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西黑陶发展刍议

2015-05-28 06:13孙绍昆
陶瓷学报 2015年1期
关键词:尼西黑陶发展

孙绍昆

(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尼西黑陶发展刍议

孙绍昆

(昆明学院,云南 昆明 650214)

摘 要:尼西黑陶素有“原始制陶方式活化石”之称,其工艺、装饰技法、审美要素、文化表现都保持着尼西藏族独有的原始素朴宁静之美。但是,传承一项文化精粹的关键不是于封闭的体系内运作,而是应兼容并蓄却又独树一帜。基于此,笔者提出尼西黑陶的发展思路,即:“破、承、立”。破的是单一技法和装饰形式,承的是造型图案的尼西藏族特色,立的是要融入现代黑陶陶艺理念。

关键词:黑陶;尼西;发展

E-mail:381943862@qq.com

公元前4000多年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祖先发明了轮制技术并制成了黑陶日用品,随着龙山文化的繁盛,黑陶技术也渐趋精妙绝伦。黑陶多呈现表面透黑的砂质陶和乌黑光亮的细泥质陶两种。此外,有部分磨光的黑陶,器表多素面无纹,有的也仅仅是镂空或刻饰弦纹、划纹。以出土于东海峪遗址的蛋壳黑陶高柄孔杯为例,胎不施釉却乌黑发亮,器壁最厚不过1毫米,最薄处仅0.2毫米,重仅22克,可谓是胎薄而质坚,器物之精美,工艺之精湛,不由让人拍手叫绝[1]。尼西黑陶是黑陶艺术结晶的一支奇葩,素有“原始制陶方式活化石”之称。尼西黑陶发源于云南省香格里拉县尼西乡汤堆村,其最大的也是区别于其他黑陶技术的特点,是整个制作过程仍保留着比较原始的手工工艺,不抛光只采用木具拍打磨光的做法,使得这种藏式制陶技艺透露着一股素朴自然宁静的气息(见图1)。

图1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Fig.1 Eggshell black pottery high-stemmed cup from Longshan Culture

尼西黑陶被当地人称为“土陶”,距今至少3000多年。现今将这一技艺保存完好且不吝传承的当属云南制陶大师“土锅王”孙诺七林(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其将千百年来传承的工艺毫不保留地教给尼西汤堆的年轻人,使得尼西黑陶延续至今并越发充满生气。不仅“黑陶火盆”、“酥油茶壶”和“凤仪茶罐”三件作品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同时尼西藏族人家中炖煮肉类的土锅、盛酥油茶的土茶壶等已经广为外族人所喜爱,有“现代古董”之誉,作品远销到中国香港、中国台湾、国内其他许多大城市以及新加坡、日本和欧美等地,深受国内收藏家、外来游客和商家的青睐(见图 2)。

在工艺上,尼西黑陶保持着自己较为独立的方式。做坯的原料是当地人称为的“红粘土”和“白粘土”,碾碎后再掺入风化石配置而成的。制型主要采用古老的泥片拍打和泥条盘筑,成型后待泥坯将干未干之际用木制工具抛光打磨,同时也可以采用捏塑、拍印、刻划、镶嵌等方式对陶器进行装饰,然后进行烘烤,再在平地上架垒进行裸烧。尼西黑陶的裸烧极具特色,是在坯体中间及周围放上干松柴、松枝叶等燃料,至坯体烧成深红色后再用麦麸或锯木屑将坯体盖严闷烧,坯体冷却后即成黑色亚光陶器,使其具有了“黑如漆、亮如镜、声如罄、硬如瓷、薄如纸”的特点。这种“熏烟渗碳”技术被载入了世界工艺美术史。

在装饰技法上,尼西黑陶较其他陶艺制品缺乏复杂的工艺性,多随形制作、浮雕塑形或线条刻划,多以麒麟形象作为装饰题材,简练奔放、夸张抽象、稚拙狞厉。随着时代的发展,尼西黑陶的装饰也开始多样化,主要是在雕花图案上的突破,最有代表性的是雕刻大师孙诺七林创作的“藏八宝”方形浮雕(包含有宝伞、金鱼、金瓶、牡丹、海螺、吉祥结、法轮和经幢图案)[2]。另外,现有的尼西黑陶上也采用白色小瓷片镶嵌花纹或几何图案,产生出黑白对比强烈的色彩效果。

