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移动App的大学生个人知识高效管理刍议

2015-05-19 12:27田军
图书馆界 2015年2期
关键词:移动APP大学生

田军

[摘 要]介绍移动互联网时代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和流程,针对大学生信息素养现状和自主型学习的需要,探讨移动App在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中的应用,针对使用场景,介绍了几种操作便捷、口碑好的移动App,如evernote、云存储软件、思维导图以及社会性网络工具等,将大学生个人知识进行有效的管理,同时提升信息捕捉意识,促进知识再利用,并开发大学生创新思维。

[关键词]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移动App;自主型学习

1 引 言

当前,移动互联网正在掀起新一轮创新和变革的浪潮,移动互联网的服务便捷化、使用娱乐化、内容碎片化、传播即时化及信息海量化等变化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及学习产生深刻影响。如何获取知识、管理知识和利用知识成为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一道难题,同时大学阶段对知识的及时性和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在海量的信息中最全面地掌握信息,最高效地管理信息,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学习和科研任务。个人知识管理的理念逐步被引入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个人知识管理技能可以帮助大学生把学习变为更具自我导向和控制的过程,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终身学习者[1]。

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

2.1 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

美国的多尔塞(Paul A. Dorsey)教授最早提出了个人知识管理的概念,他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应该是一套既有逻辑概念层面又有实际操作层面的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2]。个人知识管理是知识管理的一个分支,它是个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搜集、分类、存储、检索和共享知识的一个过程[3]。多尔塞认为,个人知识管理可以看作是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技能,这些技能是21世纪成功地完成知识性工作所必须具备的[4]。通过个人知识的管理,运用相应的技能、方法和移动App,可以解决大学生在个人知识管理中的痛点,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体系。

2.2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

个人知识的管理其实就是个人知识从产生、搜集、分类、管理、存储、利用与创新的有序化流程,主要包括保存知识、共享知识、使用知识、创造知识和学习知识等几个方面(见图1),这个过程中也是个人知识吸收、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知识学习和创造的过程。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的流转速度更快,使用者可以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轻轻点击保存按钮或者分享按钮,就可以完成知识的传播,在海量信息中,灵感和创造力一闪而过,知识的使用和创造需要以对有价值知识进行有效管理为基础。

如今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成为大学生获得知识的窗口和媒介。大学生借助移动终端、相机和摄像机随时随地记录信息,或者定制信息,浏览网页,记录心得,分享知识,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会产生很多类型的知识内容,应用移动App来管理个人知识逐渐成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的新方式。

2.3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个人知识管理的必要性和特点

大学阶段是开阔视野和掌握专业技能的关键阶段,更是学生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自主学习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阶段,熟练运用信息工具的能力是具备信息素养的重要体现。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信息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应该注重大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5],通过必要的知识管理工具,掌握专业的个人知识管理技能,不仅可以让大学生快速高效、合理合法地获取知识,有意识地积累和管理个人知识资产,还能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

伴随着通信与网络技术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使用手机进行上网搜索、人脉管理、记事备忘、与小组沟通交流在大学生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并且对手机的依赖性较强[6],运用移动App,大学生可以选择知识查找和管理工具搜集各种学习资料与信息,对搜集的信息进行归纳、分类、存储记忆、鉴别、遴选、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并应用于实践等,并在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中,激发学习热情,迸发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创造新知识,发挥信息的效益,以达到搜集信息的终极目的。本文针对这一特点,甄选出操作简便、口碑好、评价高的个人知识管理工具,并介绍工具的应用场景和基本功能,以便于大学生下载、安装和使用。

3 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个人知识管理App及其应用

当前可供选择的用于个人知识管理的移动App有很多,如Evernote(印象笔记)、麦库记事、为知(Wiz)、OneNote等云端记事工具将碎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管理;Dropbox、Box.net、Google Docs、亚马逊的Cloud Drive、苹果的iCloud、麦库记事、华为云存储、有道云、QQ网盘等个人云存储工具为个人重要知识的及时存储、备份和随时随地地使用提供便利;Inspiration、Mind Manager、Mind Map等思维导图工具将创意思维和知识管理起来;博客、微博、豆瓣、个人主页等各类社会性软件和工具是对“关系”“群组”和“圈子”的管理。个人知识工具的使用,对大学生生活、学习中产生的重要知识的及时抓取、管理、存储、共享、交流和创新提供了便捷,更加方便有效地为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服务。

