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

2015-05-30 01:03王晴
理论观察 2015年9期
关键词:屈原庄子

王晴

[摘 要]人生选择体现一个人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学界对于屈原和庄子的研究多集中在浪漫主义这一手法的比较上,而对于二人的人生选择问题,则仍需进一步研究。本文从屈原和庄子的两篇代表作入手,从其人物形象选取的角度,见微知著,以期还原两人真正的人生选择。

[关键词]屈原;庄子;人生选择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9 — 0130 — 02

《离骚》和《逍遥游》作为《楚辞》和《庄子》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和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的思想倾向。其中,二人的创作风格颇多相似,以浪漫主义特征最为人称道。然本文另辟蹊径,不再对其浪漫主义特色做过多赘述,而是主要从两篇作品的人物形象的选取角度出发,旨在探究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

一、相同人物——尧

首先,从两篇作品中共同谈到的人物——尧说起。《史记·五帝本纪》:“天下明德皆自舜帝始。”〔1〕32在屈原的《离骚》中,把尧作为忠君形象,加以赞扬,“彼尧、舜之耿介兮,既遵道而得路。”对于尧舜一类的贤君明主,由于他们德高望重,治国有方,深受人民的广泛爱戴。所以,屈原在《离骚》中把他们作为正面人物形象,多次以他们为例,去说服怀王回头是岸。同时,把与尧舜相对的桀纣一类的昏君拿来做批判的对象,他们骄奢淫逸,生活腐堕。内政不修,外患不断,民不聊生,危机四伏,终成亡国之君。以此来警戒楚怀王要举贤授能,修理法度,远谗近贤。屈原选取“尧”这个人物,一方面表现了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另一方面,也表现出他强烈的入世意识。

在《逍遥游》中,“尧让天下于许由”,这里的许由是上古的一位高节之士,相传尧要把帝位让给他,许由推辞不受,觉得是对其的一种侮辱,于是就跑到颖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这些世俗之言。相传许由做过尧、舜、禹的老师,是一位有名的隐士。其中,尧欲将天下让与许由的这个想法,表现了庄子思想中的对于官场的摒弃,而表现许由辞而不受的这一情节,则是表现了许由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侧面反映了庄子的处世思想。对于尧这个人物,在《离骚》和《逍遥游》中选取的是不一样的点,屈原从尧的治国理政,勤政爱民的角度引用,而庄子则从尧欲让天下的角度来写,表明庄子对于充分表明两人对于政治官场迥异的态度和选择。

二、不同人物

(一)桀骜孤高的“美人”

屈原在官场失意之后,转而去求女,对象选为了宓妃和简狄。美丽非凡的洛水女神宓妃是伏羲氏的女儿,而笔者认为,屈原之所以选择去求宓妃,原因正在于此。众所皆知,伏羲氏是古代传说里的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而他最伟大的贡献当属创立了八卦,众人尊其为八卦祖师,伏羲八卦中蕴含了“天人合一”的辩证法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原点。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楚地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得巫文化得以盛行,而《离骚》中出现的“灵氛”占卜的一幕,也正是体现了屈原思想中根深蒂固的原始宗教意识。包括在《天问》中的问天意识,所体现的“天人合一”的思想,都和伏羲氏的主张有着相似之处。所以,屈原在此选择求宓妃,“宓妃佚女以譬贤臣”〔2〕2或许只是表面,更深层的是表现屈原强烈地宗国意识,对于楚民族血液里流淌着的文化情结表示一种绝对地尊重。

屈原求的第二个人物是简狄,她是商始祖契之母,帝喾的次妃,求她的意义有二。其一,她是帝喾的妃子,帝喾是黄帝的第五代孙,而黄帝作为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统一天下,发展生产,惜物爱民,所作贡献有目共睹。而帝喾也是五帝之一,他知人善任,缔造了一代盛世,深受百姓爱戴。这里的黄帝和帝喾全是贤君的代表,体现屈原的忠君爱国思想。其二,简狄吞燕卵生了契,《诗经·商颂·玄鸟》有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3〕527而契作为商王族初祖,助禹治水,于商地司火,后被尊为火正始祖。上古时代,火被认为是生产繁荣的标志,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印证。所以,简狄生契是为商民族带来了祥瑞之兆。因此,被商人顶礼膜拜达六百年之久。简狄这个人物的选取,体现了屈原宗族宗祖的情怀,和对国家昌盛的美好愿望。