图2 尼西黑陶土锅Fig.2 Nixi black pottery cooking pot

图3 尼西黑陶臧八宝之吉祥结Fig.3 Nixi black pottery knot of eight Tibetan treasures

在审美要素上,尼西黑陶主要体现了藏民性格中的粗犷、朴素、原始之美。尼西黑陶厚重的黑色淳朴大方,长期烟熏及盛装酥油使黑陶越发光亮美观;使用木制泥刀和笔套刻划的简洁造型透着原始气息,如器具的鸡、鱼造型,浮雕装饰的牛头兽面,简练线条勾勒的生活中常见的游鱼、鸣鸡、舞蛇以及藏文吉祥语等。有些纹样线条或苍劲有力或婉转延绵、或浑厚饱满或灵动纤巧,虚实结合,气韵远长,犹如中国古代书法。有的又宛若水墨画,讲究经营位置,构图布局,疏密有致,所谓“疏处可使走马,密处不使透风”。尼西黑陶在装饰上还讲究比例尺度,如细密的底纹和繁缛的图案与整体的光滑器壁形成对比,又如器盖部位小面积的密集纹饰与大面积的舒朗纹饰形成对比,可见藏民巧思的构图智慧(见图3)。

在文化表现上,尼西黑陶反映了云南香格里拉藏区独特的地域文化和人类发展状况,其纯粹的亮黑色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同时又涵蕴了高雅优美之情趣。在复杂多变的现代社会,进沉浸于黑陶世界仿佛可以摆脱尘世困扰,体验藏人雪域般的纯真以及藏区与世相隔般的质朴。

从上述特点来看,尼西黑陶主要是保持了生态的制陶手法和简朴的生活气息,使得独特的尼西黑陶在黑陶界独树一帜;尼西黑陶在作为香格里拉藏区标志性旅游产品而享有盛誉的同时,必须指出的是,它存在着生产技艺原始,图案纹样相对固定,艺术形式较为单一,更适合于居民日用而非艺术推广的局限性。笔者认为,要想将一项民间陶艺传承发扬,必须先破后立。对于尼西黑陶来说,破的是单一技法和装饰材料,承的是造型图案的尼西藏族特色,立的是要融入现代黑陶陶艺理念。

第一,立——融入现代黑陶陶艺理念。现代黑陶陶艺创作理念更加讲究的是深刻的人文内涵和“有意味”的形式,即是以黑陶作为创作媒介,在遵循传统工艺程序的基础上,把黑陶的审美要素加以继承并延伸,拓宽表现现代人类情感的艺术形式。怎么融入?具体来讲,就是在延续尼西黑陶“黑如漆、亮如镜、硬如瓷、声如磬、薄如纸”精华特色的基础上,丰富选材,但要保持黑陶特有的凝重气氛,不拘泥于实用性,延展艺术性构想,不失远古造型但可借助现代手段开发更精巧的复杂造型,放弃简单的刻线,尝试可行的装饰新工艺、烧成技术和新材料装饰,同时最为重要的还在于要像孙诺七林一样积极展开陶艺家的个性化艺术探索,发挥天赋创作力,给尼西黑陶注入新鲜活力。另外,现代陶艺还有一个重要趋势是不断加强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以实现产品的品牌化和市场化为目的。对于尼西黑陶来说,其要旨在于提炼艺术特色,制定行业标准、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品牌,尽可能地避免同质化或媚俗的模仿滥造;积极参加展销推介活动,走出藏区,学习借鉴国内外同行的经验,提高设计水平。比如,近年来淄博陶瓷先后起草制定了高石英瓷、合成骨瓷、强化瓷等系列国家和地方标准,成立了协会,争得了行业话语权,也使黑陶行业的发展和振兴有了基本参照物(见图4)。