3.1 个人记事工具提升信息捕捉意识

大学生使用移动设备进行信息搜集时,经常会遇到网络信息瞬息万变、不能及时保存和管理的情况,如果过后有需要,恐怕花费好几倍的精力也不能保证一定找得到。及时将所看到的有用信息保存和管理起来,并加上一些简单的批注,将当时的一些心得和感受记录下来,对于知识的再利用、组织和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云端笔记管理工具是一种简单高效的个人记事工具,可以实现对网络信息筛选和随意保存的功能,简单易用,上手快速,并能随时随地查阅和编辑信息。下载和安装此类个人记事工具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捕捉意识。借助其完善的功能设置,大学生可以轻松地获取和管理所需的信息。该类工具在信息抓取上,能导入各种类型的文件,并具有网页抓取功能;在信息组织方面,既可建立数据库,也可建立文件夹来组织导入的信息,可对导入文件自动建立索引,支持逻辑检索,检索结果能反像显示检索词,可按相关度、字顺、时间等排序;在信息安全保护上,可设置口令,保护隐私,保存的知识可自动备份,实现网页、手机客户端之间的信息同步。

比较有代表性的,如Evernote(印象笔记)、麦库记事、为知笔记等。以Evernote(印象笔记)为例,Evernote的第一功能就是记录一切,即用文字、音频和视频记录想到的,看到的和体验到的一切;可创建文本笔记、多媒体笔记和墨水笔记(即支持手写笔记,通过使用触摸笔在触摸屏或写字板书写或绘图)。具体而言,这类工具具有以下特点和功能:1) 免费使用并支持多个平台。大学生的信息使用行为呈现多平台性,支持多平台实现了信息在不同平台间的同步和转换,大大节省了信息搬运和查找的时间,Evernote有PC/Mac/iPhone/iPad/iPod/Android/黑莓/Palm/Windows Mobile等多个版本,能满足不同终端的使用需求。2) 数据获取便捷。可将“Add to Evernote”添加到IE和outlook的工具栏里,从而可以将网页或者邮件中选中的内容直接添加到一个新的笔记中;也可以添加一个Evernote的扩展组建到火狐或者Google浏览器(Chrome),从而达到同样的效果,在浏览网页和指尖阅读的同时很便捷地获取有价值信息。3) 支持数据管理和协作共享。保存下来的信息会被自动处理,编入索引,支持用关键词、标题、标签,甚至地理位置等搜索所有的笔记,“待办事项(to-do)”功能还可以提醒大学生对未完成事项进行处理,保存下来的内容还可以与同学、老师共享。大学生思维敏捷、开放,养成良好的记事习惯,除了可以提高其生活和学习效率,还可以培养其对所关心的事或物的信息敏感力、观察力、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对信息的创新能力,个人记事工具是管理移动环境下碎片化信息的最优选择。

3.2 云存储便于知识再利用

传统的信息存储主要是优盘、电脑硬盘、便携式硬盘等,这种传统的存储方式有两个显著缺点:一是容量有限,二是携带不便。移动时代,云存储成为一种趋势,云存储绿色环保,使用不受物理地址和时间的限制[7],在任何时候都可以无障碍上传、随时调用下载和共享。很多大学生苦恼于如何存储生活学习产生的各类信息和内容,如照片、课件文档、下载感兴趣的电子书、视频等,它们占用很大的存储空间,需要时又常因忘记携带存储工具而耽误很多精力。如今用户只需要申请一个云存储账号,获取一个免费的存储空间,就可以通过手机等移动设备上传或者下载所需的信息和知识。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个人云存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后盾,促使存储空间成本不断降低。常用的云存储工具有如下几种(详见表1)。

可见,云存储是个人的移动硬盘,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可对通讯录、相册、文章、短信等信息进行存储和管理。支持多平台操作、多种文献类型上传,具有强大检索和数据加密功能,支持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将信息进行云存储管理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分类、存储和共享的过程。

3.3 思维导图激发大学生扩散思维

移动互联网时代知识与知识之间的连接越来越密切,知识的碰撞使用户经常出现“灵光乍现”“突然一念”等情况,而这样的场景转瞬即逝,思维导图就是这类个人知识管理的福音。思维导图是有效的思维模式,应用于记忆、学习、思考等的思维“地图”,有利于大学生人脑的扩散思维的展开,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将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思维导图工具的一大特色就是让思考看得见,运用思维导图工具可以使所思所想流程化、图形化、图谱化、清晰化。市场上有很多概念地图和思维导图方面的工具和软件,如: Inspiration、Mind Manager、Mind Map、Brain、 Camp、 Segment Research Group、 Coco Systems、Activity Map、SMART Ideas,等等。

“思维导图”已成为学校师生经常挂在嘴边的“时尚词汇”。教案怎么写,题目不会做,怎么办?先画个思维导图。大学生在做读书笔记时,可以运用思维导图构建读书框架,录入摘抄和重点内容,分析阅读内容框架等。思维导图思路清晰,操作便捷,支持丰富的结构和图形的混用,支持思维导图发布、项目管理、高级搜索、协作同步等功能,较文字更能促进学习和记忆。并可与办公软件无缝集成,快速将数据导入或导出到Microsoft Word, PowerPoint, Excel, Outlook, Project 和 Visio中,方便使用。思维导图将大学生头脑中的一些内隐的知识通过图的形式转化为外显的知识,激发大学生创新和发散思维,使大学生思维和工作条理化,大大提升了大学生阅读和学习的效率。

