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酸治疗颜面部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2015-05-25 00:31郄永涛王岩军张维娜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5年4期
关键词:换肤果酸甲硝唑

冯 敏,郄永涛,王岩军,张维娜

(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果酸治疗颜面部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

冯 敏,郄永涛,王岩军,张维娜

(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河北 保定 071000)

目的 观察果酸换肤在痤疮治疗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64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治疗组为果酸治疗,每2周1次,共4次;对照组给予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外用,每日2次,连续8周。10周后2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4次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4%、50.0%;痊愈率分别为43.8%、18.8%。2组之间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果酸换肤治疗轻中度痤疮高效、安全而方便,患者满意度高。

果酸;痤疮;疗效

痤疮是一种聚集于面部及胸背部等皮脂溢出部位的炎性皮肤病,呈慢性病程,发病机制复杂,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随着美容皮肤科学的发展,果酸换肤已在国内日益兴起,开始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应用于治疗痤疮、皱纹及色素性疾病等。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门诊将果酸应用于治疗痤疮患者,疗效显著。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1.1 病例来源

64例门诊患者来自河北省皮肤病防治院门诊,均诊断为痤疮。其中男38例,女26例,年龄15~35岁,病程5个月~6年。未曾进行过果酸换肤治疗,并且告知了果酸换肤的术后注意事项和签署了果酸换肤治疗同意书。采用Pillsbury分类法将痤疮分为Ⅰ~Ⅳ,即三度四级分类法,Ⅰ级为轻度,Ⅱ级、Ⅲ级为中度,Ⅳ级为重度。皮损表现为白头和黑头粉刺、炎性丘疹、脓疱,个别患者伴有为色素沉着斑、痤疮瘢痕。治疗组男17例,女15例,轻度18例,中度14例;对照组男16例,女16例,轻度17例,中度15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及皮损情况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1.2 排除标准

(1)妊娠、哺乳期;(2)近6月内口服过维A酸类药物;(3)继发性痤疮如药物性痤疮等;(4)对果酸有过敏史;(5)近6个月接受过放疗或冷冻治疗;(6)瘢痕体质。(7)术区脱毛或磨削、日晒伤或对光防护不够;(8)术区有伤口或伴发活动性单纯疱疹及疣;(9)近1个月全身抗菌治疗者、近半个月内局部用过抗菌素者或痤疮药物治疗者;(10)1周内术区曾去角质者;(11)免疫缺陷性疾病者。

1.2 方法

1.2.1 药物

治疗产品果酸(主要成分是甘醇酸)浓度为20%、35%、50%、70%,中和液均由薇诺娜公司提供。洗面奶、凡士林、冰膜、柔润保湿乳液、清爽防晒液均是薇诺娜公司产品。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江苏晨牌药业有限公司产品)。

1.2.2 治疗方法与步骤

治疗组:(1)薇诺娜洗面奶洁面;(2)Visia系统拍照;(3)凡士林外涂,保护眼角、鼻唇沟及口唇;同时遮盖双眼进行保护。(4)使用一次性软刷以20%果酸为起始浓度,自上而下均匀外涂于患者面部。同时启动秒表计时,密切观察患者面部即刻反应。(5)停留3~5 min或面部出现红斑、白霜或自觉刺痛灼热感不能耐受时,将中和液碳酸氢钠喷洒于面部,直至无泡沫级自身无感觉反应为止。(6)果酸专用冰膜冷敷20 min。(7)术后外涂薇诺娜柔润保湿乳液和清爽防晒液(SPF≥30)。果酸治疗间隔时间一般为14 d,4次为1个疗程。首次治疗停留时间为3 min,根据患者面部反应和耐受程度,逐步延长果酸停留时间和增加果酸浓度。对照组:患者每次用药前先清洗面部并拭干,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外用,每日2次,连续外用8周。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治疗痤疮的药物。

1.2.3 疗效观察

用Visia(美国Canfield公司提供,数字化面部皮肤图像分析系统)由同一医生拍照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最后一次治疗后2周皮损情况,具体包括各类皮损,比如粉刺、丘疹及脓疱等数目。

1.2.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参数为皮损减退率。皮损减退率=(治疗前皮损总数-治疗后皮损总数)/治疗前皮损总数*100%。痊愈为皮损减退率≥90%;显效为60%≤皮损减退率≤89%;好转为25%≤皮损减退率≤59%;无效为皮损减退率<25%或皮损无变化;恶化为皮损增多。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1.2.5 统计学方法

2组之间痊愈率和有效率分别进行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2.6 不良反应观察

观察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并分析产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具体预防措施。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84.4%、50.0%;痊愈率分别为43.8%、18.8%。治疗组和对照组痊愈率及有效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组和对照组疗效比较

2.2 不良反应

治疗组32例患者均严密配合4次果酸换肤治疗。在治疗过程中,有2例患者第一次果酸换肤治疗后,粉刺及丘疹数量反而增多,1例为Ⅰ级,1例为Ⅱ级,2例患者均经第2次治疗后,皮损数量开始减少。有1例患者出现红斑性水肿,4 d后局部结痂,7 d后痂皮脱落,无遗留色素沉着。2例患者轻微瘙痒,给予冷喷后症状消失。所有患者均无瘢痕、色素沉着、色素减退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无不良反应。

2.3 随访结果

停止治疗后2个月随访,治疗组随访29例,有2例复发,复发在停止治疗后约1.5个月;对照组随访14例,有4例复发,复发时间在停药后约1个月。

3 讨论

近几年来,由于饮食、社会节奏加快及环境等各种社会因素的影响,痤疮的发病因素多样化,发病率日益增高。痤疮好发于颜面部皮脂溢出部位,皮损以粉刺、丘疹、脓疱、囊肿、结节等多种形式存在,部分患者伴有凹陷性瘢痕及色素沉着等[1]。

