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社会治理的改进策略

2015-05-30 01:19万春利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5年9期
关键词:体系建设发展

万春利

社会治理是保障国家治安,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为了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依法治理的目标,需要对社会治理体系进行改进。创新社会治理体系是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对于党的十八大所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具有积极意义。笔者就结合我国的社会发展背景,对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改进策略进行了分析,以保持社会稳定,增强社会发展的活力。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改革总目标的重要举措。因此,国家社会治理的改进与创新也需要以此为依据,以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社会治理体系创新的途径。

改进社会治理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由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转变,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转型,经济体制也发生了巨大转变,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随着社会体制的变革,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已无法适应现阶段的社会背景。在社会结构、社会组织方式发生变革的今天,社会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的改善与创新,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社会治理存在的困难

现代社会治理理念难以确立。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不断转变,人们的思想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转变,人们的民主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现有的单一社会治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阶段的社会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我们建立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多元参与的社会治理模式,加强政府与社会间的合作,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社会治理理念。然而当前很多地方政府在实际的治理过程中,仍坚持传统思维,将社会治理与社会管控看作等同,政府希望可以通过行政力量,行政强制方式实施社会管理,达到所谓的社会绝对稳定,这是极为不正确的。在这样的理念下,政府将社会治理的精力和资源主要集中在对群体性事件、上访等影响“社会绝对稳定”问题的管控上,并没有真正地去探究形成这些社会问题的原因,更没有想办法解决这些社会矛盾,建立多元化参与和依法治理的现代社会治理方式。

社会政策的制定缺乏科学性。社会治理的核心与基础是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然而我国长期以来都是经济建设作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我国的社会建设常常被忽视而滞后,特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社会治理体系更是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使得我国的社会政策体系建设存在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既包括社会制度本身的问题,也包括制度运行机制的问题,主要体现在社会政策发展滞后,无法满足社会需求等方面,这些问题的出现使得我国的很多社会政策都无法得到真正的落实,社会政策的制定缺乏合理性导致社会建设效能低下。

法制体系不健全,社会治理缺乏法治保障。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便是将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由“人治”转向“法治”,这是改进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也是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衡量标准。社会关系的调整关系到社会利益,因此,法制体系需要严格遵循法定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完备的法制体系可以促使社会治理有法可依,同时也可以使法制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运用,在社会治理中法制体系需要贯彻执行。然而就我国目前的社会治理情况来看,我国的法制建设普遍比较滞后,存在法制体系不完善的问题,甚至在一些方面更是缺乏法律的管束,造成很多社会治理的问题无法得到根本的解决。政府在进行社会治理时由于缺乏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在解决社会矛盾、维护合法权益等方面都存在有法不依、有法难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等现象。

改进社会治理的策略

坚持综合治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社会治理是一个相对系统的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共同治理,综合运用法律、政治、经济、教育等各种手段坚持综合治理。其中思想道德建设在社会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道德是社会行为的规范,是约束人们行为的重要依据,是维护社会秩序的关键。社会道德、职业道德等都涵盖在社会治理中,因此,在进行社会治理时还需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与此同时,还需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可以引导社会行为,规范人们的日常道德行为。思想道德的建设离不开社会诚信的增强,政府需要有意识地加强全社会的诚信自律意识,建立完善的诚信管理体系以增强社会诚信,强化社会治理的道德约束。

激发社会组织活力。首先,政府需要加强对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并以此为基础,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进行改进,建立健全各社会组织的行政能力,形成协调配合、有法可依的系统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督促社会组织可以各司其职,通过相关的法规,加强对社会组织的监管,约束其行为,使社会组织的治理可以满足科学性,提高其服务社会的能力。其次,政府还需要对社会组织进行行政化,由于社会组织的职能与政府不同,因此,在规范社会组织治理时,需要明确各部门的分工,对于可以交由社会组织提供的服务可以交给社会组织承担,真正地实现社会组织与行政机关的分离,确保社会组织权责的明确,实现依法自治。

建立健全依法治理的体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首先,建立健全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营造平等化的利益表达格局,通过制度的安排,确保不同群体可以获得平等的利益表达机会,这样各方利益主体都可以实现利益表达渠道。其次,为了加强社会治理还需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确保利益关系可以得到公正的协调。除此之外,社会保障机制也是维护社会治理的关键,社会保障机制可以充分调节社会的公平公正,从而实现和谐社会的建设。

现代化的社会治理需要形成社会多元互动的治理模式,这样才可以进一步全面深化社会体制改革,以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同时,随着社会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可以得到保障,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只有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到满足,才可以增强社会发展的动力,全面推进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

(作者单位:中共哈尔滨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体系建设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构建体系,举一反三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三位一体”德育教育体系评说