3.4 社会性网络工具建立个人信息平台

互联网的发展、开放获取(Open Access)[8]和社交媒体(Social Media)[9]联合带来的绝对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使交流与合作不再受时间、空间和物理障碍的限制,线上的交流弥补了线下的不足,使资源共享和协同合作成为可能。博客、微博、网络书签、Wiki、学术社交网站、项目管理和基金分享网站等社会性网络工具,不依赖于个人存储空间的网络平台,使用移动终端就能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管理,除了可以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还可以对“圈子”“人脉”“兴趣”“小组”等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定制感兴趣的内容,把预定的信息按照用户的要求“送”到用户面前,这样用户就不必频繁登陆每个网站查看自己需要的内容了[10]。大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其优点加强个人知识管理[11]。近年来,社会性网络工具除了基本的社交功能,也逐步扩展其他功能,向专业方向发展,并呈现以下特点,如:1)作为个人主页。建立个人信息平台,对个人知识进行存储、共享、交流和评价等,可以是思想记录,也可以用作学术成果展示。2) 社交网络与开放获取结合。随着越来越多有用的资料上传到社交网络,有利于促进开放获取的发展。社交网站成为学习资料和开放资源获取的重要平台,基于学科或者兴趣建立的各种群组,还是知识沟通和共享的重要平台。3) 社交网络与科研结合,专门运用于学术交流的社交网站已得到很好的利用。如ResearchGate、Academia.edu、科学网等,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就能找到其他领域的专家,并可推动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学术交流。

大学生阶段是知识和人脉积累的关键时期,通过社会性网络工具建立个人信息的门户,对个人知识进行存储、共享、交流和评价等,将个人学术成果进行展示,与不同专业背景的人进行沟通交流,从而使这类知识成为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

4 结 语

总之,使用移动App,可以事半功倍地对个人知识进行管理,如对个人笔记的管理,对兴趣的管理,对创意和想法的管理,对社会关系的管理等。大学生使用这些App进行知识管理的同时,也是引导大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使用适当的工具和科学的方法逐步培养了大学生自主学习和科学学习的好习惯,并形成了个人长期获取、管理和使用知识的方法。

此外,在大学生知识管理过程中,培养知识共享的能力也很重要。知识共享是展示自己认知和能力的重要体现,积极与他人共享自己的知识,才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很多移动App都具有创建“群组(Group)”的功能,引导学生正确利用、展示、评价信息及信息行为[6],与同学或老师合作、讨论,发现新的知识内容和研究思路,创建教学讨论小组,共享教学资源。如Mind Manager可对创新的各类思维导图实现共享;Evernote也可以实现科研协作与共享;OneNote可以通过Outlook电子邮件发送笔记,还可以将笔记发送到 Word、博客等;酷盘也可以便捷共享快捷发送文件给好友。这些App的使用为大学生共享知识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汪雪莲.基于个人知识管理的信息素养教学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08(S1):255—258.

[2] 黄 娟.信息时代的个人知识管理探微[J].现代教育技术,2005(3):18—21.

[3] EljkaPozgaj,VesnaBosilj.Personal Knowledge Management:the Implication of Web 2.0 Services on Learning Process[J].Opatija,Croatia:MIPRO2013(3):23—27.

[4] 张 静,刘细文,柯贤能,等.国内外专利分析工具功能比较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08(1):141—145.

[5] 侯露露,张 帆,杨小敏,等.国外信息素养教育模型比较[J].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2012,21(2):50—54.

[6] 周 慧.3G时代大学生移动上网行为与信息素养教育[J].中国轻工教育,2011(1):81—83.

[7] 陶 蕾.“云”下的图书馆网络存储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0(7):66—70.

[8] Stevan H,Tim B.Comparing the Impact of Open ccess (OA)vs.Non-OA Articles in the Same Journals[J].D-lib Magazine,2014(6):39—42.

[9] Kaplan A M,Michael H.Users of the World,Unite! The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of Social Media[J].Business Horizons,2013(1):59—68.

[10] 黄艳娟.基于RSS的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推送服务[J].情报科学,2006,24(7):1023—1026.

[11] 韩慧玲.利用社会性软件进行个人知识管理研究[J].信息技术,2012(11):202—203.

[收稿日期]2014-12-25

[作者简介]田 军(1971—),男,馆员,西安航空学院图书馆,研究方向为信息服务和数字图书馆,已发论文数篇。

猜你喜欢
移动APP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专业教学模式的构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高校学习者对日语学习APP使用状况的研究调查
移动APP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