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特内政效应外溢

2015-05-18 12:17
中国石化 2015年10期
关键词:勒曼王储沙特

□ 丽 萨

政局变化不会对沙特的政治、经济、外交政策造成大的改变,沙特将按“既定路线”向前走。

沙特是石油生产大国,一举一动对地区格局以及世界石油市场产生巨大外溢效应。近来,沙特政局突变,国王萨勒曼上任才3个月接连两次改组政府。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出口国,以及目前也门局势的主导国家,沙特国王此番大动作究竟会产生何种效应?

王室宫斗,堪比甄 传

2015年的头四个月里,沙特政局可谓云波诡谲、风云变幻。1月23日,前任国王阿卜杜拉去世,萨勒曼接任王位后颁布了一系列行政职务变更任命。3月26日,正当外界对沙特国内的政局猜测纷纷时,一向收敛武力的沙特主动空袭也门,突然宣布组建“包括十多个阿拉伯国家”的联军,对也门胡塞武装和前总统萨利赫的部队进行空袭。也门之战未果,沙特新国王又再次“任性”。4月29日,刚即位仅三个多月的沙特国王萨勒曼突然发布国王令,宣布废除其弟穆克林的王储及副首相职务,随后指定其侄、原副王储纳伊夫王子为新王储,同时兼任第一副首相、内政大臣以及国家政治与安全委员会主席。与此同时,萨勒曼还任命其子本·萨勒曼为副王储并宣布了包括外交大臣在内的一系列重大人事任命。对于此次“换储”事件,诸多媒体在报道中将其形容为沙特政坛的“强震”,更有甚者将其视为沙特王室“宫斗”的结果。

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宫斗论”并不能完全被视为调侃之言。尤其对于沙特来说,这种论调确有其合理之处。与英国王室的新闻常见于报纸娱乐版不同,有关沙特王室的消息大都刊载于政治版面。因为沙特是当今世界上少数存活的二元君主制政体。其中,与许多立宪政体下只具有“虚位”的君主相异,在沙特国王拥有治国理政的实权,并且依赖狭隘的家族政治逻辑实行王位继承——例如依据沙特法律,王位必须传给开国君主阿卜杜勒的子孙。

此次人事变动之所以引人注目,因为这是沙特历史上罕有的巨大人事变动。作为沙特国王继承的一个程序安排,沙特王储和副王储一直是沙特王位重要的继承序列。在历史上,沙特王位的继承顺序绝少发生变化,尤其是近几十年以来,沙特王室继承相对稳固。除了前国王阿卜杜拉的几个王储在2010~2013年间先后病逝,不得已更换王储和副王储人选之外,王储人选一般都意味着“板上钉钉”的下一任国王。

□ 前任国王阿卜杜拉去世,引发沙特政局突变,进而影响地区格局和世界石油市场。李晓东 供图

乱世用重典,如今的沙特王国的确处于严重的危机之中。在阿拉伯半岛周边地区,沙特在与伊朗的斗法中频频落败。首先是伊拉克在美国入侵以后形成了伊朗支持下什叶派主导的中央政府;而后在叙利亚内战中,沙特支持的反政府武装不仅没有推翻巴沙尔政权,武器资金流入恐怖组织之手反而导致“伊斯兰国”坐大反蚀其身;2014年以来胡塞武装在也门攻城略地,更是大有占领全境之势。沙特出兵是因其再难容忍王国南境的也门落入伊朗的势力范围之内。

雪上加霜的是,美国军事力量的撤退之势使得中东地区处于空前的安全真空之中,美国在阿拉伯之春中背弃盟友以及与伊朗和解的动作使沙特不再信任美国对王国的政治支持和对中东地区的安全承诺。鉴于目前中东地区的复杂局势,内忧外患的沙特王国亟须一位强有力的君主,来积极应对挑战。通过有计划的行政任免和继承顺位变更,萨勒曼期望将对王室内部权力集团进行大洗牌,以便采取统御全局的姿态解决沙特面临的问题。

沙特王室的继承问题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继承决策在本质上仍是王室权力博弈的自然结果。遥想当年,燕王朱棣以武力夺取皇位,在朱元璋诸子中最后“胜出”,而燕王一脉虽得以续承皇位,其后代兄弟子侄之间仍继续上演夺位内斗。王位之争也许正是王朝政治的终极悲剧所在。

冷斗伊朗,俨然成为阿拉伯世界的“新代言人”

