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嘉佳:漫长的前言

2015-05-30 06:29荞麦
智族GQ 2015年9期
关键词:张嘉佳王家卫摆渡人

荞麦

为什么是张嘉佳成为新的文化现象?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许应该往前看。在突然以令人惊讶的速度爆发前,张嘉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还不错”年代。那时候他在中等上的生活状态中躲闪腾挪。但此后的种种成功之处,都能从那种生活中找到线索。

没有人精确地预料过张嘉佳的成功。即使他的长微博已经走红时,出版界对他书的前景依然有争论。当这本书以不可思议的畅销创下近十年文学书藉的纪录,人们又开始讨论他是否只是短暂现象。接着,他导演的第一部电影由王家卫监制、梁朝伟主演,投资过亿;他创办的“卷福”龙虾获得天使投资;生活在小镇的父母在娱乐头条上看到儿子与女明星的绯闻。

张嘉佳在南京而非北京上海,从默默无闻变成流行符号、作家榜首富,获得文化权势,只花了两年。

酷热的8月,从《摆渡人》剧组抽时间拍完GQ年度人物照片,张嘉佳赶回上海,当晚因为心脏问题再次急救(上一次是2014年底)。凌晨急救结束后,他又返回片场复工。“这才是波澜壮阔的人生啊!”他对自己遭遇的考验永远得意扬扬。

张嘉佳1980年出生在江苏南通市通州区一个小镇。早在高中时期,他仿佛就致力于当一个不同寻常、浪荡潇洒的人。虽然那是一所教学非常严格的重点中学,但张嘉佳从不乖巧好学。他总是卷着一边的裤腿,站在小卖部门口拿着一排酸奶,像吹奏一样吸过去。追女孩子时,两人站在走廊上讲话,上面有人朝他们扔东西,就有哥们儿在楼上帮他打着伞挡着。他拿一把扇子,自称“八绝书生”,问是哪“八绝”,17岁的他声称:“吃喝嫖赌,坑蒙拐骗。”在后来的各种采访中,“坐车时不小心把一万块当废纸撒出”、“在印度喝醉捞恒河尸体被警察追”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这种荒唐又戏谑的人生态度延续到了成年,之后又出现在他书里的每段故事之中。

疯狂和温柔,不靠谱和拼命,基本是张嘉佳极端性格的体现。开玩笑没有边界,曾经把喝醉的朋友扔在山上,半夜朋友酒醒,发现自己一个人在黑漆漆的山中,差点儿吓昏。他又很温柔,不大会拒绝别人,很体贴别人的难处。他为人不靠谱,说是中午出现,往往晚上才到,但做一件事却很少放弃《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签售时,他几乎每次都要不吃不喝签8个小时以上,也没有怨言。他签售时经常对读者说的一句话是:“你们等多久,我就签多久。”第一场南京签售遇到暴雨,几千位读者打伞排队,清空了南京的库存,只好从新华书店调货。为了感谢这次调货,张嘉佳又在新华书店加签了一场。

10年前他曾经出过一本书,叫《几乎成了英雄》,这书名是他从毕业到成名这段时间内最贴切的形容:离成功总是还差一步之遥。他出过书、写过天涯热帖、当过主持人、写过剧本……很多人都说:“他会红。”但偏偏并没有红。

2011年,张嘉佳结婚,浪子归巢。结婚当天喝空了好几个酒吧。就这样了,朋友们都差不多这样想:他将继续在电视台演喜剧、写台本,赚钱养家,彻底成为一个普通人。

原来以为那是故事的结局,结果那只是个漫长的前言。半年之后,婚姻默默终结,只剩下一只叫梅茜的金毛。朋友发现他又开始喝酒、发胖、经常消失。

之后他开始在微博上写各种故事,不过是为了自我治愈。在写给梅茜生日的文章里,他委婉写道:2012年初,一人一狗坐在花园的台阶上哭。“不要哭,她不會回来了,我不会离开你。”他对梅茜这么说。

2013年是内地电影起飞之年,在这之前,短篇故事这一形式已经接近式微,没有人读了,出版界普遍对虚构不再有信心。然而从这一年开始,电影圈对于故事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有经验的制片人开始满网络寻找、囤积好故事。

张嘉佳是在这种情形下,以“忧伤、单身、养一只狗、走天涯”的形象忽然出现的。他所有的故事基本都关于友谊和爱情,不可避免带着被伤害的味道,同时却又在被伤害中依然持续地赞美不索取的给予、呼唤不问理由的情义。故事往往从搞笑开始,以煽情结束。人物个性鲜明,对话有趣,还有很多呼之欲出可以直接拍成电影的场景画面。“我确实把编剧的思路用到了每篇文章中。”这是一种聪明的、有计划的写作方式,并顺利与时代结合在一起。刚开始长微博的转发量大概几百,之后很快上万,并进入影视圈视野。他每天接到各种之前想都不敢想的电话:陈国富、宁浩、张一白……仿佛整个世界忽然被拉到眼前,一切都离得那么近。之后有一天,王家卫联系了他。