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为复方制剂,其中克林霉素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主要对革兰阳性菌有较高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是抑制菌体蛋白质合成。而甲硝唑有抗厌氧菌作用。两药组合制剂可抑制杀灭痤疮丙酸杆菌,并减少表皮脂肪酸生成,有利于痤疮治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并取得一定疗效[2]。

果酸是一组天然的有机酸,分子结构简单,分子量小,渗透性高,作用安全。广泛存在于各种水果、甘蔗、酸乳酪等中[3],最早于1974年,由“果酸之父”著名皮肤科专家Dr.Van Scott和药学专家Dr.Ruey Yu发现,并且发现其有一定的美容及治疗作用,可用于治疗痤疮、酒渣鼻、鱼鳞病、黄褐斑等。果酸换肤是一种表浅非创伤性的化学剥脱术,已经成为美容皮肤科的新宠儿,广泛应用于美容护肤,是治疗痤疮的新趋势[4]。果酸换肤的作用机制:通过降低角质细胞粘连,纠正角化,从而对痤疮及角化性疾病如毛周角化症的治疗发挥疗效;其次,刺激胶原增生,HA增高,提高肤色,从而在改善肤色暗沉、毛孔粗大、抗老化及保湿等美容方面起到特定作用;加快色素的脱落及降低色素,从而有效地控制黄褐斑及炎症后色素沉着。黄明欢等[5]研究表明,果酸治疗12周,实验组痊愈率为56.7%,显效率为30%。随访实验组有效患者26例,治愈中有1例复发,复发率为3.8%。实验组有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本实验研究采用薇诺娜果酸活肤液作用于患者的面部,通过延长在面部停留时间或增加浓度来增加治疗效果。在治疗中,首次使用20%果酸停留3 min,逐步延长至5 min后能耐受,则增加浓度梯度。在操作过程中,和患者紧密交流,并密切观察治疗区域的红斑、发白等症状和刺痛、瘙痒等不适。掌握好果酸换肤液在皮肤停留时间及术后防晒和保湿,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试验中发现,果酸换肤治疗后痤疮患者炎性丘疹及闭合性粉刺明显减少,对炎症后色素沉着斑迹浅表瘢痕也起到一定作用,同时对患者的皮肤光泽度和纹理也有改善,研究结果和相关报道一致[6]。综上所述,果酸换肤治疗痤疮疗效确切、安全、创伤小、副作用少、操作简捷;同时也有一定美容效果,为临床医师在痤疮治疗领域开辟了一种新方法。

[1] 姜浩, 李昌仪. 寻常性痤疮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初探[J]. 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7): 1049-1051.

[2] 廖兆茂, 范绪兰, 吴晓娉, 等. 克林霉素甲硝唑搽剂联合维胺酯治疗痤疮的疗效观察[J], 中国校医, 2014, 28(10): 753.

[3] VAN SCOTT E J,YU R J. Hyperkeratinization, coeneocyte cohesion, and alpha hydroxyl acids[J]. Am Acad Dermatol, 1984, 111: 867-879.

[4] 肖晓庆, 项蕾红, 郑志忠. 果酸疗法在痤疮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美容医学, 2007, 16(6): 795-797.

[5] 黄明欢, 黄懿. 果酸治疗中度寻常痤疮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美容医学, 2011, 20(1): 98-100.

[6] 徐晓芸, 章伟, 吴琰瑜, 等. 果酸治疗寻常痤疮疗效观察[J]. 临床皮肤科杂志, 2015(1): 47-49.

(责任编辑:高艳华)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s of alpha hydroxy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facial mild and moderate acne

FENG Min, QIE Yongtao, WANG Yanjun, ZHANG Weina
(Hospital of Skin Diseas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Hebei Province,Baoding 071000, China )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alpha hydroxy acid in the treatment of acne. Methods 64 cases of acn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2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lpha hydroxy acid four times of, once every other week. While Topical clindamycin and metronidazole liniment were given to 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twice a day lasting for eight weeks. The resul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ied after treating for 10 weeks.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io of treating group was 84.4%, while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was 50.0%. The cure ratio of treating group was 43.8%, while control droup was 18.8%. The cure ratio and effective ratio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onclusion Alpha hydroxy acid is an effective, safety and convenient method for mild to moderate acne vulgaris, which has higher satisfaction.

Alpha hydroxy acid; acne; curative effect

10.3969/j.issn.1674-490X.2015.04.004

R75

A

1674-490X(2015)04-0013-04

本文引用:冯敏, 郄永涛, 王岩军, 等. 果酸治疗颜面部轻中度痤疮临床疗效观察[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15, 32(4): 13-16.

2015-07-09

冯敏(1981—),女,河北保定人,主治医师,硕士,主要从事面部痤疮、敏感性及色素性疾病等损容性皮肤病和微创美容的工作与研究。E-mail: 874546170@qq.com

猜你喜欢
换肤果酸甲硝唑
“刷酸”能变美采用要慎重
“刷酸”过度可致“烂脸”
牙膏中甲硝唑和诺氟沙星的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GB/T 40189-2021)
火针疗法联合甲硝唑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油痘肌的换脸术
甲硝唑,3类人不能拿起就吃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齐墩果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对胰脂肪酶的抑制作用
熊果酸对肺癌细胞株A549及SPCA1细胞周期的抑制作用
水线草熊果酸和齐墩果酸含量测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