、营养物质运输能力差,各肌群的之间的配合能力下降。有研究表明,肌肉绝对力量的遗传度为35%,相对力量的遗传度为64%[13],也有研究通过肌肉活检实验显示,老年人通过运动能使已经萎缩的肌肉发生逆转,说明肌肉力量具有可塑性。研究中无抑郁组和轻度抑郁组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具有显著性差异,可能与老年人工作岗位有关,进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人对肌肉的刺激力量不同,体力劳动者进行大量劳动,肌肉具有记忆性,肌肉力量大,反之,脑力劳动者肌肉力量小,使得肌肉的可塑性有差别。另一方面,情绪对神经的影响有关,感觉和运动这两种神经纤维支配肌肉,感觉神经纤维主要是传递肌肉疼痛和本体感觉,运动神经纤维主要感受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而抑郁是短期内当人遇到生活挫折、工作变更、社会关系紧张、天灾人祸等情况时,理所当然地产生抑郁情绪,不良情绪刺激感觉神经纤维,支配肌肉传递信息减慢,肌肉的兴奋性减弱,力量降低,所以抑郁是可以减轻和预防的[14]。

平衡能力是指身体对来自前庭器官、肌肉、肌腱、关节内的本体感受器以及视觉等方面刺激的协调能力[10],前庭器官是人体对自身运动状态和头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在维持平衡中占主导作用,本体感受器是感受身体空间变化并向中枢神经传递信息,视觉有感知位置和调节平衡的作用,这些器官对人体维持平衡、调整和保持姿势具有重要作用。平衡能力一般通过静态平衡活动和动态平衡活动来发展。有研究发现,代表静态平衡能力的单足闭眼站立指标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下降的速度最快,并且经常参加有氧健身者的闭眼单腿站立时间明显长于不参与者[15]。通过运动刺激肌肉、肌腱、关节,可以提高老年人本体感受器对平衡能力的感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对肌肉与器官的协调,保证身体活动的进行。老年男性在平衡能力上主要是抑郁组与非抑郁组之间的差异,与前庭器官功能的下降有关,当身体位置发生改变时,前庭器将刺激传向中枢的速度减弱,而抑郁情绪会减慢信息的传递。老年女性无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运动强度、运动时间和运动量的无差别性,导致的运动效果相对较小所产生。

4 结论

受文化程度、身体健康状况、体育锻炼态度、运动强度、时间和量的多重因素影响,老年人轻度以上抑郁情绪的发生率接近80%;从抑郁情绪的程度上看,抑郁程度与运动能力呈负相关性,特别是老年男性表现得尤为明显。可见,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能够在提高运动能力的同时,还可以有效地消除或缓解抑郁情绪的发生与发展。

[1]张碧琼,王丽.心理干预在老年慢性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探讨[J].全科护理,2009(10):879-880.

[2]黄赫.老年人常见疾病运动疗法[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4:177.

[3]Liu Li-Juan,Guo Qiang.Loneliness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for the empty nest elderly in the rural area of a mountainous county in China [J].Quality Life Res,2007(8):1275-1280.

[4]Kathryn J.Reid,Kelly Glazer Baron,Brandon Lu,etal.Aerobic exercise improves self-reported sleep and quality of life in older adults with insomnia[J].Sleep Med,2010(9):934-940.

[5]谢蓓芳,方永年,林永清,等.坚持体育锻炼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10(5):146-148.

[6]任素琴,李金梅,赵黎明,等.老年慢性病患者抑郁程度的调查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5(3):5.

[7]杨雪莹,李永成,王淑惠,等.天津市老年人抑郁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7(19):1921-1924.

[8]杨光,永富良一.运动能力对老年人医疗费的影响[J].体育与科学,2009(6):60-63.

[9]张春丽,刘丽娟.运动锻炼对老年人抑郁程度的影响[J].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3(2):124-125.

[10]杨光.我国城镇老年人体育消费与医疗费用支出的变化规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4:146-147.

[11]覃朝晖,于普林,鸟正赉.老年人跌倒研究的现状及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5(9):711-714.

[12]张红,李萍,严建雯,等.老年人体育锻炼及其对抑郁障碍的影响[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5(10):850-852.

[13]王金灿.运动选材原理与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5.

[14]孙延林,Stuart J.H.Biddle.体育活动与老年人的抑郁:系统综述[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2(2):49-54.

[15]于宁,毛德伟,洪友廉.太极拳运动中下肢肌肉收缩特征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40-44.

猜你喜欢
力量情绪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