图4 现代黑陶镶嵌锡、黑陶瓶Fig.4 Modern metal inlaid black pottery vases

第二,承——造型图案的尼西藏族特色。正如黑陶艺术家刘浩先生所言:“黑陶的设计创作应该看到民族的影子”。尼西黑陶之所以别具风格,正是传承着尼西藏族的民族风情,其巨大价值在于作为本土语言的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交融,这种涵蕴本土语言的设计理念正是现代黑陶发展的重要方式[3]。在前一方面,尼西黑陶要保持藏族图腾原始天真拙朴的美,并深度挖掘本土民族艺术和文化符号,后一方面,要融入本民族的现代艺术符号,使其具有新的表现意义和视觉感染力。2010年中央美院美术馆展出一批现代黑陶作品,其中台湾设计师石大宇先生展出了一组以“延续传统工艺、接轨当代生活”为主题,命名为“兴-香格里拉-风”的生活黑陶作品,包括茶盘、洗脸台、茶壶、黑陶立灯等家居用品,立耳、盆腹、柱足,配以麒麟、龙纹、蝉纹和阴阳八卦图,其造型依然庄重肃穆,但却质感细腻、格调高雅,图案层次分明,高低错落。此外,我国黑陶大师仇志海在总结中国传统黑陶造型的基础上,大胆突破了黑陶的固有形态,创作了一批粗放狂野、意趣十足的现代黑陶作品,促进了我国黑陶艺术的现代化发展[4]。

第三,破——单一技法和装饰材料。大型尼西黑陶的制作仍旧保持着原始的泥条盘筑法和手工拍筑法,虽不乏艺术性,但基本上适用于日常生活器具。借鉴其他黑陶制成技术,在黑陶装饰镶嵌材料方面,除了白色瓷片镶嵌外,在黑陶烧成后可以用铜铁铝箔、麻绳、木、竹等不同质感的材料进行装饰,不仅可以衬托黑陶的神秘感,还可打破黑陶的沉闷,增加黑的层次;在色彩变化上,保持大黑的表里如一的庄重是重要的,但采用碳化装饰呈现的(烧成中自然形成的)黑灰相间纹饰及金属质感却更能延伸尼西黑陶深邃的艺术特点,开辟出丰富釉彩之外的一席宁静;在成型方法上,较之传统的拍打和泥条盘筑,更多地采用快轮技术可使器物上凹凸有律的旋纹更富装饰性,也可以突破制成更多种造型器皿;在烧制技术上,传统烧制方法和燃料局限性很大,不易于使用和推广,可以尝试采用清洁环保的燃气炉或者电窑,同时运用诸如乐烧、熏烧、盐烧、釉烧、多次烧制等现代烧制技法,以产生更为丰富的艺术效果。

参考文献:

[1]白明. 世界现代陶艺概论[M]. 南昌: 江西美术出版社, 1999.

[2]李闻雷. 创新是黑陶艺术的振兴发展之路[J]. 山东陶瓷, 2012(12).

[3]张艳. 黑龙江省艺术黑陶的传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0(4).

[4]赵丽娟. 黑陶艺术——神州一颗璀璨明珠[J]. 商业经济, 2010(8).

通信联系人:孙绍昆(1957-),副教授。

Received date: 2014-03-05. Revised date: 2014-05-18.

Correspondent author:SUN Shaokun(1957-),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Development of Nixi Black Pottery

SUN Shaokun
(Kunming University, Kunming 650214, Yunnan, China)

Abstract:Nixi black pottery is known as the living fossil of primitive pottery making, whose craft, decoration techniques, aesthetic elements and cultural performance has still remained the unique original simple quiet beauty of Tibetan tribes. But, cultural inheritance should be inclusive and unique and should not operate in a closed system. Based on this idea,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lack pottery is put forward in the paper, which entails breaking, inheriting and integrating. Single techniques and decorative forms should be broken, Tibetan ethnic characteristics of modeling shapes and decorative patterns should be inherited, and the modern idea of black pottery should be integrated into it. Key words:black pottery; Nixi;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TQ174.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2278(2015)01-0100-03

DOI:10.13957/j.cnki.tcxb.2015.01.021

收稿日期:2014-03-05。

修订日期:2014-05-18。

猜你喜欢
尼西黑陶发展
印度尼西亚·巴厘岛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简论龙山黑陶
齐河黑陶制作工艺的传承与创新
黑陶艺术作品欣赏
美哉黑陶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尼西黑陶在独克宗古城文创产业中的应用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牧民的领头雁——胡瓦尼西——记八十四团优秀职工胡瓦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