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三国真相 探币里玄机

2015-05-28 12:48马鑫
中国收藏 2015年5期
关键词:曹魏大钱蜀汉

马鑫

一般人对于三国时期历史的认知主要是靠《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小说中为大家呈现出了东汉末年群雄征战、各路军阀互相厮杀又以无数军事计谋驰骋疆场的故事。小说中极力抬高以刘备为首的“蜀”,并将刘备刻画成“宽大为怀、虚怀若谷、宽厚仁义、知人善任”的人物品质,而同时又将曹操描绘成“老奸巨滑、草菅人命、阴险毒辣”等龌龊形象。实际上真的如此吗?古钱币会告诉您真实的答案。

西汉末年的轮回

东汉与西汉相似,在末年同样出现了一位霍乱朝纲甚至遗臭万年的人——董卓。但与王莽的“理想主义”不同的是,董卓属于“恐怖主义”的“杰出”代表,不过他们相同的一点就是都利用了当时的“钱”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初平元年(公元190年),各地诸侯纷纷起兵共讨董卓。董卓挟汉献帝入长安,战乱频频,花销庞大,加之董卓其本人暴殄天物,相传其销镕五铢钱及洛阳、长安的铜人、铜炉、飞廉、铜马等都用于重新铸造小钱。但董卓所铸造的五铢钱至今还不能判定,我们只能借鉴当时的剪边五铢作为参考。

剪边五铢这种小钱一般重约0.5克左右,比五铢钱减重了将近五分之一,且铸造极差、轮廓不齐、文字不清。董卓所铸的五铢按说要比剪边五铢还要差,很难想像在当时人们使用这种极为轻、小、薄的钱币时是什么景象。一时间,市场中的货币数量增多,而这种货币其自身价值低贱到无法发挥本身贮藏手段的职能,使市场中物价飞涨,钱币严重贬值。据《后汉书》、《三国志》、《晋书》记载,当时一石谷需要几万钱至几百万钱的地步。

这种情况与西汉末年王莽时期相似,已经不仅仅是货币贬值的问题。人民面对战乱及货币贬值的双重压力,生产力锐减,物资极度匮乏。曹操的《蒿里行》中描写了当时的情形:“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屯田积谷率先致富—曹魏

董卓死后,一时间社会上还在流通着小钱,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做丞相以后,由于赤壁之战急需用钱,在荀悦的建议下废弃了小钱,并逐渐恢复了五铢钱。此时,曹操接过的是由董卓一手打造的残破局面,有些地区甚至又出现了物物交换的情况。面对这样的情况,曹操采取“屯田积谷”的政策,使国力逐步恢复起来,经济实力也相对较稳定。

魏明帝曹叡时又开铸了五铢钱,一个说法是因为民间物物交换时,会把谷打湿或把绢织薄做伪。同时,魏明帝在其执政晚期生活越发奢侈,铸钱也有助于方便。魏五铢是近年来才得到明确断代的钱币种类,形制同汉五铢,外廓侵压部分钱文是其特征。曹魏的五铢钱可能一直沿用到晋代,而曹魏虽有铸钱,但实物经济的成分十分浓厚,无论收入或赈济均采用粮谷。

曹魏采取实物经济的政策在当时看来可以安抚民心,这与蜀汉及吴国大量铸造虚值大钱、剥削人民的政策相比十分仁爱。自破黄巾军后就采取屯田积谷的方法,同时赤壁之战后,曹魏退守北方深居简出,使魏国在当时能得到较稳定的发展,这也体现出曹魏的“实干家”精神。实际上,魏国在三国中是最强大的。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蜀汉

在这种战乱多发的年代,很难会有像曹魏这样一时虽然采取货币“倒退”的政策而靠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富强的。相比而言,蜀汉与吴国的做法与历史中大多数军阀相同,就是铸造了虚值大钱。

赤壁之战后,蜀汉政权又历经了几次战役,整体而言社会并不稳定。先是占领了荆州,而后又向巴蜀发展,财政吃紧。在攻打刘璋的时候,与士兵约定:城破时,府库的由士兵们分享。后铸造直百五铢钱,一枚重量约为五铢钱的三倍,但作价可当百倍。如此一来,使用相同数量的铜却可以榨取人民三四十倍的物资,这比当年的董卓还要过分。