沙特同样是阿拉伯世界举足轻重的地区大国,其综合国力主要依靠三大支柱。一是石油出口。沙特是世界第一大产油国,石油日产量近千万桶,并拥有l50万~450万桶/日的剩余产能,有能力左右国际油价。自2014年下半年以来,沙特主动发起“油价战”,导致油价暴跌,沉重打击俄罗斯、伊朗等强硬国家,凸显沙特在国际战略博弈中的分量。二是“宗教立国”。沙特国王一直将伊斯兰教视为对外扩大影响的最大软实力。尤其是2015年1月萨勒曼继任国王后,马上免除相对开明的苏莱曼宗教事务部长之职,同时将以保守著称的瓦哈比派学者赞福任命为伊玛目大学校长,显示出继续强化宗教影响力的趋势。三是沙美关系。早在二战末期,沙美就确立了“石油换安全”的战略盟友关系。近些年,双方因战略方向相悖(沙特支持宗教极端势力,美推行反恐、“民主改造”),经济互需下降(美国谋求“能源独立”增强,从沙特进口原油比例下降,沙美“能源换安全”根基动摇),以及美中东战略收缩迫使沙特另寻靠山。双方关系日趋疏远。但深层看,沙美战略互需仍是主导面。从沙特看,沙特政体落后,经不起“颜色革命”的折腾,同时军事孱弱,无力应对极端组织“伊斯兰国”蔓延,以及伊朗地区扩张(如支持胡塞武装在也门夺权),中东越乱,沙特越离不开美国的保护。加之新上台的萨勒曼国王,其所属的苏德里系一向与美国关系最铁。从美国看,美国需要沙特石油出口以美元计价,以维持美元霸权;同时沙特大量购买美国军火,使巨额资金回流美国,有助于美国经济发展;尤其在当前美国在中东战略收缩的背景下,需更加倚重沙特等地区盟友。2015年1月阿卜杜拉国王去世后,奥巴马总统亲率超高规格的代表团参加葬礼,足见美国对美沙关系的重视。有上述三大支柱支撑,沙特一直是中东举足轻重的地区大国。

2011年中东剧变后,阿拉伯世界执政多年的强人政权纷纷倒台。但这些国家的政治重建均不顺利,很多国家的政局动荡至今仍未停歇,根本无暇顾及、参与地区事务。相较而言,沙特等海湾国家凭借“钞票换平安”,成功躲过“政权更替潮”,经济发展稳定,“金元外交”对埃及等急需资金的转型国家吸引力加大。沙特逐渐取代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新的领头羊。事实上,正是近几年来,沙特外交政策做派开始明显转向,由过去稳健低调的风格,变得越来越咄咄逼人。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沙特与伊朗均为海湾大国,而且都想充当海湾霸主,因此双方关系一直不算和睦。l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由世俗君主制变成“伊斯兰共和国”。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反对君主政体,在地区输出“伊斯兰革命”,同时将美国视为“大撒旦”,由此与奉行传统君主制、保守亲美的沙特矛盾日趋尖锐化。随着沙特与伊朗在各自阵营中的地位提升,双方矛盾面日趋凸显。尤其在美国地区影响力下降背景下,两国自主竞争意识增强,博弈和较量日趋激烈。

总体看,沙特与伊朗之间的“新冷战”无处不在,几乎在中东所有热点问题中都有体现。

石油政策,按“既定路线”向前走

目前沙特坚决持不减产政策,市场非常关注沙特油价政策。

沙特的油价政策是由沙特的国家战略利益决定的。在国际油价大跌的情况下,沙特始终没有减产来减缓油价下跌,这既是以低油价打击美国页岩油开采企业,维护国际原油市场对传统产油国的依赖,也是对伊朗的遏制。伊朗经济难以承受低油价。

随着油价不断走低,而沙特财政支出进一步扩大,沙特现有的石油政策将面临挑战。从去年底沙特发布的2015年财政预算看,明年财政收入预计比今年要下降很多,但支出仍会高过今年,导致该国可能出现386亿美元的财政赤字,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2014年财政赤字初步数据为144亿美元,是沙特自2009年以来首次出现实际预算赤字。

虽然沙特坐拥75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但官员担心,高额的支出可能会迫使沙特不得不吃老本,或者走上上世纪90年代大举借债的老路。

沙特一直坚持不减产,成为油价不断下滑的主要原因。虽然沙特有足够的资金储备继续任性地坚持自己的石油政策,但这也许不能成为长久之计。沙特的资金储备足够他们继续这样生活10年左右,但是如果油价一直保持低位,恐怕他们将难以为继。

IMF已经警告像沙特这样的石油出口国,要把油价下跌的趋势作为常态来看待,呼吁这些国家要收紧薪酬开支、取消补贴,发展私营行业。分析人士认为,在过去石油收入丰厚的时候,如果沙特采取重大改革措施也许会更容易一些,在眼下油价不断下跌的关口,这样的行动也许会面临不小的政治挑战。

不过,外界普遍预期沙特短期内不会改变其石油政策。萨勒曼通过国家电视台发表演讲称,“继续坚持前国王的正确政策”。自1995年就担任沙特石油部长一职的纳伊米留任,也说明沙特近期不会改变石油政策。

猜你喜欢
勒曼王储沙特
估值300亿!沙特阿美拟分拆上市
来自沙特的新燃料
2019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指挥“大熊”蒂勒曼学霸征途的花甲一战
欢乐出行
沙特阿美IPO的蝴蝶效应
不一样的沙特国王萨勒曼
沙特阿拉伯更换王储
废黜王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