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邓小平

2015-05-19 01:06
党史纵览 2015年4期
关键词:苏区县委书记小孩子

1931年,27岁的邓小平临危受命,被中共赣东特委任命为瑞金县委书记。如何解决土地问题,是关系到苏区生存与稳定的大事。然而,在当时的苏区存在着“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的“左”的倾向,甚至提出了小孩子不分田的主张。邓小平说:“搞土地革命,制定分地的政策。有人说小孩子不应该分地,我就对他们讲,四川俗话说,三岁小子,吃死老子!小孩子吃得也不少呀,因此也应该分地。”同时,他以乡为单位,把田分为甲、乙、丙3类,以原耕为基础,抽多补少,抽肥补瘦,好坏搭匀,再按人口平均分配。对于豪绅地主的方法是:先没收豪绅地主和祠堂庙宇的土地,然后成立分田委员会进行土地分配。分配土地时还留有1%~2%的好田为红军公田,以作公益事业或调剂之用。分田后,由乡苏维埃政府发给土地证。同时特别强调不能侵犯中农的利益,对于富农也不能过分打击。

邓小平担任中央苏区县委书记之际,正值“左”倾思想占据领导地位之时。无论是土地分配问题还是革命战略问题,邓小平都与“左”的思想有着分歧。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反对不切实际、不合理的政策。与此同时,邓小平还从苏区实际出发,提出根据地的边缘区和中心区应有所区别,地方红军不宜全部编入正规红军,更不赞成所谓“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不切实际的口号。在推销公债、征集粮食问题上,鉴于苏区群众负担太重的实际情形,邓小平认为在推销公债、退还公债和借谷子工作中,不宜提出过高指标,红军应到白区打土豪筹款。无论环境如何,邓小平都始终坚持注重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注重实地调查。对于一些看似确定的事情,他也坚持调查之后再作处理。1933年初春邓小平在会昌基层察访时,被告知担任区苏维埃主席的朱秀歧“妄想叛变通敌”,保卫局也前来报告说:“朱秀歧带枪逃跑,保卫局已派人把他抓回来。”随行的人也认为这是“天上下雪地上白”明摆着的事实。但是即便如此,邓小平依然强调先调查后再作处理。为此,他亲自到朱秀歧的家乡芙蓉寨调查,结果发现是子虚乌有的事。

(摘自《北京日报》)

猜你喜欢
苏区县委书记小孩子
晒晒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拟推荐对象
广东5年新增210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振兴发展
在全省老促会会长座谈会上 的致辞(摘录)
当爸妈还是小孩子时
迎头痛击
全线出击,积极进攻
让“优秀县委书记”有位更有为
藏好了吗
开心图片汇
近期我省千部任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