太平百钱可能是刘备入蜀前蜀地即已经行用的货币。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刘备取得键为郡,在键为开炉大量铸造直百五铢钱,这样一来,府库很快就充裕了。但蜀汉之后又经历了取汉中、失荆州、夷陵之战等几次战役,军费支出极大,所以说蜀汉的百姓一直跟随“刘皇叔”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并不为过。刘备死后,诸葛亮又历经南征、进兵汉中、六出祁山等几次战役,加之后主刘禅生活奢侈,国家很快即衰退了。

铸钱本身需要铜,而四川不是铜的原料产地,到后期直百钱只能一再减重,钱文仅有直百字样。

刘璋统治益州时,诸葛亮还称之为“天府之土、民殷国富”,庞统也曾说:“宝货无求于外”。“卧龙”与“凤雏”的评价具有很强的参考性。而刘备入川后,连年征战使本应安逸的蜀地几年内即灭亡了,这主要还是由于穷兵黩武所造成的。汉代十三州中,曹魏占据九州、孙吴三州,而蜀汉仅有一州而已,如何可敌曹魏?如何能一统天下?只能靠钱币贬值的方法,剥削百姓。魏元帝曹奂称蜀国:“虚用其众,刻剥众羌,劳逸无已,民不堪命。”若以钱证史,刘备也仅是一路军阀而已。

天时不如地利,低调便是王道——孙吴

《三国志》中曾提到,曹操攻打濡须时,孙吴抵抗数月,曹魏久攻不克。曹操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孙权),刘景升(刘表)儿子若豚犬耳。”孙吴在三国中显得最为低调,但却是历时最久的国家,这首先要归功于孙吴地理位置极佳。周瑜曾说:“吴国铸山为铜,煮海为盐。”综合比较,孙吴虽然国力不如曹魏,但整体还是要比蜀汉强的。

孙吴在蜀汉币制改革后,也铸造了大泉五百(嘉禾五年,公元236年)。孙吴的钱币形态与王莽大泉五十有些相似。大泉五十在当时的孙吴地区也有流通,大泉五百或许是借鉴了大泉五十的形态所铸,之后又铸造了大泉当千。此时正是孙吴与曹魏征战的时候,之后这两种钱也分别发生了减重的现象。

孙吴虽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开支过大,货币同样采取不断减重的措施。彭信威先生提出,孙吴货币减重的措施可能与蜀汉采取经济斗争有关。当时吴蜀联盟,若不减重,孙吴必定吃亏。蜀汉直百减重后,孙吴又铸造了大泉二千予以抵制,最终停铸大泉五百而直接铸造大泉五千。

由于减重过于严重,破坏国内人民的生活,孙吴于赤乌九年(公元246年)停铸大钱,并将已经铸造的大钱改铸器物,发行的大钱责令收回。而同时期的蜀国已经被战乱所困,直百钱已减重了几次。孙吴收回大钱后,也采取过实物经济的措施。孙吴在人民面对虚值货币人心惶惶的时候及时采取了停铸、收回等措施。虽然减重程度与蜀汉不相上下,但亡羊补牢还算不晚。由于大钱当时很多都已收回重铸,今所见到的大泉五千、大泉二千等则寥寥无几。某钱币网2012年曾拍卖一枚大泉五千,虽然有修补,但仍以24150元成交,足显其珍贵价值。

以钱观史,曹魏深居简出,注重改善民生,国家最强;孙吴拥三州行事低调,地大物博,虽然历时最长但整体实力却不敌魏晋;蜀国面积最小,却穷兵黩武,几乎一直在进行战争,不注重民生的改善。三国的情况均已在当时的货币中真实地体现了。

猜你喜欢
曹魏大钱蜀汉
诸葛亮死后留下四位人才 他们力保蜀汉江山30年
刍议曹魏屯田的背景及影响
蜀汉刘禅的治国举措及其成因
魏晋政权的演变与颍川地区士族及人才的发展
曹魏时期禁碑缘由考略
三十六计之欲擒故纵
赚贼的钱
助贼逃跑
天生我才
挣不到大钱怎么办?/挣到大钱干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