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荨麻疹并发腹腔积液一例

2015-05-20 06:25叶俊儒黄蓉飞
实用皮肤病学杂志 2015年6期
关键词:嗜酸腹型荨麻疹

宋 黎, 叶俊儒, 黄蓉飞

• 病例报告 •

急性荨麻疹并发腹腔积液一例

宋 黎, 叶俊儒, 黄蓉飞

A case of acute urticaria complicated with seroperitoneum

荨麻疹,急性;腹腔积液

临床资料

患儿,男,10岁。主因全身起皮损伴瘙痒3 d,腹痛12 h,呕吐1次,于2015年1月14日入院。3 d前,无明显诱因患儿全身出现红斑、风团,伴瘙痒,1 d前门诊查血常规:WBC 10.5×109/L[正常值(4~1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2.6%(45%~77%),淋巴细胞百分比21%(20%~40%),按急性荨麻疹给予盐酸西替利嗪滴剂、蒲地蓝消炎片口服,病情无缓解。12 h前出现脐周隐痛,伴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病程中无发热、咽痛、咳嗽、咳痰、尿频、尿急、尿痛、腹胀、腹泻等不适。既往体健,按计划接种疫苗。体格检查:体温36.7℃,咽部无充血,心肺查体无异常,腹软,脐周轻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4次/min,未闻及肠鸣音亢进。皮肤科情况:面部、躯干、四肢近端散在分布直径为1~10 cm形状不规则的红斑、风团,颜色鲜红,触之较硬,有浸润感。实验室及辅助检查:血常规中WBC 18.34× 109/L,中性细胞百分比85.9%,淋巴细胞百分比7.7%,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0.4%(0.5%~5%);肝功能、肾功能、血糖、电解质正常;血脂肪酶、淀粉酶正常;二便常规正常。诊断:急性荨麻疹(腹型)。

治疗经过:入院后予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375 mg、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患儿腹痛症状逐渐加重,并再次出现呕吐,为胃内容物,查体见腹部平软,全腹轻压痛,脐上部稍明显,肠鸣音3~5次/min,未闻及气过水音及金属音。遂禁食、禁水,腹部彩色多普勒示:下腹部肠间隙可探及游离液性暗区,范围约2.6 cm×2.1 cm× 2.4 cm;阑尾区肠系膜上可探及多个低回声结节,较大者约1.5 cm×0.4 cm,界清,内回声均匀,可见淋巴门样结构(图1a,1b)。普通外科会诊后考虑急性阑尾炎并转入该科。当晚患儿腹痛逐渐加重,复查血常规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上升至90.1%,应家属要求,2015年1月15日00:10行腹腔镜下剖腹探查术及阑尾切除术。术中见:下腹及盆腔可见约100 ml淡黄色清亮液体,阑尾位于盲肠下段,阑尾长约8 cm,直径约0.5 cm,远端轻度充血、水肿,未见其他病变。阑尾组织病理检查示:黏膜内淋巴组织增生,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黏膜下淋巴滤泡生发中心增大,阑尾肌壁未见淋巴细胞浸润,浆膜血管淤血,部分管腔内可见较多淋巴细胞及嗜酸粒细胞(图2)。术后第1天患儿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8.5℃,并伴有皮损明显增多,继续予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375 mg及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20 ml每日1次静脉滴注治疗,第3天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术后第5天皮损消退,复查血常规基本正常出院。电话随访半年至今未再出现发热、皮损、腹痛等不适。

图1 急性荨麻疹患儿腹部彩声多谱勒超声图

图2 急性荨麻疹患儿阑尾组织病理(HE染色)

讨论

荨麻疹是皮肤黏膜由于暂时性血管通透性增加而发生的局限性水肿[1],可由免疫或非免疫机制引起,胃肠道黏膜受累时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通常称为腹型荨麻疹,好发于儿童。临床上皮损可先于、后于或与腹痛同时出现。报道最常见的腹部症状为腹泻,大便为稀便,无黏液脓血[2]。腹痛位置最常见于脐周,其次为上腹区,腹痛明显,但查体通常无腹肌紧张、反跳痛等体征,可有位置不定的压痛。患者可伴随发热、白细胞升高,但体温一般不高于39℃,中毒症状较轻。国内外鲜有腹型荨麻疹患者腹腔积液的报道。王雪如等[3]曾分析了32例误诊的以消化道症状就诊的荨麻疹患者,其中8例行胃镜检查,6例见胃肠黏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水肿,以及斑片状高出黏膜的充血性风团,以十二指肠降部为甚,但未行胃肠黏膜活检。Lévěque 等[4]曾报道过1例嗜酸性腹水伴荨麻疹患者,该例患者为23岁青年女性,荨麻疹伴有嗜酸性腹腔积液,但外周血及消化道活检均未见嗜酸粒细胞,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较好。

本例患儿WBC升高明显,并逐渐上升,除腹痛外,缺少其他部位感染的征象,B超提示腹腔积液,但术中见腹腔积液清亮,阑尾仅见轻度炎症性改变,腹腔内无明显感染灶。阑尾组织病理检查见较多浆细胞及嗜酸粒细胞浸润。阑尾切除后荨麻疹并未消退,而是给予抗感染、抗过敏治疗后病情缓解。腹腔内感染可以引起荨麻疹,但同时荨麻疹伴发的过敏性反应也可能引起阑尾嗜酸粒细胞浸润、腹水形成,所以单纯手术切除阑尾后效果不佳,抗感染与抗过敏治疗相结合患儿才得以痊愈。本病例诊治中存在的缺憾是未行腹腔积液常规、生化及病理检查,不能确定是否为嗜酸粒细胞积液,也未行胃肠黏膜或肠系膜淋巴结活检,无法判断是否存在腹腔器官广泛嗜酸粒细胞浸润。警示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遇到腹型荨麻疹患者可多次行腹部彩色多普勒检查,若发现有腹腔积液可进一步行腹水穿刺,并进行腹水常规、生化检查。腹腔积液与腹型荨麻疹的因果关系有待进一步的临床与实验室研究。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 [M]. 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16.

[2] 林郁清. 腹型荨麻疹23例的观察和护理 [J].护理与康复, 2011, 10(3):219-221.

[3] 王雪如, 吴利银. 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荨麻疹误诊原因分析 [J]. 临床误诊误治, 2009, 22(1):66-67.

[4] Lévěque L, Michiels C, Collet E, et al. Eosinophilic ascites and urticaria [J]. Rev Med Interne, 1998, 19(5):334-337.

R758.24

B

1674-1293(2015)06-0461-02

2015-07-23

2015-08-30)

(本文编辑 祝贺)

10.11786/sypfbxzz.1674-1293.20150618

610500,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宋黎,叶俊儒);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黄蓉飞)

宋黎,女,主治医师,讲师,研究方向:变态反应性皮肤病,E-mail:cherry-sl@163.com

猜你喜欢
嗜酸腹型荨麻疹
针灸联合疗法治疗腹型肥胖效果的Meta分析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李思康运用“八卦阵”针刺疗法治疗腹型肥胖经验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与慢阻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相关性
针灸治疗腹型肥胖的临床研究进展
护理干预对小儿腹型过敏性紫癜的护理效果探讨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经方辨证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荨麻疹39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