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旗”谈

2015-05-29 08:57王诺遥
净土慢生活 2015年2期
关键词:海派旗袍上海

王诺遥

在众多的美丽衣裳中,旗袍有着别样的风情与魅力。动起来,如一首宛转悠扬的歌摇曳于风中;静下来,则像是一幅婀娜杨柳的画安然于眸底。说起旗袍,我的眼前总有这样的画面:江南,细雨如织,一幢幢白墙黛瓦的民居在杏雨春花中迷蒙成一幅秀丽迷人的写意画,弯弯的拱桥边,乌篷船的桨橹拨动着古老久远的歌谣,泛游在湖面,一个把黑发分成两把垂落麻花辫的女子,身着青花旗袍,撑着油纸伞,携着一低头的温柔,穿过雨雾,穿过狭长的古巷,缓缓而来……

回望旧上海的电影,美人的装束无不与旗袍密切关联。电影里,周璇、胡蝶、阮玲玉等女子与旗袍相得益彰,冷艳凝香。她们在那个闻香识女人的年代,在那深深浅浅的光影里,演绎着飘逸典雅的万般风情,以及曾经沧海的幽怀感伤,无数影迷想起她们时,总忍不住发出“女人如花花似梦”的感叹。

旗袍它不仅仅是衣服,它还有语言,含蓄中流露出性感,尊贵中蕴含着绰约,那些成熟丰韵,具有古典温婉气质的女子最适合穿旗袍。当她们云鬓高挽,眉纤入鬓,呵气如兰,款款莲行时,一举手、一投足流露出的风情,最能演绎出旗袍的高贵与雅致。她们淡淡的目光随意从你身上飘过,却能让你觉得媚眼如丝,诗意梦幻,魅惑无限。她们身上散发出来的丝丝缕缕的幽香,总是无声地诉说着她们竹丝切切的心绪和烟雨红尘中缠绵的故事……

艺术,是通过塑造形象具体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过20世纪上半叶的演变,旗袍的各种基本特征和组成元素慢慢稳定下来。旗袍成为一种经典女装也是设计师灵感的来源之一。旗袍是近代兴起的中国妇女的传统时装,而并非正式的传统民族服装。它既有沧桑变幻的往昔,更拥有焕然一新的当今风貌。旗袍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加之可欣赏度比较高,因而富有一定收藏价值。

民国旗袍与西方服饰审美一致的特征,并非偶然产生。在当时,上海这个中西文化杂处的大都市,是最具条件诞生如今我们或许已经难以寻找到的民国旗袍,在上海诞生的证据虽不甚确凿,但我们还是可以断言,海派旗袍是民国旗袍的典型。如果我们再胆大一点,还可以进一步假设,现代旗袍或狭义的旗袍,就是海派旗袍。因为,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旗袍两字所引发的联想或意象,就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海派旗袍。京派与海派代表着艺术、文化上的两种风格凝练。

古老中国的慢生活,如今只能在折子戏的舞台上观摩。一为表演,一为现实,如何画一条恰如其分的分界线?

“朗玉禅衣茶服私定”的设计师樊立曾说:“衣服是用来穿的。你买一件很贵的旗袍,平时不会穿上街。我希望我设计的衣服,在家穿,上班穿,见朋友或参加宴会都穿。我想象不同的人穿着它们去不同的场合,再穿出不同的故事。”她的设计来自于她自己的日常生活。她的朋友大多也是文人雅客,其中不乏中医、画家、琴师等专业人士。假如没有对这些服装所承载的文化的认同,普通人恐怕还是很难穿上它们,神态自若地走出门去。设计师樊立一点也不讳言这种风格的奢侈性。她的着眼点不在售价,而在实现的途径:“中式是非常奢侈的,一件刺绣旗袍可以卖得很贵。这种奢侈所指的不仅仅是价格。在浮躁的社会中,一颗能沉淀下来的心才最奢侈。”

怀着共同的心愿和责任感,凭借对中华民族的挚爱和独到的审美判断,不遗余力地传承和延伸着海派旗袍当代潮流中的文化品格,为寻求民族文化与海派文化的交融,把握民族服饰文化在当代社会进程中传承、交流与发展的脉搏。朗玉禅衣茶服私定与上海海派手工定制的傅老师,共同承担起恢复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责任。如今在上海滩上,傅老师就是亲身参与、见证现代旗袍演变的“化石级”海派旗袍大师,被后辈称为“上海旗袍的传奇”和“最后的上海裁缝”。在她从业的几十年间,亲手缝制的旗袍已经不胜枚举,经她缝制的旗袍,曾经让那些大家闺秀尽显妖娆,让那些达官名流熠熠生辉!

朗玉海派旗袍特点:是当年浙江宁波的老裁缝,在上海租界专门给外国人做衣服,用立体裁剪工艺制作,后期又将国外的制作裁剪工艺与中国的传统布料和装饰相结合,最后形成现在的海派旗袍。目前朗玉禅衣茶服私定的海派旗袍制作人就是傅老师,傅老师是上海丝绸进出口公司高级工艺大师;海派旗袍制作完全都是运用手工缝制,立体裁剪;旗袍成衣看起来小,但穿上身合体、显瘦,同时又具有收藏价值。endprint

猜你喜欢
海派旗袍上海
Classic option,stylish choice
上海电力大学
融汇、重构、创新:论海派滑稽与海派艺术
上海之巅
上海谛霖邹杰 Hi-Fi是“慢热”的生意,但会越来越好
我来说说旗袍美
海派剪纸
海派赏石概述
海派绘画中的金石重彩大写意
上海──思い出の匂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