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性切除手术标准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影响

2015-05-23 11:20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年15期
关键词:完全性淋巴结肺癌

徐 涛

(陕西省西安市中心医院心胸外科,陕西西安,710003)

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据统计[1]其在中国人群中的发病率为48~53/10万人,死亡率为 13.45~33.21/10万人,占全部恶性肿瘤死亡的22.7%,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目前,手术是NSCLC患者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临床上对于手术标准选择一直存有争议[2-4]。本院自2005年2月开始实行由国际肺癌分期委员会推荐的完全性切除手术标准,本研究比较了标准实行前后NSCLC患者的预后情况,并分析了影响其预后的相关因素,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2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820例NSCLC患者归为非完全性切除组,2002年2月—2009年2月收治的1 024例NSCLC归为完全性切除组。诊断均符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的通知(2011年版)》制定的NSCLC诊断标准,并经胸部CT、支气管镜检或CT引导下穿刺等检查确诊。所有入选对象肿瘤分期为Ⅰ~Ⅲa期,排除胸腔弥漫黏连甚至胸腔闭锁、肺裂发育不全患者,合并心、肝、肾、脑、呼吸系统等严重疾病患者或者肺外转移患者。2组患者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本组1 844例患者均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但手术切除标准有所不同,非完全性切除组按照常规手术标准执行,完全性切除组按照2005年国际肺癌分期委员会制定的完全手术标准执行:行系统性或叶系统性淋巴结清扫必须包括6组淋巴结,其中3组来自肺和肺门淋巴结,3组来自包括隆突下淋巴结在内的纵膈淋巴结,切除的纵膈淋巴结或切除肺叶的边缘淋巴结不能有结外侵犯,切除的最高组淋巴结镜下阴性。患者术后根据病理类型和TNM分期决定是否行术后辅助化疗或放疗,术后辅助化疗方案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铂类方案(NP方案)、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TP方案)、吉西他滨联合铂类方案(GP方案)等。术后辅助放疗范围包括原发灶、肺门和纵膈。

表1 2组基线资料的比较

1.3 随访和分析方法

采用电话随访或门诊随访的方法,随访时间为5年,生存时间为手术日至末次随访或死亡时间,随访终止时间为2014年2月。如果患者在随访期间失访视为删失数据,患者在随访终点未出现复发或死亡则视为截尾数据。比较2组患者预后情况。分析NSCLC手术患者预后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以SPSS 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行χ2检验;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预后影响因素分析应用Log-Rank进行单因素分析和Cox模型进行术后预后因素的多因素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预后情况的比较

完全性切除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28% 、65.31% 、50.18%;非完全性切除组1年、3 年、5 年生存率分别为 75.75%、52.23%、37.37%。Log-rank检验结果表明完全性切除组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非完全性切除组(χ2=6.278,P=0.019)。见表2。

表2 完全性切除组与非完全性切除组预后情况的比较[n(%)]

2.2 影响NSCLC手术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切除范围、TNM分期、手术切缘、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完全性切除标准均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患者性别、年龄等与预后无关(P>0.05)。见表3。

表3 影响NSCLC手术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分析

2.3 影响NSCLC手术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完全性手术切除标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切除范围、手术切缘、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为非独立危险因素(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对于NSCLC的治疗方法众多,包括手术治疗、化疗、放疗、生物靶向治疗、射频消融治疗以及综合治疗等,但是手术治疗仍是NSCLC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手术能否彻底清除肿瘤、是否遵循无瘤原则直接影响到患者的远期转移复发和生存期。因此,手术标准的制定对于NSCLC患者的预后至关重要。完全性切除标准通过对淋巴结清扫的个数和组数进行要求,将淋巴结进行彻底的、系统的清扫,从而减少淋巴结阴性的假阴性率,避免忽视术后的综合治疗过程,提高NSCLC患者生存概率[5-9]。本研究中完全性切除组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86.28%、65.31%、50.18%,非完全性切除组 1 年、3 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 75.75%、52.23%、37.37%,完全性切除组生存情况显著优于非完全性切除组(P<0.05),进一步证实了完全性切除标准有助于提高NSCLC患者生存概率,考虑是由于实行完全手术标准后,手术范围较之前有所扩大,且淋巴结清扫组数和数量均显著提高,对肺癌及淋巴结的切除更为彻底。

解明然[10]对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患者预后的研究发现,淋巴结清扫数目是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术中应清扫足够数目的淋巴结,进而提高患者生存率。滕洪生[11]分析了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病理分期、分化水平、辅助放化疗、纵膈淋巴结转移、淋巴结清扫站数和淋巴结清扫总数等与手术范围相关的指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切除范围、TNM分期、手术切缘、淋巴结清扫组数、淋巴结清扫个数、完全性切除标准均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进一步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完全性手术切除标准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提示对于NSCLC手术患者,尽早发现,实行完全性手术切除标准有助于改善患者预后。

表4 影响NSCLC手术患者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1]李凯,魏晟,李晓蓉,等.术前外周血CYFRA21-1水平对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14,39(5):406.

[2]黄宪平,周伟鹤,章岳峰.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性切除术5年后的晚期复发[J].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2012,28(6):359.

[3]岳东升.非小细胞肺癌的手术标准及预后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7):532.

[4]王中卫,马秀龙,王亚利,等.TXT+DDP方案同步放化疗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观察[J].陕西医学,2014,9(11):1529.

[5]彭宇,李峥,熊艳丽,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同含铂两药方案一线化疗预后因素的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36(16):1703.

[6]小花,郭晓雅,史皆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个体化治疗中胸苷酸合酶的检测及意义[J].陕西医学,2014,11(5):553.

[7]王卫谦,刘宏旭.青年与老年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比较[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4,43(7):661.

[8]王心悦.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术后复发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情况[J].中华肿瘤杂志,2014,36(4):298.

[9]宋德玉,马常天,王彦红.ⅢA-N2期非小细胞肺癌完全性切除术后的复发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66.

[10]解明然,徐世斌,梅新宇,等.淋巴结清扫数目对无淋巴结转移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肿瘤临床,2014,41(7):439.

[11]滕洪生,张志伟,杨洋.胸腔镜肺叶切除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近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医学,2014,43(14):1764.

猜你喜欢
完全性淋巴结肺癌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喉前淋巴结与甲状腺乳头状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淋巴结肿大不一定是癌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术前鼻-牙槽突矫治器对完全性唇腭裂婴儿修复效果的影响探究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完全性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的治疗方法
完全性尿道下裂者行睾丸精子卵胞浆内注射后妊娠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