两个巨蟹座一起约在上海见面吃饭,张嘉佳当场喝醉。王家卫说要找他一起做一个已经在筹备的项目,问他好不好。“管它是什么,我当然说好。”后来又喝了几次酒,慢慢变成了要改编他的小说,最终王家卫在几十个故事中选择了《摆渡人》。

“一开始很快乐啊。”跟王家卫就是聊天、喝酒,从上海聊到香港,再到深圳,又到北京,清酒红酒啤酒。一直传闻王家卫拍电影没有剧本,张嘉佳说:“事实是,他不是没有剧本,而是剧本概念太宏大。他的剧本是探讨人物一生的几种可能。”

6月8日进组时,这部电影剧本张嘉佳已经写了三十多稿,7月9日开机前一个月,又写了九稿,开机到现在,继续加了三稿。正常电影剧本三万字,而《摆渡人》的剧本至今已经累计七十万字。

“你问我痛苦吗?苦哇!苦到什么程度?用100分贝喊妈妈的程度。”

这是张嘉佳真正意义上的第一部电影,“如果是别人的电影,根本无法坚持下来。拍这部电影就是我人生最辛苦的阶段。这是我高考之后首次改变想法,这次才叫最辛苦。”

张嘉佳所写故事的走红,某种程度上,展现了人们对现代功利生活的疲惫。他的故事中,人们都随心所欲做着最愚蠢的事情:不计任何得失地去爱别人。《摆渡人》中,女主角“小玉”喜欢画家“马力”,明知对方并不喜欢自己,也乐于付出,倾尽全力帮忙,在灯光下拥抱对方的影子。“他在岸这边落水了,我要把他送到河那岸去。河那岸有别人在等他,不是我,我是摆渡人。”王家卫看中的正是“摆渡人”这样一个意象,并由此重新发展出更加丰富的故事和人物关系。

在真实世界中,张嘉佳也希望性情相投,只跟处得来的人合作。“不管什么圈,做朋友都一样。合不合得来,坐下吃饭就知道。”“朋友一起做事,搞砸也没关系,成败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一起。”秉持着这样的人生信条,他说并没有在人际关系上遇到什么问题。第一次当导演,演员里那么多大咖,但都很配合。

“我越来越爱梁朝伟,跟他说什么,他都张大那双电眼,嘴巴呈o形说:哦好。简直太迷人了。成熟与童真并俱。”

要拍辛苦的戏,就先请剧组演员吃饭喝酒,“今天你喝我的酒,明天大家帮帮忙好不好?”大家都说好。酒一直是张嘉佳生活中一个特别重要的元素,是他与人沟通最直接的方式。在这个注重健康和养生的时代,张嘉佳经常大醉而归。他第一次跟张一白见面,彼此都很骄傲,交谈并不特别顺畅,结果双双喝到断篇儿。第二天别人说起才知道,两个人竟然吃完饭之后又消夜,还勾肩搭背一起去路边小便。就这样成为好友,还准备合作一部新电影。他从不运动,也不减肥,对身体极度轻视。某种程度上,张嘉佳像是古龙式人生的现代版:烈酒、美女、知音,人生不过就这三样东西。

张嘉佳刚开始成名的时候,每天都很兴奋,好像所有愿望都可以实现了。他想过去曼谷买个房子,满世界游玩,为最好吃的东西走遍天涯。但随着成功更加全面地到来,一切都被改变了。他卖掉了南京的房子,送掉了酒吧,变成了一个以酒店为家、根本没有时间玩乐的人。成功对他来说,既是荣耀,又是枷锁。

“其实我讨厌劳动。我想玩想打游戏我想到处溜达,我想满世界乱窜看热闹,我想跟姑娘搭讪,姑娘不理我我就去吃顿好的……不说了,越说越难过。”

凌晨两点,他在微信上打下这些字。等着他的是第二天一大早的工作,这部包含“吊威亚、飞车、爆炸”的爱情片,依然在酷暑中拍摄着。

Q&A

如何点評一年来你自己的工作?

书没写,电影拍得进了抢教室。累成狗,也不知道有没有成绩,反正尽力了。行就行,不行正好回去喝酒。

如何点评你所在的行业?

出版和影视,内容和形式变化不重要,你不行,别人行。最大的变化是加速度,越来越快。文化行业都靠先驱者开拓新领域,跟风者消耗完毕,然后再来一轮。

你如何看待“事业心”和生活的关系?

对大多数人来说,自己所爱好的跟梦想有关,自己所擅长的跟责任有关。前者是生活,后者是事业,不是逼迫你必须兼顾,而是原本就互相依赖。

过去一年你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

你尖酸,你就活得刻薄。你善意,你就活得温暖。你就是你的命运。

如何评价这个时代?

没有糟糕的时代,只有跟不上时代的人。

猜你喜欢
张嘉佳王家卫摆渡人
《摆渡人》
范姜锋 从“追梦人”到“摆渡人”
黄河上的“摆渡人”
《摆渡人》: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王家卫:墨镜背后有故事
王家卫获颁卢米埃尔奖
张嘉佳《摆渡人》定档12.23
张嘉佳
旧 物
王家卫携新书做客美国电影艺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