(二)“犹有所待”的道家贤人

庄子在《逍遥游》中选取的人物形象,都是是用来表现庄子对于自由的绝对追求。以宋荣子和列子为例,关于宋荣子,庄子有这样的评价,“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逍遥游》)庄子认为,宋荣子对于外物对自身的评价是持超然态度的,“定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这种对于世俗功名,不汲汲追求的态度为庄子所认同。宋荣子作为和庄子同时代的人物,是战国时代道家学派的先驱,主张均平和寡欲。庄子在此选取宋荣子这个人物,体现了他摒弃世俗,超然物外的人生追求。紧接着列子出现,“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这里列子的出场,直接在乘风漫游,呈现出一种轻松美妙的状态。而必须需要注意的是,宋荣子和列子,是为庄子先破后立解释“无所待”作的铺垫和准备,“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庄子认为,列子漫游的前提是乘风,在谈宋荣子时也提到他“犹有未树也。”在庄子的眼中他们都是不自由的,对于二者的论述均是为了表现庄子的“无所待”境界。“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辨,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这才是庄子所追求的真正境界,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只有忘却物与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傍,才是庄子心中的真“逍遥”。

这里的庄子对于绝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是相当坚定的。而屈原由于对怀王始终抱有幻想,所以,他反复列举历代的明君,就是以此召唤怀王明辨忠奸,他对于桀纣一类的昏君予以强烈地批判,就是在警示怀王,长此以往,必将断送楚之前途。所以,屈原的思想是积极入世的,他遭谗被谤,但仍希望辅佐怀王,挽救楚国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是他入世的选择。

三、人生选择的不同

从以上《离骚》和《逍遥游》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屈原和庄子的人生选择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屈原之入世 庄子之逍遥

屈原是一位在民族精神的濡染下成长起来的爱国诗人,楚国在发展自己实力的过程中,相继打败了各个诸侯国,在八百多年的历史里,先后统治过约占周王朝全部国土二分之一左右的疆域,所以楚民族的这种顽强进取的精神深深融入了屈原的血液里,滋养着他爱国的热情、正直的人格和奋斗不息的抗争精神,加上屈原又是出身贵族,强烈的宗族感情使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他在《离骚》中所选取的人物形象,不论是尧舜一类的贤主,还是桀纣一类的暴君,全部反映出屈原作为传统中国社会正统的士大夫代表,积极入世的这种态度,屈原希望怀王,开明政治,勤政爱民。所以,他积极辅佐怀王建功立业,为楚民族的繁荣贡献一份不可或缺的力量。

而庄子生于宋国,宋人是周人征服的殷商后裔,与周为客,奉商朝祖先的宗祀,继承商文化。所以庄子一出生就背负着亡国遗民的无奈感,加上庄子又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做过最高的官职是漆园吏,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不顺,越来越将他推向平民阶层,《庄子·列御寇》中这样说道:“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庄子·外物》:“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正因为庄子所处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始终葆有一种平民知识分子的强烈的愤世精神。他所选取的人物是用来解释真正“无所待”境界的,“无己,无功,无名”这是庄子的人生选择。

(二)否定和批判现实

屈原遭谗被流放,庄子拒不入仕,看似两人都远离仕途,但实则有着巨大的差距。在《离骚》中,所引用的不论是三王,尧舜,桀纣,还是宓妃和简狄,都表现出屈原的补天思想。虽然他对于怀王有怨恨,但在对统治者揭露和批判时,都始终是和统治者站在统一立场上,以忠于楚怀王、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他所列举的这些人物,从根本上来讲,全是为了劝诫怀王回头是岸,他对于奸佞群小是绝对地否定,但对于楚怀王始终是情意绵绵。

庄子则完全相反,“楚威王闻庄周贤,使厚币迎之,许以为相。”〔1〕1701但得到的答案却是,“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1〕1701这里,庄子完全站在统治者对立面的立场上去揭露批判他们,在《逍遥游》中,宋人用一药方从事漂洗工作,一客人买下用其游说吴王,终获封赏。庄子认为,不为世之所用才能“逍遥”,他是彻底地批判和否定现实,庄子以追求人生的自由为理想,从个体自由的角度出发,认为个人对国家、君主没有任何义务。

屈原和庄子虽都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战国时代,但两人所成长起来的政治环境差异巨大,它们的生存环境决定了所代表的阶层不同,所以,两人的人生选择必将有着明显的不同,透过两篇代表作,从人物形象选取的角度,见微知著,以期还原两人在人生选择上之别。刘鹗在《老残游记序》中说:“《离骚》为屈大夫哭泣,《庄子》为蒙叟之哭泣。”两人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展现出两种不同的人生观,一个以爱国忠君之精神濡染我们千年,一个以逍遥之态为中华后世找到了精神归宿。

〔参 考 文 献〕

〔1〕 〔汉〕司马迁.史记〔M〕.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宋〕洪兴祖.楚辞补注〔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

〔3〕 高亨.诗经今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蔡 军〕

猜你喜欢
屈原庄子
梦见屈原
端午思屈原
《读屈原〈天问〉之一》
屈原及其《离骚》(外三则)
屈原诗·天问
《庄子说》(二十三)
《庄子说》(二十二)
《庄子说》(二十)
《庄子说》(十八)
屈原送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