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画中的“松”和“紧”

2015-05-20 18:40杨颜
为了孩子(3~7岁) 2015年5期
关键词:儿童画轮廓线乌鸦

杨颜

我记得以前学画的时候,老师一直强调画要画得“松”一些,那个“松”就是说整张画面感觉有一种放松的感觉,不是僵化死板的。

“松”和“紧”,从艺术审美的角度来说有什么意义呢?“松”的画并不是说画得松松垮垮,而是指在画面中流露出的一种状态,这个状态是发自内心的一种轻松自得的状态,这是画画者当下状态的自然流露。如果大家了解西方发展史的话一定知道中世纪是一个艺术发展几乎停顿的时期,那时候的作品表现出来的就是一种“紧”,画面非常僵化。为何中世纪的艺术会如此停顿?因为中世纪是一个被宗教统治的时期,人的思想都非常受限制,这样的社会大环境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的艺术表达。我们回过头来再看那些所谓“紧”的画,到底说明了什么?其实,它说明了画画的人画画时的状态是紧的,无法全然享受绘画的过程,当然,从另外的角度来说,也是技巧不够娴熟的表现,而我们希望的状态是轻松而投入的,除了娴熟的技巧,还要有那种非常具有个性的表达,这样娴熟而具有个性的表达能让作画者完全投入到创作时身心合一的状态,而这一切就全部在作画者的绘画作品中显露无疑了!

(配几幅中世纪的画和其他时代大师较松的画作。)

孩子的画

我们来看看这两幅儿童画吧!同样画乌鸦喝水,左边那张乌鸦喝水的画非常简洁,讲的就是那只乌鸦在搬运石头投入瓶子的过程。如果我们将左右两幅画对比一下,会发现左边的那张画中的瓶子似乎画得不太标准,但是却有一种动感。你可以想象一下,乌鸦叼石头往瓶子里投的过程中那瓶子的确会不那么稳当,有些摇晃的感觉,这更能突出这只乌鸦是在飞来飞去,不停地往瓶子里投入石头。再看看那只乌鸦,虽然造型上是比较粗犷的,但是形态质朴自然,把乌鸦的特点表现得很确切,而那种质朴自然的感觉更加可贵,尤其是乌鸦的翅膀和眼神表现得惟妙惟肖,这就是所谓“松”的感觉。

再看一下右边那幅画,那只鸟和瓶子画得确实很像,但是那只是形态上的像而已,我们看不出乌鸦扑哧扑哧叼石头时劳累的感觉,也感受不到那瓶子因为被石头撞击后那种轻微摇晃的感觉。而那乌鸦除了身体是黑色的,更是一种简笔卡通鸟的画法,完全没有乌鸦的特点。以上是从一幅画的大感觉来讲的“松”和“紧”。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笔触感觉,第一幅画是剪纸,把剪纸的轮廓当成画面的线条,因为这幅画没有打草稿,是孩子凭着对这个故事的理解以及对乌鸦对瓶子的造型感觉徒手剪的,所以轮廓线非常轻松自然。而右边那幅画中的轮廓线就显得非常刻意,似乎一定要把轮廓线画得光滑而平整似的,而在小心翼翼地画这光滑和平整的轮廓线时却丢失了画者自己对这整个故事的感受和理解。这样的“像”是没有个性和内涵的像,仅仅有躯壳却没有精神,这从艺术的表达来说是不具有价值的。

以上是对同一主题“乌鸦喝水”的两幅儿童画的对比,并从整个画面感觉和线条来阐述了画面的“松”和“紧”的不同。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从笔触、用色等方面来感受到儿童画的“松”和“紧”。

儿童本身就处在一个无拘无束、天真浪漫的时期,在自然状态下就应该是会质朴自然地去表现画画,但目前国内的美术教育,比如简笔画和卡通画,老师教了太多程式化的东西,或者老师大多在教孩子应该怎么怎么画,却不是引导孩子自己对事物的感受,引导孩子用自己独特的审美方式去表达,这是非常遗憾的。

希望我们能多一些理解和看待儿童画的视角,理解孩子眼里的世界,并提供适当的环境让孩子自由地展现眼里的世界。endprint

猜你喜欢
儿童画轮廓线乌鸦
儿童画
如何鉴赏儿童画
基于HTML5的凸轮廓线图解法App教学软件研究
我的儿童画
小乌鸦
多轮廓线的三维形体重构技术研究与实现*
乌鸦搬家
基于鼻子下轮廓线的鼻尖定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